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01672014011033论文题目: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A Study on Sun Shuangjins “Affective IntelligentChinese” Teaching Mode作者姓名: 张琳琳指导教师: 朱成科 教授实践指导教师: 刘奔 中学高级专业名称: 教育硕士研究方向: 小学教育学院年级: 教育与体育学院 2014 级完成日期: 2016 年 4 月渤海大学研究生学院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2、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关于硕士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渤海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进行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渤海大学。渤海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文作者授权渤海大学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并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保密,在 年解
3、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属于不保密,适用本授权书。(请在内打“”)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摘 要小学语文学科是一门重要的社会人文学科。然而现在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强调语文工具性而忽视其人文性等问题,都使得语文的课堂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蕴与师生之间情感的交融。孙双金通过“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主张通过一定的教学技巧、教学方法,使师生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在教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自主体会的情感,以情启智,以情促智,从而达到情智共生,促进学生全面和个性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为当下我们的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参考路径,对于小学语
4、文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从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演进出发,追溯孙双金如何萌生当教师的想法、如何从一名普通的教师逐渐成长为一位名师、并通过研究揭示“情智语文”的核心思想,即教者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渲染课堂气氛,达到情感和智慧的共同生成;同时结合孙双金一些具体的课堂案例概括出“情智语文”教学的一般模式及“自主登山”的内在特征与“四小课堂”的外显特征;由此归纳出孙双金“情智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施策略;最后笔者以“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为依托,创生属于自己的课堂体验,总结反思并引发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它不仅缩短
5、了师生之间的心灵距离,改善了以往语文课堂教学呆板木讷的传统状态;也为一线小学教师的语文教学起到示范作用,提升了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品格。关 键 词 小学语文; 孙双金; 情智语文; 教学模式IA Study on Sun Shuangjins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Teaching ModeABSTRACTChinese subject is an important social humanities. But now the Chinese teaching pattern pays too much emphasis on Chinese inst
6、rumental value as well as ignoring its humanism, which makes th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lose the emotional commun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at it should have. Sun Shuangjin proposes the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teaching mode, which maintains that by certain teaching skills and me
7、thods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quickly enter into the context of the articles. And then under the guidance of teachers, the students self emotional experience can be inspired, so as to achieve the symbiosis of emotion and intellectua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nd indiv
8、idual personality. Such kind of teaching mode provide us a new way with Chinese teaching and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to Chinese teaching.In this thesis, the author begins with Sun Shuangjins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teaching mod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the case study method, track
