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

上传人:dcs1276 文档编号:5908206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1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五章—劳动力流动.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9/3/21,1,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本章重点: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类型 二、劳动力流动的机制与规律 三、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 四、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2019/3/21,2,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分析 一、劳动力流动的概念与类型 (一)概念 1、劳动力流动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异和自身条件,在国际间、地区间、产业间、部门或行业间、职业和岗位间的所选择的迁移或转移行为。 2、劳动力迁移是指劳动者以改变定居地为目的,超过一定的地界的流动。 3、劳动力转移是指劳动者以改变或不改变定居地为目的,超过一定的地界的流动。,2019/3/21,3,(二)劳动力流动的类型 1、按

2、劳动力流动的时间分类1)永久型迁移 2)常年型流动3)季节型流动 4)临时型流动 2、按劳动力流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分类1)聚集型流动 2)扩散型流动 3)替代型流动4)水平型流动 5)垂直型流动 6)跨越国境型流动 3、按劳动力流动的意愿分类1)自愿型流动 2)非自愿型流动 4、按劳动力流动的方向分类1)单向型流动 2)往返型流动 3)对流型流动,2019/3/21,4,二、劳动力流动的基本假设与必要条件 (一)基本假设 1、劳动力的流动是劳动者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自愿地选择的流动行为。 2、劳动力市场中的劳动力有流动的选择性,而雇主只有选择性没有流动性。 (二)必要条件 1、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

3、。 2、不同地区和工作之间存在着经济福利方面的差异。,2019/3/21,5,3、社会对劳动力就业给予充分的自主权。 4、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技能和工作能力专门化。 三、劳动力流动的机制与规律 (一)劳动力流动的机制 1、劳动力市场机制1)工资机制 2)供求机制3)竞争机制 4)风险机制 2、政府调节机制,2019/3/21,6,(二)劳动力流动的规律 1、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流动 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力向第三产业流动 3、体力劳动力向脑力劳动力流动 4、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 5、经济落后地区或国家的劳动力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流动,2019/3/21,7,第二节 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

4、及劳动力决策一、影响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因素及劳动力决策 (一)劳动力流动的成本 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成本1)直接成本2)机会成本3)心理成本4)风险成本,2019/3/21,8,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1)对他人财产价值的影响。2)对社会公共管理资产的影响。3)对社会公共服务成本的影响。 (二)劳动力流动的收益 1、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收益1)直接收益2)间接收益3)心理收益,2019/3/21,9,2、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收益1)能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有利于劳动力地位的提高。3)能够促进经济发展。 (三)劳动力流动的合理决策劳动力流动的决策取决于流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当劳动力流动的净收益为正数

5、是,劳动者才可能作出流动的决策。,2019/3/21,10,二、影响劳动力流动的非经济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一)年龄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年龄越大,劳动力流动的行为越少。 (二)家庭劳动力流动成本会随着家庭规模的扩大而成倍增加。 (三)受教育程度教育是同一年龄群体内部影响劳动力流动大小的重要因素。,2019/3/21,11,(四)流动的距离流动的决策可能与流动的距离成反方向变动。 (五)失业率 (六)工会力量 (七)国家和地方政策 (八)流入地的环境质量和气候条件 (九)国际环境 三、劳动力流动的优化决策优化的劳动力流动决策应该是能够实现宏观社会经济效益、微观社会经济效益与劳动力个人流动经

6、济效益的有机结合。,2019/3/21,12,第三节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一、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概述 1、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1)农业劳动力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指从事农作物种植业的劳动力。广义:指从事农作物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劳动力。,2019/3/21,13,2)农业劳动力不同于农村劳动力 划分依据不同 数量上不相同 2、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业剩余劳动力1)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指在农村经济中不充分就业的劳动力,包括公开剩余劳动力和隐蔽的剩余劳动力。2)农业剩余劳动力是指从事农业不充分就业的劳动力。,2019/3/21,14,二、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和转移的原因 (

7、一)农业剩余劳动力形成的原因 1、人口成因 2、农业技术进步成因 3、产业结构成因。 4、边际劳动蓄含量递减成因 5、制度成因,2019/3/21,15,(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1、人地矛盾突出形成农民外流的推力 2、种植业资本有机构成对劳动的排斥 3、城乡比较利益的差别 4、同行业地区间的经济成长差和收入差,2019/3/21,16,三、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效应 (一)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积极作用 1、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2、劳动力的流出,有利于提高本地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3、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别 4、加速了农村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5、为城市发展增加了活力,2019/3/21,17,(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负面影响 1、对输出地的负面影响1)农村人才流失。2)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长期下去对稳定农业的发展是不利的。3)盲目流动使农民工蒙受损失。 2、对输入地的负面影响1)增加城市现有劳动力的就业压力。2)给当地的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3)农民的集中转移加重了大城市的基础设施负担。,2019/3/21,18,复习思考题 1、劳动力流动的含义 2、简述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及劳动力流动决策 3、简述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成因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原因 4、论述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规范标准 >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