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一章 IS-LM模型的应用,主要内容,本章, 将利用IS-LM 模型来分析 短期中,当价格粘性时,政策、冲击如何影响收入和利率 如何通过IS-LM模型推出总需求曲线,以及IS-LM模型如何适用于AD-AS模型 对大萧条问题(Great Depression)的多种解释,IS曲线描述了产品市场均衡情况. LM曲线代表货币市场的均衡.,IS-LM 模型的均衡,唯一的一组(Y,r)使得产品和货币市场都趋于均衡,一、用ISLM模型解释波动,利用IS-LM 模型解释政策影响 政策制定者能够利用以下措施影响宏观变量: 财政政策: G 或T 货币政策: M IS-LM模型有助于分析上述政策的影响.,利率
2、,r,收入,产出,Y,IS1,IS2,1、IS曲线向右移动G/(1-MPC),Y2,Y1,r1,r2,A,B,3、以及利率上升,2、这引起收入增加,LM,一、财政政策是如何使IS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的 政府购买的变动:考虑政府购买增加G,利率,r,收入,产出,Y,IS1,IS2,1、IS曲线向右移动TMPC/(1-MPC),Y2,Y1,r1,r2,A,B,3、以及利率上升,2、这引起收入增加,LM,税收的变动 考虑税收减少T的情况,利率,r,收入,产出,Y,IS,1、货币供给增加使LM曲线向下移动,Y2,Y1,r1,r2,A,B,3、以及利率下降,2、这引起收入增加,LM2,LM1,二、货币
3、政策是如何使LM曲线移动并改变短期均衡的 考虑货币供给的增加 ISLM模型表明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而影响收入,三、货币与财政政策的相互作用 在下图(a)中,联储保持货币供给不变 在下图(b)中,联储想保持利率不变 在下图(c)中,联储想防止增加税收所引起的收入下降,利率,r,收入,产出,Y,IS1,IS2,2、但由于美联储保持货币供给不变LM曲线仍然相同,1、税收增加使IS曲线移动,LM,图(a),利率,r,收入,产出,Y,IS1,IS2,2、但为了保持利率不变,美联储紧缩货币供给,1、税收增加使IS曲线移动,LM2,LM1,图(b),利率,r,收入,产出,Y,IS1,IS2,2、而且,为了保
4、持收入不变,美联储扩大货币供给,1、税收增加使IS曲线移动,LM2,LM1,图(c),估计财政政策乘数,数据资源公司模型也称DRI模型,是指一个高度分解的有关美国经济的大型模型。 数据资源公司模型的建立受到了布鲁金斯模型、沃顿模型和其它早期模型的影响。1976年的DRI模型包括718个内生变量和170个外生变量。而且内生变量中反映了产业部门分类。特别地,在产业部门、金融系统和最终GNP需求方面,该模型都进行了高度分解,其中产业部门的模型结合了一个具有51个部门的投入产出表,并计算了反映部门间联系的投入产出系数,同时,把系统的长期趋势和经济循环的因素考虑进了这些系数。,四、ISLM模型中的冲击
5、经济扰动影响均衡收入可以用IS-LM分析,财政政策的变动使IS曲线移动,货币政策的变动使LM曲线移动。同样,我们可以把其他扰动归入两类: 对IS曲线的冲击 对LM曲线的冲击对IS曲线的冲击来自改变产品与服务需求的外生变动。 例如,假设企业对经济的未来变得悲观,则这种悲观会使它们建设的新工厂减少了。投资的减少使计划支出减少并使IS曲线向左移动,对IS曲线的冲击也可能产生于消费品需求的变动。例如,假设受欢迎的总统当选,则提高了消费者对经济的信心,会使消费者为未来进行的储蓄减少而现在的消费增大。消费函数向上移动,增加了计划支出,并使IS曲线向右移动,即提高了收入。 股票市场熊市或牛市 改变了家庭的财
6、富C对LM曲线的冲击产生于货币需求的外生变动。 例如,假设对信用卡可获得性的新限制增加了人们选择持有的货币量。则货币需求的增加使LM曲线向左移动,这就使利率上升并降低了收入。,五、联储的政策工具是什么货币供给还是利率 报纸可能会报道,“联储降低了利率”。 意味着:“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指示联储债券交易商在公开市场业务中买进债券,从而增加货币供给,使LM曲线移动,并降低均衡利率,以达到新的较低的目标。” 为什么联储选择使用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作为其短期政策工具?目标是关注利率而不是货币供给。 一个可能的答案是:对LM曲线的冲击比对IS曲线的冲击更普遍,以利率为目标的政策比以货币供给为目标的政策导致更
7、大的经济稳定。 使用利率作为短期政策工具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利率比货币供给更容易衡量。,二、作为总需求理论的ISLM模型,我们用ISLM模型解释了短期中当物价水平固定时的国民收入。 一、从ISLM模型到总需求曲线 为了更充分地理解总需求的决定因素,我们现在使用ISLM曲线而不是货币数量论来推导总需求曲线。 为什么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移动,利率,r,收入,产出,Y,IS,1、较高的物价水平P使LM曲线向上移动,2、减少了收入Y,LM(P2),ISLM 模型,Y1,Y2,LM(P1),物价水平,P,收入,产出,Y,P1,P2,Y1,Y2,3、AD曲线总结了P与Y的这种关系,AD,总需求 曲线,图(a
