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 【内容标准(试验稿 )】 (1) 概述 北魏 孝文 帝促 进 民族融 合的 措施 。 【内容标准(2011 版)】 (1) 通过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初步 理解 民族 交往 、交 流、交 融对 中华 民族 发展 的意义 。 一、选择题 1.(2013 泸州) 以汉语 为 正音,30 岁 以下的 鲜卑官 吏在朝 廷上必 须说汉 语。 作出这 些规定 的帝王 是(B) A. 秦始 皇 B.北魏 孝文 帝 C.唐太 宗 D.明太 祖 2.(2013 株洲) 据 北史 记载 :“ 魏主 引见 朝臣 ,诏断 北语 ,一 从正 音 年三 十以 上 , 习性已久 ,容 或不
2、可 卒革 。三十以 下, 见在朝 廷之 人, 语音 不听 仍旧。 若有 故为,当 降 爵黜官 ”材 料表 明北 魏孝文 帝下 令鲜 卑贵 族和 官员(C) A. 采用 汉姓 B. 改 穿汉 族服装 C. 学习 汉语 D. 与 汉人 通婚 3.(2013湘潭)商鞅 变法 和北魏 孝文 帝改 革的 共同 作用是(D) A. 促进 了民 族融 合 B. 学习 了汉 族先 进文 化 C. 加速 了封 建制 度的 瓦解 D. 促进 了社 会经 济的 发展 4.(2013 宜昌) 南北 朝时 期, 极 大地 顺应 了我 国北 方 “胡 人汉 服” 、 “ 汉人 胡食” 等民 族大 交融趋 势的 政治 改革
3、 家是(C) A. 商鞅 B.张骞 C. 北 魏孝文 帝 D. 班超 5.(2013 白银) 下 列改 革或 变法中 , 通过 推行 汉化 政策 , 促 进了 我国 北方 民族 大融 合的是 (D ) A. 管仲 改革 B. 商 鞅 变法 C. 吴起 变 法 D. 北 魏孝 文帝 改 革 6.(2013 长沙) 中华 民族 的形成 和发 展经 历了 一个 漫长的 历史 过程 , 在这 个 过程中 , 以中 原 族体和 文化 为中 心, 周边 边疆族 体和 文化 不断 与中 原族体 和文 化交 流汇 聚, 使中原 文化 不断 丰富, 族体 不断 壮大 。下 列改革 中最 能反 映这 一现 象的是
4、(C) A 商 鞅变 法 B 戊戌变 法 C 孝 文帝 改 革 D.戈 尔巴 乔夫 改革 7.(2013 重庆) “今 欲断 (禁止 )诸北 语(鲜 卑语 等) 三十 (岁) 以下 ,见在 朝廷之 人, 语 音不 听仍旧 。若 有故 为, 当降 爵黜官 。” 材料 反映 北魏 孝文帝 推行 汉化 的改 革措 施 是(D) A. 迁都 洛阳 B.改用 汉 姓C. 改穿 汉服 D.使用 汉语 8.(2013 重庆) 学者 晁福 林说 , 北 魏孝 文帝 的改 革 把民族 融合 推向 了一 个新 的高度 。 下列 有 关北魏 孝文 帝改 革措 施的 表述 : 让鲜 卑贵 族改 用汉 姓将 都城 迁往
5、 咸阳 鲜 卑贵族 必须 说 汉话 鼓励 鲜卑 人穿 汉服 ,正确 的是( D ) A. B. C. D. 9.(2013 潍坊)观 察右图 “身穿 汉族 服装 的鲜 卑贵 族形象 ” 。 出现 这一 现 象的主 要原 因是(D) A. 北方 少数 民族 内迁 B. 穿汉 服显 示贵 族身 份 C. 北魏 统一 黄河 流域 D.孝文 帝推 行汉 化政 策 10.(2013 聊城)右 边是 小 明同学 整理 的某 皇帝 施政 政策要 点 。 这些 政策 产生 的结果 应是(D) A. 推进 大一 统格 局 B. 形成 三国 鼎立 局面 C. 加快 江南 经济 开发 D. 促进 北 方 民族 融合
