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摘要】:技术的进步、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不断创新,形成了金融全球化的趋势。金融的全球化,带动了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的同时,又对中国乃至世界各国的金融业产生负面影响,这不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快速、稳步的发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金融全球化步伐是当务之急。本文在论述金融全球化的涵义与特点、分析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金融全球化对于中国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机遇,控制金融风险,是一个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并根据这些归纳结果和中国金融发展的现状,分析了金融全球化对中国金融发展的影响并简要提出相应的措施。【关键字】:全球化;中国金
2、融发展;正面效应;负面效应金融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对我国金融乃至世界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并没有随着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而同步发展这就使国际金融的不稳定性日显突出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金融危机频繁爆发使人们认识到全球金融一体化使金融监管面临着一系列的新挑战。一、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及特点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主体所从事的金融活动超越国界,从局部地区性的传统业务活动发展为全球性的创新性的业务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业务、金融资产和收益,以及金融政策与法律制度的全球化等方面。 但对金融全球化的定义,国内外学术界不统一。其定义主要是从核心论、趋势论、过程论、一体
3、化论等几种理论来表述。其实质反映了金融全球化是一种趋势和过程、是世界各国或地区金融活动趋于一体化。它具有广泛的内涵,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具体来说,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金融业跨国境发展而趋于全球一体化的趋势,是全球金融活动和风险发生机制日益紧密关联的一个客观历史过程。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的过程。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动力,将经济全球化推向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综观几十年国际金融发展的历史,金融全球化已成为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它主要表现为这样几个特点:(一)发达国家及跨国金融机构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发达国家及跨国金
4、融机构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是金融全球化的规则制定者和主要获益者。这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金融资本雄厚,金融体系成熟;调控手段完备,基础服务设施完善;以发达国家为基地的跨国金融机构规模庞大,金融创新层出不穷;与之对应,全球金融规则也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这些规则总体上有利于其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利益最大化。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则经常处于被动的、受制约的地位,面临着“边缘化”的威胁,较少地分享到金融全球化的利益,而较多地受到金融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二)电子商务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交易平台信息技术的发展,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技术通道。当代发达的电子计算机技术为
5、全球性金融活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子商务、电子货币的普及,网络银行和网上交易将突破国界在全球铺开,全球金融市场越来越被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金融市场的同质性进一步提高。(三)跨国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展和全能化运作 从影响金融全球化的因素看,除跨国生产、贸易、投资和科技进步等实体经济因素对金融全球化的推动外,跨国金融机构的全球扩展和全能化运作也为金融全球化构造了微观组织基础,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和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为金融全球化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金融创新层出不穷。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竞争的需要,同时亦为规避限制性法规和风险,从 20 世纪六、七年代开始,在发达国
6、家率先出现金融创新活动。这既包括制度的创新,又包括工具的创新,例如信用制度的创新、股权衍生工具的创新等等。在金融创新的推动下,一方面融资证券化趋势大大加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和不确定性。(四)金融资本规模不断扩大,短期游资与长期资本并存。在金融全球化进程中,随着参与全球化的金融主体越来越多,全球金融资本不断扩大。在这其中,既有长期投资的资本,也有短期投机的资本。目前,在全球市场中出入的国际投机资本大约有 72 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每年 GDP 总和的 20。应该说,长期资本的投入有利于一国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而短期游资的逐利和投机,则易引发一国的金融动荡。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
