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拉弧圈与抽陀螺 Post By: 2009-5-20 9:41:00 与国球一起骄傲!与全国球迷一起骄傲!国球网全国联盟分站/俱乐部招募火热进行中 我觉得拉弧圈球就像抽陀螺,大家可以细细体会一下那种感觉,我个人体会就好像我们掸衣服上的土,拉加转就好像掸薄衣服,又要用力把土掸掉,又不能把自己打疼了,这时是薄薄的掸,但又非常有力。这个动作本质决不是摩擦!摩擦土是掉不了的!不信就试试!而拉前冲就好像掸棉衣上的土,可以掸的厚一些,其实这就是打磨式弧圈球的加转奥秘,打磨式弧圈拉前冲的声音特别响,实际上是“掸”出来的。因此我们拉球就好像把球当作陀螺用拍子来抽,要想拉的转,就尽量抽的薄一点,但一定要有抽打的
2、感觉。这样的拉球越发力越转。至于发力就是以抽的动作为基础,一切都围绕着动作的目的而来,而不必过多关注动作本身。关于具体的动作可以参考张晓蓬的教学片,那里面张晓蓬和另外两个男学员的拉球都是像抽陀螺。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鞭打发力弧圈球鞭打发力说得太多了,可能会有些朋友跟我以前一样,只以为或只重视了小臂的鞭打效果,实在是差矣.试想,一根鞭子上只有鞭梢(小臂这么点长的长度), 能鞭住什么?连苍蝇也拍不死吧.版主和各位朋友谈得实在是太多了.也不用我赘述了,呵呵,词用得雅了一些,主要是怕说不
3、清.倒是想推荐大家读一些帖子来体会,当然大家都读过,那就再读读看,有什么收获. 在下斗胆把自己所体会到各位关于身体发力的精髓要旨的帖子列了一个顺序,大家不妨试着按顺序再筛读一次,看有什么收获.1.双膝稍屈 收腹含胸(何峰老师 )导读:此是基础的基础,目的只有两个 ,一前倾 二侧蹬,这两点做不到,阅尽帖子也枉然.2.再谈用身体引拍(何峰老师)导读:注意文章中何老师关于沉肩的描述 ,这是发力前的驱动器,就像射箭前的拉弓弦一样.肩若不沉只有让球沉了.3.浅析蹬转(何峰老师) 蹬转力对腹部的作用(德斑)用脚发力(皮皮特)导读:借用皮皮特的一句话,让脚作为发力的起源和统领 ,其余都是顺势发力.再借用德斑
4、的一句话,只转(腰) 不蹬( 脚)镜中月水中花.自己再加一句: 只转不蹬,绣腰花拳.4.放松的意义及体会(lwcz2000)导读:文章中谈到了各个环节的放松 ,尤其是击球前的放松,要想做到这一点,以上三点必须做到,那是放松的前提,不是说想放松就可以放松的.借用何老师的一句话,“被放才松“. 另外注意文章末尾处关于用腰的一句点评,“腰只是一个传导器,虽然这很重要“.5.浅谈小臂的二次加速(何峰老师 )再谈击球前的停顿(德班)小臂带大臂多向前(wpillar)导读:何老师文章所及的二次加速与德班所述击球前的停顿应是同一个概念.即击球前的停顿就是身体的一次匀速过程.wpillar 友的疑问很有代表性
5、,何版与德版的解答更是简明扼要,一语中的,不可不看,不可不思.6.弧圈动作出手七字决(中中老师 )浅谈弧圈技术的发力集中(何峰老师)专业老师教拉球的十个基本点(德班)导读:这是三位版主的集大成之作 ,从不同的角度叙述了一个相同的事实-即身体的协调发力.不领会前五点无法触通第六点,读及第六点亦可帮助领会前五点的要旨.很煞有介事地弄了个导读,但这真的是我自己就自身体会而言应读应体会的顺序,希望对大家能有点启示和帮助.关于步法,几位版主和大家都没有非常详尽的帖子说明,为什么?步法太简单了,是因为不经一说;也太难了 ,因为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正如德班所说,“步法就是一个练字“.黑白与太极 ,一生有你为
6、伴都非常辛苦地倾心制作了一些关于步法的动画,相信对大家有所帮助吧.最后再啰嗦一句,回到开头.鞭打,就是整个身子都是鞭子,身体要有被动甩起来的感觉,注意是被动.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关于“爆冲弧圈”和“鞭打发力”的遐想作者:秋日走木 2007-04-04 09:57 星期三 晴博乒的众多高手们一直都强调技术练习要一步一步来,不可拔苗助长、不可贪功冒进、不可急功近利,那是!但偶这菜鸟还是想就个人感受谈谈鞭打的发力方式,不一定对您有用,也不一定就没用。您也千万别以为我水平有多高,偶自己知