6、 11.(2013滨州) 下列 图片 反映的 历史 现象 是(A ) 小明:众爱卿,鲜卑语为北语, 汉语乃为正道。今日始,朝廷一 律废北语,一从正音,违者降爵 罢 官。 小 华: 陛下英 明! 臣等谨 遵圣旨 ! 胡人汉服图 汉人胡食图 A. 民族 交融 B. 中外 交 往 C. 国 家统 一 D.经济 发展 12.(2013 娄底) 下列哪 项 历史事 件促 进了 民族 融合(B) A.丝绸 之路 开辟 B.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C. 马 可 波罗 来 华 D. 郑和 下西 洋 13.(2013龙东) 北魏 时期 ,把都 城迁 到洛 阳的 皇帝 是 (A) A.孝 文帝 B.阿骨 打 C.阿
7、保 机 D.元昊 14.(2013 广东)下 列现 象 出现在 北魏 孝文 帝迁 都洛 阳后的 是(A) 鲜 卑 贵 族 改用 汉 姓 鲜卑 族 改 穿 汉 族服 装 君 臣一 律 用 鲜 卑 语讨 论 国 事 鲜 卑 贵 族 与汉 族贵族 通婚 A. B. C. D. 15.(2013 泰宁) “ 说 汉 话 、 穿 汉 服 、 改 汉 姓 、 与 汉 联 姻 、 学 汉 礼 法 。 ” 这 些 关 键 词 与 哪 一 事 件 有 关(A) A.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B.分封 制C. 禅让 制 D. 商鞅 变法 16.(2013 福安)北 魏孝 文 帝改革 带头 纳汉 女为 妃; 改姓为
8、元; 对 30 岁 以下 仍 讲胡语 者 “ 降 爵黜官 ”。 孝文 帝的 这些 措施(A) A.促进 了民 族融 合 B.有利 于北 魏统 一全 国 C.得到 了全 体贵 族的 支持 D. 阻碍 了汉族 文 化发展 17.(2013盐城) 和右 边的 历史短 剧台 词( 片段 ), 相关联 的是( c) A.商 鞅变 法 B.张 骞出使 西域 C.北 魏孝 文帝 改革 D. 成吉思 汗统 一蒙 古 18 (2014 福建福 州4 ) 北魏时 期, 促使鲜 卑族 从语言、 服饰 、姓氏 到思 想观念与 汉族 日趋一 致的 改革 是( ) A商 鞅变 法 B 孝文 帝 改革 C大 化改 新 D
9、戊戌 变 法 【答案 】B 19 (2014 安徽省 1 ) 人们对中 国古 代帝王 的称 谓 不同, 有的 称年号 ,有 的称庙号 ,有 的称谥 号。 下列 与“汉 武帝 ”称 谓相 似的 是 ( ) A 孝文 帝 B 唐 太 宗 C宋 太祖 D 康熙帝 【答案 】A 20 (2014 山 东荷 泽3 ) 帝曰 : “ 今欲 断诸 北语 , 一从 正音 。 其 年三 十已 上, 习 性已 久, 容不可 猝革 。三 十以 下, 见在朝 廷之 人, 语音 不听 仍旧 。 若有 故为 ,当 加降 黜。 ” 材料 反映的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的 措施是 ( ) A 用 汉姓 B 穿 汉 服 C 说
10、汉话 D 与 汉 族通婚 【答案 】C 21 (2014 江西 省1 ) 中国历 史悠 久 , 朝 代众 多 。 下 列几 组朝 代基 本并 存 的一组 是 ( ) A 西 周与 东周 B 西 晋与 东晋 C 南 朝与 北朝 D 北 宋与 南宋 【答案 】C 22 (2014 四 川内 江2 )下列 关于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说 法 错 误的 是( ) A促 进了 黄河 流域 民族 大 融合的 过程 B 迁都 洛 阳 C加 速了 北魏 封建 化的 进 程 D 不利 于 北魏经 济的 发展 【答案 】D 23 (2014 浙 江杭 州2 )揭示 历史 事件 之间 的因 果联系 ,是 历史 学习
11、 的重 要方法 。下 列 因果搭 配, 下正 确的 是( ) A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加快 了北 方各 少数 民族 的步伐 B郑 和下 西洋 促进 了 中国与 亚非 国家 的交 流 C启 蒙运 动 创 立了 科 学社会 主义 理论 D北 约和 华约 两大 集团 的 出现 形 成了 东西 方对 峙格局 【答案 】C 24 (2014 云 南昆 明1 ) “由 平城 迁都 到洛 阳, 改鲜卑 姓氏 为汉 姓, 讲汉 语, 穿 汉服 ” 。 材料反 映的 是( ) A齐 国管 仲改 革 B 秦国 商 鞅变法 C楚 国吴 起改 革 D 北魏 孝 文帝改 革 【答案 】D 25 (2014 浙 江台