7、响全球贸易往来增多、资金在国际间流动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推倒各国的经济壁垒,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目前,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逆转之势,并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的积极作用,又有反面的消极作用。在看到经济全球化可能带来的机遇,并敢于抓住这个机遇,使中国经济进入世界经济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它带来的巨大挑战。如果不能正视这个挑战,那么经济全球化就很有可能带来风险,而不是机遇。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风险已经造成对金融业的冲击、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以及经济结构调整过快带来大量失业等严重的现实经济问题。只有积极地应对挑战,采取适
8、当的政策措施,才能避免被全球化发展抛弃的“边际化“趋势。金融全球化的浪潮正以一种不可抗拒的趋势席卷世界。作为一种趋势,金融全球化一方面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对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安全形成严峻的挑战。金融全球化在对中国经济和金融发展的影响,同时具有正负两种效应。(一)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正效应分析:1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从国际市场引入外资,加快工业化进程。中国由于自身发展比较落后,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矛盾,中国为实现工业化,需要投入巨额资本和先进的工业技术。外资的引入为中国缓解资金短缺的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金融全球化的拓展,相当多的资金流向了中国,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
9、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并带动了技术的扩散和人力资源的交流。据估计,加入 WTO 后,外商直接投资(FDI)将会从现在的每年 500 亿美元较快地上升到每年 1000 亿美元左右。2金融全球化有利于中国学习发达国家金融运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金融效率。发达国家由于市场经济建立较早,金融体系较为完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严密。这给中国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借鉴之机。同时,金融全球化还提高了国内外金融业间的竞争程度,迫使中国金融机构利用金融创新减少交易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二)金融全球化对中国的负效应分析:1金融全球化使中国民族金融业的生存面临巨大压力。中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符合自身长远利益。
10、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业处于弱势地位,市场经济建立较晚,金融体系不够完善,金融业盈利能力和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不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还较差。如果外国金融机构大规模进入,势必给其民族金融业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金融体系遭受冲击将是不可避免的。2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制造风险提供了条件。国际游资形成的基本条件就是要有充分的金融自由度和开放度。金融全球化虽然有利于资本在国际间自由流动,扫除和减少了资本在国际间流动的障碍,使资本可以迅速而自由地从一个国家流向另一个国家,从一个市场流向另一个市场,但是,出于逐利的动机,国际游资会利用我国利率、汇率管制放开后产生的金融产品价格波动,大量涌入中国套利和套汇。这样,国际
11、游资就有了在不同国家、地区以及不同市场选择投资的广泛的机会。但是,由于国际游资的逐利性、投机性和高风险性的特点,以及金融全球化没有对国际游资的活动提供约束机制,使得国际游资在活跃市场交易、承担交易风险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若有风吹草动,国际游资就会从中国大量撤走,从而引发严重的金融动荡。3金融全球化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泡沫化程度,加剧了银行的脆弱性。国家对信贷机构管理不严,银行内部控制也相对薄弱,缺乏严谨的收益衡量和风险评估制度,致使信贷资金分配不当,流入高风险的部门,从而增加了银行的不良资产。利率变动的不确定容易导致银行利息支出的增加高于利息收入的增加,存款利率的上升使银
12、行存贷之间的利差缩小,从而使银行收入下降。从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实例中可看出,在过去20 年中,这些国家从国际市场筹集到的大笔资金被过度投入股市和楼市进行炒作。同时,国际投机资本也乘虚而入。在巨量资金的支撑下,证券、房地产市场逐渐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基本面而飚升,并逐步演变为泡沫经济,为金融危机的发生埋下隐患。4金融全球化会给中国的金融监管和调控带来严峻挑战。金融全球化意味着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与获利。出于获利的需要,国际上许多金融资源被无序、过度开发,金融投机性凸显。加之现代金融交易工具发展迅速,在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巨额资金的交易与转移,其去向不确定性很大。这既给中国金融监管与调控带来严峻的
13、挑战,也削弱了其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5. 金融全球化与资本的无序、大量流动。近年来频繁发生、愈演愈烈的国际范围的金融动荡表明,金融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资本的无序、大量流动。国际资本流动的速度和规模超出了经济运行和调整的需要,超出了各国政府以及国际性经济组织对经济与金融体系进行协调与监管的能力。6金融全球化与各国货币政策的冲突。在没有有效的全球性货币政策协调 的条件下,金融全球化削弱了各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当外部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国家时,必然会破坏原有的资金平衡,造成通货膨胀压力,绝大多数东道国会相应提高利率,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然而,高利率反而会进一步鼓励外国资本的涌入,使紧缩性的货币政
