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96115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76.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苹果与唯冠的ipad商标之争.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唯冠苹果iPad商标之争始末2000年:唯冠台北公司注册iPad电脑等多种电子产品的欧洲与世界其他各地的商标。之后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先后申请注册了两项iPad中国商标。2009年12月:IP发展与台湾唯冠签署商标转让协议,以3.5万英镑转让10个iPad商标。而深圳唯冠(微博)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此转让中。2010年2月:IP发展公司又以10英镑的价格将上述10个iPad商标转让给苹果公司。2010年4月:深圳市中级法院受理苹果诉唯冠商标权权属纠纷案。经过三次开庭审理,苹果一审败诉,赔偿和商标要求被驳回。2012年1月苹果向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2012年2月:唯

2、冠科技在上海向法院提出申请,要求对苹果iPad执行禁售令。上海法院驳回唯冠要求苹果停售iPad申请。2012年3月:苹果iPad3将发布前夕,深圳唯冠对苹果发起实质性的“阻击”行动,唯冠向海关提交相关资料,申请海关备案扣压苹果iPad系列产品。2012年7月:苹果公司同意向深圳唯冠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就关于iPad商标权一案达成和解。2012年5月:美国加州高级法院驳回唯冠对苹果iPad商标权诉讼。市中院一审判苹果败诉美国苹果公司、IP发展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的iPad商标权属纠纷,于2010年5月正式诉诸深圳市中级法院。该院一审认为,订立转让合同的台湾唯冠公司无法代表深圳唯冠公司,苹果公司也

3、无法提供证据证明上述表见代理成立,并以此为由驳回IP发展公司、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后两公司不服向广东省高院提起上诉。二审双方以6000万美元达成调解广东高院于今年2月29日公开开庭审理了此案,双方都聘请国内较为知名的律师参与庭审,庭审辩论十分激烈。庭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经过认真严谨的分析合议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据了解,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债权人达到数百人,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诉讼前,涉案的iPad商标已被数个银行申请轮候查封。一旦该商标价值发生贬损的话,将会导致债权人更大损失。为此,广东高院法官充分听取苹果公司、唯冠公司的代表意见

4、,并创造条件让双方充分交换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因均有调解意愿,双方确认以6000万美元一揽子解决有关iPad商标权属纠纷,并签署了调解协议。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记者从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公布的资料中看到,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唯冠集团最大最核心的研发生产基地,公司于1991年落户深圳,1994年进驻沙头角保税区,拥有员工5000多人,是深圳高新技术企业及中国外贸出口百强之一。然而据唯冠公告显示,目前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对中国银行(3.93,-0.10,-2.48%)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 .45亿元。可以说

5、,深圳唯冠公司目前已负债累累,其最大的财产估值主要集中在iPad商标的价值上,和苹果的诉讼,成为深圳唯冠救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业内人士:苹果为iPad进入 中国大陆市场扫清障碍此前,苹果new iPad已经先后通过了国内3C认证及国内电信入网许可。这次和解一旦生效,意味着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公司iPad商标权属纠纷案彻底解决,“国行”的newiPad上市指日可待。业内人士认为,苹果此举是为newiPad在中国大陆的上市扫清了最后的障碍。对双方来说,达成调解是最省时、而且是对结果最有保障的方式。深圳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认为,如果这起官司长期打下去,会直接影响苹果的声誉,同时对苹果的销售产生重大影

6、响,所以苹果急于花钱解决此事。此次成功调解对于苹果公司来说,代价不过是“九牛一毛”,这意味着苹果打通了iPad今后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之路,今后苹果公司产品在中国大陆销售将名正言顺。苹果公司在此次快速调解成功后,也将以最快的速度获得最大利好。还有法律界人士认为,此案的法律意义大于市场影响。6000万美金的巨额调解金,可以说是深圳媒体公开报道的商标权纠纷涉案金额之最,这对企业如何保护和处理商标权事务,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在苹果开始筹划iPad计划时候,就认识到了商标的重要性,那时候,全球的“iPad”商标几乎都掌握在台北唯冠手中,苹果为了廉价获取这个商标权,耍了一个小聪明,他们在英国注册了一家名为“I

