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西汉透光镜.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1891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汉透光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西汉透光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西汉透光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西汉透光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铜镜是我国古代玻璃传入以前比较常用的一种生活用具,主要用于照面和佩饰以及道教术士的法器等。透光镜和其它古镜与样都是用铜、锡、铅合铸而成,本无透光之理,只是根据有的铜镜承日照之,镜背花纹透影在壁的现象而定名,国外有人还称之为“魔镜”,民间俗称为“照妖镜” 。这种镜经过探索和研究,目前已基本上掌握了铸造技术,上海、西安、河南等地已复制出绚丽多彩的透光宝镜。但是,在我国古代,最先研究和掌握而且始终秘而不传的这种铸造工艺则是当时的道教术士。 一、历代对透光镜的认识和研究 在我国发现古镜透光的现象,至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据古镜记记载,隋朝大业七至十三年间,王度曾得一古镜, “承日照之,则背纹尽入影内,

2、纤毫无失。 ”这是目前所能查到的唯一最早的有关古镜透光现象的记载。北宋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们才开始注意对透光原理的探索。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 :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廿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有人原其理,以为铸时薄处先冷,唯背纹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纹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沈括不仅详细地描述了他所见到的古镜透光现象,而且对于透光原理也作了比较科学的推论,而对于铸造工艺则解释为“古人别自有术”而造成的。 元代学者吾丘衍则认为古镜透光效应的产生,是由于镜面材料不同而发生透光现象的,“假若镜背作盘龙,亦于镜面窥划作龙,如背所状,复以稍浊之铜

3、填补注之,削平镜面,加铅其上。向日射影,光随其浊分明暗也。 ”( 吾丘衍 : 闲居集) 清代学者郑复光在镜镜詅痴中进一步指出“惟夫刮力在手,随镜凸凹而生轻重,故有凸凹之际,其大致平处发为大光,其小有不平处光或他向,遂成异光,故见为花纹也。 ”否定了吾丘衍的“填补” 说,并以水晶镜片作例,如在其背面墨书字迹, “正视足实有际,而光中竟毫无景。 ”证明古镜透光效应的产生,与镜面材料的色泽毫无关系。 建国以来,上海、湖南、河南等地先后公布了四面西汉时期的透光镜。此后上海博物馆、复旦大学、上海交大等互相协作共同对西汉透光镜,利用现代条件设备,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模拟铸造试验,揭开了古代透光镜的秘密 : 是

4、在镜体冷却过程中,镜体内部所构成的铸造应力的反应不同而造成。近年来,随着文物复仿制品的兴起,上海、西安、河南等地已生产出一批精美妙伦的透光铜镜,使这种古老神秘的技术焕发出璀璨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 : 透光镜在我国西汉时已经出现,但直至清代铜镜消失前夕,社会上虽然不断有透光镜出现,已经有人掌握这种工艺,仍然没有流传和普及这种铸造技术。这的确是一个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 二、透光镜是古代铸镜磨镜艺人偶然铸就或无意识协作而产生的 从历代对透光镜的认识和研究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古代的铸镜行业中,没有形成专门制造透光镜的工艺。因为 : 首先,古代青铜镜的发明,其目的反是从整容照景开始的 ;

5、 以后历代铸造的铜镜,只是在合金成分上有所增减 ; 为了便于使用和供人欣赏,在铜镜形制和纹饰内容上,也不断有所发展和变化。但是绝不会有为了通过影子,欣赏背面的花纹而专门生产透光镜的道理。所以,从铜镜的实用角度来看,这种专门工艺是难以形成的。其次,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最早记有铜镜铸造工艺的仅见于淮南子 ,其中有“明镜始下型,朦然未见形容,及其粉以玄锡,摩之以白旃,鬓眉微毫可得而察”的记载 ; 到明朝, 天工开物也说:“凡铸镜,模用灰沙、铜用锡和,开面成光,则水银附体而成。”两者记载的内容基本相同,讲的都是一般铜镜的铸造工艺过程。在有关古文献中,还未发现有记载专门制造透光镜工艺的材料。另外,再从历

6、代研究透光镜的情况看,古镜的透光现象,是人们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开始,人们对古镜透光这种奇异现象难以理解,便把透光镜当作“仙镜”来崇拜。到北宋时才有人开始探求透光原理,并作出比较科学的推测,但对古代透光镜形成的原理仍然不解,于是,沈括才提出“意古人别自有术”的问题,但这并不说明我国宋代以前存在过制造透光镜的专门工艺,而到北宋就失传绝迹了。郑复光在镜镜詅痴中说得很清楚,透光镜直到清朝道光年间,湖州所铸的双喜镜中,往往还有发现,但是铸造方法还是不知道。这就充分说明直到铸镜被淘汰的前夕,还有透光镜的出现。不过其铸造工艺,仍然没有被人们所掌握,所以,我们认为在我国古代除了唐朝个别道教术士曾

7、取得成就外,在历代铸镜业中,根本没有形成专门铸造透光镜的工艺。 那么,古代透光镜到底是怎样铸造产生的呢 ? 从文献记载和近年来研究复制的情况来看,古代透光镜是铸镜工匠和磨镜人无意识协作而产生的。 复旦大学采用的“热处理法”是“ 把铸成抛光后没有透光效应的青铜镜,放入电炉中加热数分钟,然后在水中冷却,除去很薄的氧化层,再经抛光即出现透光效应。交大“采用砂模铸镜,冷却脱模后加以研磨抛光,当研磨到一定程度时,青铜镜面就产生与古镜一致的透光效应。 ” ( 陈佩芬西汉透光镜及其模拟试验 ) 这两种试验生产的透光镜均包含有两个工艺阶段,即铸镜和抛光研磨,二者缺一不可。因此从古镜实用角度来看,铸镜工匠不可能