12、州14 ) 民族 融合 是中 国历 史发 展的主 流。 以 下史 实符 合 这一主 流的 是 ( ) 北魏 孝文 帝实 行汉 化政 策 秦始 皇修 建万 里长城 西夏 模仿 汉字 结构 创制 文字 康熙 率军 取得 雅克萨 大捷 A B C D 【答案 】C 26 (2014 浙 江湖 州 8)“ 今欲 断诸 北语, 一从 正音。 其年 三十 已 (以) 上, 习 性已 久, 容不可猝 (突 然) 革 。三 十已下 , 见( 现) 在 朝廷 之人,语 音不 听仍旧 ”( 魏 书 咸阳 王禧 传 )材 料反 映了 孝 文帝 改革 的内 容是 ( ) A 改穿 汉服 B 改 用汉姓 C 学说 汉话
13、 D 学 习汉礼 【答案 】C 27 (2014 湖 北十 堰 17 ) “ 胡 人汉 服 ”、 “汉 人 胡食 ” 反映 了汉 族和 少数 民族之 间相 互 影响、 相互 融合 。下 列哪 一项改 革凸 显了 这一 现象 ( ) A 商 鞅变 法 B张 骞出 使西 域 C 北 魏孝 文帝 改革 D 文 成公 主 入藏 【答案 】C 28 (2014 山东潍 坊 3 ) “农 圣”贾 思勰的 齐 民要术 既总 结了汉 族先 进的农业 生产 技术, 又记 录了 鲜卑 族的 畜牧经 验。 这反 映了 ( ) A北 方民 族大 融合 的发 展 B 畜牧 业 居于生 产主 导地 位 C鲜 卑族 与汉
14、族习 俗相 同 D 潍坊 成 为当时 的经 济中 心 【答案 】A 29 (2014 山东济 南1 ) 说汉话 、穿 汉服、 改汉 姓、与汉 联姻 、学汉 礼法 ”,这些 关键 词与哪 一历 史事 件有 关? ( ) A 分 封制 B 商 鞍变 法 C 郡 县制 D 北 魏孝 文帝改 革 【答案 】D 30 (2014 山东烟 台2 ) 某剧团 要编 演一部 反映 南北朝时 期我 国少数 民族 与汉族友 好关 系的话 剧, 这部 话剧 可取 材于( ) A 蒙 恬北 击匈 奴 B 孝 文帝 改革 C 昭 君出 塞 D 澶 渊之 盟 【答案 】B 31 (2014 湖 南衡 阳3 ) “ 断诸
15、北语 ,一 从正 音 ”是某 次改 革中 的一 项措 施,“ 北语 ” 即鲜卑 语, 而“ 正音 ”则 是汉语 。此 次改 革是 ( ) A吴 起变 法 B 商鞅 变 法 C北 魏孝 文帝 改革 D 戊戌 变 法 【答案 】C 32 (2014 湖 北孝 感21 )从 下列 四张 学习 卡片 上 ,你可 以提 炼的 学习 主题 是 ( ) A 民 族的 交流 与融 合 B 国 家的 统一 与发 展 C 对 外的 交往 与进 步 D 经 济的 繁荣 与昌 盛 【答案 】A 33 (2014 四 川泸 州14) 在 中国 古代, 改名 换姓 非同小 可, 对皇 帝来 说尤 其如此 。 北 魏 孝文
16、帝 改革 时 , 提倡 学习 汉族文 化风 俗 , 带头 将自 己的鲜 卑族 姓氏 改为 汉族 姓氏 。 这 一 举动带 来的 影响 是( ) A 军 队战 斗力 大大 提高 了 B 加 速了 民族融 合的 过程 C 资 本主 义经 济迅 速发 展 D 加 速了 中国近 代化 进程 【答案 】B 34 (2014 江 西抚 州2 )历史 课堂 上王 老师 向同 学们给 出四 个提 示( 如右 图), 这里 讲 述的内 容是 ( ) A 北 魏孝 文帝 改革 B 唐 太宗 “贞 观之 治” C 唐 玄宗 “开 元盛 世” D 忽 必烈 统一 中国 【答案 】A 35 (2014 江 苏常 州 1
