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03033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答案波谱分析概论作业离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波谱分析概论课程作业姓名: 陈爵 学 号: 714008228010年级: 14 秋药学 学习中心: 杭州学习中心(萧山)008第一章 紫外光谱 一、简答1丙酮的羰基有几种类型的价电子。试绘出其能级图,并说明能产生何种电子跃迁?各种跃迁可在何区域波长处产生吸收?答:有 n 电子和 电子。能够发生 n*跃迁。从 n 轨道向 反键轨道跃迁。能产生R 带。跃迁波长在 250500nm 之内。2指出下述各对化合物中,哪一个化合物能吸收波长较长的光线(只考虑 *跃迁)。(2)(1) NHR 3CHCHOCH3CHCH3CHC2答:(1)的后者能发生 n*跃迁,吸收较长。(2)后者的氮

2、原子能与苯环发生 P 共轭,所以或者吸收较长。3与化合物(A)的电子光谱相比,解释化合物( B)与(C)的电子光谱发生变化的原因(在乙醇中)。 (C)(B)(A) max420max1860max438max20max475max3203 NN NOHC32( ) 2NN NOH C 32(C ) 2232(C )(CH )23 NN NO答:B、C 发生了明显的蓝移,主要原因是空间位阻效应。二、分析比较1指出下列两个化合物在近紫外区中的区别: CH CH3 2(A) (B)答:(A)和(B)中各有两个双键。(A)的两个双键中间隔了一个单键,这两个双键就能发生 共轭。而(B)这两个双键中隔了两

3、个单键,则不能产生共轭。所以(A)的紫外波长比较长,(B)则比较短。2某酮类化合物,当溶于极性溶剂中(如乙醇中)时,溶剂对 n *跃迁及 *跃迁有何影响?用能级图表示。答:对 n*跃迁来讲,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的最大吸收波长会发生紫移。而*跃迁中,成键轨道下, 反键轨道跃迁,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它会发生红移。三、试回答下列各问题某酮类化合物 305nm,其 EtOH max=307nm,试问,该吸收是由 n *跃迁还是hexane max *跃迁引起的?答:乙醇比正己烷的极性要强的多,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大,最大吸收波长从 305nm 变动到307nm,随着溶剂极性增大,它发生了红移。化合物当中

4、应当是 反键轨道的跃迁。第二章 红外光谱一、回答下列问题:1. CH,C Cl 键的伸缩振动峰何者要相对强一些 ?为什么 ?答:由于 CL 原子比 H 原子极性要大, CCL 键的偶极矩变化比较大,因此 CCL 键的吸收峰比较强。2. CO 与 CC 都在 6.0m 区域附近。试问峰强有何区别?意义何在?答:C=C 双键电负性是相同的, C=O 双键,O 的双键电负性比 C 要强。在振动过程中,肯定是羰基的偶极矩的变化比较大,所以羰基的吸收峰要比 C=C 双键的强的多。二、分析比较1. 试将 CO 键的吸收峰按波数高低顺序排列,并加以解释。(1)CH3COCH3 CH3COOH CH3COOC

5、H3 CH3CONH2 CH3COCl CH3CHO(A) (B) (C) (D) (E) (F)(2)(A) (B) (C)(D) (E) 答:(1)顺序是 EBCFA D。因为 CL 原子电负性比较强,对羰基有诱导效应,它的峰位最高。COOH 电负性也比较强,对羰基本也有诱导效应,但是比 CL 弱些。CH3 相对吸电子效应要弱一点。CHO 的诱导效应不是很明显。 (A)的共轭效应比CHO 要低一点。NH3 的吸收峰向低处排列。 (2) (D)中有两甲基处在邻位,可阻碍羰基和苯环的共轭,共轭吸收峰会向低波位数移动,阻碍共轭,吸收峰位会提高。 (E)中有个硝基,硝基是个吸电子的诱导效应,羰基是

6、向高峰位处移动, (D )和(E)两者差不多。 (A )只有一个羰基,对位也没有取代基。 (B)对位有个甲基,可与苯环发生超共轭,比(A)低点。(C)对位的氮原子氨基可以与苯环发生共轭,使得羰基的吸收峰位向低频处移动。因此顺序是 D 和 E 最高,其次是 AB C。2能否用稀释法将化合物(A )、(B)加以区分,试加以解释。OCH3 OH3CCH(A) (B)答:(A)能形成峰子内氢键, (B)能形成峰子间氢键。峰子内稀释对其红外吸收峰无影响。峰子间稀释,浓度越高,形成的氢键越强,向低波处移动的越厉害。稀释会阻碍形成氢键,吸收峰会向高波处移动。所以可以用稀释的方法来辨别。三结构分析 1. 用红

