收藏 分享(赏)

八德故事——礼篇.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1991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德故事——礼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德故事——礼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德故事——礼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德故事——礼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德故事——礼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德故事礼篇礼篇:(一) 孔子尽礼诗曰:至圣孔子,老聃是师,事君尽礼,温恭威仪。孔子(前 551前 479)春秋时期鲁国人,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出生时头顶又是凹下去的,故名丘,字仲尼。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约有三千人,其中非常优秀的就有七十二人。孔子小时候就十分崇尚礼制,他聪明好学,富于模仿性,年仅五岁就能组织儿童模仿祭祀礼仪。这一切都和孔母早期教育分不开。孔母经常给孔子讲故事:从盘古开天地、女娲炼石补天,讲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姜嫄履大人之迹而有周,又讲了尧舜禅让,大禹治水,文王演易等许许多多的故事。一天孔丘听母亲讲了周公吐哺、制礼作乐的故事,非常认真地攥着小拳

2、头说:“周公太好了,娘,我长大了也要当周公那样的人!”他曾到洛阳,在老子那儿问礼,后来在鲁国做司寇,代理着相国的职务,他服事君王,非常尽礼。上朝时,和上大夫交谈,态度中正自然;和下大夫交谈,态度和乐轻松。进入国君的宫门时,低头弯腰,态度恭敬;快到国君面前时,小步快行,态度端谨。走进周公的庙里,每一种事情的礼仪,都要向人询问。有一次孔子同鲁国的君主在郊外祭祀后,鲁君违背礼制,没有将祭品分给大夫们共享,孔子觉得他们无礼,没等脱下礼帽来,就离开了鲁国,到别的地方去了。路过宋国时,他曾和弟子们在树底下习练礼节。孔子在平常没有事的时候,他的容貌很舒畅,神色很愉快,外表虽然温和,却仍旧带着严肃;外表虽然威

3、严,却不流于刚猛;外表虽然恭谨,心里仍是安泰的。他遇到放得不正当的座位,就不肯坐下;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从来不吃饱;在这一天里哭过,就不再唱歌。可见得圣人对于小小的事情,也是不肯苟且的。一天,鲁国的乐师襄子来拜访孔子,孔子和他谈起了音乐。襄子善于弹琴,孔子想请他指导自己弹琴,襄子答应了。于是襄子就教孔子一支曲子,孔子很认真地学习。十天以后襄子觉得孔子弹得不错了,就对他说:“这支曲子你已经弹得很好了,再学一支吧!” “不, ”孔子诚恳地说, “我刚会弹,对旋律还不熟悉,让我再练几天吧。 ”说着,孔子又专心致志地练了起来。几天后,襄子又说:“你对这支曲子的旋律已经很熟,可以学别的曲子了。 ”孔子

4、仍然不同意,说道:“虽然旋律弹熟了,但我还不太清楚这支曲子的意思,让我再琢磨几天吧。 ”这样,孔子又练了起来。过了几天,襄子又催孔子学习新的曲子。孔子说:“我现在知道这支曲子的意思了,但我还不知道它的作者是谁,再给我几天时间,让我想想好吗?”襄子被孔子认真学习的态度感动了,就不再勉强他。又过了几天,孔子兴奋地跑到襄子那里,告诉他:“这支曲子的意思很深,作曲的人一定有远大的理想,除了周文王还能是谁呢?”襄子惊叹道:“你说得一点儿不错,我学这首曲子的时候,我的老师好像说过,这首曲子是周文王作的,叫文王操 。 ”孔子认真学习音乐,收获很大。古代流传下来的诗歌有三千多首,他晚年整理古代诗歌,取其精华,

5、选了三百零五首,都能一首一首地弹唱出来,编成了诗 ,后人称为诗经 。他一生完成了诗 、 书 、 礼 、 乐 、 易、 春秋等六部经典的编修工作。孔子以这些经典为教材,精心传授学生,培养了大量的卓越人才。孔子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很大影响,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他的思想体现在:、与人为善。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学说,他自己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等,都是他的做人准则。孔子不仅自己如此,他的学生们也深受影响。有一次,颜回跟

