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 长沙,毛泽东,BAOBEIDENI香河三中杨波,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读:沁园春,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词:词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曲子、曲子词、乐府,或长短句。 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依据字数来划分。小令 58字,中调 5990字,长调91字以上。,一。品:沁园春,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不同的词
2、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均有各自不同的规格。词牌决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的声韵。,沁园春:词牌名,又名“洞庭春色”“东仙” “寿星明”。“沁园”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 花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明帝知道后很生气,责怪窦宪,后来又物归原主。诗人认为此地是最美的园林故引为词牌,并加上春,以示美上加美.,题目解析长沙为湖南省省会,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长沙市南接株洲市和湘潭市,西抵娄底市,北达岳阳市、益阳市,东挨江西省宜春市、萍乡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31145,北纬27512840,东西长约230公里,南北宽约88公里。,二。长沙,三。毛
3、泽东,传奇式的人物,很多人试图用自己的方式演绎他的人生。,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府湘潭县韶山冲,1976年逝世于北京。从1949年到1976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是毛泽东思想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17岁毛泽东,除了到外婆家还从来没有离开过韶山,就要走向外面的世
4、界了,这时的激动心情是可以想象的。临行前,它改写了一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帐簿里,以抒其志: 孤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1918年的某一天桂系两千溃兵准备进入长沙,整个长沙城人心惶惶,当时在一师读书的毛泽东的很多同学都很慌张,很多的在校老师都不敢把学生组织起来,去正面地和这些溃兵。毛泽东则不然,毛泽东是经过了周密的调查研究,他认为我们的学生,包括周围的市民,可以不用逃跑,毛泽东独自出来,他把学生组织起来,把长沙两百名学生组织起来,这是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我爷爷的第一次用兵,毛泽东那次率领的,他手下的兵只有200个学生,再加上长沙的50个警察,就250人
5、,毛泽东第一次运用他的军事谋略和智慧,就这250人,埋伏在一个有利的地形,借助鸣放鞭炮,吹鼓呐喊,运用心理战,最后毛泽东取得了胜利,这250人把2000个溃兵武装缴械。这真是一个奇迹,反映出毛泽东的才能、智慧和胆识。,毛泽东在第一师范的最后两年,主要是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在那里自修,对不感兴趣的课程则应付了事,甚至根本不去上课。教师们都能谅解他,把他当作一个特殊的学生。对于一个有自学能力的好学的人来说,自修,也许是一种最好、最有效地利用时间的学习方法。不少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有过这种独立自学的经历。马克思在柏林大学,9个学期中只选修了12门功课,甚至这12门课他也很少去听。他选修法学的课程不过
6、是作为研究历史和哲学的一种附属修业。正如梅林说的,“作为一个思想家,马克思在大学时代就已经独立地工作了。,他在两个学期中所获得的大量知识,如果按照学院式的喂养方法,在讲堂上点点滴滴的灌输的话,就是20个学期也是学不完的”。这一点上,青年毛泽东同青年马克思颇有近似之处。 1918年6月,毛泽东在第一师范毕业。他在1920年6月7日写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我一生恨极了“学校”,所以我决定不再入学校,自由研究,只要有规律,有方法,未必全不可能。”从此,毛泽东结束了他的学生生活。随即进行了组织新民学会、组织勤工俭学等等活动,开始了他投身革命洪流的新阶段。 从毛泽东在学生时代的这些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他
7、很早就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胆识的人,他不仅是一个特别用功、好学深思的学生,更重要的是,他如此关心着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命运,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所有这些,都是值得今天青年一代学习的。,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蓬勃开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运动讲习所,创办全国农民农运,建立了农民协会,创建了党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背景,四。诗歌鉴赏之法,写什么?怎么写?,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处境季节,地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从中看到写
8、了什么?,“独立”写出了什么样的形象? 可否换为“站立”“直立”?,提示:天机近人事,独立万端忧 (杜甫独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天道永恒,人生苦短,独立于天地之间,“我”的价值和意义在哪里呢?,“独”字让我们似乎看到了特立独行的诗人在深秋的季节里,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向北奔流不息的江水,忧思万千!他有什么忧思呢?,写景,时间、地点、特定的环境,(前三句),湘江秋景图,山林江舸鹰鱼,静景(色)动景,远景近景,红染碧争击翔,仰视俯视,上阕给我们描绘了哪些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的角度是怎样变换?,炼字,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
9、之广“染”化静为动,写出了变红的动态过程“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的表现了鹰的矫健身姿,有气势;用“翔”而不用“游”,精当的描绘出游鱼在水中像鸟一样盘旋的状态,很自在。,面对眼前的秋景,“突然”“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生机蓬勃、绚丽壮美的大自然和广阔宇宙,一个“怅”,写出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诗人很自然地想到了祖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思考: 这一问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精神或胸怀?,这一问写出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以天下 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凌云壮志。,“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10、昔峥嵘岁月稠。”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用:承上启下 过渡作用。,峥嵘岁月,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从事的主要革命活动有: 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 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 参加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谭延闿、赵恒惕等军阀的活动 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小说恰同学少年,它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五年半的读书生活为主要表现背景,描绘了19131918年以毛泽东、蔡和森、向警予、杨开慧、陶斯咏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积极进取的学习生活故事,同时塑造了杨昌济、孔昭绶等人物对现行教育理念的完善、对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追求富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讨论:“中流击水”这一情景蕴含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志振兴中华的慷慨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片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写法技巧: 融情入景,情景交融-入境,王国维人间词话:境非独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主人公:立看问忆(景) 心情:昂扬之情 忧思之情 意气风发主题:作品通过对大好河山的描绘,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思,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以天下为已任的伟大抱负、昂扬的革命斗志和顽强的革命精神。,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