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专篮球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疲劳和恢复之生化研究.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14213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专篮球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疲劳和恢复之生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大专篮球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疲劳和恢复之生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大专篮球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疲劳和恢复之生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大专篮球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疲劳和恢复之生化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大专篮球运动员激烈运动后疲劳和恢复之生化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大專籃球運動員激烈運動後疲勞和恢復之生化研究曹鏞1 林仁彬2 1清華大學2 親民工商專科學校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文化大學男子乙組籃球代表隊等共十名選手,經過跑步機坡度 12%,速度 2.5mph,每分鐘增加 0.5mph 的漸增運動強度下跑至衰竭;利用血清生化值來觀察運動員的恢復情形。本研究以乙組籃球隊 10 名選手為志願受試對象,平均年齡 21.61.83 歲、體重 79.68.05 公斤、身高 184.54.19 公分。觀察選手在安靜期、運動後恢復期(3、15-20、25-60 分鐘),以 Polar 心跳記錄器、YSI2300 乳酸分析儀及 HITACHI 7150 血清生化分析儀分

2、析心跳率、血乳酸、血尿素氮、尿酸的變化情形。所有資料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杜凱氏事後比較加以分析解釋,結果如下:(一 )心 跳 率 在 運 動 後 25-60 分 鐘 與 運 動 後 3 分 鐘 達 顯 著 差 異(P.05)。(二 )血 乳 酸 在 運 動 後 第 三 分 鐘 時 出 現 最 高 值 , 且 運 動 後25-60 分 鐘 與 運 動 後 3 分 鐘 達 顯 著 差 異 (P.05)。(三 )血 尿 素 氮 在 運 動 後 25-60 分 鐘 與 運 動 後 3 分 鐘 達 顯 著 差異 (P.05)。關鍵詞:籃球、心跳率、血乳酸、尿酸、血尿素氮2壹、緒論一、問題背景在運動訓練中

3、,負荷量和負荷強度是相互聯繫,有高度相關的兩面。一般在進行運動訓練時,負荷量如較大,負荷強度就不會很大;反之,如負荷強度較大,那負荷量就不可能大了。從事運動訓練的教練們必須注意的是,不論進行甚麼項目的運動訓練,負荷量及負荷強度都必須是適宜的,如此在運動競賽的臨場表現及激烈運動後的恢復,方能有正面的效益。如果在訓練時,負荷量太小,對運動員來說沒有意義;而負荷量若太大,又容易形成運動性的疲勞或是身體健康的損害。因此,以科學方法來評定訓練時的負荷量及負荷強度,應是現今運動競賽成果表現尋求突破的一條重要途徑。常見評定負荷量的指標有血尿素氮、血紅蛋白、血睪酮、尿膽原等指標;而評定負荷強度的生化指標則有血

4、乳酸、肌酸激脢、尿蛋白等(林文弢,1996)。曾有研究證明(趙治南,1994)將某些生化指標應用到訓練中的效果得到肯定,但如何進一步的把這些生化指標應用到訓練中,以期能夠更有效的尋找出訓練中潛在的問題,正是運動從業人員今後所要研究的方向。而競技體育運動的調整發展,從基礎的選材、艱苦的訓練一直到最後的比賽,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每個部份都非常重要;也因此驅使體育科學工作人員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研究運動員所特有的生物特徵,以尋求最有效的訓練成果,在訓練過程中,根據運動員體內機能變化的規律,適當增加或減少運動量,以防止訓練過度或運動負荷不足的3現象是十分必要的;另一方面,在比賽前夕,尤其是重大比賽之前,調

5、整運動員的生物機能,使之在比賽時處於最佳競技狀態,對於比賽時創造優異成績具有重要的意義(簡坤林、孫學川、孫力行、周蓉暉、李之卓等,1995)。一、 有關血乳酸血尿素氮尿酸之探討( 一 ) 血 乳 酸 值隨 著 運 動 訓 練 的 不 斷 科 學 化 , 周 期 性 項 目 逐 漸 開 始 拋 棄 舊 的訓 練 分 類 , 根 據 周 期 性 的 運 動 規 律 和 能 量 代 謝 特 點 , 將 訓 練 分 為有 氧 訓 練 , 有 氧 無 氧 混 合 訓 練 , 無 氧 糖 酵 解 訓 練 , 非 乳 酸 無 氧 訓練 , 模 擬 訓 練 等 。 關 於 能 量 代 謝 的 測 定 , 一

6、般 採 用 測 試 乳 酸 的 方法 , 由 於 乳 酸 是 人 體 能 源 物 質 在 代 謝 過 程 中 的 一 個 重 要 的 中 間 產物 , 它 的 濃 度 在 一 定 意 義 上 反 映 了 不 同 的 供 能 體 系 , 它 可 以 幫 助教 練 員 了 解 自 己 對 運 動 員 實 施 的 訓 練 手 段 的 實 際 強 度 是 在 有 氧 範圍 內 , 還 是 在 無 氧 工 作 範 圍 內 , 並 根 據 實 測 結 果 所 反 映 訓 練 強 度的 大 小 定 量 , 調 整 訓 練 強 度 。 所 以 , 血 乳 酸 的 測 定 早 在 許 多 國 家被 視 為 控

