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清净之莲》详案(用).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9524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净之莲》详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清净之莲》详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清净之莲》详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清净之莲》详案(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清净之莲》详案(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 19清净之莲走近林清玄竺贇艳教学目标1、认识林清玄其人及其作品;2、了解林清玄散文的创作风格; 3、欣赏语言充满诗意的美;正确对待人生的烦恼。教学重点领会林清玄古典式生命存在的智慧之光;教学难点1、学会围绕“柔软”这一中心话语,品出一种富有穿透力的力量。2、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热情,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林清玄的文章,优美的辞藻散发着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好像一株“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今天这堂课,让我们以一颗“不染一丝尘埃”的心来品读他的清净之莲 ,走近林清玄。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看是否能嗅得那股淡淡的清香。二、意境清明 声音玄妙: (一)学生自由朗诵清净之

2、莲 配乐秋日私语1、在这篇文章中什么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为什么?通过学生配乐朗诵来谈感受。1015 分钟。备案:第一段:让我们“珍惜每一天” ;我们不能和时间赛跑,但我们可以包容时间、善待时间。第二段:让我们“珍惜生命” ;凡是生命,就会有生灭,有荣枯,有盛衰,仿佛走动的马灯。生命就是时间,不可逆转,不如珍惜当下。第三段:让我们“珍惜青春”第四段: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第五段:这是一种顿悟第六段:珍惜我们身边的每样景物从自然中感悟出哲理,禅理,以禅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表现自然,这使得林清玄的散文对自然的描写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禅趣,有点类似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第七段:对比后的恍然大悟2 / 19

3、(林清玄散文的语言就是这么的“恬淡自然” )第八段:历练成一朵“清净之莲”吧问:成为一朵清净之莲我们就能如何?提示:原文我们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来照见这个无边的复杂的世界,在一切的优美、败坏、清明、污浊之中都找到智慧。问:什么是智慧?提示:“智”是观察、思考能力;“慧”是判断、抉择能力。他的散文,我们在阅读的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佛理。恬淡自然、蕴含佛理是他散文的最大特色。问:在何处寻找智慧才能做一株“清净之莲”呢?提示: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就是不执着、不僵化的心。在作者看来,有智慧就会带来觉悟,有了觉悟,这份“柔软的心”自然显现。(林清玄参禅 3 年后,他说:“我

4、”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多领悟,明白)2、林清玄的“觉悟”提示:林清玄 32岁遇见佛法,高规格入山修行。3 年后,他说: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多领悟,明白“觉”就是PPT显示:“觉”就是“学习看见” ,“悟”是“我的心” ,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 ,(所以他当时因为心恋红尘,决定下山。 )第九段:智慧从黑暗中开悟,犹如晨曦中的花开;在珍贵的失误周围总是包着很多看似没有意义、随手可以舍弃的东西我们不能忽视那些人生里的负面因素,没有负面因素的人生,就得不到教训、启发、锻炼,乃至成长了。第 10 段:禅心如莲,清净、温柔经一丝风的抚弄便颤动不停每一片花瓣落下都经不住动容大爱无言,上善若水第 1

5、1 段: 唯有心如莲花般柔软,才能敏锐地感触世界才能安然地宽容世界才能精致地对待生活3 / 19包容是佛理的显现,是菩萨的境界。补充:林清玄曾因失恋而想自杀,却发现在海边最美的亭子里总有和尚在念佛。打听之后才知道,因为这个地方经常有人自杀,和尚们便自愿来值班,不再想自杀的人很多便当了和尚。林清玄发现这个秘密后很高兴,他不想出家,于是又回到了台北的家。佛能让我们超越平凡的自我,能抚慰我们的伤口。第 12 段:红尘是永远不可能澄清的,有菩提的人却可以用澄澈的心来对待,就仿佛大海的波浪永不止息,明眼的人却能看到深海无波。第 13 段:在拥有如莲般禅心的人眼中,即使是忧伤寂寞,也总有说不出的美好。第