8、一次铸成透光镜,而是古镜铸成后在流传使用过程中不断加工而形成的。因为古镜铸成,磨而后生光。然而使用久了,必然因为镜面磨损或氧化而光退。为了恢复其光亮,继续使用,社会上便出现了以磨镜为专业的磨镜人。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新磨镜诗中有“衰容常晚栉,秋镜偶新磨”,刘禹锡的磨镜篇中也有“流尘翳明,岁久看如漆,门前负局人,为我一磨拂”的诗句。这是当时的确有磨镜人的真实写照。在古代小说中,对磨镜人也有不少生动而具体的描述。唐聂隐娘传中有 : “忽值磨镜少年至门,女曰:此可为我夫。父不敢不从遂嫁之。其夫但能淬镜,余无他能。 ”云溪友谊的记述更为具体, “有胡生者,家贫,少为磨镜镀丁之业,是皆以磨镜、淬镜、洗镜为

9、专业,沿街售艺以自给者也。 ”流传至今的宋人绘磨镜子图更为形象地描绘了磨镜人沿街售艺的生动情景。这些材料都生动地告诉我们,我国古代社会上确实有以磨镜为专业的磨镜人。正是他们走街串巷、沿街售艺对铜镜进行一次、二次、三次的再加工 ( 淬火、研磨和抛光 ) 而创造了神奇的透光镜。 三、唐代道教术士首先研究和掌握了透光镜的铸造工艺 那么,我国古代是否有人掌握制造透光镜的技术 ? 回答是肯定的。只是并非铸镜和磨镜艺人,而是唐时的道教术士。在清代道光年间出版的金索一书中,辑录有一面唐代透光镜的拓本,录者题有“镜大汉尺九寸四分,重今称六斤,制甚古、质铭十六字云 : 透光宝镜,仙传炼成,八卦阳生,戚邪主正。迎

10、日照之,八卦太极光映素壁。 ”此镜铭文铸有“透光”字样,证明铸造者当时确实已经掌握了铸造透光镜的技术。这在我国历代所发现之古镜和文献资料中,都是前所未见的。从镜背的八卦图案和铭文来看,反映的完全是道教思想内容。铭文自称是“仙传炼成”,其作用是“ 欺邪主正” 。说明此镜不是一般铸镜作坊的产品,而是出自道教术士之手 ; 它也不是社会上的一般生活用镜,而是道教术士们进行传道活动的法器。 道教利用铜镜作法器,早在晋朝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在葛洪的抱朴子外篇中记有 : “或问将来吉凶,为道乎 ? 答曰 : 用明镜九寸自照有所思,存七日则见神仙,知千里外事。”又说 : “道士以明镜九寸悬于背,老魔不敢近。 ”

11、唐朝是我国道教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方士道人铸镜作迷信工具的情况更为普遍。历年来不少地方出土的唐代天地八卦镜、符箓星象八卦镜、符箓干支八卦镜、八卦十二辰镜等,其中有的镜背铸有“元长父舍、玄凌交度府、太玄荣府、太清馆、太华台、紫微宫、黄帝大居堂、太素右堂”等道家语,有的还铸有作者“李道人造”的铭文。这类铜镜,都应当是当时道教术士们进行布道时的法器。当然它们都属于一般的青铜镜。当社会上发现了古镜透光现象之后,人们把透光镜看成神秘的东西,并流传着许多“神镜” 能够“ 镇妖辟邪 ”的传奇故事。透光镜的发现及其在社会上的影响,在道人术士们看来,用这种被人们崇拜的“神镜”作为法器,比过去使用一般铜镜的作用要

12、大得多,并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妙用。这样,研究铸造透光镜的问题,自然引起了他们极大的兴趣。 唐朝王室自称为老子的后裔,尊奉老子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帝”,他们与道士互相利用,以维护其封建统治,而道教乘机大兴,总括历代道术,金丹、黄白家皆为道士,使道教的炼丹术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金丹黄白之术,本始源于汉代,到唐朝已有千余年历史,长期的炼丹实践,他们确实积累了许多治炼合金的经验。这对他们从事研究制造透光镜来说,确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在唐朝的道教术土中间,有人在社会上已经发现古镜透光现象的前提下,综合铸镜业和磨镜人的经验,首先成功地研究制造出透光镜来,绝不是偶然的。但是,他们铸造透光

13、镜的具体工艺,多少年来人们却是难以得知的。铭文说是“仙传炼成” ,显然是假托之词,不过我们可以透过神秘的面纱,看到当时他们研究铸造透光镜的时候,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进行的。本来炼丹术,在历代道教中就是一件绝对秘密的事情。 汉书刘向传说 : 淮南王安有枕中鸿宝苑秘书,言神仙使鬼神为金之术”, “藏在枕中不泄漏也” 。可见在唐代对透光镜还没有完全认识的时候,并得到人们盲目祟拜的情况下,在道教术士们的眼里,研究制造透光镜的意义、决不亚于炼取金丹。假如谁能首先研究铸造成功,谁便就会成为显赫一时的真正“仙人”,而得宠于世。所以,他们研制透光镜的技术,不单只对社会上众人保密,就是同道术士之间也是绝密的。这种“透光宝镜” ,由于出自骗人的目的,其铸造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很可能是自造自用。其铸造和加工工艺绝不会传授于世,更不会有文字记载。否则, “仙传炼成”的假托之词,便会引起世人的怀疑。这是造成此类透光镜不能流传于世,在历代古籍中难以查到根据的主要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