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影史上 15 个鬼斧神工的经典长镜头2009-12-29 9:23:33 来源:Mtime 时光网 作者:灰狼 http:/ 资料来自时光网,仅供学习了解之用,请浏览后即可删除。本文档为大家阅读的方便特制作的目录,请各位爱好者到上面的网址浏览,那里有介绍的镜头片段。目录电影史上 15 个鬼斧神工的经典长镜头 .11.历劫佳人1958 年 32.我是古巴1964 年 43.俄罗斯方舟2004 年 54.职业:记者1974 年 65.赎罪 2007 年 .76.蛇眼1998 年 87.好家伙1990 年 98.大事件2003 年 109.雨月物语1953 年 1110. 不羁夜 1997 年 .
2、1211. 不夜城1998 年 1311. 不夜城1998 年 1412. 人类之子2006 年 1513. 冬荫功2005 年 1614. 老男孩2003 年 1715. 辣手神探1992 年 18时光网特稿 长镜头,是不是很无聊的东西?如果不是,你是否忍受得了小津安二郎、侯孝贤等人的影像?如果不是,你是否能对塔尔可夫斯基镜头下诗人手持蜡烛走过温泉的九分钟报以掌声( 乡愁 ) ;你是否会对杨贵媚在公园长椅上那六分钟的哭泣声感同身受( 爱情万岁 ) ;你又是否会在囚徒和牧师交谈的十七分钟定格镜头里心平气和( 饥饿 )?如果不是,为什么时任金马奖评审的小虫会斥责蔡明亮把摄影师廖本榕搞成了“植物人
3、”?如果说是,你又算不算 奥逊威尔斯和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的忠实追随者?如果说是,你是否能对 尼古拉斯凯奇张扬跋扈的开场秀视若无睹( 蛇眼 ) ;你是否能对敦刻尔克海滩的恢弘景观嗤之以鼻( 赎罪 ) ;你是否能在 托尼贾楼梯打斗的惨烈过程中不闻不问( 冬荫功 )?如果说是,为什么杜琪峰依靠 大事件的 7 分钟便拿下了金马奖,还引得好莱坞买走了电影版权?也许这是动与不动的关系,而与镜头的长度无关, “长镜头 ”是美学的扩展面,也同样是技术的制高点。没有天才的头脑就没有高超的调度,没有严格的计算就没有完美的操控,运动长镜头是一门很高深的技术活,它需要导演、摄影、美工、灯光、演员之间的精妙配合,也需
4、要摄影车、斯坦尼康、滑动轨道、起重机吊臂的辅助运作,每个细微之处都决定镜头的成败,一环疏漏就会满盘皆输。也许是懒惰的缘故,导演们都爱上了剪辑,据相关资料所示,美国电影镜头的平均长度已从 1946 年的 10.5 秒缩减为 2006 年的 2.9 秒,电影却不见得有以前好看,这到底算是技术上的悲哀,还是导演们的无能呢?1.历劫佳人1958 年导演: 奥逊威尔斯 摄影: 拉塞尔麦蒂开场镜头:时长 3 分 20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这部电影曾经是电影史上的一个悲剧,环球公司的乱剪,让奥逊威尔斯的心血毁于一旦,许多年后当人们认识到这部电影的价值,却只能从 40 年后的重剪版去猜测奥逊威尔斯的天才构
5、想了。 历劫佳人的开始是一个 3 分 20 秒的长镜头,如今仍被众多影迷津津乐道,并被称为是电影史上最伟大的长镜头之一。这个长镜头的的复杂性在于空间调度,它有横向的移动,也有纵向的升降,还有镜头的远近推拉,尤其是镜头从屋顶摇到楼房的另一面,并紧接着后退跟拍,这样的难度在此后 50 年中竟然难以逾越。奥逊威尔斯在这部电影里运用了一切当时可能的技术手段,包括摄影车、起重机吊臂来支持镜头运作,吊臂上的运作至今都是电影史上的经典案例,除了有相当的复杂性,它在广角镜头和大特写之间的切换同样非常自然。镜头前半部分的俯拍和后半部分的平拍,让我们一目了然的观察到美国和墨西哥边境的混乱和污秽,它始于一个手握定时