7、P”的公司,外人完全不知道这家公司和苹果的关系,此后,苹果以IP公司的名义,向台北唯冠提出收购iPad商标所有权的问题,台北唯冠没有意识到这个商标的巨大商业价值,双方很快签订了转让协议,金额仅仅为3.5万英镑。然而,百密一疏,苹果机关算尽,仍然忽略了,在中国大陆地区,“iPad”的商标所有权是深圳唯冠,而不是台北唯冠,由于深圳唯冠注册iPad商标在前,因此在法律层面上占据主动,但是苹果是iPad商标美誉度的主要,甚至可以说唯一贡献者,在法庭上也不是一味被动。去年12月,法院在处理双方纠纷时,裁定苹果败诉,也就是说,从现有法律意义上,苹果所销售的iPad都是不合法的产品。在深圳福田区一处新办公地

8、,56岁的唯冠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唯冠)创始人杨荣山与记者谈起刚与美国苹果公司(下称苹果)了结的那场iPad商标争斗,犹如谈一场隔夜的戏。苹果给的6000万美元和解金,无法让负债4亿美元的深圳唯冠起死回生。谈话中,杨荣山常会突然陷入一阵沉思毕竟,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崛起,靠卖一两个iPad商标是远远不够的。1、“影子公司”3.5万英镑买下iPad商标2009年是唯冠最苦痛的一年。杨荣山在年报中承认:“营业额大幅下滑超过70%。加之液晶面板价格大幅下跌,集团持有高价购入的大量存货,构成重大损失。”这是杨荣山最后一次以唯冠董事会主席兼行政总裁的身份发出年报。翌年8月,他被香港高等法院裁定破产,职位随

9、之易人。2009年3月,陷入财务泥淖中的唯冠子公司唯冠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深圳唯冠),接受了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债权银行的框架协议,将资金账户与经营生产置于银行团监控之下,以换取对公司债务重组的支持。就在这个关口,一个自称“乔纳森哈格里夫斯”(Jonathan Hargreaves)的人,向唯冠英国子公司发出邮件,要求收购唯冠所持有的iPad商标。理由是,其所在公司名为“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IP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Ltd,下称IP公司)的简称iPadL,同iPad很相似。收购意向很快由英国传回唯冠总部。IP公司的胃口很大,意在收购唯冠在31个国家和地区全部共

10、10个iPad商标(其中欧盟25国为一个,中国大陆注册有两个),其出价却很吝啬。当唯冠表示3万英镑太少时,乔纳森在邮件中表示,实在谈不拢将会提请诉讼撤销这些商标。苹果代理律师矫鸿彬出示的一份证据显示,在乔纳森发出第一封邮件后的两周内,唯冠已经判定购买商标的实际人是苹果。唯冠并不是保护商标权的生手。早在4年前,当苹果向欧盟商标局提出iPod商标申请时,唯冠就曾以“此商标之组成文字及读音与iPad构成近似”为由,主动发起过狙击。4个月间,双方来来往往共发送了80多封邮件。待3.5万英镑打入子公司唯冠电子有限公司(下称台湾唯冠)账户后,2009年底,唯冠法务部处长麦世宏奉命回到台北,代表台湾唯冠在I

11、P公司起草的整体转让协议及相关商标注册资料上签了字。1个月后,苹果在美国举行了iPad产品发布会。2010年4月,IP公司将从唯冠手中取得的全部iPad商标权益悉数转让给了苹果。2、为何花了钱 商标没到手?区区3万多英镑就卖掉了全部iPad商标,唯冠是怎么想的?曾经的签约人麦世宏说:“之所以转让,是因为双方曾在几年前在欧洲交过手。”据了解,在那次涉及iPad与iPod的交锋中,苹果也曾威胁将以“商标5年未使用”为由申请撤销iPod商标。当时唯冠评估胜算不大,于是主动退出了争斗。此次IP公司再度发出威胁,唯冠恰好陷入了财务危机,内忧外患,只有放手。不过,IP公司并未料到,一个藏在转让协议中的“地