7、制 訓 練 過 程 的 一 個 重 要 手 段 ( 梁 錫 華 , 1989) 。乳 酸 是 葡 萄 糖 或 肝 糖 元 在 無 氧 代 謝 時 的 最 終 產 物 , 正 常 成 人在 安 靜 狀 態 下 血 乳 酸 濃 度 平 均 為 1mmol/l, 這 表 明 , 機 體 在 不缺 氧 的 情 況 下 仍 有 乳 酸 產 生 ( 陳 元 斌 俞 旗 , 1990) 。 在 有 氧代 謝 的 情 況 下 進 行 活 動 時 , 血 乳 酸 值 約 為 2mmol/l, 當 血 乳 酸值 達 到 2-4mmol/l時 稱 為 有 氧 無 氧 代 謝 轉 移 當 血 乳 酸 達 到4mmol

8、/l時 , 機 體 便 處 於 相 對 缺 氧 的 代 謝 中 ( 陳 元 斌 俞 旗 ,1990) 。 在 劇 烈 運 動 過 程 中 , 糖 酵 解 過 程 加 強 , 乳 酸 大 量 生 成 以獲 得 能 量 供 機 體 代 謝 需 要 , 運 動 強 度 越 大 , 乳 酸 值 就 越 高 , 據Hermanson指 出 , 一 次 或 多 次 最 大 強 度 運 動 時 血 乳 酸 可 超 過20mmol/l, 人 在 重 複 動 力 性 運 動 後 , 血 乳 酸 可 達 30mmol/l,通 常 人 們 利 用 乳 酸 值 來 評 定 運 動 強 度 指 導 訓 練 和 進 行

9、醫 務 監4督 ( 陳 元 斌 俞 旗 , 1990) 。(二 )血 尿 素 氮現代運動實踐證明,只有提高訓練負荷量,才能提高人體機能水準,從而取得更好的訓練效果。從生物學的角度看,運動訓練就是一種主動改造人體形態結構,提高人體機能的過程。因此,在運動訓練中,勢必要通過不斷的” 增加運動負荷等方法,有意識的破壞機體內環境的相對平衡,使之發生向較高機能水準的轉化,從而在施加的運動負荷相適應的水準上重新獲得平衡”(田麥久等,1988) 。而現在人們考慮最多的問題已不是要不要增加,而是加到多少最為適宜(田麥久,1988) 。在此對血尿素氮(BUN)指標進行了實驗證明,結果表明了血尿素氮指標是可以靈敏

10、可靠的回饋籃球專項負荷對運動員機體刺激作用以及運動員機體適應狀況的特異性指標。從而,為探索在籃球專項訓練中診斷適宜訓練負荷量開闢了一條可嘗試的新路(羅西昌李翠香顧乃玉,1991) 。在羅西昌等(1991)對青年男籃運動員適宜訓練負荷量的生化診斷的研究報告指出:1.研究中受試者安靜時血尿素氮平均值分佈在13.9120.90mg%之間,在正常情況下青年男籃運動員的血尿素氮水準是較為穩定的。2.在掌握了個體血尿素氮變化的回饋信息,診斷青年男籃運動員適宜訓練負荷量是一個在理論上成立,在實踐中可行的方法。3.利用血尿素氮指標診斷適宜訓練負荷量尚需進一步探索該指標反應的上限值,以豐富和完善本研究(羅西昌等

11、,1991) 。(三)血尿酸尿酸是血漿中非蛋白氮的一部份,它是Purina代謝的終末產物。血清尿酸的測定,在臨床上對痛風等疾病診斷深具參考價值。血漿中的尿酸被腎小球過濾後,約有90%可被腎小管再吸收。因此,血漿中5尿酸的程度可受腎臟的影響,正常血清中之濃度為27.0mg/dl,尿中尿酸每日排泄量約為0.40.8gm/day,其值常受飲食中之核酸含量及其代謝之影響(吳慧君,1994)。許多研究證實:激烈運動過後,由於運動中及運動後尿酸排泄量減少,因此,血清尿酸濃度會上升而體能愈好,愈是接受過嚴格訓練的運動員,其血中尿酸值愈低(吳慧君,1994) 。二、運動訓練與生化評定評定身體機能,是瞭解運動員

12、對訓練或比賽的適應情形,掌握運動量和調節營養的前提。從生物穫學方面進行身體機能評定,是從分子水平上對體內各種變化及其關係進行評定,可靠性較大,主觀影響因素少,是近年來很受重視的方法。目前主要評定方面有:供能系統能力、運動量和身體機能(馮煒權,1988)。在運動過程中,物質不斷氧化,能量不斷生成又不斷消耗,從而使許多代謝物、脢、激素等發生相應的改變。因此,瞭解運動負荷的科學評定,首先必須掌握運動負荷評定的某些生化基礎。同一運動負荷,施加於不同運動員其反應是不同的;同一運動負荷,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環境,施加於同一運動員,其反應也不同。因此,從運動生化的觀點出發,其負荷大小,是根據體內的生化變化而定

