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91094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谈谈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浅谈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的重视也越来越高,目的是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面对这一变化,教师在设计一堂数学课时,更需要注重把教材内容同生活实际相联系,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生活实例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高解决日常生活中数学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更加热爱生活。关键词: 小学数学 生活 应用 一、数学适应源于生活,用于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现象源于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可探索的问题情境,问题情景越贴近学生的生活,能见度越高,问题激活思维的程度就越好。我在教学长、正方形周长与面积时

2、设计了“我帮老师当参谋”一课。从情景中引出知识:老师家访去过同学们的家,你们想到老师的家去做客吗?今天我就带你们去老师家看一看。出示我家的照片及平面图,简要介绍房间布局,最近老师家准备重新装修,请你帮忙出主意。第一步,实例中掌握知识:老师家的客厅有一个大门,出示图,老师想把这个大门沿着四框钉实木条,至少要多长的实木条?老师想在门上挂一幅与门同样大的装饰画,请你计算一下应买多大的一幅画?提问:观察例题,周长与面积相同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周长和面积进行比较?分组讨论:周长和面积在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上有什么不同?第二步,练习中运用知识,客厅中的数学问题:(1)老师家的客厅长 5 米,宽 4

3、 米,在墙角装黑色大理石地脚线,应买地脚线多少米?(2)要在地上铺花岗岩地砖,应买多少平方米?- 2 -学生讨论交流,最终得出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这一生活背景贴近学生当前住房实际,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就会使他们产生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问题意识,进而激发他们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从而把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我们周围,让学生学习数学,可从他们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有目的、合理地创设出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有兴趣的数学问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求知欲,进

4、而主动引导学生开启智慧之门。二、数学知识用于生活,使学生了解生活实际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讲清概念外,使学生正确理解各个知识点和概念,更要注意知识的实用性,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把数学知识用到实际中来,要从多方面来考虑数学问题,来打开学生的眼界,增加学生信息量,了解生活的实际。如美国第三次全国进展评估中有这样一个试题是:每辆卡车可载 36 名士兵,现在有 1128 个士兵需要用卡车送到练营地,问需要多少辆卡车?乍一看,这是个很简单的除法应用题,测试的结果也表明,有 70%的学生正确地完成了计算,即得出了36 除 1128 商是 31,余数为 12。然而,在此基础上,只有 23%的学生给出了 32 这

5、一正确的答案,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这说明了学生没有把这一问题看成是真正的问题,没有从实际生活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而只是把题目看成是虚构的数学问题,为了练习而杜撰的故事。他们所做的事就是进行计算把得数写出来,这也是一些学生的通病,只注重机械练习,而很少考虑其他问题。这只是数学教学中的小小一例,在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我们的数学要加强真实感,要把所学的知识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学数学要为生活服务,从而来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 3 -三、从数学实践活动入手,拓展数学视野开展数学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爱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例

6、如,在教学中,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 50米、100 米、400 米的距离,并让学生辨别步测与目测的差别;让学生到食堂去看看、称称,根据各种水果、蔬菜的重量,使学生去感受 100 克、1 千克、10 千克的实际重量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不仅可获得数学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对数学学习充满乐趣。(一)走进生活,用数学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世界之大,无处不有数学的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又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需要。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联系生活学数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问题,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

7、的观察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接触实际,了解生活,明白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就在你自己的身边。在教“元角分的认识”一课时,我首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母亲节快到了,小明想给妈妈买一件礼物,就把自己攒的 1 角硬币都拿出来,一数 20 个。拿着这么多硬币不方便,于是小明就找隔壁的老爷爷来帮忙想办法。老爷爷说这好办,收了小明的 20 个 1 角硬币,又给了小明 2 张 1 元钱纸币。小明有点不高兴,觉得有点吃亏。你们说小明拿 20 个 1 角硬币换 2 张 1 元钱纸币亏不亏?为什么?我先组织学生讨论,有的学生将这 20 个硬币一角一角地数,每 10 个 1 角放在一起,然后再告诉

8、大家这 10 个 1 角就是 1 元,20 个 1 角就是 2 元,所以 20 个 1 角和 2 元是相等的。然后根据学生的分析,组织学生观察已分好的硬币,从中找规律:“元和角之间有- 4 -什么关系?”学生很快得出结论:1 元和 10 角相等,10 个 1 角就是 1 元,1 元等于10 个 1 角,1 元10 角。这样教学,让学生感到数学中的知识有的是我们在生活实际中已经会的,找到规律,我们可以运用经验,通过实践活动,把经验提炼为数学,充实和改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并不神秘,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数学的真谛,进

9、而激起学生从小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科学的思维方式发展,培养学生自觉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的意识。(二)感悟生活,架构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人 人 学 有 用 的 数 学 , 有 用 的 数 学 应 当 为 人 人 所 学”成 了数学教学改革实验的口号。教学中我联系生活实际,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用具体生动、形象可感的生活事例解释数学问题。一是运用生活经验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首先从家中带着一块金属圆片走进教室,让同学们观察怎样测量这圆片的周长?这时同学们纷纷讨论,经过大家几分钟的讨论得出:(1)在圆片上标上一点,这一点与直尺的 0 刻度线对齐,使

10、圆片在直尺上滚一周,这一点再次落在直尺上,这一点所在的刻度就是圆的周长;(2)在圆片上标上一点,使这一点与绳子的一端对齐,然后使绳从这一点绕圆片一周,最后测量绕圆一周的绳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测量圆片的直径,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出周长直径圆周率。教师点拨圆周率3.14,也就可以得出圆的周长半径2圆周率。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讨论交流中,集思广益,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理解了新知,并对所学的知识更理解,掌握地更牢固;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人际交往能- 5 -力,增强了相互帮助、合作的意识,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也锻炼了学生对社会的洞察力。二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春城小学五年级师

11、生去动物园游玩,教师 30 人,学生 300 人。门票价格:成人每位 100 元,学生每位 70 元,团体票 50 人(含 50 人)以上每人 80 元。按照这种价格,他们怎样购票最省钱?请大家设计一种你认为最好的购票方案。学生设计完后,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将不同方案公布于众,进行比较选优;最后选出一种都认为最好、最省钱的方案。这种数学能力考查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科学理财的意识,又拓宽了知识面。学生以发现者的心态去探索、去求新、去寻觅独创性的答案,这也正验证了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种图文并茂的应用题,使学生感到不

12、是在解应用题,而是在解生活中的问题,锻炼了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增强了应用题的应用味:促进数学的交流,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有利于因材施教,体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与作用。三是创造生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两步应用题之后的教学,我让学生“创作”应用题,学生们积极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份鸡翅 7 元,一个汉堡包比它贵 5 元,我吃了一份鸡翅和一个汉堡包,你们说我用了多少元?”;“我的奶奶上午买了一斤青菜,买的萝卜是青菜的两倍,请问我的奶奶一共买了几斤菜?;西游记有 62 集,西游记续集比它多 5

13、集,西游记续集有多少集?”学生们编应用题时眉飞色舞的神态,夸张的动作,幽默风趣的语言常常引起哄堂大笑。由于题材来自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学生发言积极、语言流畅,思维呈多极化和- 6 -多元化,得出“雪融化后是春天而不是水”的新思路,因创造而倍感兴奋,更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为小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开辟了广袤的原野。“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 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让学生亲自体会参与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更加热爱生活。参考文献: 张荣;浅析数学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10 年 02 期 韦翠莲;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A 蓝锦红;浅谈小学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中外教育2011 年 9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