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科毕业论文封面式样分类号 UDC 单位代码 10644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本 科 毕 业 论 文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学生姓名: 二级学院: 专 业: 班 级: 学 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年 月 日 中 国 达 州20 年 月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目 录摘 要 1Abstract2一、绪论 4(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41、研究目的 42、研究意义 4(二)国内研究现状 5(三)论文的主要内容 6二、身韵概述 7(一)身韵的艺术特征 7(二)身韵之“形、神、劲、律” 7(三)身韵中的艺术呼吸 8(四)身韵对中国古典舞成长的影响 9二、古典舞中身韵手眼身法步
2、的重要性 10(一)舞者心态及内涵的表达 10(二)表现动作的节奏、层次及力度 10(三)动作自身的律动性 10三、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 12(一)腰是古典舞中表现技巧的关键所在 12(二)旁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 12四、总结 14参考文献 15致 谢 16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2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XX 专业 XX 级 XX 班:姓名 指导教师: XXX 四号楷体居中摘要中国古典舞,是通过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它是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 且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中国新古典舞是当代舞者致力于建设中国当代
3、民族舞蹈的一种尝试。 它是在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经过历代舞蹈家的提炼、 加工和创造而逐渐形成的舞蹈种类, 它充分体现了舞蹈 “形、 神、劲、 律 ” 的高度融合, 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鉴于手、眼、身、法、步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和灵魂,本文就从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出发,就中国古典舞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关键词:古典舞;手眼身法步;运用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3Hand-eye agility step of Body Charm in the use of classical danceMajor: XX Grade:
4、 XX Class: XX Student: XXX Supervisor: XXXAbstract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based on folk dance , drama mergers extracted from the essence of dance and martial arts combination of agility , and long after the creation and processing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artistic practice dance professionals ins
5、pection , which combines aesthetic elements of ancient Chinese dance and contemporary aesthetics , thus forming today with strong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thnic dance styles of dance .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an ancient practice of the people working in the country in the creation of Chinese clas
6、sical dance has formed our own set of national training system , and this system has a relatively strong national identity , have our nations aesthetic features and aesthetics norms, our difficulty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 is the other training system that can not be replaced . So, explore the body
