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荒芜了的花园张子平 于桂艳 李淑娟教材分析:荒芜了的花园是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一则寓言故事。主要讲的是几个人想重修荒芜的花园,但众人各持己见,最终花园依旧荒芜着。文章从“所见”和“所闻”两方面写出了花园的荒芜,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突出了花园的荒芜寂静,文章条理清晰,情节起伏,语言朴实无华,在平淡中透出一股淡淡的嘲讽和哀伤。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空谈不如实干,行动胜于雄辩。夸夸其谈,只说不做,最终结果是一无所获。文章表达了作者希望少些空谈,多些行动的美好愿望。教学目标:1会写9个生字,认读5个生字,注意“溉”与其形近字“概” “慨” , “慕”与“幕”
2、“墓” , “棘”与“喇” “刺”的区分,理解“荒芜” 、 “荆棘” 、 “追慕” 、 “惋惜”等词的意思。2找出文中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的语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3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人物心情,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并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4.学写寓言故事。教学重难点:通过人物对话理解文章内容:“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依旧荒芜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任务:检查预习,初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一、情境导入板书“花园” ,出示课件花园,让学生说花园是什么样子的,添加板书“荒芜了的” ,再让学生说荒芜了的花园又是什么样的。看题目你们会有什么疑问。今天我们一起走
3、进荒芜的花园,看看里面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二、预习检查(一)预习。1.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用圆圈勾画生字,用横线画出生词,用波浪线画出不理解的句子,反复读,力争读正确。22.练习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解决字义和词义的疑难困惑,锻炼自主识字释词能力。(荒芜、荆棘、淙淙、凄凉、追慕、惋惜、悉心、滔滔不绝、谩骂)3.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检查1.检查读文。(1)小组内检查小组成员分段读文,其他成员认真倾听,及时纠正错误读音。(2)全班检查指定小组到教室前面分段读文,其他小组成员认真倾听,每人读完后分别给予评价。预设:淙淙(cng) 枯(k )萎 石罅(xi)(3)全班同学根据刚才纠正的错误读音及断
4、句,再次自由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2.检查词语。(1)出示词语,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注意读得是否正确。荒芜 荆棘 灌溉 凄凉 追慕 惋惜 缩回 滔滔不绝 毅然(2)自由读。(3)开火车读。(4)通过预习,你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如果没有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老师可提出几个对理解课文有帮助的词语考考学生。预设:学生不理解的词语可能有:石罅 追慕 毅然【设计意图:理解词语、读通课文,为深入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3.检查生字(1)出示生字,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芜 荆 棘 灌 溉 凄 慕 惋 缩(2)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个生字的。“溉”和“慨” 、 “概”区别
5、记忆;“慕”与“幕” 、 “墓” 、 “暮”区别记忆,字义、字形。(3)指导书写。3重点指导“荆” 、 “灌” (提醒学生不要写成上下结构)【设计意图:落实课标中提出的“每天的语文课都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十分钟的书写练习。 】三、自读自悟。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由读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设计意图:通过这个问题的提出解决,让学生切实感受理解文章时一步步抽丝剥茧的乐趣。 】课堂小结:一座荒芜了的花园,迎来了几位来客,似乎有了重焕生机的希望,但是在几次三番的争论与扭打中,希望似乎越来越渺茫,这座荒芜了的花园只有继续荒芜的命运。课下再读课文,找出花园来客们的几次
6、讨论和争论,认真地读一读 第二课时课时任务:通过品词析句,感受人物心情,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目标,并明白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性。一、深读感悟(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初步读了荒芜了的花园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围绕“荒芜的花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品读课文。(二)品读课文。1.出示感悟题: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还是照旧荒芜着?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关注文中运用对比手法进行描写的语句,想想作者为什么这么写。2.学生自由独立阅读思考。3.小组讨论4.全班交流,品词析句,指导朗读。要求:交流时,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别人的意见,同
7、时,自己发言时要组织好语言,让别人能听懂你的意思。4预设:教师依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深入品读。(1)当花园来客面对花园的凄凉景象,他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抓住“追慕” “惋惜”两个词理解。要通过人物语言体会他们重建花园的决心。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中14段描写花园昔日美好景色的句子,今昔对比,体会对比写作手法的好处。指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难道我们就任他长此荒芜了吗?”是一个反问句,要读得具有鼓动性。 “其余的人都站起来答道:“不,决不!”这一句要读出人们的毅然决然、跃跃欲试、摩拳擦掌。(2)青蛙和蟋蟀看到这群来客雄心勃勃的想把花园建好,什么表现?(青蛙带着满
8、肚的欢喜跳出来听。蟋蟀也暂时停止了它的悲鸣荒芜了的花园仿佛有了希望。 )(3)那么,花园来客们接着做了什么?为什么荒芜了的花园依然荒芜着?就让我们走进他们的讨论,看看他们讨论的经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他们的决心很大。细细的讨论、悉心的讨论、滔滔不绝的讨论、讨论改造方法,他们由黎明讨论到傍晚,从详细计划到入手方法,从“互相辩论”到“漫骂、扭打”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逝去,他们却没有一丝一毫的行动,荒芜了的花园依然荒芜着。(4)学生分角色读花园来客的表现。(5)面对这样的结局,青蛙和蟋蟀又有那些变化?(青蛙等得不耐烦了,哭丧着脸,不高兴的,一步一步,慢腾腾地仍旧走进石罅中去。蟋蟀的希望也渐渐地破灭了
9、,它不愿意再看他们的争斗,终于把头缩回草丛中,跑到墙角下,拖长它的音调,又悲鸣起来。 )对比刚开始时小动物的满怀希望,从侧面反映出动物们对人们希望的破灭。试想它们又会对花园来客说点什么?5.质疑问难(1)组织学生对文中人物群体进行评价:这是一群_的人。允许学生从多角度看,从多角度说,从而完成对文章的整体升华性感知,实现自我教育。(2)你的身边有这样的人吗?学了这篇文章,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我们以后怎么做?二、拓展阅读甜甜的泥土5黄飞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一阵电铃的急响。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一群唱着歌
10、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干什么?”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亮!我的小亮!”像喘息,又似哭泣。“都放学了。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大伯,麻烦给孩子。 ”“叫什么?”“王小亮。 ”“几年级几班?”“今天,刚过,八岁生日。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老头奇怪地打
11、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你到底是什么人?”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 “吃呀!”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他好像又看到:现在的妈妈扬起细
12、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6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
13、住滚下泪来。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他,又笑了:那泥土,甜丝丝的。思考: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在哪些地方?各有什么作用?(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在学校放学前后的对比;前后两个妈妈对王小亮截然不同的态度的对比;王小亮埋糖、挖糖前后的对比;学校传达室老头对王小亮“过去的妈妈”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等等。这些对比,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而且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王小亮“过去妈妈”的慈爱, “现在妈妈”的冷酷,王小亮的坚强、机智和可爱,传达室老头的通情达理,都生动地表达了出来。 )三、选择练习一天又过去了,几个花园来客依然在谈论着,试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发挥你的想象,续编故事,给它一个合理的结局。板书设计: 荒芜了的花园荒芜 美丽决心坚定 讨论 一事无成 还是照旧荒芜着欢喜 悲伤 (对比)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