7、道有多少斤两呢。您若有耐心,姑且看着。在偶看来,所谓鞭打发力,绝不是什么独特的发力方式,不过是全身较为协调和快速的发力罢了。关键字应该有两个:协调,快速(好像是四个耶) ,协调才能集中,快速才能爆发。您知道,想要拉出有质量的弧圈,就必须全身协调发力,这个协调发力的顺序(暂不说重心情况)大概是先蹬地挺膝送髋转腰带肩,然后肩带动大臂(肘关节)触球(此时小臂附在大臂下端,不发力) ,触球瞬间小臂加速收缩,力量来自地面,自下向上传递,在传递过程中,各关节比如膝髋腰肩都带有螺旋的运动形式,这个螺旋应该也是自下而上的,相当于把螺丝拧出来拧松的感觉。个人感觉,如果要借助身体比较大的爆发力,在迎前时,腿和腰的
8、发力应是有限的,不应过早地过大发动。而应该是在触球瞬间一齐发动,把蹬地转腰的力量在瞬间传递到手臂,此时再带动小臂加速磨擦球,集中的发力就会使球产生强的旋转。如果腿腰发力过早,触球的力度可能过大,势必造成吃球不好,可能磨擦不完全,难以产生很强的旋转。当然如果发力太迟,则合不上力,白白浪费了,肯定也不协调,当然,有意识的“假弧圈”除外 。所以,偶理解的“协调”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包括发力的顺序,也包括发力的传递,要使身体最大的力量在瞬间传到小臂和手腕,必须要遵循由下至上的顺序,不能乱了套,不能提前发力;另一方面而且各部位发多少力也得有个基本的限度和控制,应该形成有效的力量累加,并且以流畅的动作体现出
9、来。很多人用甩陀螺形容过鞭打力,您知道,鞭触及陀螺时是甩得啪啪响的,一个五岁小儿也可打得很好,可见不是力的大小问题,而是发力集中爆发的问题。但鞭子是软的,拍是硬的,胶皮再软也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做到像鞭子那么柔软。不论先前用多大的力去抡鞭子,鞭子在触陀螺时应是先绕住,再发力一抽,把陀螺甩出去。但过早的发力抡拍必然会导致无法吃住球(相当于鞭子无法绕住陀螺,陀螺是无法高速旋转) ,吃球不住,球自然也是无法高速旋转的。所以集中爆发力量的瞬间,理论上应该是触球瞬间。但实际上可能比较难做到,但至少是离球越近发力越好,才利于吃球和加大摩擦,而且力量自脚下传到小臂和手腕也需要时间。 (何老曾指导在下,发力时球
10、拍要离球越近越好,千万不能提前发力。 )所以鞭打发力应该是离球很近时(触球瞬间)把全身的力量都尽可能传递到手腕上,利用小臂和手腕的甩动磨擦球,使球产生高速旋转。其次是快速发力。要想把力量爆发,缓慢的发力是不可能的,太柔性的发力也是不可能的。武术上发力分为发长力(如太极推手)和发寸劲(如擒拿中的别腕)两种,发长力就是使大力,把身体各部力量累加;发寸劲就是突然爆发。而乒乓球的鞭打发力应该是把身体的长力逐步累加,并传递到小臂和手腕处,使身体的力量在手腕处瞬间释放,产生最大的挥拍加速度和挥拍速度,从而对球产生最大可能的磨擦。在此暂肤浅的分析一下常说的两种拉球的情况。波尔的别肘拉球法,即整条手臂的明显滞
11、后于腰的加速,虽然表面上看,身体的发力自下而上更明显,更像鞭子,但身体的力量因为手臂明显的滞后不能在瞬间在手腕处释放,即爆发相对较弱。所以玻尔的拉球还是以拉下旋时制造加转为主,虽然有些鞭打力,加转的质量很高,但有教练说他的前冲的质量并不怎么高,拉冲时鞭打是不充分的。反观马琳的拉球,在其侧身爆冲的一瞬,往往只看到身影一晃,球就过去了,可见发力速度是必须要有保障的。另外,上次“庄周迷蝶 “球友也谈到过开肩拉前冲球的说法。在此,我认为也是一样,虽然大角度开肩有利于身体带来的最大可能的挥拍速度(旋转半径增大) ,但实际上,和波尔的拉球方法有点不谋而合。在拉前冲时,因为肩部过度的打开,力量的传递肯定在肩
12、部有所滞后,导致了速条手臂的滞后加速,必然导致了身体力量的有效累加不够和集中爆发不够,可能产生了很大速度,但加速度可能不够,想要拉得很爆,应该是比较困难的。同时,参与发力的关节部位越多,发力的可控性会越差这是偶想当然的想,嘿。所以想要把球拉爆、充分利用身体鞭打力,必须协调和快速发力。但由于人身体的构造和鞭子的不同,很多部位是刚性的,做不到像鞭子那样完全的传递,也不可能做到力量传递时一遇关节就需要力量的累加,因为按照偶的理论,累加力量的关节越多,可能力量越大,反过来,发力的集中和爆发就会越不够。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13、88888888888888888打陀螺和打乒乓球朋友们,我们儿时都打过陀螺吧,我觉得打陀螺与打乒乓球有异曲同工之妙.陀螺是靠旋转立在地上的,陀螺的旋转是靠鞭子抽打而来的,要用尽可能长的鞭子去抽打.摩擦陀螺.(以右手为例)这样才能产生强烈的左侧旋,与乒乓球的左侧旋是一样的,乒乓球的旋转是靠球拍子击打摩擦而来的,乒乓球拍子虽然没有鞭子那么长,但是要在拍子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多的去摩擦乒乓球,乒乓球拍子就好象打陀螺鞭子尖一样,其实每次抽打陀螺也都是用的鞭子尖,因此要使乒乓球旋转就必须用乒乓球拍子去抽打摩擦乒乓球,距离要尽可能的长时间尽可能的长与我们平时说的用”鞭打式”击球方法是相吻合的无论是王励勤还
