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念刘和珍君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山阿() 浸渍(z) 长歌当哭(dn)B.绯红(fi) 尸骸(hi) 面面相觑(q)C.干练(n) 喋血(di) 殒身不恤(yn)D.寥落(lio) 菲薄(fi) 从容不迫(cn)解析:A 项中“浸渍”的“渍”读“z” ;C 项中“干练”的“干”读“n” , “殒身不恤”的“殒”读“yn” ;D 项中“从容不迫”的“从”读“cn” 。答案:B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踌躇 造化 和霭 依稀 B.淋漓 流言 编辑 惨淡C.洗涤 喋血 诧异 廖落 D.屠戳 噩耗 黯然 羽翼解析:A 项中
2、的“和霭”应为“和蔼” ;C 项中的“廖落”应为“寥落” ;D 项中的“屠戳”应为“屠戮” 。答案:B3.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攒射(集中) 殒身不恤(顾虑) B.赁屋授课(租借) 立仆(倒下)C.桀骜(锋利) 谈资(资料) D.长歌当哭(当做) 深味(体会)解析:C 项中“骜”应解释为“不顺从” 。答案:C4.依次填入下面文句横线上的词语,与文意最相符的一项是( )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_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_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_如是之从容。A.竟至 竟会 竟会 B.竟会 竟至 竟能C.竟能 竟会 竟至 D.竟至 竟能 竟会解析:“竟至”指竟然至
3、于,竟然达到,程度比“竟会”重。 “竟能”指竟然能够,出乎意料,暗含赞赏。答案:B5.理解文中有关成语的意义。(1)长歌当哭:答案:长歌当哭:用赋诗写文章来抒发心中的悲愤和不满。长歌,引吭高歌,引申为写诗和文章。当,当做。(2)桀骜不驯:答案:桀骜不驯:性情暴烈,倔强,不服管教。(3)惊心动魄:答案: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4)殒身不恤:答案:殒身不恤: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殒,死亡。恤,顾虑。10 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对下列句子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伟绩”和“武功”是
4、反语,这句话既揭露了段政府的暴行与中外反动派的屠戮一脉相承,又指出了这次暴行是空前的。 )B.“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用“煤的形成”作比喻,说明请愿不属于革命斗争的范畴,为此而牺牲没有意义,表明作者不赞成徒手请愿。 )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 ”(把“我”失去战友的苦痛,把对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的深深体味公之于世,以揭露敌人,控诉社会的黑暗。 )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直接面对反
5、对派统治下的血腥屠杀,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 )解析:B 项,作者是从人类历史的角度总结教训,并不是说爱国青年的牺牲没有意义。答案:B2.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作者五次提到刘和珍“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对这种写法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刘和珍的“微笑” “温和”反衬反动派杀害这样的青年的手段的野蛮和凶残,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的暴行。B.刘和珍是个和蔼可亲的青年,反动派说这样的青年是个“暴徒”更显示了他们的阴险恶毒。C.刘和珍“微笑”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文中反复提起,表达了作者深深
6、的怀念之情。D.鲁迅不赞成“徒手”的请愿,刘和珍的“微笑”更说明对反对派不能“温和” 。解析:D 项,刘和珍的“微笑”不能说明对反对派温和还是不温和。答案:D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选出表达效果较好的一项( ) .)2(,1欣 然 前 往 的听 说 刘 和 珍 君 她 那 时 是那 时 是 欣 然 前 往 的刘 和 珍 君她听 说 .,)4( ,3 简 直 是 虐 杀害所 以 证 明 着 这 不 但 是 杀棒 的 伤 痕而 且 因 为 身 体 上 还 有 棍 伤 痕因 为 身 体 上 还 有 棍 棒 的简 直 是 虐 杀杀 害而 且 又 证 明 着 这 不 但 是A. B. C. D.解析:一字
7、一顿,强调刘和珍的请愿是欣然前往的,人物形象鲜明。先说果,后说因,突出反动派杀害爱国青年的手段的野蛮和凶残,有力地控诉了反动派的暴行。答案:C4.在文中,作者的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是怎样的?解析:涉及的第一类人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提到了杨德群、张静淑,扩大一些是“四十余被害的青年” ,再扩大一些是数百死伤者,再扩大一些是请愿的群众。第二类人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执政府(或称“当局者” ) 、 “几个所谓学者文人” (或称“有恶意的闲人” “流言家” ) 。第三类人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 ,鲁迅又称他们是“无恶意的闲人” 。