13、。同一運動負荷,施加在身體機能較好的運動員,可能表現為運動負荷適中;如果施加在經能狀態較差的運動員,則可表現為大負荷。而這些運動負荷大小,通過其他評定方法很難解決。運動生化指標可以較為準確的評定運動負荷。目前常採用血乳酸、尿蛋白、肌酸激脢等生化指標,評定運動負荷強度;採用血尿素氮、血紅蛋白、血睪酮和尿膽原評定負荷量;採用肌酸酐和乳酸閾評定訓練效果(林文弢,1996)。評定運動量的關鍵因素是強度,例如,一次訓練後,如果血尿素氮超過 50 毫克%,表示運動量過大,如果用尿蛋白評定運動量,當耐力性項目的運動量較大時,尿中白蛋白明顯增多,使用尿液指標,可6以系統、長期的進行監督(馮煒權,1988)。訓

14、練和比賽期,可以測定血紅蛋白、血尿素氮、血清肌酸激脢、尿蛋白、尿膽原等生化指標評定運動員的身體機能狀態。例如,血紅蛋白為 160 克/升是最理想的數值;若降至 100105 克/升,訓練量應減少;降至 90 克/升時,訓練量要減少,甚至停訓。又如,在訓練期,早晨安靜時血尿素氮上升後又恢復到正常值,是對運動量適應的反應;如果持續上升,表明運動量過大,身體不能適應,應減少訓練量,血尿素氮一直變化不大,表示運動量太小,應增加訓練量。而清晨血清肌酸激脢在 200 單位/升以上,說明恢復不好,應控制當天的運動量(馮煒權,1988)。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的血紅蛋白若持續下降,可採取減少訓練量或減少訓練強度

15、來做調整,或是針對營養安排、飲食習慣及休息情況等採取措施,因此,長期對運動員進行血紅蛋白檢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趙治南,1994)。生化指標只是評定人體運動能力的一個方面。人體是一個複雜的的整體,能量物質增多,不一定運動能力就強,還要看物質代謝能力和代謝的協調能力。因此,多用幾個指標或用生理、生化等指標綜合評定,效果會更好(馮煒權,1988)。 所以,探討運動員的某些生理、生化指標,可以為運動員的選材、訓練及比賽過程提供實驗依據。7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討中國文化大學男子乙組籃球代表隊等共十名選手,經過跑步機坡度 12%,速度 2.5mph,每分鐘增加 0.5mph 的漸增運動強度下跑至衰竭

16、;利用血清生化值來觀察運動員的恢復情形,進而探討負荷量及負荷強度對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三、研究限制(一)本研究所有測量指標,中國文化大學男子籃球代表隊十名選手為代表。(二)本研究主要觀察選手恢復期血清生化值(HRBLABUNUA)的變化情形。(三)本研究不探討選手們的心理層面。四、研究假設(一)經過運動強度後,於運動後恢復期本實驗所測量之血清生化指標均顯著降低。(二)血清生化值在恢復期各觀察時段的平均值達顯著差異。五、研究範圍本實驗,並針對中國文化大學十員籃球運動員,測量心跳率抽血測量血乳酸、血尿素氮、尿酸。中華民國八十五年九月十日至十一月二十日,中國文化大學男生8乙組籃球代表隊選手,在跑步機

17、以坡度 12%,速度 2.5mph,每分鐘增加 0.5mph 的漸增運動強度下跑至衰竭,抽血測量血清生化值,觀察恢復期的變化情形。於測驗前,先對選手們進行安靜期血液取樣;血液樣本部份有血乳酸血尿素氮、血尿酸。本研究自八十五年九月十日起至八十五年十一月十日止全部完成,僅將恢復期之血清生化部份為主要探討範圍。六、名詞解釋1.心 跳 率 :在 運 動 訓 練 過 程 中 , 基 礎 心 率 的 平 穩 或 下 降 , 是 心 血 管 功 能 適應 和 改 善 的 表 現 ( 劉 明 舫 、 林 建 棣 、 李 運 隆 , 1990) 。2.血 乳 酸乳 酸 是 糖 酵 解 的 產 物 , 肌 肉 在

18、 運 動 時 產 生 的 乳 酸 擴 散 到 血 液 中 ,即 稱 為 血 乳 酸 ( 郭 志 輝 、 喬 德 才 , 1994) 。 乳 酸 水 準 與 運 動 強度 密 切 相 關 , 對 運 動 員 有 氧 、 無 氧 能 力 的 評 定 , 運 動 強 度 的 掌 握 、運 動 成 績 的 預 測 等 方 面 都 有 重 要 的 意 義 ( 郭 志 輝 、 喬 德 才 ,1994) 。3.血 尿 素 氮為 體 內 蛋 白 質 和 氨 基 酸 的 分 解 產 物 , 劇 烈 運 動 時 , 體 內 蛋 白 質分 解 代 謝 加 強 , 血 中 尿 素 氮 含 量 增 加 。 因 此 ,