14、是孔令辉他们都在追求一种鞭打式发力的方法拉弧圈,只不过王励勤的爆发力(击球力量,更优于其他选手)所谓鞭打式发力是以腰跨作为向前发力的一个支撑点,在击球一瞬间,腿部撑住腰跨,有肉眼看不见的一个暂停,形成一个稳固的支撑点,使手臂得以发力更优化。拉弧圈必须用手腕,现在的弧圈是撞击和摩擦的组合,手腕触球的弹击成分多,摩擦成分少,这个球就比较爆。反之球就比较转!手腕动作要强调力量从食指中指传递到拍子的击球部位,而不是从手掌心传递,食指和中指兼有控制方向的功能,为了控制低弧线因此也就出现手腕向里钩的现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著名乒乓运动员的弧圈分解图,注意他们的腰跨动作和手腕动作。老瓦就是先从侧面像要搂人一个
15、大嘴巴子那样,把球搂住,然后向前 SNAP,即在接触球的那瞬间用爆发力在包住球的基础上收甩。球不是被擦走的,而是边搂边摩兜走的(打磨) 。快触球的时候大臂好像被锁住了,前臂刷的一下像鞭子一样向前抽甩。外观上是向前敬礼到额前,敬到不能再向前敬为止,然后手臂自然地也就必须收回还原。拉前冲,肩要放松、要有等球的一瞬间敬请各位指点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弧圈球如何做到冲可控 一、什么叫冲可控冲可控:在弧圈球运用中,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速度的前提下,保障球能够上台。二、冲可控存在的意义冲可控,意
16、义在于,追求弧圈球的质量、数量并存,最大限度地形成杀伤力。在求稳定的同时,追求速度,实现技战术宽度与深度共强。三、冲可控存在的理论依据弧圈球的稳定性在于球的旋转,根据陀螺原理,高速旋转的物体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另外,依据流体力学原理,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比如航海中,两船是不能在高速前进中近距离接触的,一旦接近,便会造成两船相撞的事故。同样的道理,在乒乓球高速前进的过程中,如果球本身具备了高速的旋转,在向前行的过程中,由于球体上部气流在球体的自转形成的阻力情况下,顶部空气的流动速度要比底部空气流动速度慢许多,这样一来,顶部压强大,底部压强小,从而使球体在高速前进的情况下,弧线会
17、突然下扎,这就是弧圈球所以形成的物理原因。四、如何做到冲可控1、加强旋转懂得了弧圈球形成的物理原因,当我们在拉弧圈球的时候,不管它的位置有多低,只要我们能够把力量转化为旋转,那么,即使是我们的拉球弧线比较高(此高指过网偏高,如果没转一定会出台的高度)时,也会因为球的高速旋转运动而形成迅速下扎的形象,不必担心球会出台。如果球出台,说明你拉球时候,球不转,或是不太转,只要足够转,球是不会出台的。但凡高速旋转的球上了台,一般二速极快,下扎明显,回球困难。这就不难理解,想做到冲可控,你就玩儿命地搞转吧。2、合理发力发力,只有合理才是符合乒乓球科学的,一昧胡乱发力,不但球不听你指挥,还会伤害自己的身体。
18、所谓合理发力,我理解的是:把力量调动充分;把撞摩的比例划分清楚;把身体的协调力运用完整;把前臂与手腕的力量运用恰当;按照球的特性合理地分配体力和身体各参与运动的部位的运用比例。3、积极寻找最佳的击球点最佳的击球点,是保证球上台的最好因素,从理论上讲,最佳的击球点在最高点,但是,由于运动员自身打球的习惯不同,最佳点却因人而异,从实践上看,优秀的运动员在大部分时候,拉的点都是在下降初期。原因如下,一是运动员拉这个点有充分的判断时间和移动身体的时间;二是拉此点,引拍充分,有足够的击拉空间;三是运动员的体力消耗相对较少,过早地追求上升期拉球,可能会导致运动员体力消耗太大,动作连接失误,从而丢掉比赛;四