17、)“ 皇帝 总 是对 胡汉联姻龙颜欣 慰, 在 御座 上指 派各 皇弟 应聘各 汉族 臣僚 的女 儿之 姻缘。 他还 把自 己的 鲜卑 复音姓 氏改 称 元宏 。”“ 皇帝 ” 这些做 法的 历史 作用 是( ) A 确 立了 儒家 学说 的正 统 地位 B 完 成了 国家大 一统 C 抵 御了 外来 侵略 D 促 进了 民族融 合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36 (2014 山 东济 宁六 三 制 二)2014 年被 称为 中国全 面深 化改 革的 “元 年” 。 在 3 月 5 日李克 强总 理所 作的 政府 工作报 告中 , “ 改革 ”二 字出现 了 77 次 ,是 出现 频 率最高
18、 的 一个词 。 如此 强调 改革 , 是因为 社会 的进 步离 不开 改革 , 国 家的 发展 需要 改 革。 阅读 材 料,回 答问 题。 (本 题7 分) 【商鞅强秦】 朝代 :唐朝 人物 :文成公主 事件 :唐蕃和亲 朝代:元朝 人物: 事件:回族的形成 朝代:北魏 人物:孝文帝 事件: 革除鲜卑旧俗,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朝代:汉朝 人物:张骞 事件: 张骞通西域 材料一 商 鞅变 法之 重要 内容, 在东 方各 国, 本 已早 为推行 , 商 鞅不 过携 带东 方 之新 空 气,使 西方 人迎 头赶 上一 步。而 结果 则后 来居 上, 新制度 之创 建, 惟秦 为最 有功焉 。 马
19、 非 百秦 集史 2据 材料 一 , 指出 商鞅 变 法的有 利条 件。 (1 分) 这些条 件使 秦国 变法 出现 怎样的 特 点 ?(1 分) 【魏晋融合】 材料二 魏 初风 俗至 陋 迁都 之后 , 于 革易 旧俗 , 亦可谓 雷厉 风行 民族 根 底, 莫 如语言 , 语言 消灭 , 未 有 不同化 于他 族者 。 孝文 以 仰慕中 原文 化之 故 , 至 欲 自举其 语言 而消灭 之, 其改 革之 心, 可谓勇 矣。 摘 编自 吕思 勉 两晋 南北朝 史 3依 据材 料二 ,分 析孝 文 帝“迁 都” 的作 用。 (1 分) 【近代探索】 材料三 变 法之 本, 在育 人才; 人才
20、之兴 , 在 开学 校; 学 校之 立, 在变 科举 。 而一 切要 其大成 ,在 变官 制。 变法 通议 4请 举出 戊戌 变法 中的 三 个主要 代表 人物 。(1 分) 5材 料三 中“ 变官 制” 指 什么? (1 分) 【今日成就】 材料四 6结 合所 学知 识, 分析 材 料四所 反映 的成 就与 国家 实行的 哪些 政策 有关 ?(1 分) 7 围绕上述材料 和 问题 , 分析影响改革的基本 因素 有哪些? (1 分) 【答案 】 二 、( 本 题 7 分) 2有利 条 件: 借鉴 东方 诸 国的变 革经 验 。 (意 思相 近即可 ,1 分) 特点: 后来 居上 ; 注 重创
21、建新制 度; 改革 成 效 最明显 。 ( 也可 以概 括为: 秦 国商鞅 变法 最彻底 、最 成功 )( 须依 据材料 分析 ,不 能少 于两 层含义 ,1 分) 3作 用: 改变 陋俗 ; 减 少 改革阻 力 ; 便于 接受 中原 文化。 (须依 据材 料分 析, 不能 少于两 层含 义,1 分) 4康 有为 、梁 启超 、谭 嗣 同(人 名须 书写 正确 ,1 分) 5改 革政 治制 度( 或政 治 体制) (1 分) 6对外 开放 (或改 革开 放 )、科 教兴国 (其 他与 科 技和教 育相关 的政 策也 可 )(两 层 意思,1 分) 7因 素: 对先 进文 化的 态度 ;改 革者
22、 的信 心与 勇气 ;时机 、国 情、 体制 、政 策等。 (答案 须从 材料 和问 题中 分析 得 出, 符合 上述 其中 两层意 思即 可,1 分) 37 (2014 甘 肃白 银10 ) (8 分) 改革 是一 种普 遍 的历史 现象 , 它 与历 史的 发展相 始终 。 阅读下 列材 料, 回答 问题 : 材 料一 学 习汉 族文 化, 仿照 汉人 的典章 制度 和生活 方式 , 提倡说 汉话 , 改 鲜卑 复姓 为 汉字单 姓, 禁穿 胡服 ,仿 南朝制 定官 制, 妇女 冠服 ,提倡 与汉 族通 婚。 材 料二 在 危机 不断 恶化的 危急 形势 下, 富兰 克林 罗斯 福于 19
