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医生 CT读片第 6 讲 眼、耳、鼻、副鼻窦、咽喉的 CT读片谢 宝 北京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101149)CT对眼、耳、鼻、副鼻窦及咽喉的疾病诊断均可提供重要的诊断影像信息 ,具有特殊价值。也是 CT诊断又一分支 ,得到临床广泛地应用。1 CT检查方法111 眼及眼眶部 CT 检查 眼眶部 CT扫描多采取采薄层 ,3 5mm ,若发现病变如眼球内则需 1 2mm进行薄扫。必要时可补充冠状面扫描。为鉴别病变经常进行 CECT。112 眼及眶部正常 CT表现 表现为眼及眶部的水平横断面图像 ,可见眼球结构晶状体呈透镜形 ,眼底及玻璃体均显示清晰。眶骨呈高密度影像 ,视神经及眼眶肌肉、脂肪
2、均清晰显示 (图 1) 。113 耳的 CT检查方法 自外耳道下缘起向头侧上方至岩骨上缘 ,以层厚 2mm 薄层进行扫描。如做冠状扫描为显示鼓室盖与耳蜗 ,自外耳道后 1cm 处向前行冠状扫描。观察采用骨窗 WW400 500 , WL5070HU。114 耳 CT的正常表现 因耳的形状结构复杂需综合各层图像做三维分析 ,各层图像均不相同。重点观察有外耳道、中耳、骨室、听小骨、内耳、耳蜗、半规管及内耳道和面神经管等 (图 2、 3、 4) 。115 鼻、副鼻窦 CT检查方法 一般均做横断扫描 ,可自眶耳线下约 5cm开始向上连续扫描 ,层距10mm ,上颌窦及鼻窦、筛窦相继显示 ,至颅底上部则
3、额窦显示。冠状扫描使扫描面与眶耳线垂直 ,自外耳孔前约 2cm处向前扫描。必要时亦可增强扫描 ,依病变来确定。图 1 视神经平面 CT像1 内颈动脉 2 视神经管 3 上眶裂 4 颞肌 5 外直肌 6 内直肌 7 筛窦 8 筛骨垂直板 9 鼻骨 10 角膜 11 晶状体 12 玻璃体 13 巩膜 14 视神经 15 上眼静脉 16 蝶骨大翼 17 蝶窦 18 内颈动脉图 2 左耳 CT像 (眼眶外耳孔线下 4mm)1 下半规管 2 内耳道 3 上半规管 4 乳突窦口 5 乳突气窦95中国医刊 2001 年 第 36 卷 第 5 期 (总 315) 1995-2004 Tsinghua Tong
4、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图 3 左耳 CT像 (眼眶外耳孔线下 6mm)1 下半规管 2 前庭导水管 3 共同脚 4 内耳道 5 耳蜗 6 岩神经窝 7 锤骨 8 砧骨 9 乳突窦口10 侧半规管图 4 左耳 CT像 (眼眶外耳孔线下 10mm)1 乳突气泡 2 圆窗 3 耳蜗 4 耳蜗 5 锤骨 6 下颌骨颗状突 7 外耳道图 6 鼻腔及副鼻窦 CT像1 鼻中隔 2 鼻 3 中鼻甲 4 上颌窦 5 颞肌 6 外侧翼突肌 7 咬肌 8 下颌突起 9 咽部 10 颈椎 (环椎前缘 )图 7 鼻腔、副鼻窦的 CT像1 颈椎 2
5、 下颚骨颗 3 上颌窦 4 鼻中隔 5 鼻窦 6 翼外板 7 翼内板 8 下颌骨突起 9 茎突06 (总 316)中国医刊 2001 年 第 36 卷 第 5 期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图 8 鼻咽部 CT像1 咽鼓管口 ( Eustachio) 2 咽鼓管凹陷 3 咽鼓管 (Rosenm ller) 4 翼外板 5 翼内板 6 副咽腔 7 上颌窦8 鼻下甲 9 鼻咽腔图 9 鼻咽部 CT像1 咽隐窝 2 咽鼓管后壁隆起 3 咽鼓管咽口 (Rosenm ller tube)图
6、 10 喉部 CT像 (一 )1 环状软骨 2 杓状软骨 3 声带 4 甲状软骨 5 甲状舌骨肌、胸骨舌骨肌 6 声门裂 7 胸锁乳突肌 8 颈内静脉 9 颈总动脉 10 颈椎16中国医刊 2001 年 第 36 卷 第 5 期 (总 317)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图 11 甲状腺平面 CT像1 气管 2 甲状腺 3 胸锁乳突肌 4 食管 5 第 7 颈椎 6 第 7 颈椎棘突 7 颈长肌 8 前斜角肌 9 中、后斜角肌 10 多裂肌 11 颈头半棘肌 12 举肩胛肌 13
7、 小菱形肌 14 颈总动脉 15 颈内静脉 16 脊髓图 5 耳部 CT像116 正常鼻、副鼻窦的 CT 表现 鼻腔及副鼻窦含有大量空气呈深灰色或黑色空腔 ,窦壁可见软组织、粘膜、窦壁 ,鼻中隔为骨质密度。副鼻窦可见双侧上颌窦呈倒三角形、蝶窦于后部的骨质空腔。蝶窦、筛窦见图 1 ,在颌窦的上部层面 ,最上方于额部还有额窦呈扁的骨腔 ,多在颅底层面上显示 (参阅正常颅脑 CT像 ) 。 CT窗宽 WW100 150 ,窗位 WL35 50Hu。117 咽与喉部 CT检查方法 咽部扫描多采用眶耳线平面 ,自基线下 4cm 处向头侧扫描 ,层厚 510mm。喉部扫描自甲状软骨切迹下方 2cm 处向上
8、方扫描 ,至切迹上方约 3cm处即可。层厚 10mm(图 6、 7) 。118 咽、喉正常 CT表现11811 咽部于口腔后方 ,呈菱形空腔 ,上部与鼻腔相连成为鼻咽腔 (图 8) 。于鼻咽部空腔两侧有 2 个切迹 ,前方者为咽鼓管咽口 ,后方为咽隐窝 (fossaofRosenm ller) ,两者间的突起为咽鼓管后壁隆起。这些切迹变形则视为病变 ,特别是早期鼻咽癌 ,此切迹消失 (图 9) 。11812 喉部 两侧可见甲状软骨 ,声带示两片软组织阴影 ,双侧对称 ,后有杓状软骨 ,声带间为声门裂。双侧可有杓会厌皱襞 ,下部可见环状软骨绕气管 1 周 (图10、 11) 。(20002082
9、16 收稿 )刘友良 范存斌 编发 关于发展会员增补理事的通知为大力弘扬医药文化 ,促进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 ,扩大交流 ,加强合作 ,应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要求 ,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现代医药委员会研究决定 ,在原有基础上再发展一批会员 ,增补部分理事。凡愿加入本会者请寄交论文一篇 (限 2000 字以内 ,信封左下角注明“会员稿件”字样 ) ,专家审稿费 10 元 ,即寄发会员申请登记表 ,办理有关手续。理事可由单位推荐报本会审批。我会对会员在论文发表、交流、评奖、教育培训、广告宣传、市场策划、产品推广等项工作上给予优先及优惠服务。来稿来函请寄 :100039 北京市复兴路 83 号现代医药委员会秘书处电话 : (010) 66707961中国药文化研究会现代医药委员会26 (总 318)中国医刊 2001 年 第 36 卷 第 5 期 1995-2004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