7、 rhyme hand-eye agility step in which the use of classical dance in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s a fundamental integration of Chinese modern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 the essence of dance and martial arts drama comprehensive shenfa to train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basic skills fo
8、r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integrated intelligent Chinese classical dancers , supplemented by comprehensive use of hand-eye rhyme agility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nationality laws which apply in the classical dance , focusing on the hands, eyes , body, law , step training to enable students to fu
9、lly grasp the Chinese classical dance is the key rhyme to explore the use of hand-eye agility were among the classical dance .Keywords: Classical dance; hand-eye agility step; use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4一、绪论(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手眼身法步,戏曲表演艺术的五种技法。亦称五法。手指各种手势动作,眼指各种眼神表情,身指各种身段工架,步指各种形式的台步。法则总指上述几种表演技术的规程和法则。程砚秋所
10、倡之五法为:口手眼身步,口指各种发声的口法。余者与上述同。可与上说并存。是戏曲演员必备的表演技艺和基本功。唱做念打四种表演要素与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法合称为“四功五法” ,是戏曲演员的基本艺术修养 1。中国古典舞蹈是以民族民间舞蹈为基础,兼并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中提取的精华组合而成,并历经千百年的舞蹈专业工作者的加工创造和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当中融合了中国古代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美学的元素,从而形成了今天具有浓郁中国民族舞蹈风格特点的舞种 2。通过研究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共同探讨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2、研究意义中国古典舞是从戏曲舞蹈和武术身法的精华中提取发展而成的舞种,融合了中国古代舞蹈
11、的美学和当代的审美观点和理论 3。鉴于手、眼、身、法、步是中国的古典舞蹈的灵魂和精髓,本文就从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出发,对中国的古典舞蹈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蹈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探。中国的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的舞蹈的基础上,加以从戏曲的舞蹈和武术的身法中提取的精华融合形成的,并历经了千百年的舞蹈专业的工作者的加工和创造以及长期的艺术的实践的验证,其中融合了中国的古代的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美学的特征,从而形成了如今的具有浓郁的中国的民族的舞蹈的风格的特点的舞种。中国的古典的舞蹈是我国的古代的人民在劳动的实践中创造而成的,中国的古典舞蹈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的系统,而这套
