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3.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591567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8年新课标人教版必修一1.1《沁园春长沙》教案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教案:1.1沁园春长沙 (人教版必修一)【基础知识】重要字音:沁(qn)园春百舸(g) 峥(zhng)嵘寥廓(ku)挥斥方遒(qu) 漫(mn)江 携(xi)来 浪遏()飞舟多音字:汗水 可汗 数字数典忘祖 数见不鲜重要字形:沁香 分泌 谩骂 漫江惆怅 为虎作伥 苍茫 沧桑 阻遏 碣石重要词义: 峥嵘:本义形容山势高峻突出,引申为不平常。挥斥方遒:热情奔放,劲头十足。遒,强劲有力。激扬:激浊扬清,批评坏的,褒扬好的。 近义词辨析:寥廓:(天空)高原空旷。辽阔:(土地海洋等)辽远广阔。意气:意志和气概,志趣和性格。也指因主观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义气:由于私人关系而甘于承担风险或

2、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如讲义气。 遏制:制止,控制(一般只能是一定程度上的效果) 。遏止:用力阻止住。如滚滚洪流,不可遏止。文学常识:诗歌:古代文学体裁之一,起源于古代劳动。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战国时期在南方出现的楚辞体代表作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的先河。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界,诗歌分为新体诗和旧体诗。 “五四”以前的诗歌统称为旧体诗,其中旧体诗又以唐代为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代以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近体诗从唐代才开始兴起。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主要区别在格律方面即能否押韵、讲究平仄、对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都是八句的,有七言律诗和五言律

3、诗;绝句都是四句的,有七言绝句和五言绝句。五四以后兴起的新体诗也有格律诗和自由诗之分,其中用旧格律填写新内容的称为格律诗,像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其它的称为自由诗,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戴望舒的雨巷和艾青的大堰荷我的保姆等。词:是诗歌的一种。词的全名为曲子词,是与曲调相谐和的唱词。词起源于隋唐之际,隋代已有声腔,曲调,但不见曲子词。到了唐五代开始出现发间曲子,也就是有了乐谱后而按谱写词,名为曲子词,后简称为词。现存最早的民间曲子词是在敦煌莫高窟藏经室中发现的敦煌曲子词。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是李白的忆秦娥和菩萨蛮 。因而李白被尊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发展于五代,到了宋代发展到顶峰。根据风格特点,词

4、有婉约和豪放之分;按照字数,词有小令、中调和长调之分。【文本释要】这首词作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来源:高考试题库“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

5、叠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

6、生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

7、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来源:学 7 优 5 高 0 考 g 网 k【疑难点拨】1.这首词既写景又抒情,说说作者通过写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答: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词中分别写了山、林、江、舸、鹰、鱼;又分别描绘了它们的特征,如红、染、碧、流、击、翔;再突出它的数量、程度、范围,如万、层、漫、百、长、

8、浅;再展示它们的空间位置,如空中、水底、远、近、高、低等。最后由点到面, “万类霜天竞自由” ,用一个“竞”字写出了生命的力量。在青年革命者毛泽东眼中的秋,呈现出了一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发的美,一种催人奋进、给人力量的美。面对这样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2.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句诗与前面的秋景有什么关系?由赞美秋景到提出问题,其中内在的联系是什么?来源:学 7 优 5 高 0 考 g 网 k答:在前面描写秋景的基础上,诗人甩开了“景“,一下子提出”谁是大地的主宰“这样一个问题,由自然景物过渡到对社会的思考,这两者之间的相

9、通之点就是以奋斗求生存。自然界中的“万类”尚且不畏寒冷而“竞自由” ,显示自己生命的力量,何况我们有思想有壮志的青年?这一问,显示了青年毛泽东以天下为已任的宏大胸襟。【课外链接】沁园春长沙赏析(向明)1.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从美学上讲,崇高美表现于外在方面,体现为高大、辽阔、巍峨、宏伟等壮丽景象。德国哲学家康德把崇高分为两类:数学的崇高,如高山的体积;力学的崇高,如暴风雨的气势。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说:“一件事物较之与它相比的一切事物要巨大得多,那便是崇高。 ”孔子也把“大”与崇高联系起来,赞叹:“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这种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在毛