9、 back to how Sun Shuangjin sprouts out the idea to be a teacher and how does he from an ordinary teacher gradually become a famous teacher. In addition, the author through the core idea of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that is by certain teaching approaches to provider students with colorful class
10、 atmosphere to achieve the combination of emotion and intellectual. At the same time, through some concrete classes, the author conclud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four little classes” and “autonomous climbing” as well a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Sun Shuangjins “affec
11、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classroom. At last,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sensibility of the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create a new classroom experience and realize that only when the teachers emotion are fully inspired, can the students generate emotion into wisdom and the new teaching mode can
12、be innovated.The proposing of Sun Shuangjins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makes the Chinese teaching full of vitality. It not only shorten the heart distanc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but also changes the mechanical state of the previous classroom teaching, set an example for primary school
13、Chinese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 theoretical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KEY WORDS: primary Chinese; Sun Shuangjin; affective intelligent Chinese; teaching modeII目 录引 言.1(一)选题依据1(二)文献综述1(三)概念辨析5(四)研究思路与方法6一、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演进之路.8(一)“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起因81萌生当老师的念头.82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次挫败.83思索中寻找教学出路.9(二)“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展开91公开课
14、中找到自我定位.92在实践中潜心研究教学真谛.10(三)“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形成111“情智语文”的提出.112“情智语文”的内涵.11(四)“情智语文”之路的新诉求121提出关于“12 岁前”的语文观122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展望与期待.12二、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结构分析.14(一)孙双金“情智语文”四段式教学模式141起始阶段 入境并启动情智.142发展阶段 感悟并生成情智.143高超部分 交流并发展情智.154尾声部分 表达并展现情智.15(二)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161“自主登山”的内在特征.162“四小课堂”的外显特征.16三、孙双金“情智语文”的课堂教学策略
15、.18(一)创设情境,引发情感181歌曲入境.182设疑入境.193以图入境.20(二)体验感悟,诱发情智22III1朗读中感悟.222质疑中感悟.233联想中感悟.25(三)思考交流,发展情智261辩论式交流.262倾诉性交流.273拓展式交流.28(四)感受表达,生成情智291迁移表达.292想象表达.303感受表达.31四、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对“我的”启示.33(一)创生属于“我的”个体化教学理念331回归儿童本位的语文教学.332重视经典国粹的语文教学.333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语文教学.34(二)指引属于“我的”专业化教学策略341钻研教材策略的提升.342教学方法选择策
16、略的牵引.353课堂讲授策略的引导.35(三)引领属于“我的”情智化教学模式361“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体验.362“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再体验.41结束语 用爱浸润每个生命.43参考文献.44致 谢.46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47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0引 言(一)选题依据全国著名特级优秀教师孙双金,现任江苏省教育学会理事,江苏省小语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 1他以“情智”为教学背景提出的“情智语文”教学模式在全国影响颇深。他把“情智语文”定义为:教师充分地挖掘语文教材里情感和智慧的各种因素,积极地调动教师才能,营造情智的课堂气氛,追求师生的和