7、外光谱法区别下列化合物。(1) (2)(A) (B) (A) (B)答:(1) (B)有两个羰基,在两个羰基的影响下,两个亚甲基会发生互变异构。 (A)有两个羰基的吸收峰。(2) (B)有非常大的空间位度,它的吸收峰的峰位会比较高,波数也会比较高,会阻碍羰基和双键的共轭,波数会升高。 (A )波数比较低。2某化合物在 40001300cm 1 区间的红外吸收光谱如下图所示,问此化合物的结构是(A)还是(B)? (A) (B)答:应该是(A) 。因为在 2400-2100cm 处出现了吸收峰,如果有炭氮三键在,它会在 2400-2100 之间出现伸缩振动的吸收峰。 OH 的吸收峰在 3300cm

8、 左右,也比CO25 C2 CO3 COH3CH33OHOCN 较明显。五、简答1. 1丙烯与 1辛烯的 IR 光谱何处有明显区别?答:如果化合物中存在亚甲基,而亚甲基的数目在 4 个以上,它会在 722 左右出现面内摇摆振动的吸收峰,1-辛烯里有 722 左右的面内摇摆振动的吸收峰,而 1-丙烯没有。2.下列两个化合物,哪个化合物的 IR 光谱中有两个 C O 吸收峰?(A) (B)答:(A)是两个 a 位的 OH,可与羰基形成氢键。这两个羰基是等价的,只会出现一个吸收峰。(B)a 位的 OH 可以和羰基形成氢键,而下面的羰基不能,则可能会出现两个不同的吸收峰。所以是 B 有两个吸收峰。六、

9、结构解析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2H4O2,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答:计算出不饱和度是 1,说明它可能有双键或者有羰基。透光率越小,吸收越强。1714透光率只有 4,这个吸收峰是最强的。1700 吸收峰左右应该是羰基。2937 有个非常强而宽的吸收峰,是羧基里非常典型的羟基振动吸收峰。从 1714 和 2937 两个吸收峰可以证明羧基是存在的。3000-2850 之间有饱和炭氢吸收峰,由于羟基吸收峰振动太强将其掩盖,1460-1375 左右有甲基吸收峰。1414-1360 有两个较强的吸收峰。可以证明甲基是存在的。这个化合物是乙酸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2H5NO,红外光谱如下图所

10、示,试推测其结构。答:1681 吸收峰最强,在 1700 左右,可能是羰基。由于小于 1700,可能会发生共轭效应。3348-3173 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在 3300-3100 有吸收峰,可能是氮氢收缩振动的吸收峰。而且这里是双峰,胺应该是伯胺。通过 1681和这里的两个吸收峰可以证明酰胺基的存在。剩下一甲基,伸缩振动吸收峰在 1398-1460,这两个吸收峰是甲基和碱基的吸收峰,可以证明甲基是存在的。这个化合物应该是一个乙酰胺。3、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8H8O,红外光谱如下图所示,试推测其结构。答:计算得不饱和度为 5。不饱和度高,可能有苯环。1686 为最强吸收峰,在 1700 左右,因

11、此这个吸收峰是羰基所产生的。峰位小于 1700,可能是发生了共轭。1599 有吸收峰,1583 有吸收峰,1492 有吸收峰。此三个吸收峰应该是 C=C 双键伸缩振动的吸收峰。3100-3000 之间有吸收峰,是不饱和炭氢伸缩振动的吸收峰。761-691 有两个很强的吸收峰。以上三组吸收峰可证明苯环的存在。1360-1450 都有比较强的吸收峰,3000-2800 内有较弱的炭氢伸缩振动吸收峰,所以甲基存在。此化合物应该是个环丙酮。 第三章 核磁共振一、简答乙酸乙酯中的三种类型氢核电子屏蔽效应相同否?若发生核磁共振,共振峰应当怎么排列? 值何者最大?何者较小?为什么?CH3COOCH2CH3(

12、a) (b) (c)答:顺序是( b ) ( a ) ( c ) 。 (b)最大, (c )最小。因为(b)受到氧诱导效应的影响,也受到羰基的影响,所以它的吸电子诱导效应最强. ( a) 只受到羰基的影响,因此仅次与(b).(c)离羰基和氧都比较远,所以(c )最小二、比较题1. 标记的氢核可预期在 1H-NMR 的什么区域有吸收? NS(a)HCH3(b)CH3(c) CH2(a)(b)(c) O(a)(b) CH2CH2 HCH3 CO(d) (c)(b) (a) CH3CH2CH3(c)(b)(a) CH3CHCHCHO(d) (c)(b)(a) Cl2HCOCH2CH3(c)(b)(a