6、孔子到北方去游玩农山,同子路、子贡辩论着各人的志愿,颜回说:“我愿意遇见一个贤明的君王,帮他助理一切政事,教化做父亲的教训子女要有义方、做母亲的要慈爱、做哥哥的要友爱、做弟弟的要恭谨、做儿子的要孝顺,并用礼乐去化导人民,叫百姓们不用修理城郭,也不必掘深沟池,家里的人没有离散的愁恨,过了千百年也没有战争的患难,这样说来,那么子路的勇敢,没有地方可用了;子贡的口才,也没有地方可施了。 ”孔子听了他的一番话,很佩服地说:“颜回的道德是何等的完美啊!不费钱财,不害百姓,不劳口舌,颜家的儿子具备了这几种美德。 ”因此,孔子和他的学生终生倡导用礼法而非暴力治理国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孔子六十三岁时,曾

7、这样形容自己“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当时孔子已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九个年头,他的宗旨是倡导“五伦”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守本分,建立国家社会秩序。施行仁政,以德服民。历尽艰辛,不仅未得到诸侯的任用,还险些丧命,但孔子并不灰心,仍然乐观向上,坚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安贫乐道。孔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在孔子心目中,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但他的安贫乐道并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贵,只求维护道。孔子也曾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以好学著称,对于各种知识都

8、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因此他多才多艺,知识渊博,在当时是出了名的,被当成无所不知的圣人,但孔子自己不这样认识,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学无常师,谁有知识,谁那里有他所不知道的东西,他就拜谁为师,因此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直道而行。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张直道而行, 史记载孔子三十多岁时曾问礼于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 ”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 ”这是老子对孔子善意地提醒,应学会韬光养晦。同时指出孔子看问题太深刻,讲

9、话太尖锐,伤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危险。值得一提的是,孔子身材高大,约两米左右,人们都叫他“长人” ,少年时就体魄强健,他曾为救一玩伴而将公牛搏败,力大无比,这和他注意体育锻炼是分不开的。他喜欢爬山,曾“登泰山而小天下” ;喜爱射箭和驾车,将“射” 、 “御”列入“六艺”之中教诲弟子。可见孔子的体育教育除了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性情,这是和礼乐的美育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总而言之,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各个领域,尤其是“终生教育”领域的贡献是难以磨灭的。他一生抱着追求真理和培育真才的愿望,在自由讲学的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的教育经验,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

10、贵的文化遗产,对于发展我们的教育事业,无疑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孔子将美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密切结合,使“美”也成为“德”的一部分。他所说的“美”实际也包含了我们现在所讲的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例如, “智、仁、勇”结合心灵美, “诗教”结合语言美, “文质彬彬”结合行为美, “席不正不坐”结合环境美,这种把美的观点与道德观点连为一体的教育实践,对现在仍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孔子曾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就是说,我十五岁立志修学,开始探究宇宙人生的真相,三十岁能遵循礼法而有所立,在道德学问上有所成就,并能学以致

11、用,四十岁就不再受外境迷惑,经历和观察了不同人事的因果,而能真正守住善道,五十岁澈悟宇宙人生的真相,六十岁能平等地对待大家的意见,乃至一切动物、植物等,七十岁就连坏的念头都不起,随心所欲而又能不逾越道德礼制的范畴。这是孔子对自己一生各阶段的总结。【注释】聃:,古代哲学家老子的名字。娲:,神话中的女神。襄:。三人:指善人、恶人、自己。善人的作用: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恶人的作用: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老子这句话的意思:聪明深察的人常常遇到死亡的威胁,是因他喜欢非议他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识见广大的人常常遭困厄危及自身,是因为他好揭发他人的不善。做子女的在父辈面前不要总是突出自己

12、,做臣子的在君王面前不要总是抬高自己。礼篇:(二) 伯禽趋跪诗曰:周鲁伯禽,观于桥梓,入门而趋,登堂而跪。西周初年,周公有个儿子,名叫伯禽,跟周公的弟弟康叔去见周公三次,就被父亲痛打了三次,伯禽就去问商子,这是为什么。商子说:“南山的阳面有一种树,叫做桥木;北山的阴面有一种树,叫做梓木,你怎么不去看一看呢?”伯禽听了商子的话,就去看了,只见桥木生得很高,树是仰着的;梓木长得很低,可是俯着的,就回来告诉商子。商子就对伯禽说:“桥木仰起,就是做父亲的道理,梓木俯着,就是做儿子的道理。 ”到了第二天,伯禽去见周公,一进门就很快地走上前去,一登堂就跪下去,周公称许他受了君子的教训。【注释】梓:。礼篇:

