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历史人物评价总结课学案【教师寄语】方法就是效益,思想就是能力【方法指导】一、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关键是要把握线索。一是以“事迹分类”为线索;二是以“时间分期”为线索。 (如右图所示)分述如下:1.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 事迹分类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经济(实行宽舒政策,发展生产) 、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文化等方面。【例 1】 “评价汉武帝”线索提要:政治上:a、颁布推恩令,削夺大批王侯爵位,解决王国问题;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经济上: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开凿六辅渠、白渠,治
2、理黄河。经济发展,国家富裕。 民族关系上:a、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b、派张骞出使西域;c、派人在西南设郡县。 文化上:在中央设太学,郡国设学校。【例 2】 “评价李鸿章”线索提要:参加洋务运动: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设立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创建北洋水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组建淮军,伙同戈登洋枪队进攻太平天国控制的苏州、常州。投降卖国:a、中法战争中奉行“未可与欧洲强国轻言战事”政策,致使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损失惨重,战后与法国签订中法新约 ,进一步打开了西南门户;b、甲午中日战争中,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推行“保舰”政策,致使威海之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战后又订马关条约 ;c、1896 年同沙
3、俄订立中俄密约出卖东北主权。2.分期法 即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 历史时期 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近代史上人物大多适用此法。 【例 3】 “评价孙中山”线索提要:辛亥革命前:a、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b、建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c、制定革命纲领“三 民主义”d、领导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冲击封建统治。辛亥革命中:a、1912 年元旦,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b、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不平等条约,不敢反帝;c、颁布临时约法 。确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d、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使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辛亥革命后: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a、1913 年发动讨袁
4、的“二次革命” ,b、1914 年建立中华革命党,1915 年发动护国运动;c、1917 年发表讨逆宣言 ,反对张勋复辟;d、1917 年秋发动护法运动,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e、1919 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由于资产阶级局限性,孙中山没有广泛发动群众,而只依靠一派军阀打另一派军阀,屡次革命大多以失败告终。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a、在中共和苏联帮助下,决定改组国民党,与中共合作;b、1924 年 1 月召开国民 党“一大”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c、1924 年 5 月建立黄埔军校。 二、评价历史人物应该注意的几个基本观点 1.决定历史发展的不是某
5、个英雄人物而是人民群众。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促进社会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任何夸大个人的决定作用,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例 4】恩格斯指出的:“如果没有这种自耕农和城市贫民,单单资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到底,也决不会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试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具体史实分析这一观点。思路提示:分析人民群众在英国革命中作用的表现,如支持新议会代表、保护议会、保卫首都、新模范军等。【例 5】陈寿三国志中桥玄曾这样评述曹操:“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试结合东汉末年有关史实评述这一观点。思路提示:分析东汉末年社会状况说
6、明乱世需出英才;曹操的主观努力使他得以统一北方,说明他确是“命世之才” ;以曹操力图统一而南征失败说明他的作用有限;陈寿观点错在夸大了个人的作用。2.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历史人物作用的辩证关系的观点。马克思曾指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就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必然规律,而个别英雄人物的出现只是历史发展的一定时期的产物。【例 6】恩格斯说:“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岛人做了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若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的。 ”试结合 18 世纪法国的具体史实
7、分析恩格斯这一观点。思路提示:热月政变后法国政局动荡,资产阶级要求建立强有力政权保障利益;拿破仑个人才能,发动政变夺权;因此拿破仑上台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历史的需要。 时间分期线索事迹分类线索历史人物评价2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在强调“时势造英雄”时,也必须让学生明白,当历史处于紧要关头时,个别英雄人物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改变历史的航程,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马克思主义一点也不否认卓越历史人物的作用,或者说,一点也不否认人民创造历史,正是人民创造历史,但是只有当他们正确地认识他们所碰到现成条件时,只有当他们懂得怎样改变这些条件时,他们才能创造历史。 ”【例
8、7】试结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有关史实,评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的作用。思路提示:1927 年“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领导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立“工农武装割据”理论;长征途中提出改变去湘西,转向贵州进发的主张,遵义会议上努力纠正“左”倾错误,挽救了革命;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使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历史发展规律和个人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人类社会历史长河中任何一个人的活动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
9、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的。 ”不仅个人而且人民群众也只能遵循历史发展规律来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如果违背规律则必将被历史遗弃。【例 8】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希特勒、墨索里尼的狂妄野心,善良的欧洲人就不可能卷入那场可怕的令人胆颤心惊的战争。可见,人类历史的道路是由人们的动机、欲望和实现这种欲望和动机的努力决定的。 ”试结合有关史实评析这一观点。思路提示:观点错误;分析“二战”起因说明爆发的必然性;观点错在过分夸大个人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在强调历史规律的决定作用的同时,也要明白个人主观意志对历史发展的能动作用,有时甚至起扭转历史航向的作用,片面夸大规律的决定作用而否认人的主观
10、能动作用将会犯历史唯心主义“归诸于天命”的错误。【例 9】清朝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是宋之为国,始终以和议而存,不和议而亡,盖其兵力本弱,而所值辽、金、元三朝皆当勃兴之运,天下所兴,非人力可争,以和保邦,犹不失图全之善策。 ”结合你对宋与辽、金、夏议和原因的认识,分析评论这一观点。思路提示:观点错误;议和原因在于两宋政治腐败,无心抵抗;宋朝兵力并不弱,曾多次击败辽、金、夏的进攻;错误在于没有看到议和的本质原因,所谓“天下所兴,固非人力可争”是一种唯心史观,看不到本质,只能归于天命)4.历史人物的阶级局限性观点。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他们的活动必然受到时代制约。在阶级社会中,他们还要受到
11、其所在阶级的局限,他们的主观愿望、实际行动都是他们阶级属性的集中反映,因此,不可避免地有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在反对旧制度即封建制甚或奴隶制时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但他们的资产阶级属性决定他们只会为资产阶级利益着想,而绝不会为人民群众谋福利。如克伦威尔领导反封建斗争,但又实行独裁统治;华盛顿领导反殖民统治斗争,但又保留种族歧视弊端;罗伯斯庇尔完成反封建任务但没有满足农民无偿分配土地要求,且又限定工人最高工资等等,都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两面性,而这正是他们的阶级局限性。 5.具体历史情况具体分析的观点。历史人物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总会涂上一层鲜明的时代色彩,他们的主张和
12、行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大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倾向,而且随着历史背景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动纲领、行为方式。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要求我们要把他们的行动放到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评价。【例 10】陈赓曾在广东国民政府第二次东征时救过蒋介石,但在 1942 年延安整风时,康生不满地对他说:“当年如果你不救蒋介石的命,不就可以少打这么多仗吗?”陈赓回答:“当年如果蒋介石死了,不就成了烈士了吗?”试史论结合地评论他们的观点。思路提示:陈的观点正确,康的观点错误;1926 年前的蒋介石是一副革命者的面目: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1926 年制造中山舰事件才开始暴露了反革命野心;康生的错误在于没有具体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千秋功罪,后人评说。要对每个历史人物作准确全面的评价,实在是一大难事。但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贯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定能在历史人物学习上取得良好成绩。【巩固练习】1、请按“事迹分类法”评价拿破仑。线索提要:资产阶级政治野心家: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资产阶级军事家:2、请按“时间分期法” “评价毛泽东” 。线索提要:中共创立时期: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大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抗日战争时期: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