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06854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贵州省普安县青山镇雪浦中学 吴应文摘 要:唐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很清晰地看到他在为国家时局的担忧,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也是具有常人的情思,长时在外,无不思念家乡的亲人。凡此种种,使他现实主义诗歌的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就杜甫诗歌家国之情的表现方面进行阐述,意在探讨这位中伟大现实主义诗人的诗歌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他的爱国情怀,既包含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眷恋之情, 又是根植于忧国思民之上的更进步的爱国之情,体现了诗史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关键词:杜甫 家国情怀 忧国思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2、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 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大多是反映现实社会与劳动人民疾苦,因此他的诗也称作“诗史”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时值

3、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 ,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当讨伐叛军的劲旅 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诗,表达了爱国的热情。乾元元年(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均在今河南省)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今河南安阳)之战爆发,唐军大败。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 “三吏”(新安吏 、 石壕吏 、 潼关吏 )和“ 三别”(新婚别 、

4、垂老别 、 无家别 ) ,并在回华州后,将其修订脱稿。 “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 ”大历三年,杜甫思乡心切,乘舟出峡,先到江陵,又转公安,年底又漂泊到湖南岳阳,这一段时间杜甫一直住在船上。由于生活困难,不但不能北归,还被迫更往南行。大历四年正月,由岳阳到潭州(长沙) ,又由潭州到衡州(衡阳) ,复折回潭州。唐代宗大历五年(770 ) ,臧玠在潭州作乱,杜甫又逃往衡州,原打算再往郴州投靠舅父崔湋,但行到耒阳,遇江水暴涨,只得停泊方田驿,五天没吃到东西,幸亏县令聂某派人送来酒肉而得救。后来杜甫由耒阳到郴州,需逆流而上二百多里,这时洪水又未退,杜甫原一心要北归,这时便改变计划,顺流而下,折回潭州。

5、大历五年冬,杜甫在由潭州往岳阳的一条小船上去世。时年五十九岁。杜诗现存有一千四百余首,都是围绕诗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诗人自身遭遇而做的。这些诗作,有的表达对祖国的无限热爱,有的表达对人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有的表达对贪官污吏的深恶痛绝,有的表达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情。这些诗无不体现了杜甫深切的爱国之情,赤诚的爱国之心。爱国思想是杜诗的灵魂。 杜甫屡试不第,献赋未成,使他出仕济世的幻想破灭,使他对唐王朝的统治堪优。入世无门,生活更加窘迫,使杜甫开始正视现实,唱出了“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名句。安史之乱,长安沦陷,他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写出了“国破山

6、河在,城春草木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这样感人肺腑的诗句。 在那个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急剧变化的时代,用卓越才华和惊人毅力建造了现实主义的诗歌艺术的丰碑。沉淀于诗中忧国忧民的涕泪,人道主义悲天悯人的情怀,铸就了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感人肺腑的民族精神。在诗中,诗人就是一个“视国家为生命”、 “以民生为己任” 的“忧的形象”,爱国的“民族之魂” ,诗人的忧,令人感动,令人崇敬。 留花门中“高秋马肥健”时,诗人深叹,写下“诗人厌薄伐” 的诗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忧端齐终南,洞不可掇”!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由一己的苦难推及广大人民的不幸,诗

7、人的激愤和忧郁的情感也达到了顶点。 一、诗歌,对国家时局的担忧我们在读到春望时,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以至于所见只剩下山河草木,一片空廓,国将不国,只有对国家的高度关切,才有如此的心语。 石壕吏中老妪的致辞,老妪一家的惨景(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是无数家庭的缩影,从一个家庭反映出国家的惨败。在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悲壮景色,引述了诗人万里离乡,多年漂泊,暮年多病,国事不宁,返乡无日的忧伤。另如秋兴八首从孤城日暮的情景联想到长安昔日的繁华,

8、那低沉的音调深表诗人的爱国之情。又如长安“春望 ”,则曰:“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如果没有对祖国执着的爱慕之情,这些诗句是写不出来的。二、心系百姓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家人的思念。石壕吏中的吏怒老妪啼诉,读时,让读者从心底看到了当时官吏的残暴,老妪一家的惨景,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老杜无时不在想着劳动人民的疾苦。另有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其中“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 “是经典名句。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千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

9、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怨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有因战争,富人的剥削,官吏的横暴带来的老百姓的苦,一一在老杜的诗中说得那么真切,真可谓诗为人民而作。纵观杜甫一生,都是在为国家担忧,为人民祈福,此乃文人之范。宋许顗彦周诗话:老杜不可议论,亦不必称赞,苟有所得,亦不可不记也。如唐太宗,相者如是之云:“龙凤之姿,天日之表。”而老杜诗云:“真气惊户牖” ,可谓简而尽。又经昭陵诗曰:“文物多师古,朝廷半老儒。直辞宁戮辱,贤路不崎岖。 ”太宗智勇英特,武定天下,而能如此,最盛德也。老杜衡州诗云:“悠悠委薄俗,郁郁回刚肠。 ”此语甚悲。昔蒯通读乐毅传而涕泣,后人亦当味此而泣者也。齐梁间乐府词云:“护昔加穷裤,防闲托守宫。今日牛羊上邱陇,当时近前面发红。 ”老杜作丽人行云:“赐名大国虢与秦。”其卒曰:“慎勿近前丞相嗔。 ”虢国秦国何预国忠事,而近前即嗔耶?东坡言老杜似司马迁,盖深知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