13、(三) 宋桓罪己诗曰:宋桓未立,深明大体,遇水恤民,言惧名礼。春秋时,宋国遭受了重大的水灾,鲁国国君差人去慰问。宋庄公的公子御说,即后来的宋恒公,受他父亲之命,对鲁国的使者说:“因为我的不敬,所以上天降下了灾祸,又使得贵国的君侯忧虑,这是我们觉得很抱歉的。 ”就此拜受了鲁国国君的慰问。鲁国的大夫官臧文仲知道了这一番话,说:“宋国将要兴起了。从前夏朝禹王、商朝汤王,每每归罪自己,所以他们都很快地兴起了。亡国的君主,夏朝的桀,殷朝的纣,件件归罪别人,所以他们都亡国了。并且诸侯列国里面,有了凶灾的事情,就自己称孤,这是最合于礼的。言语既然恐惧,称呼又很合礼,所以宋国的兴起是无疑的了。 ”古人曾说:“

14、君子有了过错,就老老实实向人家认错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向人家解释时就极力掩饰自己的错误。 ”宋桓公遇事能以君子处之,恤民罪己,不愧是一代明主。【注释】桓:。说:。臧:。礼篇:(四) 锄麑触槐诗曰:锄麑刺盾,奉命而来,不贼恭敬,竟自触槐。春秋时,晋国有一个人,名叫锄麑,生平勇敢而又懂得礼体。晋灵公是个无道的昏君,他的大臣赵盾(谥号“赵宣子” )曾劝谏他好几次,晋灵公很讨厌他,就差了锄麑去行刺。可是锄麑去行刺的时间很早,凌晨三点多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这时赵宣子的寝室门却已经开了,端端正正穿好了朝服,然后在那稍微闭目养神,等着上早朝。锄麑见了这样情形很惊讶,就退了出来,叹着一口气,心想:一个人平居时

15、候,都毕恭毕敬,这就是人民的主人翁,绝对是国家的栋梁,假如我杀了他,这是不忠,对不起国家,对不起人民,失信于天下黎明百姓;假如我不杀他,又失信于君王,这是不信,不忠不信,哪里能够在世上做人呢?最后锄麑就撞树自杀了。【注释】麑:,小鹿。礼篇:(五) 孙晷温恭诗曰:孙晷独处,未尝倾斜,穷老告索,欣敬有加。晋朝时,有个姓孙名晷的人,他孝、悌、为人恭谨、清净俭约,就是独自一个人住在幽暗的地方,他的容貌举止也一样端庄,双目观望时不会倾斜一点儿。虽然他的家里已经被封侯,很富有,可是仍然穿的是布衣,吃的是蔬菜,并且亲自在郊野里耕种田地,坚持读书吟诗的功课,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怡然自得。他有几个老年穷苦的亲戚故交

16、,常常到家里来借钱,别人都讨厌并怠慢他们,但是孙晷却格外地欢迎和敬重他们。天冷的时候,同他们一处睡觉;吃饭的时候,就同他们一桌吃着,朝廷里的人和郊野里的人,都一致称赞他的为人。【注释】晷:,时间。礼篇:(六) 荣绪拜经诗曰:宋臧荣绪,笃爱五经,孔子生日,膜拜典型。南北朝时,南朝宋国的臧荣绪,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他亲自在园地里种了蔬菜,拿来做祭祀祖宗和供养母亲。后来母亲死了,他就在初一和十五这两天,很恭敬地拜着,有了甜美珍贵的食物,也一定要献供。臧荣绪隐居在京口这个地方,教授着一班学生,当时的读书人,认为他虽然不做官,却是很有学问,所以称他披褐先生。他为人表明大道,笃爱诗经 、 书经 、 易经 、

17、 礼记 、 春秋五部经。因为孔子是在庚子那一天生的,所以他到了这一天,把这五部经陈列在书桌上,穿了礼服戴了礼帽拜着。他又因为喝酒是要扰乱人的德行,所以常常警诫别人要少喝酒或不喝酒,他平生品行纯正笃实。礼篇:(七) 原平恭耕诗曰:郭子原平,事死如生,恐人裸袒,束带躬耕。南北朝时,南朝的宋国,有一个守礼的孝子,姓郭名原平,从小就非常孝顺。他家里非常穷苦,郭原平替人家做工,把得来的工钱置办物品,奉养他的父母。后来父母死了,安葬以后,坟的前面有几十亩田地,郭原平见那耕田的人赤身露体,未免亵渎了他父母的在天之灵,就把家里的产业都出卖了,用很高的价格,把那块地买下,束好了衣带,流着眼泪,亲自去耕种开垦,每