8、),图(b),上图(a)表示ISLM模型:物价水平P1上升到P2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从而使LM曲线向上移动。LM曲线的移动使收入从Y1减少为Y2。 上图(b)表示概括了物价水平和收入之间这种关系的总需求曲线:物价水平越高,收入水平就越低。 是什么因素引起总需求曲线的移动呢? 见下图(a)、(b),利率,r,收入,产出,Y,IS,1、货币扩张使LM曲线移动,LM1(PP1),图(a)扩张性货币政策,Y1,Y2,物价水平,P,P1,Y1,Y2,2、增加了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上的总需求,AD1,LM2(PP1),收入,产出,Y,AD2,利率,r,收入,产出,Y,IS1,1、财政扩张使IS曲线移动,L
9、M(PP1),图(b)扩张性财政政策,Y1,Y2,物价水平,P,P1,Y1,Y2,2、增加了任何一种既定物价水平上的总需求,AD1,收入,产出,Y,AD2,IS2,二、短期和长期的ISLM模型 用ISLM模型来描述长期,我们可以清楚地说明凯恩斯收入决定模型与第3章中的古典模型有什么不同。 下图(a)显示了理解短期与长期均衡所必需的三条曲线。经济的短期均衡是K点 下图(b)显示了总供给与总需求曲线图中的同样情况。,利率,r,收入,产出,Y,IS,LM(P1),图(a)ISLM模型,Y0,物价水平,P,P1,Y0,AD,LM(P2),收入,产出,Y,SRAS1,SRAS2,LRAS,P2,K,K,
10、C,C,图(b)总供给与总需求模型,LRAS,短期与长期均衡,在ISLM图中这一长期均衡是通过LM曲线的移动实现的:物价水平的下降增加了实际货币余额,从而使LM曲线向右移动。 国民收入决定的凯恩斯主义方法与古典方法之间的差别。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是物价是不变的;古典主义的假设是物价具有完全的伸缩性。,为了用略有不同的方法说明同样的观点 Y=C(Y-T)+I(r)+G IS方程式 M/P=L(r,Y) LM方程式 P=P1 凯恩斯主义的假设 Y=Y0 古典主义的假设 哪一个假设最恰当呢?答案取决于时间范围的不同。 古典假设最好地描述了长期;凯恩斯主义假设最好地描述了短期。,IS 冲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11、,练习:分析M 的长期和短期影响,四、大萧条,支出假说:对IS 曲线的冲击 认为: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对商品和服务需求的外生下降导致IS曲线左移 证据: 产出和利率均下降, 这是IS曲线左移必然导致的结果 IS移动的原因: 1. 股票市场崩盘 C 1929.10-12: 下跌17% 1929.10-1933.12: 下跌71%,2. 投资下降 1920年代“过度建设”的修正措施 大量银行倒闭造成筹资困难 3. 紧缩性财政政策 面对税收收入降低和赤字上升的问题,政策决定提高税收并降低支出。货币假说: 对LM曲线的冲击 认为大萧条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给的大量减少。 证据:1929-33,M1下降了25
12、%. 但是, 该假说存在两个问题: 1.1929-31,P下降得更多, 因此M/P实际上应该轻微上升。 2.名义利率下降, 与LM曲线左移的事实相对立.,再论货币假说:价格下降的效应 认为大萧条的严重之处在于严重的通货紧缩: 1929-33 P下降了25% 通货紧缩可能是由于M下降引起的, 所以,货币在大萧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那么,通货紧缩如何影响经济呢? 通货紧缩的稳定影响: P(M/P ) LM右移Y Pigou 效应:P(M/P )消费者财富CIS 右移Y,不可预期的通货紧缩的非稳定影响:债务-通货紧缩论 P(如果不可预期)将购买力从债务人转移到债权人债务人支出少了,债权人支出多了如果债
13、务人的支出倾向大于债权人, 则总支出下降, IS曲线左移, Y下降预期到的通货紧缩的非稳定效应: Y=C(YT)+I(ie)+G IS M/P=L(i,Y) LM er对于任一iI因为I= I (r)计划支出和总需求收入与产出,还会发生大萧条吗? 政策制定者(或他们的智囊团) 现在已经具有很多宏观经济学知识:Fed不会让M减少得太多,特别是在萧条时期.财政政策也不会在萧条时期增税和缩减支出. 联邦存款保险制度使大范围的银行倒闭也不太可能再次发生。 自动稳定器使财政政策在经济萧条时具有扩张效应。,附录:ISLM模型和总需求曲线的简单代数,一、IS曲线 Y=C(Y-T)+I(r)+G Y=C +I +G C=a+b(Y-T) I=c-dr Y=a+b(Y-T)+(c-dr)+G Y-bY=(a+c)+(G-bT)-dr Y=(a+b)/(1-b)+G/(1-b)-bT/(1-b)-dr/(1-b),二、LM曲线 M/P=L(r,Y) L(r,Y)=eY-fr M/P=eY-fr r=(e/f)Y-(1/f)M/P三、总需求曲线 Y=(a+c)/(1-b)+G/(1-b)-bT/(1-b) -d/(1-b)(eY/f-1/fM/P) Y=z(a+c)/(1-b)+zG/(1-b)-zbT/(1-b) +d/(1-b)f+de/(1-b)M/P 式中:z=f/f+de/(1-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