23、32 年获 得民主 党总 统 候选人 提名 , 他 在接 受提 名人的 演说 中说 : “ 我向 你们, 也向 我自 己发 誓: 一定要 美国 繁华深圳 到1999 年 “ 希望 工程”10 年时, 募集资 金累 计17.8 亿元 人 民币, 救助 200 多 万 失 学 儿 童 重 返 校 园, 援 建7000 多 所 “希 望 小学” 。 人民实 行新 政” 。 摘 自人 教版 高中 历史 教科书 必 修 2 (1)材 料一 反映的 是我国历 史上 哪次改 革? (2 分) 这次 改革有 什么 历史意义 ?(2 分) (2) 材料 二中 的“ 危机” 指什 么? (2 分) “”新 政的
24、中心 措施 是什 么?(2 分) 【答案 】10 (8 分) (1)改革 :北 魏孝文 帝改 革;(2 分)意 义:使 少 数民族在 语言、 服饰、 风 俗习惯 上 逐渐与 汉族 趋同 ;同 时, 也使中 原文 化得 到了 丰富 和发展 。(2 分) (2) 危 机:1929-1933 年 资本主 义世 界经 济大 危机 ; (2 分) 中心 措施: 全 国工业 复 兴法 ;(2 分) 38 (2014 贵州黔 东南 22)我 国是 一个统 一的 多民族国 家, 在广袤 的国 土上生活 着 56 个民族 , 在 长期 的历 史发 展长河 中, 各民 族在 政治 、 经济、 文化 上相 互学 习
25、, 相 互依存 , 不可分 离, 共同 创造 了辉 煌的中 华文 明。 (1)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有 什 么积极 的意 义? (3 分) (2)近 年来 ,新疆 发生 多 起暴恐 事件, 严重 威胁 各 族人民 生命和 财产 的安 全 ,破坏 了 党的民 族政 策 。 下 列图 示 反映了 不同 时期 中央 政府 对新疆 的管 理措 施 , 请 依 据史实 填充 相关内 容? (1 分) (3) 黔东 南苗 族侗 族自 治 州的设 立体 现了 什么 政治 制度? 该项 制度 最终 在法 律 上彼确 立是 在哪一 年? (2 分) (4) 新中 国成 立后 ,党 和 政府实 行怎 样的 民族
26、政策 ?(3 ) 【答案 】22 (1 ) 有 利 于北方 经济 的恢 复和 发展 ;(1 分) 促 进了 北方 各族社 会 的进步 (1 分 ) 加快 了北 方民族 大融 合的 进程 (1 分 ) 。 (2) 新 疆行 省或 行省 (1 分) (3) 民 族区 域自 治制 度 (1 分)1984 年(1 分) (4 ) 民族平 等 (1 分) 、 民 族 团结 ( 分), 共同 繁荣 (1 分) 。 39 (2014 青 海西 宁21 )(6 分 )阅 读材 料, 回 答问题 。 材料一 新 制度 之创 新, 惟秦为 最有 功焉 马 非百 秦 集史 材料二 纵 观中 国历 史上 的改革 家,
27、 如秦 国商 鞅、 北魏孝 文帝 、 清 末谭 嗣同 , 改革 的步 伐都迈 得异 常艰 难, 不仅 遭到旧 贵族 的重 重阻 挠, 有的改 革家 还付 出了 生命 的代价 改革家 虽然 殒命 ,但 改革 遗留下 的成 果却 推动 了社 会进步 。 材料三 近 日我 国之 上策 , 与 其坐 等邻 国开 明而 共 兴亚洲 , 毋宁 不与 他们 为 伍, 而与 西 洋文明 共进 退。 (日 )福 泽 谕吉 脱亚 论 (1885 年) (1) 据材 料一 ,列 举一 种 秦创建 的政 治制 度。 (1 分) (2) 据材 料二 ,你 认为 一 名改革 家应 具备 哪些 优秀 品质? 请写 出两 条