17、谐发展。此外他还给出了“情智语文”的内外在特征及教学的一般模式。在此教学观的影响下,学生的情感与智慧都能够得到完全地开发。由此,研究孙双金老师的“情智语文”教学模式对指导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语文课具有重要意义。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所以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对每个儿童的成长承担着很大的责任。研究孙双金老师的专业化成长演进之路与“情智语文”教学观,可以为今后小学学校的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提供实践的引领和理论的参考,引发语文教学模式的改进。因此笔者将这一问题作为本篇论文的选题依据。(二)文献综述笔者通过对数据库期刊文献的检索,发现研究孙双金老师的文章共有80多篇,其中研究“情智教育
18、”的教育观或是“情智语文”教学观方面的有20多篇;研究孙双金课堂案例继而引发其课堂教学艺术方面的研究有60多篇;还有几篇文章研究的是孙双金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研究类别比例图大致如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这些文章,笔者总结出关于孙双金及其教育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图0-1:研究类别比例图1关于孙双金教学理念及“情智教育”或者“情智语文”的评价研究(1) 关于孙双金教学理念的研究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笔者发现专门研究孙双金的文章相对较少。在这些文章中,可以将孙双金的教学理念概括为以情启智,情智共生。一直以来,情与智,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核心命题,也是两
19、个重要模块。而今在我们应试教育体制中,家长和学校只看重学生分数的多少,导致个别学生精神的贫瘠,人格的不完善。可见,孙双金老师“情智教育”理念的提出有其教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支撑。经过对文献的检索和阅读,笔者得出孙双金老师的教学理念不仅仅谈及情感教育和智慧教育这两个重要课题,而且他还把“情”与“智”相互融合,达到情智共生的境界,这样的教育衔接,也使得我们感受到了孙双金老师教学思想的力量。(2) 关于“情智教育”或“情智语文”的评价研究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智慧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培养的。语文的情智融通是教学的一种新境界。“有境界自成高格”,“情智”便成了孙双金语文教育的“高格”。1)关于“情
20、智教育”的评价研究孙双金的“情智教育”是着眼于学生情感和智慧潜能共同开发的教学。智慧的生成需要学生情感的积淀,并用此唤醒学生最心底的情愫,点燃智慧的火花。“活”教语文,快乐学语文中提到,所谓“情”是活的教学关键,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想把课教活,丰富的感情色彩必不可少。 2 “情”也是一种巨大的教育潜能,从某种角度说,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教材的声情并茂,再配上老师饱满的情绪,一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便形成了。 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22)关于“情智语文”的评价研究孙双金提出的“情智语文”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语文教学理念。著名教育专家成尚荣先生称之为“孙双金的教育主张”。何谓教育主张?成先生认为这
21、是其教育思路的整理、概括和提升;教学思想的具体呈现;是在理论指导下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理念。有人说孙双金以“亲其师而信其道”、“观文者批文以入情”的理念强调了语文教学中情感的特殊地位,又以“知识不等于智慧,但智慧统率知识”的认识,凸显了语文教育中智慧的特殊作用。同时,孙双金更从心理的视角,阐述了人的情感与智慧的密切联系,他认为只有在民主、平等、愉悦、宽松的教学氛围之中,学生智慧的火花才会不断地闪现,思维才会更加灵动。同时笔者认为,这也正是“情智语文”追求情智交融的合力、魅力和张力的一种语文教学理念。 3孙双金一路走来,从教师到名家再到小学校长,其工作视野的开阔和角度的变化,从其“情智教育”到
22、“情智语文”的提法就可看出,但更多的是他“情智”思想发展的水到渠成。语文仿佛是孙双金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其说孙双金对“情智”的研究有其理论的导航,不如说是其多年自身实践的一些积累与一种升华。有人常说:“语文教学工作不是谋生之术,而是心灵之学、情感之学。” 4心灵和情感的教学便是孙双金语文教学艺术的第一要务。2关于孙双金老师教学艺术方面的研究(1)关于教育名师对孙双金教学艺术的评价通过对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对相关书籍的整理和研究,笔者发现对孙双金教学艺术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教育名师专家对其教学艺术的研究;二是小学一线教师对其教学艺术的总结。教育名师专家主要有:袁浩、成尚荣、朱
23、家珑等。他们都对孙双金教学艺术进行了总结。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袁浩先生曾这样评价孙双金老师:“潇洒不失严谨,灵活而又扎实,把教学活动成功地引入艺术殿堂,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独辟蹊径,这就是孙双金。” 5“语文就是语文”,这是著名专家学者成尚荣先生对孙双金教学特点的一个本质揭示,也是成先生对孙双金老师语文教学艺术的侧面评价。苏教版小学语文主编朱家珑先生则这样描述他的语文课堂:“孙双金老师在讲台上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缜密的思维以及和学生之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艺术的殿堂。” 6(2)关于一线教师对孙双金教学艺术的评价通过对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的检索以及对相关书籍的整理和研
