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术论坛104这首歌,我为乔治亚歌唱。噢,乔治亚!漫漫长夜歌唱,唯有这首老歌,让我想起乔治亚。乔治亚,乔治亚,为你歌一曲;又甜美又清新,月光洒进松树林。我能感觉到,别人的手臂,向我伸来,别人的目光,露出笑意,就是现在,难道你不知道吗?在祥和的梦里,我看见车水马龙,通向你。噢,乔治亚!我没有找到祥和,请驻留片刻,乔治亚,难道你听不见吗?我心中的乔治亚。”歌曲在影片中一方面成为叙事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起到渲染气氛、铺垫情绪的作用。这首歌曲成功地唤起了人们对故乡的怀念,雷忧郁的声音、管弦乐以及合唱描绘出一幅宁静的乡村图画,令乡愁如此地扣人心弦,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情绪。三、低谷后的重新振作黑人的这种民族
2、情结不仅体现在对乡愁的思念,同样也体现在对民间素材的把握。雷查尔斯早期受人诱惑染上毒品,毒品的折磨一直缠绕着他。因涉嫌毒品被警方逮捕,雷的音乐旅途因此而进入黑暗期。这段黑暗期,雷把兴趣转向乡村音乐的创作,当他以新的面目出现时,给人们带来乡村歌曲我无法停止爱你。19世纪开始,美国流行的是节奏布鲁斯、爵士乐、灵魂乐,音乐爱好者特别是白人对乡村音乐并不感兴趣。雷希望用这首乡村歌曲诱发埋藏在黑人灵魂中的民族情结。影片雷为了增加戏剧冲突,安排了这样一个插曲:在雷据理力争之下,ABC唱片公司答应为雷举办我无法停止爱你的音乐会。雷在助手的搀扶下走上舞台,舞台灯光格外刺眼,台下坐着各种肤色的观众。观众喧哗着,
3、议论着雷曾经演唱的歌曲我心中的乔治亚请勿束缚我心等,却没人听见雷对歌曲的介绍,“我从小生长在南方,每次你们打开收音机,你们都会听到乡村老大剧院,我就是演唱那首歌曲长大的,我给大家唱唱我的思乡根源。”雷深情地演唱起歌曲,但台下的观众躁动不已,剧场的经理马上要求灯光师把光线关掉,只留下一只聚光灯打在雷的身上。剧场逐渐安静下来,人们立刻沉浸在音乐中。歌曲我无法停止爱你没有我心中的乔治亚扣人心弦的声音,没有我得到了一个女人热情、奔放的情绪,只留给人们一种绿色情怀。一支萨克斯、三人的伴唱、一个交响乐团,雷对歌曲中一个不确定的“你”唱出势不可挡的爱。种族与人类个体一样具有多样性,这种多样性或差异性是由其各
4、自的感情、观念、信仰、生活习俗、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等因素决定的。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特性和世界观,并以其独立的方式发展。在非洲存在着一种超越时空的“黑人灵魂”,即“黑人精神”,它赋予黑人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并反映了黑人世界文化价值的总和。结语电影雷真实地描写了雷查尔斯过人的音乐才华,从2004年10月底于全美上映以后连续6周稳坐票房排行前10名,并深获影评青睐。影片中的音乐很好地抓住了黑人音乐的特质,展现出黑人的民族情结。雷虽然是个盲人,但仅仅依靠他对世界独特的感觉方式,就能够赢得全世界的赞许。我们通过倾听黑人创造的灵魂乐、倾听大师的心声,从而到达黑人的心灵深处。这部人物传记电影成为缅怀灵魂乐之
5、父雷查尔斯的一种方式,他的音乐将给摇滚音乐后继者带来更多的启示。注释:王岳川,胡经之.文艺学美学方法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第340页.迈克尔莱顿.我无法停止爱你M.钟鑫雨译.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8.张宏明.弗罗贝纽斯的非洲学观点及其对桑戈尔黑人精神学说的影响J.西亚非洲,2005(5).作者单位:湖南理工学院音乐学院(责任编辑:轩蕾)根据傅庚辰为故事片闪闪的红星所作的电影插曲映山红而改编的同名扬琴独奏曲映山红,诞生于1975年12月,是我国当代著名扬琴演奏家、教育家、改革家桂习礼先生的早期作品,也是其成名之作。1977年,中央音乐学院在两万余人的应试者中,录取了一批优秀的少年音乐
6、人才,并于1978年初在人民大会堂向国家领导人进行了汇报演出,其中唯一的扬琴演奏者就是以映山红作为主要考试曲目而被录取的。由此可见,乐曲映山红是当年扬琴音乐创作的代表作品。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厂拍摄的纪录片春蕾,在全国乃至我国100多个驻外使馆的广泛放映,使此曲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桂习礼的名字也随之在音乐界以及喜爱扬琴音乐的听众间广为流传。映山红是生长在我国南方高山峻岭上的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山花,又名杜鹃花。乐曲以“映山红”为标题,就是把这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山花喻为光明的象征,比作能带给人民幸福的红军。乐曲采用江西民歌和采茶戏曲牌音乐为素材,优美的旋律尽情地展现出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对胜利的向往。在
7、结构处理方式上,作者中西融合,精妙安排。全曲只用一个音乐素材,以不同形式的变奏手法来展示乐思,并以三段体结构原则体现全曲的结构。这与西方典型的三段曲式有很大不同。音乐主题围绕角音的装饰性旋法mi、do、re、mi来进行,音乐时而抒情,时而激越,兼以巧妙的转调变换手段,使和声色彩不断变化。该曲音乐变化幅度较大,技法新颖,不仅强调了原曲的深邃内涵,同时还创造性地注入了许多戏剧性的因素。作者把它分为五个部分并加以小标题注释,使表演者更易达到最佳的演奏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1.【引子】群山巍峨、红旗招展由电影插曲改编的扬琴独奏曲映山红是桂习礼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中国扬琴音乐的经典之作。文章从映山红乐曲