10、泽东诗词中,以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体现得最为鲜明。 沁园春长沙就是其中最优秀的篇什之一。这首词上半片着重写景。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开始,作者便把自己置于秋水长天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作者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可能联想到了北京香山的黄栌,和祖国无数山岳中由绿变红的乌柏、水杉、槭树、槲树、黄连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

11、。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 “鹰击长空” ,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 “鱼翔浅底” ,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作者以短短四句诗,描绘出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宛如当代岭南画派大家关山月浓墨重彩的彩墨山水图。不愧为“驱山走海置眼前” (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 ,“咫尺应须论万里” (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的大手笔。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来源:学 7 优 5 高 0 考 g 网 k2.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崇高美表现于内在

12、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这首词的下半片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作者想起当年曾和同学、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这首词写于 1925 年深秋。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毛泽东同志从 1911 至 1925 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

13、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来源:GkStK.Com“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 “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这是对“峥嵘

14、岁月” “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 ,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

15、的光芒。3.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少年心事当拿云。 ”(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 ,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

16、复兴祖国的代词。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使人读后仿佛听到了一颗爱国爱民的赤心,在怦怦跃动,从而感受到一种伟大胸怀所反映出的崇高美。我国古典诗词的艺术表现手法,很讲究情与景的交融。刘勰说:“繁采寡情,味之必淡。 ”(文心雕龙 )谢榛说:“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以数言而统万形,元气浑成,其浩无涯矣。 ”(四溟诗话 )这首词较好地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前半片虽着重写景,却处处景中寓情。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诗人火热的革命情怀。红色象征革命,象征烈火,象征光明, “万山红遍”正是作者“星火燎原”思

17、想的形象化表现,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则是作者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感叹,则由写景直接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片的抒情乐章。下半片虽着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以峥嵘形容岁月,新颖、形象,将无形的不平凡的岁月,化为一座座有形的峥嵘的山峰,给人以巍峨奇丽的崇高美。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也是一幅奋勇进击、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可以说, 沁园春长沙的崇高美,是以情为经线,景为纬线,交织而成的。它不仅使我们得到欣赏壮丽秋景的艺术享受,也使我们从诗人昂扬炽烈的革命情怀中,汲取奋

18、发前进的信心和力量。(选自毛泽东诗词鉴赏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0 年版。有删节) 【教材练习】一、反复朗读并背诵这首词,注意把握情感和节奏。答:朗读前可先划分节奏,标出停顿、重音和韵脚,再尽可能把自己想像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秋色,然后吟诵这首词。这就可能更深入地把握这首词的感情基调,理解诗人的情怀,从而更准确地读出这首词的意蕴。二、用自己的话描述这首词所描写的湘江秋景,看看诗人主要通过哪些意象来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绪;词的下片转到“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怀?答:上片通过寒江、霜天(气候) ,万山(层林尽染) ,湘江(碧透、百舸争流) ,飞鹰

19、、游鱼(万类霜天竞自由)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和壮志豪情。下片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击水中流、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同学少年”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来源:高考试题库来源:高考试题库三、毛泽东既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又是一位有着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的诗人、书法家。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和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答:毛泽东创作的诗词,大多有他自己的书法手迹留世,这就便于把他的诗词和书法结合在一起来欣赏。欣赏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毛泽东诗人的豪情、书法家的狂放和政治家的浪漫是如何高度统一的。当前许多学校都开通了校园网,可以组织班

20、上同学在网上发起专题讨论,让更多的同学了解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和书法艺术。同时,不妨动员学校语文老师参与其中的讨论,并以此为契机,让校园网进一步成为学生语文学习和交流的园地。【高考链接】阅读下文,完成第 14 题。 (上海高考试题)望 海 楼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白尺连。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注望海楼:宋时在镇江城内。铁瓮: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沧州:滨水的地方。1、本诗所咏的是望海楼,却先写铁瓮城耸立云间,邻近青天,作用是 。2、本诗颔联在两句之首分别冠以“三峡” “六朝”从 和 两个方面拓展了诗歌的境界,增强了