24、究,可以发现一线教师对于孙双金教学艺术的研究比较深入。他们对孙双金教学艺术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实录来开展的。研究主要聚集在文本的解读、情境创设和课文朗读指导等方面。方智范教授指出,对广大语文教师来说,回归语文真正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3要做到:练好专业技能,尽可能正确、到位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可以说这是一道“铁门槛”。 文本解读是语文教学之根。如在拨动心弦的天籁之音一文中,钱爱萍点评孙双金说:“孙老师从听入文,凭借自己对文本独到的解读能力和深厚的文学修养,如庖丁解牛,切入文章关键之所在,层层推进,引导学生欣赏名曲、感知名曲、理解名曲、探究名曲的内在含义。”学生仿如走
25、进了阿炳的苦难人生,感受他超越苦难的坚韧性格和战胜苦难的内心独白。可见,在孙老师的课堂中,学生在解读文本和体验情感等方面与教师是相互生发、相互促进、相互和谐共生的,从而达到了以情促智,以智生情的教学境界。在这里,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情智是一种高度,更是一种境界。 7在孙双金教学赏析一文中,陈清枢评价孙双金老师:“善于将音乐注入到课本中,使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8在朗读指导方面,刚柔并济真君子一文中,张慧敏提到:“孙校长善于指导,每首诗出来,他总是先范诵一遍,在学生诵读的过程中,他对学生的点评总是富有诗意,让学生能够在他的点拨下豁然开朗,继而学而有进。”他说:“诗歌是艺术,朗诵也
26、是艺术,好诗不厌百回读!”只要融进去的是真情,就会打动人。“孙双金老师的范读总是激情滔滔、声情并茂、极具感染力。” 9而同样对于这篇课文的范读,徐蓓老师这样评价:“在孙老师营造的一个轻松幽默的氛围中,学生逐渐放开心扉,入情入境地进行朗诵,学习热情高涨。” 103关于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及策略的研究(1)关于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经笔者研究,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11教学模式如果作为结构框架来说,指导着课堂整体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与功能;若作为活动程序则又对课堂中各部分活动的可操作性以及有序性做了限定。对
27、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对相关书籍的整理和研究,笔者总结出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通过学生情感的激发转而感悟并交流,最后生成智慧。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四小课堂”:即“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2)关于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策略研究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12经查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及对相关书籍的整理和研究,笔者可归纳出孙双金老师的课堂教学策略共分为四个模块:创设情境,引发情感,这属于课堂结构中的第一段,即“激情”,主要采取的是歌曲入境、设疑入境及以图入
28、境的方式和手段,来激发学生情感;体验感悟,诱发情智,这是课堂结构中的第二段,即“入情”,主要采取朗读中感悟、质疑中感悟和联想中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4感悟的方式,从而诱发学生情感;思考交流,发展情智,这属于课堂结构中的第三段,即“导情”,这部分主要的交流方式有:辩论式交流、倾诉式交流以及拓展式交流;尝试表达,生成情智,这是课堂教学结构中的最后一个部分,即“升华”,在这个部分孙双金老师主要会采取迁移表达、想象表达和感受表达等方式带领学生一同沉入课文所提供的情绪中,抒发各自的情感。综上所述,已有的相关资料和文献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借鉴,使我们可以站在前人研究的高度上继续深度探索孙双金“情
29、智语文”教育教学模式的主题思想,使其更系统化和理论化。经过对孙双金相关文献的梳理和整合,从实践层面上讲,研究孙双金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广大一线小学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实践意义上的指导以及引发了教师、学者对语文教学的重新审视与思考;从理论层面上讲,对孙双金主要进行了教学模式、教学艺术,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这些研究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案例,为一线小学教师也带来了一些思想上的源泉。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若离开了情感就成了“无本之木”。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孙双金总会把一个“情”字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点值得许多一线教育工作者共同学习。4存在问题及研究趋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当代教育
30、呼唤的两大精神。” 13其中智慧问题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情感问题则是人文精神的核心。而“情智教育”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代富有科学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其最高理念即“情智交融,和谐共生。”14笔者认为,今后研究孙双金及其“情智语文”教学思想,应更多地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更加着眼于他二十多年教育生涯的演进历程以及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因为这些都是孙双金“情智语文”思想背后的强大力量支撑。(2)更加关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方法、教学模式,参照“情智语文”教学模式,以情启智,以智唤情,达到语文课堂知情意行的完美结合。(3)孙双金在教学路上不断寻求突破,“12