6、炸弹的特写,然后放置到一辆汽车的后备箱之中,整个三分钟里汽车在镜头里牵动着剧情发展,造成了惊心动魄的紧张效果。这个开场镜头后来被许多导演争相效仿,最成功的则是罗伯特奥尔特曼在 大玩家中的 8 分钟镜头,奥尔特曼在日后访谈中大谈奥逊威尔斯,致敬之心昭然若揭。天才的奥逊威尔斯,在现实生活里却命途多舛, 历劫佳人糟糕的剪辑终至票房惨败,他自己也再次失去了拍片的机会。为了“伸冤”,威尔斯写过一份 58 页的备忘录,今日竟被环球公司厚颜无耻的拿来做历劫佳人50 周年纪念版 DVD 的赠品。2.我是古巴1964 年导演: 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摄影: 谢尔盖乌鲁谢夫斯基屋顶镜头 时长 3 分 22 秒难度系
7、数: 完美指数:如果要从世界电影史上选取一个长镜头和 奥逊威尔斯 历劫佳人中的开场白相媲美,那一定是米哈伊尔卡拉托佐夫在我是古巴里运用的那个屋顶镜头,在 3 分 22 秒的时间里,镜头扫荡了整个屋顶的格局,然后下降两个楼层(此时的高楼边缘清晰可见) ,最后扎入游泳池而结束。先看它的难度,镜头有着平面的推拉,也有竖直的移动,还有水下的摄影,卡拉托佐夫要将它们放在一个镜头里,还需要兼顾场景安排、演员表演。摄影机垂直下降是让人惊异的部分,因为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到了高楼陡峭的边沿,以及坐在无围栏阳台上的演员,这证明摄影机在悬空下降过程里有旋转拍摄(即人为控制摄影机) 。更重要的是,在技术条件相对落后的
8、 60 年代,这个镜头成功实现了水下拍摄。这部电影的摄影师是乌鲁谢夫斯基,他成功运用人工吊索完成了那个高危拍摄,在水下摄影的部分,乌鲁谢夫斯基装配了一个高速自旋玻璃罩来解决了镜头表面可能沾湿的问题。这个长镜头传递的信息量极大,几乎道尽了古巴上流社会奢华的一切:拉丁音乐、比基尼美女、鸡尾酒、泳池摄影机选择用大广角去贴近人物,造成了很多人脸部、手部的变形,从而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虽富丽堂皇,但浮躁、嘈杂、惹人厌烦。乌鲁谢夫斯基是长镜头学派的代表者之一,他和导演卡拉托佐夫是非常默契的搭档,两人合作的电影 雁南飞曾获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3.俄罗斯方舟2004 年导演: 亚历山大索科洛夫 摄影: 提尔曼
9、巴特纳全片:时长 90 分 28 秒 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这是电影史上最长的镜头,摄影机带你穿梭在位于圣彼得堡的 Hermitage 博物馆,游遍所有的 33 个展厅,全程距离超过了 2000 米。当然奇迹还不止这些,镜头里出现了 2000多名装扮各异的演员,3 个交响乐团,各色的历史展品 这个镜头包含了历史与现代的转换,也包含了大型音乐会和宫廷舞会的华丽图景。亚历山大索科洛夫做了电影史上最伟大的一次实验,时间的长度和场面的复杂,都已经创造了历史。为了达到“一镜到底”的效果,索科洛夫和他的剧组花了 7 个月来排演,而到了拍摄中,则用到了斯坦尼康(摄影机稳定器) ,迪尔曼巴特勒扛着这个 80
