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9 年 8 月 24 日,省委常委会原则通过了福建省港口体制一体化整合总体方案 ,决定:整合全省港湾资源,形成福州港、湄洲湾港(泉州莆田) 、厦门港三大港口格局。新的福州港覆盖三都澳、罗源湾、福清湾、兴化湾北岸等;新的湄洲湾(泉州莆田)覆盖湄洲湾、兴化湾南岸、泉州湾等;新的厦门港覆盖厦门湾、东山湾等。在港口功能定位上,福州港发展成为干线集装箱和大宗散货运输为主的国际航运枢纽港;湄洲湾港发展成为大宗能源、化工、散货和集装箱内外贸运输并具有“水水中转”功能的主枢纽港;厦门港发展成为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大宗散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辖厦漳两市所有港区,厦门港将成为以国际外
2、贸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原厦门港港区享受的税费、补贴、口岸通关等各项优惠政策延伸至原漳州港的所有港区,实现“同港同政策”厦门、漳州和漳州开发区两市一区的大型港口企业互相参股,组建形成新的港口投资开发主体省政府批复同意厦门港、漳州港整合。根据批复,2010 年 8 月 31 日前将漳州的古雷港区、东山港区、云霄港区、诏安港区并入厦门港,由整合后的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辖厦门、漳州两市行政区划内的所有港区。同时撤销漳州市港口管理局,组建厦门港口管理局漳州分局,具体负责管理漳州市行政区域内上述四个港区。 为了促进厦门市、漳州市以港口为平台,实现跨行政区域经济的优势互补、相互对接,2
3、006 年 1 月 1 日起厦门湾内港口实行体制一体化整合,由新组建的厦门港口管理局统一管理厦门湾内的东渡、海沧、嵩屿、刘五店、客运、招银、后石、石码八大港区。本次厦门港、漳州港实现整合,厦门港的港区达到 12 个。厦门港、漳州港整合后统称厦门港。整合后的厦门港将尽快组织编制新的厦门港总体规划 ,发展成以国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散杂货为辅的国际航运枢纽港。同时,厦门港各港区功能布局优化调整,突出厦门湾内南北岸港区为主发展国际集装箱外贸运输的功能地位,着力加快厦门湾现有港区的功能调整和结构升级,促进港城协调发展。值得一提的是,我省将逐步实施东渡港区城市化改造,将港口功能调整为以国际邮轮、对台客运
4、、滚装、高端航运服务业为主。按照市场运作规律,厦门、漳州和漳州开发区两市一区的大型港口企业互相参股,组建形成新的港口投资开发主体,参与收储开发厦门、漳州行政辖区港口岸线及配套的陆域和水域,参与厦门港大型港口项目建设经营,整体成片规模开发整合后的厦门港,带动调整港口产业结构,推进厦门港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同时,整合后的厦门港口管理局要加大对漳州市行政区划内港口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在漳州市行政区划内港区征收的港航规费全部用于港区内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厦门港深水岸线增加 27 公里, 有利于解决厦门港岸线资源不足的问题,解决了厦门港长远发展资源瓶颈问题. 同时,对进一步优化港口功能布局、实现
5、港城协调发展提供了空间;其次,对漳州市而言,厦漳港口一体化改革将有利于发挥厦门港的资金优势、经验优势、政策优势,带动漳州市行政区划内港口的建设和发展,进而带动漳州市经济的发展。新 优 势 突 破 发 展 瓶 颈 新 加 入 的 漳 州 4 个 港 区 , 如 东 山 、 古 雷 港 区 , 不 仅 水 深 条 件 好 , 且 后 方空 间 极 大 , 特 别 适 合 规 划 深 水 码 头 , 并 发 展 大 型 临 港 企 业 。 整 合 对 于 厦 门 港来 说 , 突 破 了 发 展 的 瓶 颈 。 实 现 共 同 发 展 整 合 来 的 4 个 港 区 , 将 直 接 从 “地 方 军 ”升 级 为 中 央 “主 力 部 队 ”,建 设 和 规 划 都 面 临 全 新 机 遇 , 比 如 大 型 临 港 工 业 的 引 进 , 厦 门 港 “金 字 招牌 ”更 有 优 势 。 厦 漳 两 港 合 并 后 厦 门 港 将 形 成 “环 两 湾 辖 十 区 “格 局 未 来 , 厦 门 港 将主 推 北 部 翔 安 、 南 部 古 雷 两 大 深 水 港 区 的 建 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