8、明确了这三类人,再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参考答案:爱国青年、反动势力、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 。对爱国青年,作者是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颂扬他们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和他们的勇毅,告诫、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对反动势力,作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对第三种人,作者表达了痛心民族的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 。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感情线索可以概括为“悲” “愤” 。5.如果从第三节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写起,把第一、二节移到第五节后,按时间顺序展开思路,好不好?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答案:不好。因为如果先写刘和珍平时的表现,再按时间顺序展开,就
9、成了单为刘和珍一人做纪念文章或做传了,而本文题目虽为“记念刘和珍君” ,实际目的却是以纪念刘和珍为切入点,评述这次惨案,警醒人们不忘血债。从写作缘由写起,正好概括了发生惨案两周来各方面的动态和作者的感情历程,创造了浓郁的抒情氛围。6.关于刘和珍遇害的情况,如果把概况和细节合在一起写可不可以?为什么?解析:第四节先写概况,即伤亡情况,再写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的流言,显示了强烈的反差,其荒谬性已不言而喻,愤怒的控诉就如火山爆发。第五节思路深入到细节,针对所谓“暴徒” “受人利用” ,写刘和珍参加请愿是“欣然前往”的,又写政府怎样用枪弹和棍棒虐杀刘和珍等人,这些事实就成为痛斥反动派的铁证。参考答案:不
10、可以。写刘和珍遇害的情况,是为了揭露段政府的凶残和流言家的下劣。把遇害概况与细节分开来写,把段政府的诬蔑和走狗文人的流言摆在中间,可以充分显示其荒谬性,并使遇难细节成为痛斥反动派的事实根据。快乐时光张三、李四拜访徐文长,张三暗将徐文长拉到一边说:“文长兄,今日你若能令李四呱呱呱地叫三声,我今天就请你吃饭。 ”徐文长笑道:“此事极易。 ”徐文长将张三、李四带到一片西瓜地里,徐文长手指瓜田对李四说:“李兄啊,你看这一片葫芦长得多好啊。 ”李四纳闷道:“文长兄啊,这明明是瓜嘛,你怎么说是葫芦呢?”徐文长道:“是葫芦。 ”李四道:“是瓜。 ”徐文长:“葫芦!”李四:“瓜!”徐文长:“葫芦,葫芦,葫芦!
11、”李四:“瓜,瓜,瓜!”30 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暂且 砧板 颤栗 明修栈道 B.与会 峪口 熨帖 瑕不掩瑜C.陌路 蓦然 病殁 拐弯抹角 D.强劲 根茎 颈椎 大相径庭解析:A 项分别读“zn、zhn、zhn、zhn” ;B 项分别读“y、y、y、y” ;C 项都读“m”;D 项分别读“jng、jng、jng、jng” 。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飘摇 妨碍 沧海一粟 察颜观色 B.贸然 蔓延 水泄不通 备尝艰辛C.屡次 暗然 永葆生机 洋洋洒洒 D.桀鹜 菲薄 毛骨悚然 广有羽翼解析:A 项中
12、的“察颜观色”应为“察言观色” ;C 项中的“暗然”应为“黯然” ;D 项中的“桀鹜”应为“桀骜” 。答案:B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1)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_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2)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_至于泣下。(3)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_前往的。(4)真的猛士,将更_而前行。A.奋然 黯然 欣然 毅然 B.毅然 黯然 欣然 奋然C.欣然 奋然 毅然 黯然 D.欣然 毅然 奋然 黯然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语气、语意上把握词语的能力。作者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用不同的词恰当地表达思想感情。 “毅然”指坚决地,毫不犹豫的样子。 “黯然”指心里不舒服,情绪
13、低落的样子。 “欣然”指愉快的样子。 “奋然”指努力奋起的样子。答案:B4.对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反语)B.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反问)C.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 (通感、拟人)D.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偶、排比)解析:本题考查对修辞格的辨析。要注