10、磅的家伙行走了整整 90 分钟,在体力上都是一个考验。室内室外温差太大,进屋之际就会蒙上水珠,巴特勒做了一个没有边框的滤镜用线牵着,进屋以后拉掉。Hermitage 博物馆只给了两天拍摄时间,只是布光就用去了 26 小时,整部电影是在剩余的最后 2 个多小时里拍毕,中间也有运用小吊臂去拍摄管弦乐团的全景。由于条件的制约,摄影机行进在狭窄的楼梯,画面总是一团漆黑,但见不到剪辑的痕迹。除了这一点瑕疵,整部电影在调度上的功力几近完美,尤其是把不同时代的历史变迁展现在观众眼前,让四百年的俄国文化近乎和谐的融入到整部电影里。对某些观众而言,法国外交家游览俄国博物馆,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似乎很难理解。不过
11、谁也无法否认索科洛夫做了一次伟大的探索,只要一个镜头造出 90 分钟的华丽映像,除他之外还没有第二个人做到过。职业:记者最后一个镜头的准备现场4.职业:记者1974 年导演: 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 摄影: 卢西亚诺杜夫里片尾镜头:时长 6 分 17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安东尼奥尼的电影结尾都有卓绝的力量和强度,在 1974 年拍摄的电影职业:记者中,他用一个安静、平稳的长镜头颠覆了传统戏剧化的表现方法。镜头从杰克尼克尔森躺倒后摇开,逼近一侧的窗口铁栏,摄影机缓缓移动,直到最后穿越了铁栏而出,用一个180 度的慢摇回转再次对准了窗口。也许这个镜头在某些观众看来可能沉闷无比,然而在技巧上的操作
12、却并不逊色,尤其是摄影机穿越窗口的那个镜头,在把握宽度、掌控移动等当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在我们看的画面中,这个栅栏的宽度极窄,就算可以让镜头通过,摄影机机身和摄影师本人又如何穿过呢?。在特制摄影机都不见得可以穿过的前提下,安东尼奥尼的用边拆边拍的手段完成了这个惊世创举,整个镜头拍竟耗费了大约十一天。 毫无疑问镜头在穿窗之后立刻挂上了吊臂,但是原来拆开的窗子怎么会又“圆整” 了呢,在大多数观点看来,后来的窗户并非是原来的一扇,而导演如何做到的,至今仍是个迷局。至于这个“穿越” 的作用,在于直接性的避免了之后的叙事,并形成了一个人如何看到自身的“直接视角” 。与镜头跟随 玛利亚施奈德出门,再转回窗口
13、这样的操作相比,穿窗而过显得更为干净利落,并在屋内、屋外的整体格局里保持了空间的完整性。今日要做出这种技巧已经相当容易,在前期选好连接点,就能在后期作出穿越的效果,这种处理方式现在越来越常用,专业上叫做“窗墙镜头”。5.赎罪 2007 年 导演: 乔怀特 摄影: 西穆斯迈克加维海滩镜头:时长 4 分 52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赎罪中这个长达 4 分 52 秒的长镜头,已经被编入了今日的摄影教科书。35 岁的好莱坞导演乔怀特用这个完美无缺的长镜头展示了他非凡的场面调度能力,场景内共出现了 2000 余名群众演员,摄影机的移位更是长达数千米的距离,于一个新导演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
14、个镜头前后拍了五次,剧组只有一天的拍摄时间,考虑到沙滩涨潮淹没布景的危险,整场戏必须在日落之前终结。作为整部电影中最难的部分,剧组提前进行了两次排练预演,为了达成摄影机穿行和环绕的效果,海滩上又加用了小型的滑轨,在环绕一条小船之后向演奏台移动,滑向一个斜面,踏上了人力车,最后下来从码头进入障碍,这部分的场景拍摄,共花费约一百万英镑。整场戏里机位移动复杂到匪夷所思,拍摄视角多变而又从容自然,镜头缓缓拉开,呈现出敦刻尔克海滩颓败的全貌,也显露出非凡的恢弘和大气。 赎罪里的长镜头近乎是描写二战的电影中最震撼的一个镜头,即使没有流血和枪战,它的震撼效果也绝对非凡。 然而这种操作并未让整部电影变得厚重起