19、血 中 尿 素 氮 可 作 為衡 量 體 內 蛋 白 質 分 解 代 謝 之 正 確 指 標 ( 吳 慧 君 , 1994) 。 BUN指 標 具 有 靈 敏 、 可 靠 、 客 觀 地 反 應 籃 球 專 項 負 荷 對 機 體 刺 激 作 用的 信 息 價 值 。 能 夠 靈 敏 的 反 映 運 動 負 荷 後 機 體 的 恢 復 狀 況 、 載 荷9機 體 累 積 狀 態 信 息 , 這 對 在 訓 練 負 荷 的 安 排 有 特 殊 要 求 的 籃 球 專項 訓 練 中 , 準 確 的 診 斷 運 動 員 的 機 體 狀 態 , 具 有 較 為 理 想 的 實 用價 值 ( 羅 西 昌

20、 、 顧 乃 玉 , 1990) 。4.尿 酸為 血 漿 中 非 蛋 白 氮 的 一 部 份 , 是 Purine代 謝 的 終 產 物 。激 烈 運 動 過 後 , 由 於 運 動 中 及 運 動 後 尿 酸 排 泄 量 減 少 , 血 清 尿 酸濃 度 會 上 升 ; 而 體 能 越 好 , 接 受 過 嚴 格 訓 練 的 運 動 員 , 血 中 尿 酸值 越 低 ( 吳 慧 君 , 1994) 。10貳、研究方法與步驟一、研究對象本研究是以乙組籃球隊10名選手為志願受試對象,平均年齡21.61.83歲、體重79.68.05公斤、身高184.54.19公分。二、實驗時間與地點(一) 本研究

21、時間於八十五年九月十日到十一月十日。(二) 實驗過程都在中國文化大學大孝館演武廳及運動生理實驗室進行。三、儀器與設備(一) 可程式原地跑步機(QUINTON-65)。(二) 高速離心機 KUBOTA 5100。(三) 注射針筒5ml-23G * 1 1/4。(四) 血管滯留針22G * 1。(五) YSI2300乳酸分析儀(六) 壢新醫院 HITACHI 7150 血清生化分析儀(血尿酸、血尿素氮)。四、儀器校正(一) 可程式原地跑步機(QUINTON-65)。依照操作手冊進行可程式原地跑步機(QUINTON-65)校正,確定坡度、速度的準確性。 11五、研究設計()實驗設計中國文化大學乙組男

22、生籃球選手,在跑步機由坡度12%,速度2.5mph,每一分鐘增加2.5mph的運動強度下跑至衰竭,分別在安靜期及運動後第3分鐘、15分鐘、20分鐘、25分鐘、30分鐘、60分鐘抽血測量血清生化值,觀察變化情形。4.每位受試者皆測量安靜時、不同運動強度後各個時段之血清生化值(血乳酸血尿酸、血尿素氮)。(二)血清生化測試在這個部份,測試的項目有血乳酸血尿素氮、尿酸等三項。所有實驗過程均於文化大學大孝館及運動生理實驗室完成。運動強度(跑步機坡度 12%,速度 2.5mph 每分鐘增加 0.5mph 的運動強度衰竭)運動後 3 分鐘、運動後 15 分鐘、運動後 20 分鐘、運動後 25 分鐘、運動後

23、30 分鐘、運動後 60 分鐘。血清生化的測量均送往中壢市壢新醫院進行分析。(三)實驗程序中華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十五日至十一月十日,中國文化大學男生乙組籃球代表隊選手,(跑步機坡度 12%,速度 2.5mph,每分鐘增加 0.5mph)的運動強度下跑至衰竭,抽血測量血清生化值,觀察恢復期的變化情形。測驗前,先對選手們進行安靜期血液取樣;血液樣本部份有血乳酸血尿素氮、血尿酸。參 、 結 果 與 討 論12本章依結果所述,分為:一、心跳率,二、血乳酸值,三、血尿素氮,四、尿酸等四個部份在運動強度負荷下,選手們運動後恢復期的生理生化反應變化情形,並進一步探討此生理生化指標對運動訓練的影響。(如表一圖

24、一圖二圖三圖四)一心跳率心跳率在運動後恢復期第三分鐘出現最高值(150.80 次/分鐘),第六十分鐘時顯著降低(86.59 次/分鐘,p.05),但仍未恢復到安靜值的水準(68.00 次/分鐘)。心跳率是反映人體生理機能最容易測定的指標,也是在體育訓練中,觀察運動員身體機能狀況應用最為廣泛及最容易獲得的指標之一(陳和睦,民 83)。當心率隨著運動強度增長到一定限度時,就會達到最大心率;這時候,即使運動強度繼續增加,心率也不會再上升。最大心率計算公式如下:220-年齡=最大心率。一般說來,發展運動員的有氧能力時,運動強度需要達到最大心率的 70%。運動員的最大心率可以直接測定,當運動員進行 3-

