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05270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文艺作品演播技巧第一章.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文艺作品演播概说将一首诗、一篇散文或一个寓言、童话及小说看过之后,绘声绘色、情感深挚地朗诵、演播出来;或将广播剧中的一个人物及影视中的一个角色,通过自己的演播和配音,准确、生动地表现出来,使受众从你的表达中受到感染和震撼,与你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与你同悲同喜,你所表现的一切让人们受到启迪、情有所动,这是多么迷人的一片天地啊!为此有多少人迷恋着它。我想在此告诉大家,这片天地的概貌、范围、特征与步入其中的途径。第一节文艺作品演播的认识一、文艺作品演播的概念文艺作品演播,指利用艺术语言表达的各种手段将文艺作品的文字语言变为有声语言,艺术地体现或再现出来,通过广播电视发射传达给受众的创作活动

2、。 (这里指诗歌、散文、寓言、童话的朗诵,小说和广播剧的演播以及影视配音。 )二、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文艺作品演播的范围仅限于文艺作品,不包括播音领域中的文艺节目主持、串联词、电影、戏剧解说以及电视片解说,也不包括舞台表演。三、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一)形象感更强形象是文学艺术创作的依托,是其表现的特殊手段,“它是根据客观实生活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图画” 。 (引自辞海文学分册第 5 页) 。一般而言,在文艺作品中,人物是组成形象的主体。但形象不仅指人物,也有景物,不仅指视觉形象,也有听觉形象,文艺作品从创作到体现都离不开形象。因此,形象对于文

3、艺作品演播具有特殊意义。理由在于,文艺作品是通过塑造各种艺术形象激发相应的情感来打动人、启发人和教育人的,形象思维是其创作的主要手段。因此,文艺作品的演播就应体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发挥其作用。欲想体现出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演播者的脑海中就必须有它们的存在和活动,用来支撑其表达。文艺作品演播,正是因为有了想象、联想等心理活动参与唤起了具体、生动的形象,才能不断地刺激演播者产生相应的情感,使其表达发自内心,言之有物,言之有形,言之有情,言之有意。比如已故著名演员金乃千曾谈到他朗诵话剧屈原中的一段独自“雷电颂”时的体会:“我在朗诵雷电颂时,在开口之前,首先唤起自己的想象,在眼前出现东皇太一庙的情景

4、:奇形怪状的神像、狂风吹动的蜘蛛网、殿壁残孔中透出的夜空、时隐时现的沉雷,从这些想象的环境中,引起我对当时楚国社会状况的联想。在朗诵过程中,我还不断地通过内心视象看到自然界的巨大变化,感受到风的怒吼、雷的轰鸣、闪电的眩耀,我恨不能冲出庙宇,砸断镣铐,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于是我急切地、热烈地一口气说出:我要和着你(雷)的声音,和你一同跳到那没有边际没有限制的自由里去!这时,一声霹雳(想象中的)在天边炸响,我猛一回头,看见闪电像火球一样地拖着尾巴涌向大地,我兴奋地说: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哪!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牢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这三个劈开一

5、声比一声强烈,和霹雳声混在一起,成为我心中的三声劈雳。随着这些想象中的环境的变化,我觉得自己似乎也能够像屈原那样呼风唤雨、那样与大自然溶为一体,构成一曲和大自然同化的交响诗。 ”我们试想,如果没有具体、真切的画面、场景以及闪电、雷声的视觉、听觉和人物形象在朗诵者脑海中出现,朗诵者怎能感情饱满地去歌颂、去呐喊、去抒发呢?同样,听众也不可能领略到屈原,这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情怀以及他的人物形象。由此可见,在文艺作品演播中,应始终有特定、具体的形象相随,一旦形象的链条中断了,我们的表达就会受阻,出现脱魂、失境、情浅、声白等现象。为什么说文艺作品演播的形象感更强,播音不也要求形象感吗?