15、来,影片本身小情调的泛滥,让这个惊艳的长镜头几乎游离在故事之外,产生了不和谐感。正如一些评论家指出,乔怀特在用长镜头进行炫耀,大概是想用精湛的技术赢取一项奥斯卡奖。不过不幸的是 2007 年是好莱坞电影丰收的一年, 赎罪最终败给了 血色将至 ,倘若换一个年份,赢一尊小金人似乎不是个问题。6.蛇眼1998 年 导演: 布莱恩德帕尔玛 摄影: 史蒂芬H布鲁姆开场镜头:时长 12 分 31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布莱恩德帕尔玛是善用长镜头的大师, 黑色大丽花 、 节选修订和 情枭的黎明都有着娴熟的操作,而他最长的一个镜头则是出现在蛇眼的开篇,从监视器中的记者做报道开始,到国防部长在拳击场被暗杀而结
16、束,整个镜头时长大约为 12 分 31 秒,部分配合着片头字幕出现。尼古拉斯凯奇在这个镜头里走动个不停,摄影机的走位相当复杂,还要兼顾不同演员的相互配合以及摄影机的稳定性,令这场戏成了一次高难度试验。12 分钟的胶片大约长400 余米,加上稳定器(斯坦尼康)的重量,想做到一气呵成非常不易,为此布莱恩德帕尔玛巧妙的运用 5 个固定摇镜头作为声音之间的分界点,从而避免了同期录音的问题,也减小了影片拍摄的实际难度。这段镜头里娴熟的调度充满了张力,它清晰的交代了故事所处环境以及人物的基本特征,将电影的起始气氛调动的非常到位。这个镜头也同样成就了尼古拉斯凯奇的表演,他在过程中抓毒贩、见老友、看拳赛、邂逅
17、金发女郎,那种飞扬跋扈的的感觉异常惊艳,其中人物出画入画都非常和谐,包括拳赛场面也非常逼真和热烈。斯坦尼康摄影机可以让画面稳定,在成片中,这个运动镜头的画面非常舒服。帕尔玛说这个镜头是要挑战希区柯克“一个镜头拍摄的电影 ”( 夺魂索 ) ,事实上却只拍了 20 分钟便无以为继,不过这个镜头一下扯出了故事环境和所有重要人物,同样算得上是一种高超的表现方式。7.好家伙1990 年导演: 马丁斯科塞斯 摄影: 迈克尔包豪斯夜店镜头:时长 3 分 2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与其说黄岳泰在 不夜城中的开篇长镜(后有详解)头是受了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影响,不如说是从马丁斯科塞斯的 好家伙中偷师,这个影史上
18、有名的长镜头从雷利奥塔和罗兰妮布兰科进饭店开始一直到走到餐桌,时长大约为 3 分 2 秒,这个镜头有很鲜明的美国特色,基本上是以主角人物为主体,跟拍完成。这一段镜头从内景转换到外景,一路穿过七弯八拐的巷子,其间不断有人从人物背后、镜头之前穿行而过。地下饭厅的部分,群众演员多而复杂,却被马丁处理的井井有条,一直到最后的一场 party 现场而结束,由于这段镜头的场景集中在地下区域,对灯光的要求非常严格,而摄影机长距离行走也同样具有难度系数。马丁斯科塞斯在这个镜头里展现了他的大师手笔,手法娴熟,近乎浑然天成。如果长镜头只是拿来作为“炫耀”的手段( 赎罪 ) ,那么它的效用也会严重贬值,长镜头的运用
19、不漏痕迹,让人觉察不出存在,才是最高明的运用方式。斯科塞斯的这段镜头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看上去极为自然,算得上长镜头运用的至高境界,这种不经意的长镜头也曾出现在昆汀塔伦蒂诺的 低俗小说等电影之中。与其来说马丁善于调度,不如说他善于把握节奏,影片中摄影机每逢巷道拐角的转换都十分顺畅,更重要的是其间龙套演员的走位非常富有节奏感。而 party 现场的一场戏里,马丁处理两组互动人物也不加剪辑,而是用了两个有节奏的横摇镜头,很好的维护了现场氛围的整体感。8.大事件2003 年导演:杜琪峰 摄影:郑兆强开场镜头:时长 6 分 47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杜琪峰为了突出大事件开场的整体感和真实感,设置了