25、5 分鐘的全力運動(跑步機或自行車)心率即可達最大值(陳和睦,民 83)。本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有 氧 運 動 負 荷 部 份 , 中 國 文 化 大 學 乙 組男 子 籃 球 隊 員 安 靜 期 平 均 心 跳 率 為 68.00 次 /分 鐘 ; 一 般 來說 , 安 靜 時 心 跳 率 比 較 低 的 運 動 員 , 心 肺 功 能 比 較 好 , 體 能 較佳 (林 正 常 , 民 82)。 而 安 靜 心 跳 率 在 平 常 人 中 平 均 在 每 分 鐘為 72 次 左 右 , 本 實 驗 中 受 試 者 的 安 靜 值 平 均 在68.00、 66.60 次 /分 鐘

26、, 略 低 於 一 般 正 常 值 , 相 對 的 體 能 狀 況應 較 一 般 人 為 佳 。13一 般 在 運 動 時 心 跳 率 會 增 加 , 疲 勞 時 心 跳 率 也 會 增 加 ; 而在 某 一 限 度 裏 面 , 心 跳 率 和 運 動 量 成 正 比 。 心 跳 率 也 受 年 齡 、性 別 、 飲 食 、 溫 度 、 情 緒 等 因 素 影 響 ; 通 常 體 能 較 差 者 心 跳 率較 體 能 狀 況 佳 者 為 高 (林 正 常 , 民 82)。二血乳酸值血乳酸值在運動後恢復期的第三分鐘出現最高值(9.21mmol/l),於第六十分鐘時顯著降低(3.36mmol/l,

27、p.05),與安靜值相比仍有一段差距(0.8mmol/l)。一直以來,運動與乳酸代謝都是運動生理、生化學家所關注的問題(王健,1989)。由於乳酸是人體能源物質在代謝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中間產物,其濃度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不同的供能體系,可以幫助教練瞭解自己對運動員實施的訓練手段實際強度是在有氧範圍還是在無氧範圍內;並根據實測結果所反應訓練強度的大小,定量調整訓練強度(梁錫華,1989)。所以,血乳酸的測定早在許多國家被視為控制訓練過程的一個重要手段(梁錫華,1989).。本研究結果,有氧運動強度後,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在運動後第三分鐘出現最高值(9.21mmol/l),第六十分鐘時顯著降低(3.36

28、mmol/l),顯示血乳酸值在運動後六十分鐘已逐漸下降,但與馮美云等(1996)以北京大學十名摔跤選手在模擬比賽後,血乳酸值於一小時後迅速消除的結果不儘相同。而本研究中無氧運動強度部份,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在運動後第五分鐘達最高值(7.14mmol/l),第三十分鐘時顯著降低(3.90mmol/l),在這裏對無氧運動強度後的恢復情形僅觀察三十分鐘,有氧運動強度後觀察至六十分鐘;顯示無氧運動強度負荷後,運動員的血乳酸消除較為迅速,若能繼續觀察至六十分鐘,應更能夠比較有氧與無氧運動之間的差異性。14有研究指出(梁錫華,1989)在全力運動時如果成績提高了,血乳酸濃度也增加,這是糖無氧代謝能力提高的結果

29、;如果運動成績下降,血乳酸濃度升高,說明運動員身體機能下降。如果在取得較好運動成績時,血乳酸濃度下降,說明運動員未能最大限度的動員無氧代謝能力。而在一定強度範圍內運動時,血乳酸可保持在安靜時水準沒有變化。當運動增加到一定強度時,血乳酸濃度急劇上升,如果在有氧範圍內成績提高,血乳酸值降低了,是有氧代謝能力提高的結果,如果成績提高不大或下降,而血乳酸值卻上升,是有氧代謝訓練效果不大的表現(梁錫華,1989)。在 本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有 氧 運 動 強 度 負 荷 下 , 血 乳 酸 最 高 值分 別 為 9.21mmol/l, 在 梁 錫 華 (1989)的 研 究 報 告 中 指 出

30、 , 目前 常 用 逐 漸 增 加 運 動 負 荷 的 方 法 來 測 量 血 乳 酸 值 。 一 般 採 用 4-5級 的 運 動 負 荷 。 逐 級 負 荷 的 強 度 要 求 是 : 第 一 級 負 荷 血 乳 酸 值在 2-3mmol/l, 第 二 級 負 荷 血 乳 酸 在 3-4mmol/l, 第 三 級 負荷 血 乳 酸 在 4-6mol/l, 第 四 級 負 荷 血 乳 酸 在 6-8mmol/l,第 五 級 負 荷 血 乳 酸 值 不 限 。 本 研 究 結 果 的 血 乳 酸 值 , 就 逐 級 負荷 的 強 度 來 區 分 的 話 , 是 屬 於 第 四 級 以 上 的