12、雷”,会在签约现场数位己方律师的眼皮底下深埋下来。2010年2月,苹果突然发现无法在中国国家商标局办理两个内地iPad商标转让手续,因为转让协议的签约方台湾唯冠并非商标所有者,它们属于深圳唯冠。花了钱商标却没到手。苹果万万没想到发生了这种情况。它马上同深圳唯冠联系,要求补签协议。“苹果派出律师来找我谈,我说现在没有1000万美元不成,他们听了很惊讶。”杨荣山说,“情况变了。”苹果晚了一步。随着深圳唯冠账务状况的进一步恶化,2010年3月,银行团已将其资产悉数查封,包括两个iPad商标。和君创业公司被银行团聘为深圳唯冠重组顾问及公关总协调,其总裁李肃透露,获悉商标被查封后,苹果也曾分别与8家银行

13、联系,商讨有偿转让商标事宜,当时各家银行纷纷表示愿意出售所查封的iPad商标。一段时间里,各方消息争相爆出。或言,深圳唯冠将在中国首届电子书产业高峰论坛上现场拍卖iPad商标;或言,位于深圳宝安区的一家平板电脑制造商正试图与深圳唯冠联系,希望买下iPad商标;或言,属于深圳唯冠的iPad商标已进入转让阶段,欲转让至另一家关联公司苹果决定诉诸司法。在向深圳唯冠发出律师信要求过户iPad商标遭到拒绝后,2010年5月,苹果将唯冠、台湾唯冠、深圳唯冠和杨荣山等一并告到香港高等法院;同月,又向深圳中级人民法院状告深圳唯冠,并同时申请查封iPad商标。3、究竟谁在侵权谁在欺诈?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分析

14、,苹果分两地提起诉讼是有策略的一套组合拳。香港诉讼是苹果布局的重点,一方面源自iPad商标转让协议中曾有“出现纠纷排他性适应香港法律”的约定,另一方面也因为香港法律属英美法系,苹果代理律师感到有胜诉把握。而通过在深圳中院的诉讼,苹果意图人为将iPad商标置于一个权属争议的处境中,以打开市场操作空间。市场不等人。距美国上市已过数月,iPad平板电脑也已分别登陆日本和中国香港,却不得不徘徊在中国大陆这个巨大市场的门口。2010年9月17日,在未得到iPad内地商标权的前提下,苹果iPad强行登陆内地市场。形势再次发生变化。眼见苹果置侵权事实于不顾,银行团明确表态,全力支持深圳唯冠维权,并在各方参与

15、下确定了由数家律师事务所和咨询机构组成的维权团队,签署了风险代理协议。2011年3月,深圳唯冠律师团发动了反击。他们向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局提出商标侵权投诉。6月5日,西城区工商局向苹果北京西单直营店发出了金额高达2.48亿元人民币的处罚告知书。人们对此案的关注,随着苹果产品一浪接一浪的热销而节节高升。众多法律界、知识产权界、商界人士开始将其作为研究中国商标权争议的典型案件。在法律上,本案有3个纠结点:其一,IP公司到底是同谁签的协议?其二,台湾唯冠是否有权处置深圳唯冠手中的两个iPad商标?其三,在中国大陆,怎样才算是在转让中真正获取了商标权?谢湘辉说,看IP公司提供的商标转让协议,明确写明是台