13、) CH3(NO2)CH3(a)(b)3.下列图谱为 AB 系统氢核给出的信号还是 AX 系统中的 X 氢核给出的信号,为什么?答:如果是 AX 系统,那么每个高度应该是相等的,应该是 1:1 的关系。如果是 AB 系统,中间会高起来,两边会低下去,这个图形代表的是典型的 AB 系统的偶合。三、结构推定1、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4H8O, 1H NMR 谱及 13C NMR 谱如下,试解析其化学结构。答:计算出不饱和度为 1。2 应该是亚甲基,两个 3 应该是甲基。甲基裂坡成了三重坡,亚甲基裂坡成了四重坡,说明这边刚好是个乙基。在 210 左右有个吸收峰,这是典型的羰基的一个吸收峰。40 左右有

14、个碳的信号,应该是受到了氧的诱导效应的影响。这个化合物的结构应该是乙酸乙酯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7H6O, 1H NMR 谱及 13C NMR 谱如下,试解析其化学结构。答:7-8 之间有 5 个氢,是苯环上的。 10 左右的信号很有可能是醛基上的氢。140-120 之间有4 个信号。一个信号代表两个此等价的碳,因此有 6 个碳。190-200 之间应该是羰基的信号。因此这个化合物应该是苯甲醛。3一化合物,分子式为 C6H8,高度对称,在噪音去偶谱(COM)上只有两个信号,在偏共振去耦谱(OFR)上只有一个三重峰(t)及一个二重峰(d),试写出其结构。答:三重峰应该是亚甲基,二重峰应该是四甲

15、基。结构应该是环己烷,里面有两个双键。1,4 环-2-己烯。1 位和 4 位是双键,是个环二烯。4、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8H8O, 1H NMR 谱及 13C NMR 谱如下,试解析其化学结构。答:7-8 上有 5 个氢,应该是个单取代苯环。2.5 处有个信号,应该是个甲基。120-140 之间有 4 个信号,应该是苯环上 6 个碳。200 左右应该是羰基的信号,30 左右是甲基的信号, 这个化合物应该是苯乙酮。第四章 质谱一、简答题1. 根据下面给出的质谱图,求出化合物的分子式,并推导其可能的结构答:结构可能是环丙烷。2. 甲基环己烷的 EIMS 如下。归属下列信息:a. 分子离子b. 基峰

16、c. M +.-37 碎片离子答:分子离子 98,基峰是信息最高的 83,M+-37 碎片离子应该是 61。二、分析题3-甲基 -3-庚醇有三种可能的 裂解途径。在下面的 EI 质谱中找到他们并指出他们的相对多少。答:3-甲基-3-庚醇,羟基上面有一个甲基,一个亚甲基;还有一个甲基,乙基,丁基,正丁基。a 裂解也是从优先基团裂解,所以 3-甲基-3-庚醇失去一个丁基,一个正丁基, 应该是信号最强的。也可失去乙基。73 是失去正丁基的碎片离子,101 是失去乙基的碎片离子。115 是失去甲基的碎片离子。 第五章 综合解析1、试论述 UV、IR、 1H NMR、 13C NMR、MS 谱的各主要光

17、谱参数,以及各光谱对有机化合物结构解析的作用。答:UV:max,;紫外光谱可用于共轭体系及化合物结构母核的推测。IR:吸收峰的峰位 (波数)及 ;可用于化合物官能团的鉴定。 1H NMR:化学位移 ,耦合常数 J,积分曲线高度或面积;化学位移可用于推测氢核类型,J 可用于推测 H 核与 H 核之间的耦合作用,J 相等,互相有耦合作用,积分曲线高度可用于相应氢核数目的推测。 13C NMR:化学位移 ;可用于碳结构类型的推测及结构骨架的推测。 MS: m/z 可用于确定分子量,HR-MS 可用于推测分子式。碎片离子可用于裂解规律的推测及化合物结构分析。2、某化合物分子式为 C9H12 ,其分子量

18、为 120,其红外光谱、氢谱、碳谱、质谱数据如下图所示,试解析其结构。并对红外光谱和氢谱上主要波谱数据进行归属。答:(1)1H NMR (2+29-12)/24 推测可能含有苯环共有 4 组氢原子,原子个数分别为 5、2、2、 :78 为苯环上质子信号,有 5 个氢,提示苯环可能为单取代。 :0.951.05 之间信号为甲基氢,裂分为三重峰,其临近应有- CH2 :1.61.8;:2.62.8 两组氢应为 2 个- CH2 信号。:2.62.8 的-CH2 受相邻- CH2 偶合作用的影响裂分为三重峰;:1.61.8 的- CH2 受相邻- CH2,- CH3 偶合作用的影响裂分为多重峰。(2)13C NMR 13C NMR 上有 7 组信号。2、6 号碳为磁等同碳核;3、5 号碳为磁等同碳核,故9 个碳只有 7 个信号 :125.5、128.1、128.4、142.6 为苯环上碳信号。:13.8、24.5、38.0 为 CH3、CH2 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