6、14 段:我们心的柔软,就是出淤泥而不染,就是拥有一颗不执着、不僵化的心。先柔软视之,方能慈悲待之。(都是日常事物,都是作者感觉的自由流动;作者擅长用“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引发“对生活的理性思考” )3、在阅读林清玄作品之前,你曾经有过这些触动,这些感悟吗?小结:原来是我们的心不够柔软阅读林清玄的文字,能使我们的心柔软。 出示 PPT:柔软(二)怀抱佛心 柔情浪漫1、那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内心柔软呢?提示:“偶尔” “忽然” “大悲心” “菩提心”(这些都是我们普通人生活中的琐碎之事,是作者在日常生活、寻常事物中总结佛理 。他这种“平民情怀,平等意识”都是深受佛教精神的熏染。林清玄能从一个个“偶尔

7、”中得到一个个或简单或深奥的道理,一次次或深刻或平淡的触动,这或者只是一种心情,一种心境,这不也是一种“智慧”吗?这不也是在“生活的体验”中寻找到了“心灵深处的那朵清净之莲 ”)2、学生思考交流之后介绍林清玄出示 PPT:林清玄,从 20 岁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莲花开落至今已有一百七十多本著作面世,且本本畅销,多次打破出版记录。他连续十年被评为台湾十大畅销书作家。35 岁出山,写成“身心安顿系列” ,成为 90 年代最畅销的作品。林清玄的作品一版再版,从早期的温一壶月光下酒到轻音五弦到在云上再到你心柔软 却有力量等等一本本充满智慧的书籍,滋润了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心灵花园。 因此林清玄被他们奉为“精神

8、的导师”和4 / 19“宗教大师”的称号。他的一句快乐秘诀:“祈求心中的莲花开放” ,更是给许多年轻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被誉为“台湾最能启迪智慧的散文大家”首先,让我们初步感知一下佛法禅意。出示 PPT:佛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镜子比喻清静心。本来清静,那里会染上什么尘埃?禅意:指清空安宁的心; 清净寂定的心境。(佛教是教人幸福美满的宗教,目的就是避免我们发狂、医治人们受到的损伤,林清玄就是这样一位有着浓重佛教文化情愫的作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将佛学智慧溶入文学创作而自成风格,并引起了社会的巨大反响。 )是否需要? 3、慈

9、悲是禅理的精髓;禅理是林清玄散文的灵魂介绍:童年的林清玄生长在一个宗教信仰气氛极为浓厚的家庭里,父亲以上三代,对寺庙事务都非常热心。他的父亲林后发是一家“如来佛祖坛”管理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大年初一起床后,全家第一件事,就是环游着全镇的寺庙一一去上香礼拜。PPT显示: 林清玄曾经这样解释过慈悲的涵义:“应该拿而不拿就是慈悲;应该贪时而不贪,这是慈悲;应该生气时不生气,就是慈悲;应该骄傲而不骄傲,这是慈悲;应该怀疑而不怀疑,这是慈悲。所以慈悲是消除一切负面情绪所得到的东西。 ”提示:慈悲之心 必然召唤 豁达之心。林清玄并不直接阐释佛教人生本苦的思想,而是以超然的心态从悲苦之中提炼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

10、度。 他教给我们的不是束缚,而是认识、放下,快乐地活在当下。心安即是禅,自在即佛法介绍:林清玄对佛学的兴趣和爱好,除了家庭的潜移默化之外,也受到了其他文人的影响。尤其是许地山与丰子恺的散文,他们与佛教哲学有脱不开的深层关系的。林清玄说他自己的写作深受丰子恺先生的影响,注意朴素深刻与慈悲的胸怀。4、作者为什么以清净之莲为题?学生畅言提示:“莲花”是佛教的主要象征。它具有花果同时的独特成长特性,代表了宇宙演化的真相;莲即佛,佛即莲。PPT显示:5 / 19据传佛祖的悉达多太子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佛国,也称“莲界” 。佛经,也称“莲经” 。佛座,也称“莲座” 。听林清玄讲禅意莲花出淤