12、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所以,探究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中,以中国的民族的传统的文化为基础,融合中国的现代的美学的观点,综合了戏曲的舞蹈和武术的身法的精华,以培养中国的古典舞蹈的基础的技能为目的,以发展中国的古典舞蹈者的综合的智能为辅,通过综合的运用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蹈当中的应用的科学性、系统性和民族性的规律,侧重于手、眼、身、法、步的训练,让学生全面掌握了中国的古典舞蹈,也是进行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探究的关键。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5(二)国内研究现状1954
13、 年,中国的古典舞蹈学科始建于北京的舞蹈学校,1980 年改制后,北京舞蹈学院在中国舞蹈的教育系的根基上,建立了中国古典舞系(曾称中国民族舞剧系) ,中国古典舞蹈从此变成了独立的舞蹈的专业的学科,并通过研究“古代的舞蹈”和“戏曲的舞蹈”的美学的特征、形式的特征与内涵的神韵,在历经了近半个世纪修改后,以中国的传统舞蹈为基础、继承并发扬了中国的传统的戏曲和武术的艺术中的精华的部分,并大力的借鉴了西方的舞蹈的体系所积累的经验,不断的摸索和实践,最终的构成了完整的具有中国的传统的民族的特色的教学的体系。这个的教学的体系在神韵上提炼了戏曲的武术的动作的元素、并在技艺上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训练的方式,并在创作
14、上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如京剧表演艺术家张云溪先生在其所著艺苑秋实一书中写了不少很有自己独立见解的文章。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载入程砚秋大师对“四功” 、 “五法”的论述。京剧表演艺术家关正明先生也有和程砚秋对“五法”中之“法”的同样观点,他们十分明确的认为“法”应改为“口” 。同时,正明先生特别强调, “口”应列为“五法”之首,即“口眼身手步” 。笔者完全赞成程、关二位的观点“五法”是对“四功”的进一步阐述和具体地解诠,是在“四功”的基础上发挥的。笔者以为“唱”和“念”是用“口”来表达的,没有“口” ,何能有“唱念”?而“做”和“打”则是通过“身段”来完成的。 “手眼身步”都是以“做打”表达。反映
15、出来的。如果仍用“五法”中之“法” ,与之并列,那怎么样来解释呢?“四功”所表达的“五法”应是每个演员在舞台表演时,都应所有表现的。故而笔者认为“五法”中应以“口”代“法” ,而为“口眼身手步” 。大量的京剧剧目中,除一出戏雁荡山是无唱念,不用“口”表演外,则别无他剧。连三岔口的开场和最后也有几句台词呢。“口”在京剧艺术中,有其重要性应占第一位。大家知道, “五法”中之“手”即云手,“眼”即眼神, “身”即身段, “步”乃台步。那么“五法”中之“法” ,是代表什么呢?有人说, “法”原来应为“发” ,意即“甩发” 。这也似欠妥。 “甩发”并不是每场戏均能用得上。唱戏,唱戏,不用“口”怎唱?时代
16、的进步、创新、改革是必要的,行家里手中,藏龙卧虎者颇多,可对“四功五法”各抒己见,笔者愿闻。(三)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为中国的艺术的文化和舞蹈家们的智慧的结晶,进行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蹈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6当中的运用和探讨是一部具有系统性、科学性、民族性的研究的方法,除要了解中国的古典舞蹈的发展的过程之外,尚需把握好对中国古典舞蹈主要的艺术的特征的掌握,例如掌握 “拧、倾、圆、曲”的身体的形态,吸收了舞蹈中的“内聚性”的核心内容及身韵在舞蹈中的重要性。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7二、身韵概述(一)身韵的艺术特征所谓“身韵”即“身法”与“韵律”的总称。 “身法”是外部的技
17、法的范畴, “韵律”则是艺术的内涵的神采。它们之间进行的有机的融合,才能真正的体现中国的古典的舞蹈的风貌及审美的精华,换句话说,身韵就是“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 ,这是中国的古典舞蹈必不可少的标志,是中国的古典舞蹈的艺术的灵魂 4。中国的古典舞蹈的“身韵”课程是古典舞蹈的“身段”的更新和换代。用课程建设者的话来说, “身韵”作为“身段”的新一代的课程,是从审美的角度来继续和研究传统的身段、从训练的科学角度来提炼教材、从舞蹈自身的特征和时代精神的要求加以发展演变的结果。进入 80 年代以来,建构者们认识到“文革”前(1954 -1966)的 12 年,主要是对戏曲舞蹈加以整理、规范、分类
18、和组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者们认为舞蹈的民族传统的风格既不是不可知的,也不是简单模拟戏曲或武术就能解决问题的 5。因而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开始了从形式上继承传统转向了从审美性上去继承传统的思路,开始了从“套路”上和动作上去整理传统转向从提炼训练元素来建设教材的设想。这种“新思路”为什么把“身段”改称“身韵”呢?是因为优秀的民族舞蹈演员都具备三个特点:一是其动作有内涵、有感觉(戏曲谓之“心劲” ,武术谓之“精气神”)。二是其动作是由身法带动的,而身法是由腰部动律牵动的。三是其运动不是在单一的脉动性节奏中进行,而是由多变化的节奏来完成的,它包括着轻重、强弱、长短、顿挫、附点、切分、延伸等节奏处理