6、是的,播音也要求形象感,但由于工作性质和创作依据不尽相同,所以,一般播音中的形象感往往不及文艺作品演播这样具体,要求这样高。有时,仅是一种有趋向的模糊感觉即可,不需形象的具化,如新闻、评论等一般性播音。而文艺作品演播,失去具体的形象便无法开口表达了,因为它所表达的内容都是有具体形象和特定环境的,没有具体地形象感觉便不能准确表达。所以,形象感,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之一。此外,形象感不仅是指演播者在语言表达创作的过程中,自己头脑中有形象的存在和活动,且指通过演播者的表达能使听众产生相同或相近的形象感,这才是文艺作品演播特征中形象感的完整内涵。(二)情感性更强某位著名演播家曾向人发问:世界上什么力量

7、最大?他自己的解释是:情感的力量最大。乍一听,不免有些耸人听闻。但进一步体察此中深味,便不得不承认这一事实。是的,世界上有什么力量能够征服人心呢?世界上有什么力量可以不让一个人去爱去恨?为了此情,有多少人不惜以自己最宝贵的生命去表现自己的爱与恨,这便是情,是人无法抑制的心理感受。中国古人也说过:“情者文之经。 ”情感是艺术的内在生命。如果说,形象感是文艺作品演播的基础与依托,那么,情感性则是其灵魂,也是其特征之二。文艺作品以形象表现观点,说明问题,却是以情感作为媒介去打动人接受他的。作者大都无情不发、无感不发、不悟不发,例如中篇小说高山下的花环 ,便是作者深入一线,面对新一代最可爱的人、为他们

8、感人至深的事迹所撼动,而燃烧起创作激情的产物。如果作品中, “小北京” (雷军长之子,战时被从北京调往云南前线。 )这位深钻军事理论,想当将军的优秀士兵,不是因我国“文革”动乱期间制造的哑炮误伤致死,引起人们对他牺牲的深深遗憾之情,也不会引发人们对“文革”动乱更深刻、更具体的认识。如果作品中, “小北京”不是雷军长之子,而“雷军长”又没有战前甩帽痛斥“走后门”的举动和激情,人们也许不会具体地感到,我们还有如此可敬的老一辈革命者,中国是有希望的。正因为有了人们对“雷军长”这一形象的敬爱之情,才显现出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所在。而人们在接受这一观点时却在不知不觉之中,又在极强的情感催动下,其效果远非正

9、面宣传说教可及。由此可见,情感,促成人们对文艺形象的认识,同样,情感也是演播文艺作品的至关要素。在演播中,只有情感始终存在并不断燃烧,引起表达者创作宣泄的冲动与激情,方可演播好(当然,是在准确理解、把握的前提之下) 。文艺作品的演播,情感大多处于激情状态,情感浓烈、饱满,惟有如此,方可体现文字语言的内蕴、作者的创作初衷,使之感染人、打动人、启迪人。这点,不同于其他的表达,如介绍什么知识,就不必情感太强烈了,一般亲切、自然、讲清楚即可达到目的。而文艺作品演播,由于工作性质、创作依据与创作特征的原因,不得不极为看重情感的作用,它不重以理服人,而关注以情感人,情感输入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条件,因而,情感

10、性不强的表达是不能胜任此工作的。诚然,情感性强不只是表现为激情这一种表达样式,在表现内涵丰富的情感中,也不乏别种样式,淡中也有情,这在艺术语言领域中是显而易见的。但就情感表达的突出性和表现的丰富性方面而言,文艺作品演播是独占鳌头的。(三)更具生动性文艺作品演播与生动性分不开。因为文艺作品是以具体的形象和浓烈、丰富的情感去打动人、教育人的。因此,要想很好地表现这些形象与情感就需要生动的形式来发挥作用。生动,就是逼真、形象、活灵活现,就是艺术性更强,技巧性更高,表现形式更丰富,对比反差更强烈。在文艺作品演播中,无论是讲一件事、介绍一个人、描情、状物,亦或是表现一个人物,无生动便无吸引人、感人可言。