28、。 (2 分) (3)据 材料三 ,为 了 “与 西洋文明 共进 退”, 日本 实行了什 么改 革?有 何历 史意义 ? (3 分) 【答案 】21(6 分) (1 )秦国 创立县 制; 秦朝 创 立中央 集权制 (或 具体 写 皇帝制 、 三公制 、 郡县 制) (1 分) (只 要写 出县 制、 中央 集 权制 、 皇 帝制 、 三 公制 、 郡县制 中 的其中 一种 即可 给分 ) (2)敢 为人 先的进 取精 神 ;破旧 立新的 创新 精神 ; 高度的 社会责 任感 ;坚 忍 不拔的 毅 力; 敢 于坚持 真理 的信 念 ; 改革 必胜的 信心 ( 置之 死地而 后生、 破釜 沉舟 的
29、 信心) ; 公 而忘私 的奉 献精 神 ; 舍 生 取义的 牺牲 精神 ; 等等 。 (2 分 ) (写 出其 中两 点即 可。 有其 它回答 ,只 要符 合题 意也 可给分 ,但 要体 现进 取、 创新、 责任 感、 毅力 、信 念、信 心 、 爱国、 奉献 、牺 牲等 体现 优秀品 质的 关键 词) (3)明 治维新 (1 分) 意义:明 治维 新使日 本从 一个闭关 锁国 的封建 国家 逐步转 变 为资本 主义 国家 (或 走上 了近代 化发 展的 道路 ) , 摆脱了 沦为 半殖 民地 国家 的命运 , 是 日本历 史的 重大 转折 点。 (2 分 )( 写出 一层 给 1 分,写
30、出其 中两 层即 可 给2 分) 40 (2014 江 苏泰 州51 )(8 分 )改 革是 推动 社 会发展 的重 要力 量和 途径 。阅读 材料 , 回答问 题。 材 料一 ( 秦孝 公) 有席卷 天下 、包 举宇 内、 囊括四 海之 意, 并吞 八荒 之心。 当是 时, 商君 ( 鞅) 佐 之, 内 立 法 度, 务 耕织, 修守 战之 备 ; 外连 衡而 斗诸 侯。 于 是 秦人拱 手而 取西河 之外 。 贾 谊 过秦 论 (1 )根 据材料 一,指 出商鞅变 法中 推动农 业生 产发展的 措施 。结合 所学 知识,分 析这 场变法 对秦 国产 生的 影响 。(2 分) 材料二 如 果
31、说 从平 城到 洛阳的 北魏 是汉 化先 行者 , 那 么西 魏、 北周 就是 追 随者 。 隋朝的 统一 ,建 立在 魏晋 南北朝 民族 大融 合的 基础 之上。 简 明中 国读 本史 (2 ) 北魏 成 为 汉 化先行 者 利 益 于 谁 的 改革 ? 根据 材 料 二 , 概 括 隋朝 统 一的 基 础 。 (2 分) 材料三 在 短短 的几 十年 里, 日 本就 按自 己的 节奏 改变了 自身 。 以 前它 是个 前工业 时代 的封建 社会 ,到 19 世 纪末 期,新 日本 西方 影响 和日本 传统 的混 合物 很快将 成 为西方 一个 可怕 的竞 争对 手。 全 球视 野下 的西方
32、 文明 史 (3) 根 据材 料三, 分析19 世纪末 期新 日本 具有 怎样 的特点 ?日 本通 过哪 一改 革成为 了 “西方 一个 可怕 的竞 争对 手”? (2 分) 材料四 在 俄罗 斯首 都莫 斯科红 场边 有一 座塑 像, 纪念的 是曾 经解 放了 千百 万农奴 、 并 最终引 领俄 国抛 弃了 落后 社会制 度的 改革 者。 (4) 判断 材料 中的 改革 者 是谁? 他引 领俄 国抛 弃了 何种落 后的 社会 制度 ?(2 分) 【答案】 (1) 奖励耕 战, 生产粮食 布帛 多的人 ,可 免除徭役 。(1 分) 这场 变法使 秦 国经济 得到 发展 , 军 队战 斗力不 断
33、加 强 , 发展 成为 战国后 期最 富强 的封 建国 家, 为秦 统 一六国 奠定 了基 础。 (1 分) (2)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1 分)魏 晋南 北朝 民族 大融 合(1 分) (3) 西方 影响 和日本 传 统的混 合物 (1 分) 明治 维新(1 分) (4) 亚历 山大二 世(1 分 )封 建农 奴制(1 分) 41. (2013南京) (8 分 )阅读 下列 材料 : (3) 材料一 及 秦孝 公用 商君 , 坏井 田, 开阡 陌, 急耕 战之 赏 , 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 皇,遂 并天 下。 汉书 食 货志 上 材料二 如 果 说 从 平 城 到 洛 阳 的 北 魏 是