19、和力度对比。称“身段”为“身韵” ,从名称形式上意味着民族舞蹈与戏曲母体的分离。从内涵上意味着“形神兼备、身心并用”的要求3。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二)身韵之“形、神、劲、律”形:主要表现为动作、姿态的运行路线和之间的过渡、连接,包括了所有外部直观的姿势或动作。 “形”所表现出可见的形式和过程,而不能失去“形”的本质特点,最基本的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和最直接的表现媒介的艺术特色。这也是最基本的,最原始的身韵中“形”的表现。神:一般泛指“神韵”,这在万物之中乃至舞蹈当中 ,都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了神韵的艺术,就如同于没有了灵魂。而身韵的灵魂所在,就是能够淋濟尽致的表现出它的“
20、神韵”所在。存在于通过内部发自内心的微妙感觉真的表现在舞蹈训练和艺术表现中。因此,只有把握住了 “神”,“形”才能具有生命力。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8劲:就是对动作内在节奏当中的力度、层次以及轻重缓急的处理。在动作的过程中,力度的使用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之分,只是像写作中标点符号的作用。 “劲”的标点符号在舞蹈节奏中准确地表达了人体的动作。这是由于“劲”的使用,使韵律更加清晰。律:是动作路线和规律性依循的存在于 “身韵”中的一种律动性。如同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使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规律连接顺畅。从另一个方向寻找,不难发现许多“反律”在古典舞的身韵中,往往在编排上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也是这
21、些不同的规律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独特审美,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形态,或是相反的逆势形态都反映出中国古典舞蹈的圆、游变幻之美 6。(三)身韵中的艺术呼吸生命的律动是在呼吸的一起一伏中产生的,亦如我们舞蹈生命中的律动。而呼吸也是舞蹈中的一门技巧,是比舞蹈中的硬件技术更难以掌握的。在训练的过程中和进行舞蹈表演时,如何正确地掌握好舞蹈中的呼吸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的。作为一位优秀的舞蹈演员,除了具备良好的外形条件和在舞蹈表演中外在身体的展现外,最重要的是运用内心情感的表达以带动身体的律动和韵味的产生。这便是整个呼吸贯穿使然 7。因此,我们做任何一种舞蹈训练或舞蹈表演,正确的处理好舞蹈里的呼吸,对
22、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身韵”是从动作元素入手,从呼吸中找本源,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气息来带动。 “呼吸”的训练是每一位进入中国古典舞“身韵”课堂所最先接触到的。同一般现实生活中的呼吸相比,两者有着相关又不近相同的区别。相同的是它们都是属于人体器官上的“呼吸” ,是人体生命之存在;不同的是一个加工的艺术的气息,在经过“身韵”课堂的训练后被称之为“提” 、 “沉”的元素。我们一般称这两种带动身体做出深“呼吸”而引领肢体进行上下运动的“提” 、 “沉”元素,为“艺术呼吸”唐满城和李正一这两位老教授共同创建了中国古典舞“身韵”的教育体系,并将“提” 、和“沉”这两种艺术呼吸作为了“身韵”训练里最重要
23、的内容同时贯穿始终。这也是基于中国传统的表演艺术中对“气”的理解,同时也为“提” 、 “沉”训练拓宽了 “气”的表演。(四)身韵对中国古典舞成长的影响身韵的最终目的是要将身韵融化在古典舞的一切舞姿和技术技巧中, 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对节奏处理和舞蹈的动作的连接上, 以及点线处理、 舞蹈动势的渲染和表演者内在修养等方面。如果说古典舞基础训练是一种训练的手段, 身韵则是衡量这种舞蹈的动作的标准。 “如果把动作比做机体, 那么韵律就好比血液,血液停止了流动, 肌体就会僵死。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9” 这个生动的比拟, 形象地说明了动作与韵律的关系。 可以想象, 假若古典舞蹈缺少了韵律,那么动
24、作、 舞姿的组合一定会使人感到了僵化。 在古典舞的训练里, 应注意动作的性格化和气质上的感染力, 在音乐的组合上的处理应关注训练 的“刚武气质” 型、 “柔韧舒展”型, 以及灵巧和敏捷、 龙飞和凤舞等诸多的方面的要求。所以, 如果我们抓住了古典舞蹈的韵律,就找到了创作中国古典舞蹈的根源。 从这个意义上讲, 身韵不仅仅是训练中国古典舞的风格、 韵律及外部技巧等, 从中还可以发展创作古典舞的连接动作和舞蹈语言。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0二、古典舞中身韵手眼身法步的重要性(一)舞者心态及内涵的表达舞蹈者心态和内涵的表达表现在“心意”或“神 ”上。它的真实的涵义是通过自觉的意识、意念、感觉