11、生动性的基础是更贴近所表现的内容与形式。演播一个人物,就要把握、表现人物的全貌和个性,身份与身份感、内心世界与外部特征等,要符合那个人物的年龄、性格、气质、文化修养、职业特点,甚至语言习惯等特征。朗诵诗歌、散文、寓言与童话等文学作品,也应绘声绘色,体现出作者与主体形象的心态及外部特征。有时,甚至以夸张的手法来达到生动表达的目的。这也是文艺作品演播与一般性表达的不同之处。一般性表达,以上方面仅为参考条件,而文艺作品演播则为创作的必要条件。比如,演播童话故事聪明的小兔子中小兔子给狮子出主意时的段话:“我去把大象领来,等它走近你的身边,你就跳起来一口咬死它!”这话出自小巧、可爱的小动物口中,所以,在

12、演播时,为了生动,声音要化装,有相应的语言造型,用声应该靠前,咬字小,前推,加之语言利落,这便可使人感到此话是出自灵活、小巧的小门兔之口了使人可从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待说到“等它走近你身边”这句话时”要说得有种“收”的感觉,让人感到是在说“悄悄话” 。到后一句“你就跳起来一口咬死它!”中的“跳”字和“咬”字有种爆发的动作感,字音短促、有力,语势异峰突起,这样的表达就形象、逼真、生动,即给人很强的形象感和动作感,易于吸引人。当然,我们所说的“生动,不只是指语言表达中声音形式的”音势”幅度大,节奏多变;它既有与表达内容相适应的语言造型和语言动势(如表现走、跑,跳等不同动作状态中的说话感觉) ,

13、也有体现不同人物、不同情状、变化多端的心理感觉的一面,总之,生动,应是形神兼备的,它虽表现在形,但却以神为支撑,它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之三。(四)独具装饰性所谓“装饰性” ,在这里指“无语言表情声音” ,即人的哭、笑声,不同情状的气息声以及咳嗽等种种由心理与生理所致形成的具有一定意义和情感色彩的声音。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若与语言相伴,可更形象、更生动地表现人物的特定情态,它在文艺作品演播中独具而又重要,没有它们的参与而演播好文艺作品是不可想象的。比如小说家中梅表姐与瑞珏的一段对话“瑞珏说:梅表妹,你定有心事,为什么不对我说真话?你难道不相信我是真心跟你好?我是真心想给你帮忙?瑞珏的声音里充满了

14、同情。梅却迸出了句:大表嫂,你不能给我帮忙。 于是掉开头又伏在枕头上低声抽泣起来。 ”又如,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当连长梁三喜在战斗中为保护战士而牺牲时,小说写道:“连长!连长!战士们围过来,哭喊着, 连一长!段雨国扑到梁三喜身上嚎啕起来,连长!怪我都怪我呀 ”以上这两段中,前者,演播者如果没有伴着哭音说出梅的话,就不可能生动地揭示出梅表姐那压抑、悲痛的心情并强烈的感染着听众,从而为她的命运鸣不平。后者,如果演播者不是带着哭声喊出段雨国的话,也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段雨国对连长为救自己而牺牲的悲痛与悔恨的心情。在广播剧演播或影视配音中, “无语言表情声音”更具有自身的作用。比如,在广播剧的演播中,

15、不用语言(大多是不适合)根据不同的规定情境,演播者只要发出不匀的气息或急促的喘息声,听众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中得知剧中人或是正身体极度疲乏地爬行前进;或是正在跑步;或是身体病得不轻。如果演播者的嘴里发出“嘿!嘿!嘿!”的声音,再配以沙袋的捶击声,人们就不难了解:这是正练习拳击呢。在影视配音中,如果片中的人物正在边哭边说或是边笑边说,我们也不得不以相同的哭、笑感觉和声音贴上去,以接近、贴合所配人物。甚至在朗诵诗歌、散文等或演播一个角色时,演播者只要发出一声含有意味的声音或气息声,人们也会从中体会到演播者或角色此时的内心状态。凡此种种,都表明“无语言表情声音”在文艺作品演播中独具魅力,它具有很强的表情性和一定的表义性,恰当地运用它,会为我们的演播增色不少,甚至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 “无语言表情声音”即“装饰性”是文艺作品演播的特征之四。总之,文艺作品演播,具有自身的独特属性,也有话筒前一般语言表达所遵循的基本规律,在此,就不赘言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