34、 汉 化 先行者 , 那么 西魏 、 北周 就是追 随者 。 北 周政权 , 折 射出 中华 民族 历 史重新 走向 全国 统 一的曙 光。 隋朝 的统 一, 建 立在 魏晋 南北 朝民族 大融 合的 基础 之上 。 简明 中国 史读 本 请回答 : (1) 据 材料 一, 归纳 “ 商 君” 改 革的 两项 措施。 结 合所学 知识 , 分 析改 革是 如何为 “始 皇”“ 并天 下” 奠定 基础 的?(4 分) (2) 结 合所 学知 识, 完 成 材料二 中提 及的 “北 魏” 、 “西魏” 、 “北 周” 等 政权的 更替 示意图 。“ 从平 城到 洛阳 ”后, 孝文 帝推 行的 “汉
35、 化”政 策对 民族 关系 发展 有何历 史作 用?(2 分) (3) 据 材料 二, 隋 朝统 一 的基础 是什 么? 比较 材料 一、 二, 两次 改革 的历 史 作用有 何相 同之处 ? 答:(1) 措施 :废 除井 田 制(承 认土 地私 有) ;奖 励耕战 。 分析: 改革 使秦 国 成 为最 富强的 国家 (经 济得 到发 展,军 队战 斗力 不断 加强 )。 (2) 示意 图: 作用: 促进 了民 族融 合。 (3) 魏晋 南北 朝民 族大 融 合。相 同作 用: 都为 实现 国家统 一奠 定基 础。 42.(2013 淮安) (7 分) 我国是 一个 多民 族国 家, 各民族
36、都为 祖国 的发 展做 出了重 要贡 献。 阅读下 列材 料, 回答 问题 。 材料一 张骞 通西 域以 后, 西 域地 区的 葡萄 、 核 桃、 胡 萝卜 等传 播到 中原 地区, 为人 们的 日常饮 食增 添了 更多 的选 择, 丰富 了中 原人民 的生 活。 从此 以后 , 西 域 各国纷 纷归 附汉 朝,为 此西 汉政 府专 门设 置机构 总管 西域 事务 。 依据 材料 一指 出 , 西 域物 产传入 中原 地区 产生 了什 么影响 ?请 写出 西汉 政府 总管西 域事 务 的机构 名称 。 材料二 题28 图 北魏 着汉 服的 文 官俑 题 28 表格 鲜卑 姓改 为 汉姓 材料
37、二的 图和 表格 反映 的是哪 一场 改革 ?这 场改 革有什 么积 极作 用? 材料三 元朝的大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 版图, 也为 中国 此后 六百多 年的 国家 统一 奠定 了基石 。 元朝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元朝“为中国 此后六百多年的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石”实 行的地 方行 政管 理制 度是 什么? 材料四 在清朝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诸多民族。清朝在边疆 地区,分 设机构 ,进 行有 效的管辖 。清朝 的统 一, 加强了各 民族之 间的 经济 文 化联系 , 促进了 边疆 地区 的开 发, 使我国 统一 多民 族国 家得 到进一 步巩 固。 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请指出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的主要 作用是 什么 ? 答: 饮食 丰富 ,物 产丰 富。 西域 都护 。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促进 了北方 民族 大融 合。 蒙古 族。 行省 制。 加强 了西 藏和 新疆 的管 辖,促 进了 边疆 地区 的开 发,巩 固了 统一 的多 民族 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