18、次出去卖物,只讨一半的价钱,城里的人都晓得他是郭原平了,就把他的讨价加倍给他,彼此大家辞让着,最终还要略微贱一些才肯收了钱。【注释】亵渎:,轻慢,对人不恭敬。礼篇:(八) 索敞严肃诗曰:索敞讲学,肃而有礼,己立立人,多士济济。南北朝时,北魏有一个叫索敞的人,在朝里做中书博士。当时北魏一味地讲究武力功劳,贵家的子弟们,都不留意去考究学问。但索敞教导人勤谨,循循善诱,既严肃,又有礼节,因此贵家的子弟跟他游学都很敬畏他,所以能功成名就的人很多,官做到尚书、太守的人就有几十个。索敞又因为礼记里的丧服一部分,向来没有专篇,都是散见在各篇里面,他就一概选出来再分了类,做成了一篇丧服要记 。礼篇:(九) 彦

19、光易俗诗曰:彦光立学,招致大儒,焦通礼阙,令其观图。隋朝时,梁彦光在相州(今河南相州)做刺史,相州地方的人性情向来是阴险偏颇、变化多端。所以梁彦光就招集了品行端方的读书人,在每一个乡村里,设立一个学校,不是圣贤人的书不讲。因为这个缘故,人人都很刻苦勉励,相州地方的风俗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一个姓焦名通的人,对双亲没有礼节,被他的从堂兄弟告发了,梁彦光就叫焦通去看孔子庙里韩伯俞因为母亲打他不痛,悲伤母亲的力衰,对着母亲大哭的画像,焦通悲痛惭愧,好像没有容身之地的样子,于是梁彦光就教训他一番,叫他回去,焦通终于改过了,成为一个品行良善的人。【注释】阙:,过失。礼篇:(十) 德言对经诗曰:德言开经,辄先

20、祓濯,束带振襟,危坐苦学。唐朝时,有一个叫萧德言的人,字文行,非常精通左氏春秋 。在太宗皇帝的时候,先做了专掌国史的官,后来又升做了弘文馆学士。萧德言到了晚年的时候,更加刻苦研究学问了,每逢要摊开经书来,一定先要洗手、洗脸,并且束好衣带,端端正正地坐着。妻子劝他说:“老年人为什么还要自己这样的寻苦吃呢?”萧德言回答妻子说:“对着先圣人的言语,哪敢怕辛苦呢?”皇帝下了诏书叫他去教授晋王读经书,又封了他武阳县侯的爵位。萧德言死的时候,年纪已经九十七岁了。【注释】祓:,古代的习俗,用斋戒沐浴等方法除灾求福。濯:,洗。礼篇:(十一 )朱熹间居诗曰:晦翁庄重,敬慎威仪,自少至老,须臾未离。南宋时,有个著

21、名的大学者朱熹,字仲晦,别号晦翁。他的为人,很端庄稳重,在朝廷里讲话很正直,有一次,在巡视中看见许多饥民外逃,经调查是州官盘剥百姓太厉害了。他六次写奏章向皇帝报告。可是,前几次奏章都被小人给扣下了。皇帝看后,便免去了州官的职务,叫朱熹去代替州官。朱熹上奏说:“这个人不光上面有人,下面的人更多,只好辞职回乡。 ”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每天天色还没有亮,就起来了,穿好衣裳相连的制服,戴了幞头,着了方头鞋子,到家庙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行了礼以后,退回到书房里,几案必定摆得很正,一切书籍器用,必定很整整齐齐的,有时候疲倦了休息,就闭着眼睛端端正正地坐着,休息完了起来,就整齐了脚步慢慢地走,他的威仪和容

22、貌举止的法则,从少年时一直到老始终没有放弃。【注释】朱熹():朱夫子。臾:,须臾,一会儿。礼篇:(十二 )居仁敬斋诗曰:居仁主敬,以敬名斋,居丧守礼,骨立如柴。明朝时,有一个理学家,姓胡名居仁,表字叔心,是馀干人,师从吴与弼读书,他的学问是以搜求放失的本心为主,因为正心,把一个“敬”字放在心里,所以就把这个“敬”字做了他书斋的名字。他平常对着妻子像见了严肃的宾客一样,他的父母亡故了,居丧时候非常悲泣,以至骨瘦如柴,只能拄杖行走,整整三年不走进内室的门。他和人家说话,从不讲到利禄上去。后来在白鹿书院里做讲道的主教,暗地里修持,很谨慎地自守,终身做一个平民,不肯出去做官。不迁怒有富贵人,气量或小,每因拂意,忿怒牢骚。迁怒无益,自他烦恼,海涵宽恕,是无价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