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耳的应用解剖.ppt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5912986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6.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耳的应用解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耳的应用解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耳的应用解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耳的应用解剖.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耳的应用解剖.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一、耳的应用解剖学,(一)颞骨 (temporal bone) 鳞部 乳突部 岩部 鼓部 茎突部,鳞部鳞部外面:与临床有关的结构 鳞部外侧面 骨性外耳道上壁 颞线颅中窝界线 道上棘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状突起 鳞部内面:脑膜中动脉沟 鳞部内侧面,返回,返回,返回,返回,乳突部 鳞部后下方,呈一锥状突起,故名乳突。 道上三角区:乳突外侧面,道上棘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成之三角形区域。又名筛区,是乳突手术时指示鼓窦位置的重要标志。 在枕缘附近有一贯穿骨内外的乳突孔,为乳突导血管之通路,内侧面为颅后窝之前下方,有一弯曲的深沟为乙状沟,乙状窦位于其中。,鼓部 鳞部之下,岩部外下侧,乳突

2、部之前,鼓部为一扁曲的“U”形骨板,构成骨性外耳道的前壁,下壁、部分后壁。 鼓沟内端之窄小沟槽,鼓膜边缘纤维软骨环嵌附于此,其上为缺口鼓切迹,无鼓沟和纤维软骨环。 鼓乳裂、鳞鼓裂、岩鼓裂。 岩鳞裂:幼儿时显,为幼儿中耳炎入颅途径。,岩部 形似三棱锥体,名岩锥,介于枕、蝶骨间,位于颅底。 有三个面、三个缘、一个底、一个尖。,颞骨岩部前面,茎突部 起于颞骨鼓部的下面,伸向前下方,呈细长形,平均长约2.5厘米。 茎乳孔:茎突与乳突之间,面神经出颅部位。,耳的应用解剖学,(二)耳 耳 外耳 中耳 内耳,耳廓:除耳垂外,均由卷曲软骨构成支架,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丽于头颅侧面,颅耳角约30度。耳廓皮

3、肤与软骨膜紧贴,炎症时剧疼,渗出难吸收。,耳廓 前面观,耳廓 前面观,外耳道:起于耳甲腔底,止于鼓膜,长2.53.5cm。 外耳道外1/3部皮肤含毛囊、皮脂腺及能分泌耵聍的耵聍腺。皮下组织 甚少,皮肤与软骨紧贴, 故在炎症肿胀时引起剧痛。,外耳的毗邻结构 前:颞颌关节 后:乳突气房 上:颅中窝,仅 隔一层骨板,骨折时 可累及颅中窝。 前下:腮腺 后内:乳突窦,外耳的血管、神经、淋巴 动脉:颈外动脉的颞浅动脉、耳后动脉、上颌动脉(外耳道)。 同名静脉颈外静脉,部分颈内静脉;耳后静脉经乳突导血管乙状窦相通。 神经:耳大、枕小神经、三叉神经的耳颞支外耳道前壁;迷走神经耳支外耳道后壁 淋巴:前耳前、腮

4、腺淋巴结,后-耳后淋巴结,下-颈浅、颈深淋巴结上群。,耳廓的动脉、神经,耳廓的静脉,耳廓的静脉,中耳 咽鼓管 鼓室 鼓窦 乳突,鼓室(tympanic cavity) 位于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额断面似双凹透镜状。 上下径:15mm,前后径:13mm,内外径窄(上:6mm,中:2mm,下:4mm) 以鼓膜紧张部的上、下边缘为界,将鼓室分为上、中、下3部分。 鼓室容积:1-2ml,鼓室有6个壁:为外、内、前、后、上(顶)、下(底)。 鼓室六壁模拟图 外壁:膜+骨,骨部较小,即鼓膜以上的鼓室外侧壁。 鼓膜构成 鼓膜象限,返回,返回,返回,返回,内壁:中耳与内耳分界,中央有一明显的豆状隆起称鼓岬。

5、卵圆窗、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凸 匙突 圆窗,前壁:下部与颈内动脉隔以薄骨板,上部有两个开口: 鼓膜张肌半管的开口 咽鼓管的鼓室口,后壁:又称鼓室窦(乳突壁),上宽下窄,面神经垂直段通过此壁之内侧,上部有一小孔,称鼓窦入口,上鼓室藉此与其后的鼓窦相连。 鼓窦入口 锥隆起镫骨肌腱 鼓索神经,上壁:鼓室盖借此与颅中窝分隔,大脑颞叶并与鼓窦盖相连。,下壁:一小骨板将鼓室与颈静脉球分隔,前方为颈动脉管 的后壁,如果此 壁缺损,鼓膜为 蓝鼓膜,半球形。,鼓室内容: 听骨链:锤骨、砧骨、镫骨。 鼓室肌肉:鼓膜张肌、镫骨肌。 韧带: 锤骨:前、上、后; 砧骨:上、后 镫骨:环 神经:面神经 鼓索神经 鼓室丛,鼓

6、室血管与神经动脉:上颌动脉的鼓室前动脉前部及鼓膜;耳后动脉的茎乳动脉后部及乳突; 脑膜中动脉的鼓室上动脉、岩浅动脉天盖、内侧壁; 咽升动脉的鼓室下动脉下部及肌肉; 颈内动脉的鼓室支前壁静脉翼丛和岩上窦神经鼓室丛:鼓岬表面,司鼓室、咽鼓管、乳突粘膜感觉 鼓索神经:司舌前2/3味觉,咽鼓管(pharyngotympanic tube)) 长3.53.7cm,位于鼻咽外侧壁,沟通鼓室与鼻咽的管道。两口:鼓口位于鼓室前壁的上部;咽口位于下鼻甲水平后端的后下方。 外1/3骨部、内2/3软骨 及膜部,软骨限于上内部, 其余为膜性。平时闭合, 打哈欠或吞咽时开放。,功能:调节鼓室气压,保持鼓膜内外压力的平衡

7、。清除鼓室分泌物。 成人咽鼓管与水平面约40度角,矢状面45度角。鼓室口高于咽口22.5cm。 小儿咽鼓管与成人比较:较短、平、宽。,鼓窦:又称乳突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腔,鼓窦向前经鼓窦入口与上鼓室相通。,乳突:气房分化程度: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和混合型。 出生未发育,2岁发展,6岁延伸。,内耳(inner ear),内耳(inner ear),骨迷路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蜗管 外半规管 上半规管 后半规管 球 囊 椭圆囊 膜迷路,耳蜗,耳蜗,返回,返回,膜迷路,椭圆囊和球囊膜迷路 椭圆囊和球囊 膜半规管 膜蜗管,膜迷路内包含平衡和听觉结构,包括位觉斑、壶腹嵴、内淋巴囊和膜蜗管。 椭圆囊椭圆囊斑(又称位觉斑),感受位觉,有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的神经上皮。 球囊球囊斑(位觉斑),有前庭神经球囊支的纤维分布。,膜半规管:骨半规管腔隙的1/4 膜壶腹:壶腹嵴,高度分化的感觉上皮支柱细胞和毛细胞。,感受器,壶腹嵴 囊斑 螺旋器,膜蜗管 螺旋器(corti器):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有内、外毛细胞排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