21、诗歌的气势。3、对“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A、登楼望江,联想到了三峡的险峻。B、片片帆影,倒映在诗人的酒樽里。C、征帆流舸,激起诗人饮酒的豪情。 D、涛声阵阵,引发诗人作诗的雅兴。4、这首诗的颈联多角度写景,请具体说明其中的两点。 附答案:1、烘托望海楼的高峻。 (这是衬托手法的运用)2、 “三峡”和“六朝” ,一个是地理概念,一个是年代概念,是两个不同的纬度,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思考,所填空应该是:空间、时间。3、B4、这首诗的颈联所写的角度不止两个,如“红日”和“白烟”是从色彩角度, “画角”则是从声音的角度,而“催”和“起”则是从动态的角度等,但根据题目

22、要求只要回答出两点就可以了。 【课内阅读】1.诗词为了押韵,往往颠倒词序和句序。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正常顺序本来是A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B寒秋独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C寒秋独立,橘子洲头,湘江北去D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独立寒秋 2.沁园春长沙的上阕描绘了一幅秋景图,能体现这幅画面特征的一个字是A尽 B碧 C争 D竞 3.对沁园春长沙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既描绘了湘江寒秋图,又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B.这首词描绘了深秋的萧瑟景象,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悲凉情绪。C.用词准确精当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如“万山红遍” ,一个“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 “遍”字绘出

23、了红色的彻底。D.从词中可以看出,诗人和一群同伴在长沙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见证并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4.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抒情方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词借景抒情,借助丰富的想像和雄奇的画面来表达诗人的豪情。B.上阙对寒秋严霜下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做了描绘,为下文的抒情烘托了背景,渲染了气氛。C.这首词由眼前事,过渡到对景的描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豪情。D.这首词由眼前所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情景交融,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来源:GkStK.Com水调歌头游泳毛泽东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

24、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选出对第三个整句(即“不管宽余” )的分析中不正确的一项(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2、对诗人引用的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哪一项不正确(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要努力创造美好的事物。B、诗人借用这句话,是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

25、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D、孔子的话是一个比喻句。3、对下片第三个整句(即“更立平湖” )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西江”指的是从四川宜宾到湖北宜昌的一段长江。B、 “石壁”指计划要建的三峡大坝, “巫山”即巫山山脉,长江横截穿过巫山,形成著名的长江三峡。 C、 “巫山云雨”这个典故出自高唐赋 。D、 “高峡”指巫峡, “平湖”指建造好的水库。4、对整首词的艺术特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丰富奇特的想像B、巧妙地引用歌谣C、借用古语来过渡和抒情D、用神话故事来烘托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5.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红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

26、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A诗中“掷”字,写出了秋风劲吹,枫叶零落之状。 “脚跟前”暗含了作为抒情的主人公的“我” ,自然地引出下面的感受。B “噢”字委婉曲折地引出诗人的一番领悟,这领悟又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一般人都有的感受,第二层蕴含了诗人独有的感受。C “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 , “绿”一般象征和平、蓬勃生长, “红”一般象征流血、奋斗、牺牲,诗人道出了二者内在联系的必然。D诗人说是在“经霜”后才发现这一真谛的。 “经霜”语涉双关,即是对枫叶经霜变红的实写,又是暗喻在坎坷曲折的人生中所经受的考验。6.对下面一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我遥望(曾卓)当我年轻的时候

27、/在生活的海洋中,偶尔抬头/遥望六十岁,像遥望/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遥望我年轻的时候,像遥望/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A “狂风暴雨、惊涛骇浪”是指政治上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B诗的上阕是说:年轻的时候觉得时间过得很慢,遥望六十岁,仿佛非常遥远。C诗的下阕是说:到了六十岁的港口,回首一望,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青春岁月有如故乡一样亲切。D这首诗通过时间转换为空间的巧妙构思,告诫人们华年易逝,唤起人们成就学业,事业的紧迫感。来源:GkStK.Com附答案:课内阅读:1.C 2.D 3.B 4.C来源:高考试题库 GkStK课外阅读:1.D 2.A 3.D 4.A 5.C 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