20、一段 6 分 47 秒的长镜头,为了这组镜头杜琪峰专门请来了电影指环王的摄影师,后者却在研究剧本后以“无法胜任”为由打了退堂鼓。事实证明杜琪峰不是异想天开,摄制组在随后自食其力,完成了这一段极其复杂和炫目的长镜头开篇。可以肯定的是,杜琪峰在片中使用了升降吊臂+摄影机稳定器+变焦镜头+滑动轨道,滑轨铺设于影片中施工的一段路面(电影中被油布遮挡) ,长度约为 160 米,而吊臂的高度大约在 15 米。镜头在 7 分钟内完成两次升降,以及 1 个 360 度回转,将整条道路的的景象一览无余。这场戏的参与者众多,一人犯错则镜头废弃,杜琪峰让剧组事先排演一天,整个镜头的拍摄完成又耗费了两天时间。整段中警
21、察、匪徒、记者有机交错,一气呵成,不带任何枯燥之感。杜琪峰运用吊臂也经过了精打细算,包括镜头从室外街道转换到二楼室内,都非常自然。警匪对战的重头戏是香港电影近年来少见的场面,长镜头的运用避免了切换和人物特写等带来的主观性,更多通过镜头移动和变焦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存在感,不加剪辑的操作,也让这场完整的火拼场面达到了最大限度的震撼。为了营造现场的真实气氛,即使是排练时杜琪峰都要求演员用空弹头进行射击,前前后后总共耗费了近 3000 发子弹。香港媒体同行把这段长镜头形象地称为“一脚踢”,的确是一语中的。9.雨月物语1953 年导演:沟口健二 摄影:宫川一夫归魂镜头:时长 1 分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
22、“ 一个场景只拍一个镜头”,是日本电影大师沟口健二所秉承的美学原则,日后也被多为导演争相效仿。沟口的独树一帜,在于他全景长镜头美学极富现实的表现力,以及所体现出的一种雄浑和透视的空间感,这种表现力和空间感在他代表作雨月物语中“亡妻归魂”的经典长镜头段落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亡妻归魂” 的巧妙在于一个镜头中产生了空间变化,源十郎在漆黑的屋中转了一圈,他的妻子已经在正堂烧火做饭了,两人拥抱一起,顿时喜极而泣。这段情节在单一镜头内完成,等于人物在行动中毫无痕迹的进入另一个时空,其中的连贯性需要导演高超的调度功力和转换技巧。此外这个镜头在时间上的把握也需要恰如其分,不到 20 秒的时间里,源十郎原来所
23、站的地方已经生起了火堆。沟口健二用摇镜头和后拉镜头完成了这个匪夷所思的操作,厅堂里的木柴则是需要提前点燃,时间差利用的则是非常巧妙,如果一切安排就绪,十几秒之内能完成很多的操作,所以在镜头摇回的一刻我们看到了跪在火堆前的女人。这个长镜头只有一分钟,其中包含的技巧却足够复杂,这样的运用也同时产生了超现实主义的质感。不加剪辑的操作弱化了“归魂”的诡异效果,从而强化了属于“人” 的情绪表达,沟口健二摈弃特写的方式,而专注于全景的操作,这样既很好的避免了过分煽情,又在不断的横纵摇移种尽显东方神韵。10.不羁夜 1997 年 导演: 保罗托马斯安德森 摄影:罗伯特艾斯威特开场镜头:时长 2 分 50 秒