31、負 荷 , 應 為 強 度 較大 的 負 荷 。三 、 血 尿 素 氮血尿素氮在運動後恢復期第三分鐘時出現最高值 (13.15mg/dl),第六十分鐘時顯著降低(12.67mg/dl,p.05) ;且於六十分鐘時與安靜期的平均值(16.12mg/dl)相比已顯著低於安靜值(p.05)。在 運 動 狀 態 下 , 肌 肉 中 能 量 平 衡 遭 到 破 壞 時 , 蛋 白 質 及 氨基 酸 的 分 解 代 謝 加 強 , 導 致 尿 素 生 成 增 多 而 使 血 中 含 量 升 高 。15但 在 三 十 分 鐘 以 內 的 運 動 時 , 血 尿 素 變 化 不 大 , 只 有 在 較 長 時

32、間 的 超 過 三 十 分 鐘 運 動 後 , 血 尿 素 含 量 才 有 較 明 顯 的 增 加(林 文 弢 、 林 建 棣 、 馮 煒 權 , 1995)。本 研 究 結 果 , 有 氧 強 度 負 荷 的 運 動 , 血 尿 素 氮 值 在 運 動 後亦 並 未 出 現 明 顯 的 增 加 , 與 林 文 弢 等 人 研 究 報 告 相 同 。 在 本 研究 中 , 有 氧 強 度 負 荷 運 動 組 的 血 尿 素 氮 值 , 在 運 動 後 三 分 鐘 為13.15mg/dl, 較 安 靜 期 值 16.12mg/dl 為 低 ; 運 動 後 六 十 分 鐘降 低 至 12.67mg

33、/dl, 此 一 結 果 可 能 是 運 動 強 度 及 運 動 量 不 足 ,或 是 運 動 員 對 實 驗 過 程 的 運 動 強 度 產 生 適 應 的 現 象 , 因 此 , 血尿 素 氮 的 值 才 沒 有 出 現 明 顯 的 變 化 , 在 運 動 後 恢 復 期 血 尿 素 氮值 沒 有 上 升 , 反 而 逐 漸 降 低 , 這 個 結 果 與 馮 美 云 等 人 (1996)的研 究 結 果 有 所 不 同 。 可 能 需 要 進 一 步 的 研 究 , 找 出 答 案 。曾 有 研 究 指 出 , 血 尿 素 氮 指 標 具 有 靈 敏 、 可 靠 、 客 觀 的 反應 籃

34、 球 專 項 負 荷 對 機 體 刺 激 作 用 的 信 息 價 值 。 能 夠 靈 敏 的 反 應運 動 負 荷 後 機 體 的 恢 復 狀 況 , 載 荷 機 體 累 積 狀 態 信 息 , 這 對 在訓 練 負 荷 的 安 排 有 特 殊 要 求 的 籃 球 專 項 訓 練 中 , 準 確 的 診 斷 運動 員 的 機 體 狀 態 , 具 有 較 為 理 想 的 實 用 價 值 , 可 作 為 修 定 訓 練計 劃 的 參 考 依 據 (羅 西 昌 、 顧 乃 玉 , 1990)。四 、 血 尿 酸尿酸在運動後恢復期與前一時段的比較中,每一個時段皆高於前一時段,且於第二十分鐘時達最高值(

35、8.78mg/dl);第六十分鐘時稍有下降(8.70mg/dl)顯示恢復期尿酸值並沒有降低。激 烈 運 動 過 後 , 由 於 運 動 中 及 運 動 後 尿 酸 排 泄 量 減少 , 血 清 尿 酸 濃 度 會 上 升 , 而 體 能 越 好 , 接 受 過 嚴 格 訓 練 的 運16動 員 , 安 靜 期 血 中 尿 酸 值 越 低 (吳 慧 君 , 民 83)。本 研 究 結 果 顯 示 , 有 氧 負 荷 強 度 運 動 後 的 血 尿 酸 值 , 呈 現逐 漸 上 升 的 狀 態 , 與 馮 美 云 等 人 (1996)的 研 究 結 果 相 同 。 在尿 酸 的 研 究 方 面 ,

36、 曾 有 文 獻 指 出 , 運 動 員 有 高 尿 酸 血 症 的 情 況比 一 般 人 為 高 (方 進 隆 , 民 79)。 血 尿 酸 與 血 乳 酸 指 標 一 樣 ,可 作 為 運 動 強 度 和 機 能 恢 復 的 指 標 ; 訓 練 水 準 愈 高 的 運 動 員 ,高 尿 酸 血 症 發 病 率 愈 高 , 例 如 世 界 水 準 優 秀 的 柔 道 運 動 員 發 症率 63.5%, 大 學 柔 道 選 手 發 症 率 7.1%(馮 美 云 等 , 1996),所 以 , 運 動 員 與 血 清 尿 酸 部 份 是 非 常 重 要 的 關 聯 。本 研 究 發 現 , 運