31、岁以前的语文”的提出,也再次赢得了“小语界”的广泛关注。为此,我们研究的视角也应更多地转向这一领域。(三)概念辨析优秀的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及教学策略。正如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朱小蔓老师提出的“情感教育”,孙双金老师提出的“情智教育”,那么它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5们各自的特点和内涵有哪些呢? 1“情感教育”内涵智随情兴,情因智善。情感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人格系统中更占有核心位置。我国著名教育家朱小蔓老师说过:“情绪、情感是人类较深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 15她的“情感教育”主要是指通过情感的激发使学生感悟到文章所渗
32、透的情怀,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情境教学”内涵教育名师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思想的载体、信息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为依据,要求教师凭借教材内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情绪的体验感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获得文化精神和民族的审美情感。” 163“情智教育”内涵孙双金老师“情智教育”的内涵指:“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被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智慧和谐共生。”它的最高理念就是“情智交融,和谐共生”。就是为了培养一代富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和谐统一的大写的人。 174“情智教育”与“情感教育”、“情境教育”的异同综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朱小蔓老师是通过情感的融合和学生们
33、交流,以共建学习氛围;李吉林老师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追求学生情感活动和思维认知的相互协调发展,并为人的情感发展提供美好的教育时空;孙双金老师是通过一些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引导学生入境,并产生情感上共鸣,从而启发学生,达到情智共生的一种教育状态。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6(四)研究思路与方法1研究思路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演进之路2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篇论文通过对孙双金出版的书籍、发表的文章以及前人关于孙双金文献的研究进行的各种收集、查阅和整理,对有关孙双金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艺术进行归纳、总结和提升,找到本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论证寻求依据,为实践提供理论方法的
34、指导。(2)案例研究法本论文通过案例研究法,由孙双金课堂教学案例出发,对他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机智等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归纳出孙双金教学风格的特质和“情智语文”的教学模式、特点、教学策略以及对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启示等。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结构分析孙双金“情智语文”的课堂教学策略孙双金“情智语文”对“我的”启示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7一、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的演进之路孙双金老师“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演进之路可以总结为:初出茅庐的教学窘境、勤奋学习的豁然开朗、日渐成熟的柳暗花明三个过程。通过对其教学演进之路的追溯,使我们明晰了“情智语文”概念体系的深层内涵。(一)“
35、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起因1萌生当老师的念头“全国著名的小学语文优秀教师孙双金,曾是江苏省首届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是江苏省参加全国首届小学语文评优课大赛的唯一代表”。 18现任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通过多年一线岗位上的教学经验,他认为,现在的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应有的光彩,缺少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提出“情智语文”的思想体系。那么何谓“情智语文”呢?“情智语文”又是怎么一点点萌生、提出和成熟的呢?早在孙双金上初中的时候,学校调来了一位既年轻又漂亮的物理教师。班级里的学生都很喜欢这位女教师,听说她是下乡青年,学生们心中都暗自高兴,盼望着新教师能教授更多的知识。可是,上课的