14、意“排比”和“反复”的区别。排比是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短语或句子连续说出来。其作用是使句式整齐,节奏和语势得到加强,易于抒发作者强烈奔放的感情。反复是有意识地连续或间隔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的修辞。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年一度的中央电视台 2006 年广告招标活动已尘埃落定,总金额达 58 亿多元;保洁公司以 3.49 亿元蝉联了央视广告标王的宝座。B.成功者在设定想要达到的每一个目标时,总是要先找出设定这些目标的理由来说服自己。C.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D.幸福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对生活产生的种种愉快
15、、欣慰的感受,以及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评价。解析:A 项“蝉联宝座”属动宾搭配不当。修改这类病句,主要采用更换或增删词语的方法,可将“宝座”改为“称号” ,或将“的宝座”去掉。C 项“晚上来的人”有歧义,既可以指“晚上(时间)来的人” ,也可指“迟一点上来的人” 。D 项中前后呼应不当,幸福应该是“对人生意义的正面理解和积极评价” 。答案:B阅读理解比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甲课内文段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
16、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乙课外文段改革自然常不免于流血,但流血非即等于改革。血的应用,正如金钱一般,吝啬固然是不行的,浪费也大大的失算。我对于这回的牺牲者,非常觉得悲哀。但愿这样的请愿,从此停止就好。请愿虽然是无论那一国度里常有的事,不至于死的事,但我们已经知道中国是例外,除非你能将“枪林弹雨
17、”消除。正规的战法,也必须对手是英雄才适用。汉末总算还是人心很古的时候罢,恕我引一个小说上的典故:许褚赤体上阵,也就很中了好几箭。而金圣叹还笑他道:“谁叫你赤膊?”至于现在似的发明了许多火器的时代,交兵就都用壕堑战。_,_。因为战士的生命是宝贵的。在战士不多的地方,这生命就愈宝贵。所谓宝贵者,并非“珍藏于家” ,乃是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至少,也必须卖买相当。以血的洪流淹死一个敌人,以同胞的尸体填满一个缺陷,已经是陈腐的话了。从最新的战术的眼光看起来,这是多么大的损失。这回死者的遗给后来的功德,是在撕去了许多东西的人相,露出那出乎意外之外的阴毒的心,教给继续战斗者以别种方法的战斗。6.乙文
18、第四段中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 )A.这并非吝惜生命 乃是避免失算的浪费 B.这就是吝惜生命 亦即不肯虚掷生命C.这并非吝惜生命 乃是不肯虚掷生命 D.这就是吝惜生命 亦即避免失算的浪费解析:分析上下文的语境, “生命宝贵”而“珍藏于家” , “要以小本钱换得极大的利息” 。根据上下文的语意,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答案:C7.下面列出了对甲文和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解释,选出正确的两项( )A.“流言的种子”指造谣生事、罗织罪名的借口。B.“流血非即等于改革”是说改革进程中要尽量避免流血。C.许褚是三国时曹操部下的猛将,这里引“许褚赤体上阵”的典故,是说交战要选英雄为对手。D.“许多东西” ,既包
19、括下劣凶残的杀人者,也包括阴毒的流言家。解析:B 项, “流血非即等于改革”意思是说血不能流得毫无价值。C 项,引“许褚赤体上阵”的典故,是为了告诉人们应怎样同凶残的敌人作战,不能只凭刚勇,有勇无谋。答案:AD8.通观甲文和乙文,可以了解鲁迅先生对“三一八”惨案经验教训的沉痛总结与评价。从下列各项中,选出与甲、乙两文文意相吻合的两项( )A.刘和珍等先烈是真正的战士,她们将被人们铭记在心中,死者将与青山同在。B.徒手的请愿,难免招致杀戮,导致类似“三一八”这样的惨案发生,所以鲁迅先生是一贯反对的。C.敌人阴毒,战士的生命宝贵,因此,战斗者应选择更有效的斗争方式。D.改革不免于流血,要奋斗就会牺
20、牲,但人类的历史只能在血战中前行,以血的洪流淹死敌人,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解析:B 项中“一贯反对”不当。D 项中“以血的洪流淹死敌人,也是必须付出的代价”分析不当。答案:AC深层探究9.关于“三一八”惨案,除课本介绍的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你对刘和珍、杨德群等受害学生了解多少?你还读过其他作家描写和议论这场青年学生请愿运动的文章吗?查阅有关资料,作些归类、分析,拟出发言提纲,与同学交流、讨论。想想扩展阅读和交流讨论怎样深化了你对课文的理解,你受到怎样的启发,写一点心得体会。解析:既要求联系课文,整体深入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又要求放宽眼光,开拓思路,广泛地搜集材料,深入地思考问题,并与同学合作
21、、讨论。学生可以自己发现、解答自己感兴趣和钻研过的问题。要重视过程和方法,不要求答案统一。答案:略高考链接10.(2005 全国卷,19)日常交际中,注重礼貌用语、讲究措辞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请写出下列不同场合中使用的两个字的敬辞谦语。示例:探望朋友,可以说“特意来看您” ,更文雅一点,也可以说“特意登门 ”。拜 访(1)邀请朋友到家里作客,可以说“下午我在家里等您来” ,也可以说“下午我在家您” 。(2)把自己的著作送给人,可以在书上写“请您多提意见” ,也可以写“先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得体” ,注意在日常交际中,不同场合用语要得体,有些敬辞谦语是约定俗成的,答案不唯一,符合要求就可以了。参考答案:(1)恭候 光临(2)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