37、動 員 的 血 尿 酸 值 在 運 動 後 恢 復 期 第 二 十 分鐘 上 升 到 最 高 值 (8.78mg/dl), 恢 復 期 第 六 十 分 鐘 時 逐 漸 降 低(8.70mg/dl), 而 無 氧 強 度 負 荷 運 動 後 , 運 動 員 的 血 尿 酸 值 在 恢復 期 第 三 十 分 鐘 時 出 現 最 高 值 (7.24mg/dl), 此 一 結 果 , 與 馮美 云 等 人 (1996)的 研 究 結 果 相 同 。 由 於 觀 察 時 間 不 同 , 若 能 進一 步 更 長 時 間 的 觀 察 , 對 血 尿 酸 值 的 變 化 應 能 有 更 深 入 的 探 討

38、。由 於 尿 酸 是 和 尿 一 起 排 泄 , 並 不 隨 汗 水 排 泄 , 因 此 , 當 多量 發 汗 而 尿 量 減 少 時 , 血 清 尿 酸 濃 度 即 增 加 , 據 統 計 , 運 動 選手 和 肉 體 勞 動 者 的 血 尿 酸 值 偏 高 , 其 原 因 即 在 於 此 (水 鳩 昇 ,1995)。表一 有氧運動強度後各階段生理生化值變化情形 安靜期 運動後 3 分鐘 運動後 15-20 分鐘 運動後 25-60 分鐘心跳率(次/分鐘) 68.001.12 150.8017.57 94.007.04 86.597.72*血乳酸(mmol/l) 0.800.11 9.210

39、.67 5.900.70 3.360.41*血尿素氮(mg/dl) 16.126.50 13.151.84 12.802.53 12.672.59*尿酸(mg/dl) 7.180.11 7.431.01 8.781.23 8.701.2217*表與最高值相比達顯著差異(p.05)安 靜 期運 動 後 3分 鐘運 動 後 15-20分 鐘運 動 後 25-60分 鐘0 20 40 60 80 10 120140160次 /分分 鐘圖一 心跳率變化情形。安 靜 期運 動 後 3分 鐘運 動 後 15-20分 鐘運 動 後 25-60分 鐘0 1 2 3 4 5 6 7 8 9 10安 靜 期運 動

40、 後 分 鐘運 動 後 分 鐘運 動 後 分 鐘血 乳 酸血 乳 酸圖二 血乳酸變化情形。18安 靜 期運 動 後 3分 鐘運 動 後 15-20分 鐘運 動 後 25-60分 鐘0 2 4 6 8 10 12 14 16 18安 靜 期運 動 後 分 鐘運 動 後 分 鐘運 動 後 分 鐘血 尿 素 氮血 尿 素 氮圖三 血尿素氮變化情形安 靜 期運 動 後 3分 鐘運 動 後 15-20分 鐘運 動 後 25-60分 鐘0 1 2 3 4 5 6 7 8 9安 靜 期運 動 後 分 鐘運 動 後 分 鐘運 動 後 分 鐘尿 酸尿 酸圖四 尿酸變化情形19肆 、 結 論 與 建 議一 、 結

41、 論經 由 此 運 動 強 度 後 , 在 恢 復 期 觀 察 生 理 生 化 指 標 (心 跳率 、 血 乳 酸 、 血 尿 素 氮 、 血 尿 酸 )的 變 化 情 形 , 得 到 以 下 結 論 :(一 )心 跳 率 指 標 , 分 別 在 有 氧 運 動 強 度 後 第 三 分 鐘 、第 一 分 鐘 時 出 現 最 高 值 , 且 於 恢 復 期 最 後 觀 察 時 段 顯 著降 低 (P.05)。(二 )血 乳 酸 指 標 , 分 別 在 有 氧 運 動 強 度 後 第 三 分 鐘 、第 五 分 鐘 時 出 現 最 高 值 , 且 均 於 恢 復 期 最 後 觀 察 時 段 顯著 降

42、 低 (P.05)。心 跳 率 與 血 乳 酸 指 標 在 運 動 後 恢 復 期 均 顯 著 降 低 , 顯 示 中國 文 化 大 學 男 子 乙 組 籃 球 隊 員 在 有 氧 運 動 強 度 後 , 在 心 肺 耐 力及 運 動 後 疲 勞 的 恢 復 有 較 好 的 能 力 。(三 )血 尿 素 氮 平 均 值 , 在 有 氧 運 動 負 荷 強 度 後 , 於 運 動 後 恢復 期 第 三 分 鐘 出 現 低 於 安 靜 期 的 平 均 值 ; 直 到 觀 察 期 的最 後 一 個 時 段 (第 六 十 分 鐘 )皆 未 出 現 明 顯 的 變 化 。(四 )血 尿 酸 平 均 值