36、时候,同学们怎么也听不懂这位年轻女教师所讲的物理学中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基本知识,于是班级里的同学们就和教师争论起来,女教师满脸通红,难掩尴尬。随后这一群年轻气盛的同学们,就把这件事情反映到教务处,嚷嚷着要换一位能讲明白课的教师。而就是这一段小小的插曲却在孙双金心里埋下了深深的印象,令孙双金记忆犹新。他下定决心:“将来我当教师的话,一定要将知识学得明明白白,讲得清清楚楚,决不让学生学得稀里糊涂。”天遂人愿,最终,孙双金真的被师范学校录取了,年仅 18 岁的他,怀着无比的热情和憧憬走上了小学教师的岗位2教师生涯中的第一次挫败就在一个炎热的九月,孙双金在丹阳师范附属小学开始了教学生涯的第一次试讲。彼
37、时,讲台下不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小学生,而是一位位满怀期待与审视的老教师的目光。这堂课孙双金选择的是手术台的阵地。他用了整整半个月时间,精心调整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活动,这篇课文几乎烂熟于心。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刚讲几句,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8就被同行的老师们打断,老校长毫无顾忌地评头论足:“不行,这句话不合适,小孙你要重新修改。”“你这么讲,学生会越听越糊涂。”“停下来,这里不应该那么问,应该这样问。”几轮指导下来,孙双金俨然晕头转向。下课时,老校长和孙双金促膝长谈,对他说:“教学语言平淡,没有高潮没有起伏,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拨不动学生的心弦。小孙,你可得好好努力!” 19转眼间,教室
38、里只剩下孙双金一个人,在这漫长的 40 分钟里汗水早已经浸湿衣裳,他突然回想起初中那位年轻漂亮的女教师。如今,他自己竟陷入了同样的境地。记忆一幕幕浮现在脑海:读书时,在工作上,他是师生间沟通的桥梁,帮助老师很好地完成任务;在学业上,他是同学们的“小老师”,带领他们一起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在专业上,他是老师的骄傲,同学们的榜样,曾作为毕业班 300 名学生的代表在全校执教公开课,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师范毕业那天,班主任曾为孙双金提笔留言:立志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然而,彼时的辉煌与此时的窘迫,都促使他静下心来好好思考。3思索中寻找教学出路第一次试讲的挫败经历对于孙双金的打击非常大,冷静下来他试图
39、寻求教育出路。在心里他问:“优秀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社会科学知识、充满个人魅力的教学经验以及专业化的教育教学基本知识,这些我都有吗?”虽然已经是一名小学教师,但是是选择在教学岗位上默默无为,还是选择努力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呢?生性好强的孙双金毫无疑问地选择了后者。从此,他开始细心钻研。在专业技能方面,他练习朗诵,每每都字正腔圆,激情澎湃,入情入境;在素养方面,孙双金吟诵着唐诗宋词,美文佳篇;在书法上,他临摹各种大家之作,黑板上逐渐出现娟秀的粉笔字;在文化底蕴上,他大量地涉猎古今中外的教学名著、文学著作。与此同时,逐渐有着扎实教学基本功的他,也似乎悟出了一个真理,教学的最大技巧其实是“爱”。有了爱,教
40、学才会有激情,学生的情绪才会被调动起来。迷茫、思索、探寻,孙双金在苦苦地寻找语文教育的真谛、追求教书育人的“秘诀”。(二)“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展开1公开课中找到自我定位1985 年的秋天,丹阳师范附小 500 人的大礼堂座无虚席,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专程赶来听孙双金讲古诗春望一课。在授课时,孙双金突破以往的教学模式,选取了诗人杜甫的两首古诗,采用对比的教学方法,详细地讲解了春望,补充讲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9解另一首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一首是忧极而惊,一首是喜极欲狂,从而突出了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20为了准备这节课,他研读了整整 12 本相关书籍,揣摩体会
41、着诗人杜甫的写作心情。下课铃响,课堂里掌声经久不衰。听课教师纷纷激动地向孙双金道贺,请他分享成功的经验。此后,孙双金通过中国琼浆 丹阳封缸酒一课醉倒了家乡的评委,又通过迟归一文打动了市里的“裁判”。苏教版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教科书主编朱家珑先生曾评价他说:“孙老师在讲台前风度翩翩,光彩照人。他出众的才华,独有的情感激流和学生间特有的默契把教学活动引入了艺术的殿堂。” 21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评价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22而他仍然笔耕不辍、积蓄着力量,企盼着新的篇章。图 1-1:孙双金手稿 12在实践中潜心研究教学真谛自从获得一定的名气后,孙双金年年受邀到全国各院校讲学。同行们、专家们纷
42、纷称赞:“他的语文课目的明确、重点突出、手法多样、语言优美,听他的课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23但孙双金却陷入深深地思考中:在公开课中,同样是一篇课文,在一个地方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强烈共鸣,而到另一个地方,虽然在教学设计方面是相同1具体参见孙双金.孙双金与情智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1.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10的,但却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情绪,达到相同效果,这是怎么回事?孙双金为此闭门思学,谢绝了各地讲学邀请。许多同行都劝孙双金,说他已经取得了成功,为何还要这样为难自己,而他总是笑而不语。经过一段时间的研修,孙双金顿悟:“原先他上课过于追求教学艺术,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
