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增*寿.,2011. 3 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研究李红浪李玉保 内容提要合理的社会保障水平是体现社会保障程度高低的重要指标,受我国经济实力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制约,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本文在对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的基础上,逐步对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的增长与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关系进行了探究,提出了促进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的相适应的有效策略。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经济发展 ;适应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335 (2011 )03 一 0193 一 02.乍者简介李红浪
2、(1973),男,武汉大学公共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李玉保(1968 一),男,武汉大学公共经济管理专业在读博士,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管理。(江西南昌 330013) 一、农村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多、而且社会保障的系统性也会持续增高。二是农村关系社会保障的标准也同样会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社会保障水平一般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约。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农村或地区所有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方面所享受程度的社会保障给付农民的金额就会相应地低一些 ;一旦高低,它是一个量和质相统一的社会概念。从量方面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3、提高,各种社会保障项目的给付来看,社会保障的水平高低不一,而具体衡量方法则金额也会增加。三是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决定是计算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着农村社会保障范围的大小。在农村经济水平发展比例:从质方面来讲,社会保障水平有两种,那就是程度较低的情况下,其社会保障的范围就会相应地适度的和不适度的,而具体的测定标准则是社会保小一些。相反,如果农村经济发展水平高,则农民的障的支出必须要同国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以及相关受益范围自然就会相应地大一些。各方面的承受力相协调。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和二、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晌运行必要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是保证社会保 1.农村社
4、会保障水平对国家财政方面产生的影障水平确立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依据。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财政收入的持续递增,相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具体应地用于农村社会保障的款项也逐年增加,而且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发展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农村受益的的完整程度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农村经济发群体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社会保障基金是由相关单展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其社会保障就只能完成一位和个人根据某种规定,依照相应地比例按时缴纳些最为基本的项目,这种情况下,社会保障主要的目的以及国家财政补贴共同构成的。较高水平的农村标就是农民的生存的保障。相反,如果农村经济的发社
5、会保障就说明在国家总的财政收入的比重中农村展程度比较高,相应地其社会保障项目就会不断增社会保障支出的所占的比例也就比较大。193 予李*寿,2011. 3 2.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早期的社会保障体系业的发展,农业生产经营的活动不断的增加,各种潜在的建立缺失是为了进一步解决社会成员失业的问的风险也随之增加,而之前就处于薄弱环节的农村社题。就业受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这种制会保障体系在这样的情形下更需要健全。所以,首先必约主要表现为:当社会保障水平不高时,社会保障就须将农村的社会保障工作落到实处,让农民在遇到疾很难对农民工就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一旦不能够病、伤残等影响基本生活的突发事件事
6、,能够从保障体给予农民工必要的生活保障,社会问题就会随之出系中享受到和城市工作从业者一样的社会保障待遇。现;而另 A 方面,即使在社会保障水平高度发达的情这一措施对于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保障农民的根本况下,农民工获得的社会保障与劳动收入不相上下,利益,对于促进农村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农民工就会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劳动、培训等,给就的重要意义。首先,仅仅以传统的家庭作为保障的农村业带来相关不良的影响 O 社会保障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大力推行社会保险。就我 3.对乡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o 髓时经济的快速国目前的情形来看,要想稳步推进农村的养老保险进发展,太多数乡镇企业和企业一样,开始转向劳动
7、密程,同政府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同时,还要适当的集型产业转移,于是这些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逐提高集体补助所占的比例。其次,医疗保障制度的落实渐增强。甚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人才、技术等都和发展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定,比如该地区成为保持企业持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合理的人均收入、经济发展以及当地人民的意愿,因地制的与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宜,采取多种不同形式的医疗制度。再看,对社会救助有效地促进企业整体竞争力的快速提高,也是许多企形式的积极改进也是十分必要的,要将救济、救灾与扶业吸引、挽留劳动力,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贫助弱进行有机的融合,使得优抚工作可以在制
8、度化、三、建立与农村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法制化以及社会化的环境中稳步向前发展。制度的有效策略 3.加强社会保障制度与各项法律、法规的协调 1.多层次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农村社会统一。作为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体系的建立应该是多层次的,可以在国家和政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等构成。同时,的带领下,辅之以地方的民办福利事业,二者相辅相由于社会保障制度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往往还会涉成,共同发展,来解决农村社会保障中的具体问题。结及了民政、卫生以及劳动保障等多个行政部门。就当合政府部门的支持帮助,建立帮扶救助机制,与特困前社会保障的立法层次来看,其许多立法都
9、属于地方农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困难农民解决实际问题。随性或部门性立法,这种立法往往会遭到地方与部门利着我国进一步的与国际进行接轨,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益的限制,很容易导致地方各个部门之间立法的不协体系这一工作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完善的多层次社会调,最终还会进一步造成各地方社会保障法各有所保障体系结掏框架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异,难以实现统一。在当前我国的分别立法的模式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部分,由国家法律强制实下,当务之急就是搞好社会保障的各项立法工作相互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根据农村特点,设立包含了之间的协调,在充分考虑各自不同特点的同时,实现;生、老、病、死;四大内容的保障项目,为农民的
10、生活立法在理念和原则上的统一,构筑完善的社会保障法提供健全的保障体系。第二部分则是国家财政投资给律体系,为从地方立法到中央立法的过渡创造必要的予相关支撑的部分项目。农民在重大的自然灾害面前前提条件,为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完善提供所要解决基本的生存问题,社会救助就会给予他们提供需的法律环境。必要的帮助。而社会福利则是以全体社会成员这个整参考文献体为服务对象的,其中也包括农村。第三部分是建立1葛荣霞,郭文玲,胡金敏.论新型农村社会保在自愿的基础上的,那就是以获取利益为主要目的商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经贸导刊,2010,(5). 业保险等。同样,商业保险也采取自愿以及平等互利2刘家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与切的原则,迎合社会多层次性的需要。商业保险的发展入点J.财会研究,2010,(4). 3程正明.加强和完目前还处于开始阶段,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J.农村工作通讯,2010,(6). 2.大力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随着我国农责任编辑:尧水根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