24、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论及长镜头的操作,奥逊威尔斯的奇思妙想和马丁斯科塞斯的浑然天成几乎无法超越,但偏偏有人要同时挑战这两位声名远播的大师。这个人不是别人,而正是美国导演保罗托马斯 安德森,在他的成名作不羁夜中,他将 历劫佳人的片头和 好家伙中的长镜头部分并入了一个镜头。镜头从一个匾牌的特写开始,经过 90 度偏转,再加一个超过 180 度的长摇镜头,这个摇臂的摇摆距离大约为一条街宽,整体难度略逊于历劫佳人开场(跨房顶从一条街摇到平行的另一条) 。在后边的部分,镜头跟随两位主人公进入夜总会,与马丁不同的是安德森采用从正面切换到背面,再进行跟拍,由于夜总会的视野更宽,摄入镜头的人物也更多,整场戏
25、的调度难度其实要强过好家伙 。人物进入夜总会的,镜头跟随人物运动交代现场状况,这样的操作也曾出现在昆汀塔伦蒂诺的电影 低俗小说中,昆汀做得和马丁一样不漏痕迹,几乎让观众觉察不到长镜头的存在;安德森在不羁夜中的开场很炫,但明显掺杂着卖弄技巧的意味,其间人物的穿插走位、以及镜头的移动方式,都有着明显的斧凿痕迹。从技术角度来说,它的存在确实可圈可点,但从全局来看,技巧的效用早已经打了折扣。保罗托马斯安德森曾在采访中表达出对马丁斯科塞斯的敬仰之情,也说明这个镜头是偷师无疑,安德森的电影也有很强的癖好,每逢有人抽烟,清一色是骆驼牌。11.不夜城1998 年导演:李志毅 摄影:黄岳泰街道镜头:时长 3 分
26、 47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李志毅的不夜城和 布莱恩德帕尔玛的 蛇眼在开篇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摄影机跟随金城武的背影穿梭在东京新宿的歌舞伎厅,走走停停、曲折回环,时而被人强行的进入,时而又有人被无情的滤除,在 3 分 47 秒的篇幅里,整个歌舞伎町的繁华乱世和刘健一的黑帮生涯尽收眼底。牵涉到东京拍摄,尤其是歌舞伎厅这样人潮攒动的地方,花费总是巨大,尔冬升的新宿事件就为此耗费了两亿港元。而运用长镜头,不但要考虑到人物走位、光线、构图,还要尽可能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的产生(新宿是犯罪率极高的地区) ,从操作上来说,摄影机跟拍光用轨道也不可行,因为金城武有多次下楼梯、穿越窄门的镜头,此外镜头的最后有
27、一个明显的上升并转换到二楼的场景。我们可以肯定黄岳泰在这个镜头中使用了斯坦尼康以及小型吊臂,前者用来完成跟拍部分,后者则达成了末尾的上摇效果。这段长镜头几乎道出了歌舞伎厅的浮生百态,而金城武在道路里穿插游走,更渲染出主人公自身的孤单和寂寥。这个长镜头带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它大部分时间采用全景构图,给人一种客观整体冷静的感觉,也同样暗示着歌舞伎厅将有一场动荡的风暴来临。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同样功不可没,正是他低沉而又富于穿透力的音乐,让这个长镜头平添了性感妖娆的色彩。11.不夜城1998 年导演:李志毅 摄影:黄岳泰街道镜头:时长 3 分 47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李志毅的不夜城和 布莱恩德帕尔
28、玛的 蛇眼在开篇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摄影机跟随金城武的背影穿梭在东京新宿的歌舞伎厅,走走停停、曲折回环,时而被人强行的进入,时而又有人被无情的滤除,在 3 分 47 秒的篇幅里,整个歌舞伎町的繁华乱世和刘健一的黑帮生涯尽收眼底。牵涉到东京拍摄,尤其是歌舞伎厅这样人潮攒动的地方,花费总是巨大,尔冬升的新宿事件就为此耗费了两亿港元。而运用长镜头,不但要考虑到人物走位、光线、构图,还要尽可能避免各类突发事件的产生(新宿是犯罪率极高的地区) ,从操作上来说,摄影机跟拍光用轨道也不可行,因为金城武有多次下楼梯、穿越窄门的镜头,此外镜头的最后有一个明显的上升并转换到二楼的场景。我们可以肯定黄岳泰在这个镜头