8、的结构处理方式、演奏技巧运用及丰富多彩的演奏音响效果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扬琴作品 桂习礼 映山红内容摘要:关键词: 李丽宁对扬琴独奏曲映山红的解构ART EDUCATION 2011 02 105开始时乐句用宽广的C调,通过强力度的超过三个八度的和音演奏表现手法,给人们带来了一个场面壮观、气势恢弘、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英雄赞歌主题。随后的六个琶音处理及由高到低的一连串双手四度、三度五声音阶快速下行,这些都给听众带来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和感觉上的震撼。最后使用的“吟音”演奏技巧(现多改为勾揉音),是作者大胆借鉴了古筝的揉弦演奏技法,描写劳苦大众期盼红军到来的真情流露和内心祈祷。渐慢又渐弱的处理恰到
9、好处地为下一段慢板的出现做好了准备。2.【一】段:慢板、夜盼亲人、情深意浓当此主题出现时,作者巧妙地运用长轮音细腻、抒情的特点,从而把乐思柔和而宁静的特点进行了充分的展示,“腕指结合”的运力方式,使音色会略显单薄、漂浮,就像从深夜寂静的山坳茅屋中传出的隐隐歌声,充满了幻想情调。八度轮奏的使用带给音乐一个推动,适当地加一点臂力,使音色变得厚实。大提琴音色的浓厚,表达出对红军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希望黎明赶快到来的热切期盼。接下来是第一段中采用两声部进行的主题变奏。谱例:主题音乐在第一段轮音的柔和悠长、抒情柔美音色呈现之后再次出现,以拨弦技巧首创性地运用于大段的主题展现,上声部拨弦奏主题,下声部以“和
10、声式”的上下流动织体来衬托,使左手主题旋律在清淡明亮中更加鲜明。清晰的主题再现,表现出人们更加强烈的对红军到来及美好新生活的内心期盼。歌唱性的演奏情绪,要求演奏者在两手力度处理上必须轻重得宜,主题音乐拨奏音要纯净,右手低音部配合做出相应的力度起伏变化。多层次织体运用不同的音色演奏出不同声部,更好地发挥了扬琴的音乐表现力,较好地避免了主题多次出现音响上予人的沉闷感,从而形成了极佳的艺术效果。 3.【二】段:行板转快板、队伍行进、威武雄壮连续的“前八后十六”节奏形成了一个过渡性乐句,它运用由弱渐强的力度变化处理,达到了转换情绪和为转调作铺垫的作用。另外,灵活而又富有弹性的节奏音型,模仿了马蹄的奔跑
11、节奏,暗示着红军的到来。双手和音快速连续的马蹄声节奏模仿,塑造出千军万马、万马奔腾、气势磅礴的音响效果。但也因这个技巧的使用,提高了乐句的演奏技术要求,使演奏增加了很大难度。它要求演奏者必须具备扎实、精湛的扬琴演奏基本功,才能完成此过渡乐句的音乐表现。这正是几十年来,此曲被用来衡量学生演奏技法掌握及能力水平的保留曲目的原因之一。此后主题变奏出现在G调的快板上。这段曲子采用了压缩加花主题的手法,十六小节强弱分明的四二节拍,“前八后十六”的音型,在此塑造出了坚定有力的音乐形象,从而为我们展示出了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推翻旧社会昂首挺胸做主人的民族气概。从C到G调的转换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听觉刺激,形象地
12、表现出人民走向光明的决心与斗志。自成一段的十六个小节,在第二段中被第二次用衬音奏法进行变奏,且加快了速度,使情绪逐渐激动,这不但加深、加剧了音乐与慢板段的对比性,而且增加了音乐的可听性。谱例: 紧接下来的六小节作者连续使用十六分音符,使乐曲由强到弱,由高到低,自上而下奔腾,一次又一次使旋律在节奏的驱动下,更具运动感与流动性。之后,一个慢起渐快的过渡句又把音乐连贯地推向高潮段。谱例:4.【三】段:行板、山花烂漫、豪情满怀当主题再现时乐曲又回到了C调,八度轮音强奏及节奏的拉宽处理,使情绪更加激动,充满强烈的冲动感和激情。在高潮处理上,是一个利用“三连音”的宽广乐段,作者明显地借鉴了西洋音乐尤其是钢
13、琴音乐的创作手法。极具动感反复向上推进的八度大跳“三连音”音型,造就了丰厚广阔的音响,充分展示出人们打土豪、分田地、跟着红军闹革命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和由于红军的到来而产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谱例:5.【尾声】:宁静致远,思绪翩翩尾声音乐是前面主题音乐的语汇,原速是再现段落的乐曲情绪回顾。尾声音区很高,加上造成空泛音响的“泛音”技法的引用,使音乐意境更加缥缈,更富于幻想性,从而给听众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渐慢渐弱的“远去”意境也使人意犹未尽、浮想联翩。作者的这种创作手法,使音乐的魅力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无论给听众还是给演奏者都留下了无尽的回味以及更大的想象空间,从而成为了中国扬琴音乐创作的经典之作。注释:赵 沨 .1994年专为刘月宁扬琴独奏音乐会而作.赵 沨 文集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桂习礼.跟名师学扬琴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2. P192.参考文献:1赵艳芳.扬琴考级训练问答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2.2上海音乐出版社.音乐欣赏手册(续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3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作者单位:郑州师范学院音乐系(责任编辑:曹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