25、来支配舞蹈的动作,而不是盲目地、程式化地去完成了动作,这种自觉的意识同时也涵盖了丰富的想象力 8。马不波的论盖叫天中谈到,盖叫天之所以与众不同,是他在跳舞时往往把动作想象成“变化的云彩、飞翔的雄鹰、风吹的柳条、冉冉的青烟” 。 “形”中的“动律的元素”和“平圆、立圆、8 字圆”的运动,是与舞者的主观的意念紧紧的联系,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提沉” ,也是一次的通过意念的支配的艺术的过程。所谓的“心、意、气” ,就是“神韵”的具体的表现。通常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 “眼睛是传神的工具” ,但是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单纯的说的是眼球的自身的生理的运动, 更是受到内心的支配而表现的心理
26、的形态。 “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 ,这一口诀的准确地表达了形和神的联系。在“身韵”的训练中,每一个的细节的处理都是强化神韵的过程。 因此, 我们说人体的动作中的神韵并不是虚幻、抽象、不可知的,它恰恰是起着支配的作用的艺术的灵魂。(二)表现动作的节奏、层次及力度动作的节奏、 层次和力度的表现在“劲”上。 中国的古典舞蹈的节奏通常与 2/4、3/4、4/4 式的音乐的节奏而不同,它更多地则是注重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弹性”的节奏。 无论是戏曲还是武术都非常的重视动作的结束之前的瞬间的节奏上的处理,中国的古典的舞蹈也是如此。它包含有这几种的典型的亮相的“劲头”:“寸劲
27、”角度、体态、方位均已经到位,运用一寸之间的劲来进行“画龙点睛” 。 “反衬劲”给予即将要结束的体态的造型以强度的较大的反的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出最后的亮相。 “神劲”一切都已经完成,用眼神及肢体来做延伸的感觉,从而形成了“形已止而神不止”的表演的效果。 此外, “劲”还有 “刚中有柔” 、 “刚柔并济”等的区别。(三)动作自身的律动性动作的自身的律动性和它遵循的规律性表现是“律” 。 “顺”劲是律中之“正律” ,动作的流畅则能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但古典的舞蹈还非常的重视“不顺则顺”的“反律” ,能够令观众意想不到, 比如一个动作或动势的走向似乎是往左的,突然的急转向右,或者正身韵的手眼身法
28、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1向前时突然变向后。 这种“反律”是古典的舞蹈特有的,可以产生其舞蹈的变化多端的动感。 从具体的动作上,古典舞蹈还有“一切从反面做起”的说法,即“逢冲必靠、欲左先右;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的规律,正是这些独特的规律使得古典舞蹈具有了独特的气质。无论是顺水推舟的顺向的动势,还是方向相反的逆向的动势, 抑或是特有的 “从反面做起” ,这些都体现出中国古典舞蹈的变幻的美感,是中国的“舞律”的奥妙地方。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2三、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一)腰是古典舞中表现技巧的关键所在腰在身韵的训练中被称为躯干。 从简单的蹲到有难度的控制的动作,再
29、到以腰为轴,这些在中国的古典舞蹈的运动中具有着核心的作用。中国 的古典舞蹈的身韵正是发扬了戏曲的身段中 “以腰为轴”的动作的原理,按照舞蹈的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了腰部的躯干的表现力,在训练上则有了更高的要求和突破。所以, 古典舞蹈中的许多技术的动作和舞姿的造型都需要腰部拥有一定特殊的能力才能做出来,所以在身韵的训练的动作以及韵律上,无论是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收先放的运动的规律,还是拧倾曲圆、俯仰开合的动律的特点,无一不是以腰为着力点,从身体的运动里表现出来的。 最初人们或许是从日常的生活中感受到了腰部的表现的情感的作用, 从而在艺术的实践中进一步的夸大、 美化并扩展了腰部的躯干的律动 9。 从这
30、个角度来看,假如我们注重腰部在身韵的训练中的重要性,将极大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的表现的能力。(二)旁提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部分在技术和技巧中, 旁提不是对一种元素而进行的训练, 而是借助旁提的特有的动势与单一的技术的技巧进行结合,衍变出新的技术的技巧,从而进行综合性的训练。中国 的古典舞蹈的旋转的舞姿是在上、 下身成子午象的基础上开始有了立体的构图和形象的塑造, 旁提的复合和旁提的体态的特点,使动作的显示出婉转中的修长、旋转螺形的变化,如旁提的后腿转,是在旁提的后腿的舞姿上的完成的原地的旋转的动作, 是一个典型的与旁提的元素进行结合后产生的民族的舞的姿转。又如斜探海儿转,可以说它是旁提的身法的延续和夸
31、张,在旁提的不断的“提、圈”中去不断的寻找旋转的动势,以形成在转动的过程中的动力。这种的民族的舞姿的转身法性和复合性比较的强, 所以我们不能忽略了基本的动律的元素所产生的质的改变。 就像斜探海儿转,如果不关注旁提在旋转中的动势的作用,这个转是不会将古典的舞蹈的旋转的特点进行表现的。另一方面, 旁提不仅仅的体现了中国的辩证的哲学以及民族的传统的审美的特点,更是女性的线条的线性的艺术的体现。由于旁提拥有特殊的动势, 又变化发展成古典舞蹈中最具民族的风格的特点的一系列的翻身的技巧,如踏步翻身、点翻身、串翻身等等。翻身是指人体围绕着一个点或轴进行的圆周的运动,无论什么的翻身,从它们的运动的形式来说,都