43、, 在 有 氧 運 動 負 荷 強 度 後 , 皆 於 觀 察 時 段 的後 期 逐 漸 升 高 ; 顯 示 血 尿 酸 在 運 動 後 恢 復 期 並 沒 有 降 低 的 現 象 。20血 尿 素 氮 與 運 動 量 有 很 大 的 相 關 (林 文 弢 , 1996), 在本 研 究 結 論 中 , 血 尿 素 氮 指 標 在 運 動 後 恢 復 期 並 沒 有 顯 著 的 變化 , 可 能 與 運 動 量 和 觀 察 時 間 長 短 有 關 , 一 般 觀 察 血 尿 素 氮 的變 化 多 為 24 小 時 後 (林 文 弢 , 1996; 馮 美 云 等 , 1996), 本研 究 中

44、 僅 觀 察 至 三 十 分 鐘 和 六 十 分 鐘 , 日 後 可 將 觀 察 時 間 延 長 ,以 期 能 更 深 入 的 探 討 。本 研 究 中 血 尿 酸 平 均 值 在 運 動 後 恢 復 期 都 出 現 逐 漸 上 升 的現 象 ; 尿 酸 含 量 多 寡 與 運 動 員 也 有 密 切 的 相 關 。 如 尿 酸 可 以 測定 痛 風 的 罹 患 與 否 。 且 運 動 訓 練 與 尿 酸 之 間 的 關 係 也 值 得 深 入探 討 。二 、 建 議(一 )日 後 從 事 此 類 研 究 , 可 針 對 不 同 運 動 項 目 應 用 不 同 的 生理 生 化 指 標 , 不

45、 但 可 藉 以 評 定 運 動 員 的 機 能 水 準 , 並 可針 對 運 動 訓 練 建 立 基 本 的 常 模 , 提 供 教 練 們 瞭 解 運 動 員的 身 體 狀 況 。(二 )針 對 各 項 生 化 指 標 , 可 根 據 其 特 殊 性 , 對 運 動 後 恢 復期 的 觀 察 時 段 進 行 調 整 , 以 期 能 更 精 確 的 掌 握 各 生 理 生化 指 標 的 準 確 性 ; 對 各 項 運 動 的 選 材 , 亦 可 藉 此 設 定 常模 。(三 )可 長 期 追 蹤 運 動 員 安 靜 期 的 生 理 生 化 指 標 , 對 運 動 員 的生 理 及 健 康 狀

46、 況 將 會 有 更 深 入 而 完 整 的 瞭 解 。21參考文獻方進隆(民 79)。長跑訓練和運動強度對青年男子血清尿酸之影響。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第十二期,115-142 頁。陳和睦校印(民 83)。教練訓練指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林正常(民 82)。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縣:銀禾文化。吳慧君(1994) ,運動生理學實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林文弢、林建棣、馮煒權(1995)。運動能力的生物化學。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吳荷萍(1991)。血乳酸測定方法的比較。大陸國家體委科學研究學報。馮美云、張士祥、許奎元、張愛芳、張霞(1996)。摔跤運動員模擬比賽後疲勞和恢復的生化研究,北京

47、體育大學學報,第二期,19-25 頁。陳元斌、俞旗(1990)。不同狀態下人體血乳酸的變化,貴州體育科技,3;50-52 頁。林文弢(1996)。運動負荷的生化評定。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劉明舫、林建棣、李運隆(1990) 。全軍男籃冬訓的某些生理生化監測,解放軍體育學院學報。10(1) ;7-10頁。22羅西昌、顧乃玉(1990) 。籃球專項訓練負荷對籃球運動員血尿素氮的影響-血尿素指標在青年男籃訓練應用中的初探,山西體育科技。1;1-7頁。羅西昌、李翠香、顧乃玉(1991)。青年男籃運動員適宜訓練負荷量的生化診斷-血尿素氮指標在青年男籃訓練中應用的初探(二),山西體育科學。2;37-44。段

48、桂華(1991) 。無氧運動負荷對少年運動員血清酉 每 水平的影響,山東體育科技。2;10-12頁。郭志輝、喬德才(1994) 。關於血乳酸測定方法的分析和比較,內蒙古體育科技。23(2) ;9-13頁。趙家琪、田時佳編著(民84)。實用運動生理問答。台北市:浩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游蘇寧編著(民84)。最新人體標準正常值手冊。台北市:國際村文庫書店。87-88頁。水鳩昇(1995)。怎樣淨化血液常保青春。台北市:文經社。122-124頁。梁錫華(1989)。血乳酸指標在運動訓練中的應用,湖北體育科技。3;28-23。田麥久、邢文華(1988)。運動訓練科學探索。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田麥久(1986)。論運動訓練過程。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2。23馮煒權(1988)。運動員身體機能的生化評定,體育報。3月28日,第3頁。趙治南(1994)。生化指標應用到訓練中的嘗試,新疆體育科技。3;61-65。簡坤林、孫學川、孫力行、周蓉暉、李之卓(1995)。運動員某些生理、生化指標的時間生物學特徵探討,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1(1);91-96。王健(1989)。運動時乳酸生成的調節,陜西體育科技,3(4);55-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