43、性。学生心里真的需要什么?学生要问什么?学生想更多地了解什么?这些他都无从下手。”疑问过后,迅速走向案头的他,更加注意在课堂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他近距离地走近学生、走进童心,教学水平因而又迈上了新的阶梯。在这一时期中,孙双金对教学的深入研究,也为后来“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的提出埋下了伏笔。(三)“情智语文”教学之路的形成1“情智语文”的提出2003 年 8 月,孙双金被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引荐到著名的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任校长。初到学校,前任校长“含爱生情怀,有育人智慧”的题词一下子涌入到他的心底。“情”,学校的教育需要用“情”去引导学生;家庭的教育需要用“情”去感染学生;社会的教育需要用“情”去
44、教化学生;而“智”,无论在社会、学校、家庭、我们都需要一个有智慧才能的人才。“情智教育”四个字突然跃进孙双金老师的心中,这不就是他苦苦追求教育教学的最高境界吗?伊始,作为校长的他,将“情智教育”的思想搭建在学校的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学校文化建设等方面,学校各方面建设欣欣向荣。又经过一个学期的了解与体会,作为教师的他,又将“情智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他指出“情智教育”即教育者运用自己的情感和智慧作用于被教育者,让受教育者的情感和智慧和谐共生。 24语文本身都是有情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思想的阐释、情感的抒发。多年来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深切体会和独特见解,让孙双金把“情智”与“语文”相结合,打造
45、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体系 情智语文,这也意味孙双金之思想走向了成熟。2“情智语文”的内涵什么是“情智语文”?孙老师认为,“情”可以理解为“情趣、情味、情感”,“智”可以理解为“智力、智能、智慧”。 25“情智语文”即情感语文,智慧语文,就是要充分地挖掘出语文课程的情感和智慧因素,调动教师的情智才能,营造积极的情智氛围,追求师生情智共生,情智和谐发展的语文。 26“情智语文”的最终目的是渤 海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11培养学生智慧与情感的协调发展。它着眼于发挥学生智力和情感两者的潜能,让学生的情感更加丰富、更加真挚,让学生的智力更加丰厚、更加灵动。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
46、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27孙双金尤其关注儿童们的精神世界。在此基础上,他赋予“情智语文”更深的意蕴,提出“情智语文”理念下的好课观。他认为,“情智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是课堂的维护者与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主角。课堂中应达到学生“书生琅琅,议论纷纷、高潮迭起,写写练练”的氛围。 28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是“情智语文”下的课堂,同样的也是一堂充满浓浓语文味的课堂。(四)“情智语文”之路的新诉求1提出关于“12 岁前”的语文观教育需要教师源源不断地输送新的源泉,助其焕发勃勃生机。孙双金如是。在“情智语文”依托下,
47、他提出了关于“12 岁以前的语文”的教育观。如果说此前的“情智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把孙双金带进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语文世界,那么“12 岁以前的语文”的提出,将会为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气息,新的起点,新的征程。我们如何理解“12 岁前”的语文观呢?孙双金认为,“12 岁以前的语文”就是构建小学语文教学体系,让每个小学生都能拥有幸福的人生。初看我们可能会将“12 岁以前的语文”误理解为“小学语文”,但是“12 岁以前的语文”其中包含的意义更加深重。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必须面向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然而就目前的课堂现状来看,有人习惯板着脸上课,将有血有肉的语文,变成了生物解剖课;有人紧抓语文的知
48、识积累,于是盯着文言诵读,忽视了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养成。孙双金老师正是看到了语文教学的诸多弊端,而提出“12 岁以前的语文”这一概念体系。12 岁以前的时光于每个儿童都将是一辈子中最美好的记忆,也是人生中播种的季节。这一阶段,唯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才是重中之重。显然“12 岁以前的语文”也突出了时代的色彩,超越了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体制下“小学语文”的说法。同时“12 岁以前的语文”的提出更凸显了这一特殊阶段学习语文和理解语文的紧迫性和特殊性。万里长征,始于足下。相信孙双金老师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去思考,去研究这一理念的构成的。用他的话讲,少年之记,如石上之刻。他评价“12 岁以前的语文”是:“童
49、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暂时不求甚解、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29孙双金“情智语文”教学模式研究122对小学语文课堂的展望与期待教育最应该给予孩子志向和理想。而语文的教育教学如是。它不仅要促进学生学习文化知识,更要注重学生文化修养与情感素养的熏陶。因此,语文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与其说“12 岁以前的语文”是将“情智语文”推向更加成熟的高峰,不如说孙双金以“12 岁以前的语文”为积淀的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使之羽翼丰满。为此,他主张将论语、大学、中庸、孟子等国学经典著作纳入小学语文课程里,成为第一根重要“支柱”。他还大胆地从儿童和论语的特点出发,创设了“孔子学院开学典礼”和孔子“新学期第一课”的情境,组织学生走进文本和孔子进行世纪经典对话,引导学生学习国学经典。除此之外,孙双金笃信,小学语文课堂还应该是诗意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