32、是以腰作为轴心的,身体在倾斜的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的贯穿了着拧、倾、仰、俯和旁提的形态的特征。因此,缺少了旁提就不会有这些的技术的技巧的完成,就不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3会有圆的运动的轨迹。就以点翻身为例,它开始的准备的动作在旁提的舞姿上,在真正的翻身中要经过左右的两个的旁提的过程, 这里不仅是对旁提的律动而进行了训练, 更是一种展示力的独特的训练。 “翻身”这种的最包含了民族性与风格性的中国的古典的舞蹈的技巧的形式,它的完成是少不了旁提这一元素的,也是民族的舞蹈的技巧中与身韵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技术和技巧。其实,舞者肢体的每一部分,都是技巧的表现。中国的古典舞蹈的技巧是在借
33、鉴了武术、戏曲和芭蕾等艺术的门类的某些的技巧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中国的民间的舞蹈中的许多技术性的舞蹈也正是吸收了武术、戏曲、杂技中的营养后发展而形成的。 尤其是汉族的民间的舞蹈中的许多的徒手的技巧和动作,如飞脚、蹦子、旋子、扫蹚、扑虎、叠肩、赞步等的技巧,都是古典的舞蹈与民间的舞蹈所共有的。由此可见,中国的古典的舞蹈与中国的民间的舞蹈的技术和技巧的本源是相同的。中国的古典舞蹈已经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技术的训练的体系, 而中国的民间的舞系至今还没有完善自己的技术的训练的体系, 在基本功的训练上基本依赖古典舞的基训的教材 10。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4四、总结中国的古典的舞蹈是以民族
34、的民间的舞蹈为根基,兼并了从戏曲的舞蹈和武术的身法中提取的精华有机的组合,并历经了千百年的舞蹈的专业的工作者的加工和创造以及长期的艺术的实践的检验,当中融合了中国的古代 的舞蹈的美学和当代的美学的元素,从而产生了今天的具有浓郁的中国的民族的舞蹈的风格的特点的舞种。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5参考文献1 唐满城、 金浩. 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11.92 王伟.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3 胡伟、 朱兮. 古舞探径: 中国古典舞形态构成与语言研究M.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64 赵哲晗 .
35、 中国古典舞艺术特征 J. 剑南文学 ( 经典教苑 ), 2011(05).5 周志强、 满运喜. 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美学与中国古典舞高峰论坛论文集 C. 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106 易立.流风回雪 韵逸神飞D.暨南大学.20067 高静.将中国古典舞身韵引入高校课堂教学的研究J. 长春教育学报 .2012(04) 8 张琳,黄锐.论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的价值J. 科技资讯 .2012(01) 9 成丹.试论身韵课的审美与教学J. 华章.2011(19) 10 吴明静.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审美与教学J. 成功(教育).2011(12)身韵的手眼身法步在古典舞当中的运用16致 谢本课题在选题及
36、研究过程中是在到老师们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感谢老师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感染和激励着我。是我坚持把这篇论文完成下去。从课题的选择到项目的最终完成,历时半年,从论文选题到搜集资料,从开题报告、写初稿到反复修改,期间经历了各种不同的心情变换,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心情是如此复杂。如今,伴随着这篇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稿,自己有一点成就感。之前的种种努力总算小有成果。在此谨向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我还要感谢培养我四年的母校,没有母校的悉心栽培没有我今日我的成功。感谢同学们的不离不弃,让我四年来的生活充满欢乐。最后感谢父母的悉心培养。正是你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呵护,促使我日后更加努力的投入新的环境。这也是我人生中最大的财富感谢导师在学习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还要对学长学姐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对我的帮助和鼓励表示特别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