19、是下降初期拉球,容易制造旋转,也就做到了冲可控,保障了上台率。4、连续拉球时如何在可控下更加主动一旦上手后,运动员通常情况下都想在主动的情况下尽快结束此球,获得胜分。因此,容易杀红了眼而失去理智,反而失分。此时,应该先观察对手的意图,注意落点变化的同时,再注意下节奏的变化和旋转的变化,球球回台都做到出乎对手的意料之外。不让对手在防守中转入相持后再伺机转入反攻。力争在主动的情况下,不让对手有任何改变窘况的机会就获得胜利。5、主动拉球造成被动后如何重新取得主动经常会看到在比赛中,明明已经获得了主动,由于种种原因,竟然让对手从防守转入了进攻,这时候,首先心理不能自乱阵脚,后悔前一板处理不当的,导致对
20、手进入主动,而是寻机找到对手的破绽,重夺主动权,对手因为刚刚从被动中逃脱出来,立足未稳,急于寻求发力时机,求一板解决问题,此时,回球有二种情况是对手没有准备的,一是强硬回球,在其主动的情况下,你的回球更加凶狠(当然这也得付出可能失误的代价,但是,这样做一定值得冒险,否则,磨球就可能是失分) ;二是回球的节奏、落点、方式大大出乎对手的预料,主动权就有可能重新夺回。五、掌握各种冲拉球的技巧是冲可控的最好保障要想真正做到冲可控,掌握各种球的拉球要领是十分必要的。无论对手把球处理成啥样,你都能从容淡定地轻松拉起来,即有稳定,又有凶猛,对手自然就会束手束脚,不知道如何处理下一个来球才是安全的。目前世界上
21、优秀运动员中,做得最好的王皓和张继科,会全台上旋进攻且失误极少,无论对手将球回到台上的任何地方,他们俩都可以做到用进攻的手法和板型展开凌厉的进攻。作为业余选手,我们不可能追求到专业运动员的质量水准,但是,在全台以进攻手法攻还是可以做到的,只是质量和优秀运动员是不可比拟的。尽管不可比,但是,只要能够完成进攻动作且保证能够上台,就足以让对手不寒而栗。六、做到冲可控的有关辅助练习1、力量控制练习 乒乓球的发力,有大有小,有急有缓,有高有低,有前有后,有左有右,有上有下,应该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对力量都能够做到收发自如、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平时不打球的情况下,应该做一些辅助性的练习,对自己的力量进行控
22、制性的训练。比如大力量的负重训练,小力量的空手练习及小载荷的挥动练习等。下肢力量,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可经常做些跳绳、蛙跳、单腿蹦等方面的训练。2、身体协调练习乒乓球的拉攻,因为位置的不同,对身体的协调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能够在不同的位置和站姿下,都能够把身体力量充分地发挥出来,拉出较高质量的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平时的训练就不可缺少,应当经常进行身体的柔韧性训练,部分骨肉群单独发力训练,小臂和手腕的单独发力拉球训练等等,以备不时之需。3、不同拉球时机拉攻的训练必不可少对于乒乓球的不同拉球时机,通常情况下,有时会被有的球友忽略,笔者以为,应当在平时加强各个时机的拉球训练,强化进行此方面
23、的训练,对于提升比赛水平,帮助极大,许多时候,在比赛中,我们是没有更多的好机会可利用的,多数情况下,都是被对方搞的手脚都不在最舒服的位置,但是,比赛要求我们还得进行进攻,怎么办,强攻?只有强攻,但是平时没练到,赛时强攻也只是一句空话,为了提升比赛水平,平时就得进行认真的备战才行。这如同战士们经常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4、来球性质判断的经验积累来球旋转情况的判断,是一切技术手段运用的前提,必须精准才行,但对于来球性质及旋转质量的判断不是说会就会的,完全靠经验的积累和头脑的反应,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对每一个球都得进行认真的判断,并回以最科学最合理最严厉的打击手段。没有平时的积累,仅靠比赛中去现摸索,那是万万不能的,也是绝对行不通的。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脚掌轻灵,脚跟稳固脚掌启动,脚跟制动脚掌脚跟全趴实了,才能用上足腿腰肩臂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