14、策导致了膨胀性的结局。7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国际间资本流动规模迅速扩大。1983-1989 年,全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资本总量年均为 88 亿美元,由 1990-1994 年间,这一年均额已达到 1050 亿美元,由 1990 年的 400 亿美元上升到 1994 年的 1550 亿美元。其中,证券组合投资已经成为流向发展中国家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来源。在上述两个时限内,全球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净证券投资年均由 65 亿美元上升至 436 亿美元。这种变化趋势本身就是泡沫化的表现形式。另外,金融全球化使国际投机资本进出一国金融市场更加便利,投机资本为获利而来,加剧了金融泡沫的膨胀,而一遇金融风
15、波则迅速外流,又引起了金融泡沫的破裂。8金融业开放会造成事实上的资本账户自由化。在金融服务贸易的两种主要形式中,跨境提供金融服务自由化本身就要求以资本账户自由化为基础,通过在当地设立机构提供金融服务虽然没有这一要求,但实际上会造成部分资本账户自由化。外资机构从自身利益出发,调整本外币资产负债寸头和国内国外资产负债规模,形成资本在国内与国外之间流动的渠道,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将会加剧。在外资银行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后,本外币之间的兑换更加频繁,对外汇市场和人民币汇率稳定性的冲击将更为严重。金融全球化过程实际上是各国金融市场的开放过程,而一国金融市场参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基本后果,就是其他金融市场发
16、生的冲击性事件可能会更容易地传播到本国金融市场。其他国家资产价格的动荡有时会迅速传染到本国类似资产。金融全球化也可能对某一金融市场风险产生分散或吸收作用,减轻宏观金融风险对这一市场的冲击效应。三、 、中国金融的对策与措施 (一)建立真正的市场主体和竞争机制,提高中国金融的竞争能力 提高中国金融的竞争能力,国有银行必须建立国家控股的多元化产权制度,进行外部治理和内部治理。(二)加快国有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改革创新步伐 1.转变政府金融管理职能,实现金融创新 转变政府金融管理职能,将政府的金融管理职能转向创造公平竞争的体制环境和提高宏观调控有效性。消除歧视性政策,放宽市场进入标准,按照统一的市场监管
17、原则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展开充分竞争,通过金融创新提高竞争力2. 大力开展金融信息化建设,打造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 。我国金融机构之所以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金融机构本身产权不明晰、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是重要内因。为此,必须加快国有金融机构产权制度的创新步伐,通过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打造金融创新的微观基础。(三)改革和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1.完善金融监管的法规体系,加强风险防范 首先要转变金融监管政策的基础和方式。金融监管手段必须以法律为基础采取间接手段进行,通过严密的法规约束当局的金融监管行为,在日常监管中基本取消行政命令式的监管办法。当前中国金融监管存在重合规性、轻风险性的问题。合规
18、性监管偏重于事后化解,这种方式较为被动,纠正成本也很高。风险监管则是根据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以及内部管理的评价,提高监管要求,注重于事前防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各种风险带来的损失。为了保护社会公众的利益,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营,监管重点要更多地关注银行机构及其资本所将承担的最大风险,要加强对银行的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亏等经营状况的风险性检查,建立风险预警和危机处理机制。有效的金融风险预警是确保金融安全的第一道屏障。在中国,实行金融风险预警,关键在于建立一套规范有效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危机处理机制是化解危机、减小损失的最后防线。金融活动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此,诱发金融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19、、复杂的。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参与,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合监管防范体系是建立现代金融监管体系的有力保障。 2.建立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机制,提高金融监管效率 随着金融机构之间交叉业务的增多,需要监管主体之间加强合作。中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监管模式,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各自拥有各自的监管范围。尽管监管机构高层之间有定期会晤制度,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磋商。但是,在监管的实施当中仍能存在着重复监管和监管真空。还需三个监管主体进一步加强合作,建立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及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降低监管成本,提高金融监管效率。此外还要及时解决分业监管中的政策协调问题,协调银行、
20、证券、保险对外开放及监管政策以及交流有关监管信息等,最终实现协同监管制度化。 (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提高中国的金融监管水平 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其内容主要包括:参加金融监管的国际性组织,进行金融监管的双边或多边合作,对跨国银行进行联合监督以及推广应用金融监管国际规范等。要加强与跨国金融机构的母国监管当局及时进行信息沟通,对不符合监管条件的外资金融机构要坚决予以阻止。对流进与流出我国金融市场的国际资本,建立相关的动态跟踪数据,与相关国家实现数据互换,使资本流动特别是短期资本的流动置于国际监视之下,为政府间多边监管合作及救助提供依据。参考文献:【1】厉以宁:全球化与中国经济【2】樊纲:21 世纪的金融全球化和国际金融改革【3】李忠平:中国金融国际化问题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4】黄燕茹:金融全球化趋势下的中国金融风险防范【5】黄军勇:浅析金融全球化及我国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