16、湾唯冠向IP公司转让商标,而且深圳唯冠也从未授权麦世宏签署商标转让协议,所以深圳唯冠与此协议无关。至于台湾唯冠和深圳唯冠的关系,谢打了个比喻:“两家公司同为唯冠子公司,就像两兄弟,那么在现代社会中,当哥哥的能不能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把弟弟的财产给卖掉呢?显然是不行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商标权转让需转让人和受让人共同到商标局办理申请,申请被商标局核准、公告之后,才算真正完成。“这同房产转让是一个道理。只有买卖双方共同到房产局办完过户手续,房子才真正到手。”似乎是极浅显的道理。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授课教师、美国律师斯坦艾布拉姆斯(StanAbrams)说,如果苹果律师们连与之签署协

17、议的公司是否有权卖这两个商标都弄不清楚,那么真是要承担玩忽职守的责任了。2011年11月,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苹果将两个中国大陆iPad商标判归其所有的诉讼请求。深圳唯冠烧起了更猛烈的维权烈火,接连向深圳、惠州、上海三地法院提起侵权诉讼,要求国美、顺电、苹果贸易公司等停止销售iPad系列平板电脑,立即销毁侵权产品标识和包装。其后,全国多地工商部门开始对iPad经销商进行查处,一些电子商务网站也将iPad下架,并暂停销售。深圳唯冠还向海关提出申请,请求查处新iPad的进入。2012年2月14日夜,一向奉行“沉默是金”的苹果抛出了香港法庭判决书。内文显示,香港主审法官认为杨荣山及其所掌控的

18、公司都拒绝“履行把中国商标转让给IP公司的承诺,并企图以此作为向苹果索要1000万美元的商机”、“这明显是个试图达成阴谋的严重问题”。4、知识产权法本质是保护创新签约双方根本无资格买卖的两个中国大陆iPad商标,却被当做附件塞进了转让协议,而且双方都签署了。这个看似低级的错误,直接导致苹果陷入了产品已公开亮相,才发现商标竟还握在别人手中的难堪境地。很多人推测这两个商标是唯冠有意作为附件塞入转让协议的。唯冠董事会主席孙敏告诉记者:“这完全是误解。”因为协议合同全部是由IP公司准备好、签署好,再拿到台北由麦世宏签署的。“这份台湾唯冠与苹果的合约,压根就没有深圳唯冠的名义。当时除非是在场的苹果律师以

19、为这么顺利买到,喜出望外,忽略了是否有人已告知买错了。”麦世宏如此回忆当时情景。2012年1月5日,苹果将案件上诉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2月29日,二审开庭。高院倾向于调解。苹果和唯冠其实也一直保持着私下的沟通。“台上吵得凶,正是为了台下谈得拢。”一位知情人说到此处,不禁轻轻笑出声来。3月末,苹果CEO蒂姆库克低调访华。5月末,当媒体报道蒂姆库克因不明原因自愿放弃7500万美元分红时,联系到一直谈判未决的和解金额,杨荣山心里有了一个初步的估计。最终,这场纠缠了两年多的商标权诉讼以6000万美元的金额落下帷幕,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赔偿金额最大的一宗商标维权案,双方在香港的诉讼也就此画上句号。创新工场

20、董事长李开复评论说,苹果为自己的疏忽付出了应付但较合适的代价。7月27日,原属深圳唯冠的两个iPad商标正式转让到了苹果名下。上海政法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副主任曹阳说,此案最大的冲突,体现为注册商标和因使用而获得的商标的价值冲突,这涉及商标权的本质。使用并且产生出商业价值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商标,注册只是意味着有禁止他人使用的权力。随着案子的终结杨荣山也终于舒了一口气。长达两年的诉讼让他和深圳唯冠不可避免地遭受了诸多负面评价。而现在,他终于可以放下包袱重新起步。但无人批评他恶意抢注。因为在12年前,当时的唯冠的确研发出来一款互联网个人接入设备(internetPersonalAccessDevice),简称iPad。也正因为这个产品,唯冠才拥有了在全球诸多国家和地区注册的iPad商标。这款具有触摸屏操作功能的个人电脑,在那个时代,也可说是领全球电子创新风气之先。创新是值得尊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