29、中使用了斯坦尼康以及小型吊臂,前者用来完成跟拍部分,后者则达成了末尾的上摇效果。这段长镜头几乎道出了歌舞伎厅的浮生百态,而金城武在道路里穿插游走,更渲染出主人公自身的孤单和寂寥。这个长镜头带有鲜明的日本特色,它大部分时间采用全景构图,给人一种客观整体冷静的感觉,也同样暗示着歌舞伎厅将有一场动荡的风暴来临。日本配乐大师梅林茂同样功不可没,正是他低沉而又富于穿透力的音乐,让这个长镜头平添了性感妖娆的色彩。人类之子车内镜头拍摄现场12.人类之子 2006 年导演: 阿方索卡隆 摄影: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车内镜头:时长 4 分 4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墨西哥导演阿方索卡隆在电影人类之子中运用了两个长
30、镜头,一处出现在电影三分之一处,另一个出现在电影的末尾,时长分别为 4 分钟和 10 分钟。与最后一段极其震撼的巷战相比,车内的一段长镜头虽然显示不出大场面调度的功力,在细微之处却毫不逊色,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镜头完全在狭窄空间拍摄,更多靠机器本身而非人为操作。考虑到车内空间的限制,摄影师在其中没有可以立足的位置,剧组使用了一种由Doggicam Systems 开发的拍摄装置,这种特制的摄像机不仅可以延伸到汽车内部的任何角落,甚至还能够旋转 360 度流畅拍摄车外的场景。而电影中出现的那辆车同样经过了改装,车内座椅可以配合摄影机的运动而调整位置,挡风玻璃也同样可以被掀起,以方便摄影机伸出窗外拍摄
31、,在影片花絮里,我们可以看到这辆改装车是一个“变形金刚” 。在这个镜头中车内有五人,包括坐在副驾驶位置的 朱丽安摩尔和位于她身后的克里夫欧文,镜头在其中旋转拍摄,效果非常流畅。其中也有摩托杀手开枪打破挡风玻璃、克里夫欧文用车门将其撞翻的场面,都属于高难度的调度和操作。此外需要一提的是在朱利安摩尔中枪的一刻,血迹有渐洒在镜头之上,虽后又无缘无故的消失,应该是后期数码特效的功劳。而最神奇之处是在这一场戏的结尾处,摄影机从车内移出之后,10 秒之内,被改装的汽车又再次恢复完整,可以想象在这短暂一瞬间画外是怎样一派忙碌的景象。如此的操作算得上别出心裁,镜头在狭窄的空间里游走自如,让这段戏显得干净利落,
32、成为密闭空间长镜头探索的成功案例之一。13.冬荫功2005 年导演: 普拉奇亚平克尧 摄影: Nattawut Kittikhun楼梯镜头:时长 3 分 45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动作片似乎很少涉及“长镜头”,题材要求它们必须用到快速的剪接,以制造眼花缭乱的对打场面。泰国影星 托尼贾在电影冬荫功中一反常态的设计了楼梯打斗的一个长镜头,在 3 分 45 秒的时长里,他从一楼打到四楼,摄影机同步跟进,这是一场耗费体力的尝试,每一次重拍,托尼贾都要累到瘫痪倒地。在幕后访谈中,托尼贾表示这个镜头重拍了 6 次之多,由于需要不停的正面打斗,整个过程中的体能耗费可以想象,为了保持长时间的兴奋状态,托尼
33、贾也不得不使用了嗅盐。受到体能考验的不仅是托尼贾,还有该片的摄影师,为了跟随前者的快速移动,摄影师在过程中必须从旁跟着跑动,由于技术人员无法维持这种运动上的强度,在托尼贾打到第三层的某处,由另一位摄影师完成了接力替换。这个长镜头是动作电影中罕见的尝试,它在不破坏场景连续性的前提下,让托尼贾的略显平实的打斗(相对特效制作)产生震撼效果。不过这也同样需要顾及场面调度的因素,冬荫功在摄影上仍然有拖泥带水的凌乱感,而且托尼贾打到三层的动作戏中,穿梭入房的场面也无法包含入镜头之中。此外大多数时间里,摄影机总欠缺稳定性,无法让主人公身处观众的视觉中心。旧金山纪事指出, 冬荫功是一部“由大明星和惊人动作支撑
34、起来的烂片 ”,此中的“烂 ”自然是糟糕的剧本与混乱的剪辑,而“ 惊人”,则属于托尼贾惊艳的拳脚以及这一个令人震撼的长镜头了。14.老男孩2003 年导演:朴赞郁 摄影:郑正勋长廊镜头:时长 3 分 11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朴赞郁的黑色风格总是包裹着前卫,譬如老男孩里最经典的“锤子镜头” (或者叫长廊镜头) ,就被他做成了类似电玩风格。这段戏由崔岷植单挑几十名混混,双方各使兵刃打斗,中间不能有丝毫懈怠。由于镜头中人数众多,操练起来极其复杂,稍有差错就要返本重来,这一个镜头最终拍摄了 3 天才宣告结束。也许从技术上讲,这个镜头没有什么过人之处,然而朴赞郁摈弃了多视角的剪辑,采用单侧面拍摄的
35、手段,让这场动作戏达到了最直观的平面效果。为此整段戏安排在一个狭窄的走廊拍摄,摄影机下装有滑轮,方便进行左右移动,崔岷植从镜头的左边入画,一路恶战到另一端,动作采用写实化的操作,并且一气呵成。这段戏中的打斗非常复杂,无论对演员调度还是对众人的体力都是一个挑战。侧拍的场景让我们联想到游戏电玩,游戏中的主人公从一段作战并力拼众敌,和电影中的场景别无二致,这场戏的光线色彩和构图几近完美,并散射出一种略带诡异的美感。崔岷植单挑数十人的过程几近惨烈,完全看不出表演的痕迹,尤其是崔岷植从凶猛倒地 被殴打 重新站起又被对手占上风 彻底打败对手,使这一个镜头一波三折,内容丰富且信息量极大。从根本上来说, 老男
36、孩追求一种打斗情绪多过了打斗快感,它在长镜头里拍出了蒙太奇的效果和感觉,让整个镜头的感觉比实际时间长得多。这种外在“单纯” 而内在“波涛汹涌”的方法加强了本镜头的力度,使其作为幕高潮具备了应有的冲击力。15.辣手神探 1992 年 导演:吴宇森 摄影:黄永恒医院镜头:时长 2 分 37 秒难度系数: 完美指数:冬荫功让人见识到长镜头拍摄功夫场面的效果,那么枪战戏呢?事实上吴宇森早在辣手神探中给出了答案,在云来茶楼和医院的两段爆裂火拼中,吴宇森都运用了长镜头的表现手法。说起来云来茶楼的一段是周润发的个人秀,医院的长镜头反而更见功力,这段长镜头拍的异常流畅,而两名主演的配合同样天衣无缝。医院大战的
37、戏份大约 10 分钟,这段长镜头占据了 2 分 37 秒,其间周润发和梁朝伟并肩作战,不断有反派角色持枪入画。由于反派人物众多,调度显得颇为复杂,尤其是牵涉到一些翻滚破窗的镜头,都需要事先排演。难得的是吴宇森没有因此而省略其余的操作,譬如演员个人的表演,以及中间必要的爆炸、烟雾效果,所以这个镜头和 冬荫功相比虽然时间要短,操作难度却并不逊色多少。如果单纯是开枪镜头,设计起来并不困难,难的是把一切因素协调起来,为了照顾周润发、梁朝伟的表演,吴宇森在这个镜头里五次把常速转换成慢速,这不但让两人的患难之情急速膨胀,也传递出微妙的浪漫气氛。这种速度变化也营造出一张一弛的节奏感,并给技工人员和龙套角色赢得了准备时间,当然这场戏更离不开吴宇森的精确调度,方能显示出成片中那种一气呵成、迅猛凌厉的质感。多年之后,吴宇森坦言这个镜头并非真的一镜到底,而是由两个较短的长镜头拼合而成,然而在这个“长镜头” 中,我们丝毫寻找不到剪辑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