11、泥而不染,代表清净心的佛性,菩萨入世渡众生,出淤泥而不染;莲藕似空非空,代表了世界的本性。林清玄曾说:莲花不仅象征着人们内心纯净、坚韧和柔软的美好特质,还更应该是深藏在内心深处的一个梦想,一种期待。5、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种梦想,期待?提示:莲花开在污泥、秽地,这污秽之地是你的养料的来源,如果你不排斥它,你就可以开出莲花。莲花是穿过了污泥染着的试探,把至美至香至纯洁的花朵,高高托起到水面,因此我们不要排斥生活中的不如意,人生中的困厄横逆,都是我们最好的养料。养料越丰富,花就开得越美。莲花这种植物是很特别的,早上会开,晚上会闭起来。睡莲现在有很多年轻人,早上莲花都没开,晚上就更不会开了。所以,

12、在早上,我们应该立志或者有个愿望,在最好的时间把我的花开起来。人在年轻的时候就有很大的志向,很坚持的理想。那以后,莲花就会盛开。6、读林清玄的作品,可以让我们获益良多。中科院的楼肇明先生就曾这么评价他的散文:PPT出示:楼肇明先生认为“把如此难以用文字状写描摩的虚幻之物,能写得如此可感可触、如歌如画,把读者的心浸透得如此澄清洞明如沐浴一片梵乐、馨香之中,可以说是一种十分罕见的化浩然之气 为潺潺细流的艺术之极致了。 ”于丹在读了林清玄的“茶乡”作品后,也曾这么说:PPT出示:于丹:“我读了很多林老师的作品,我在林老师的茶乡里悟到了太多。我说我懂得了有一种感恩的心情叫做林清玄。林老师让我懂得了品茶

13、,现在我每天早晨把阳光放在茶叶里,一盏香茶隐隐滑升,一种馥郁缭绕在舌尖,在鼻息里,那种气让我一天身心柔软、宁静、从容。 ”余秋雨先生也曾指出:学术界谈论当代精神需求和生存意义的哲学、心理学、宗教学著作大多艰涩枯燥,不可能直接渗透到社会。而林清玄把这些专业区划一一打通,他要交待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美好的心情,而且林坚信自己与读者是“同一种人” ,因此可以凭借自己的生命体验,把读者的生命点燃。6 / 197、同学们,你敏感过吗,有过包容吗,什么时候精致过,曾几何时你也超拔自我,包容伤口过?请搜寻记忆中的日常小事,持一颗“柔软的心” ,以“偶尔偶尔”的句式,谈生命或生存的点滴领悟。出示 PPT:请用这

14、样的句式谈你的可能性理解:偶尔在 ,这时我会想: 。PPT 出示:有心的地方就有禅 心我们的思考和领悟提示;偶尔我们也会有草地一般柔美;月亮一样光华;星辰一样闪烁的时刻。偶尔我们也有一种清明的态度来看待生命。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一个个不经意的小镜头,与一次次难以忘怀的感悟。除去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其实并没有叫“禅”的东西独立存在,它遍布在一切时,一切地。这份感悟就是你有心了,“禅心”就是在这些心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些就是你今天获得的佛家禅意。小结:林清玄是一名优秀的散文作家,他将东方的审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学情怀引进散文艺术,提升和扩大了散文创作的文化意蕴,并且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禅思散文” ,开创

15、了散文艺术的新局面。三、感悟“你心柔软 却有力量”(一 )为什么柔软的心是有力量的呢?学生自由答柔软是什么?提示: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是一种心境,是一种心情,是一种思绪是一种洞察万物的灵光;是一种包容万物的浑厚;是一种心通万物,万法如一的境界在禅意中莲花有着清净、细腻、柔软、坚韧、芳香的特质。小结:如果这五种美好的品质,都能在我们的内心开放,我们的心也会得到平静和欢喜。提示:我们可以看看你心柔软 却有力量的封面众僧参禅,虚灵宁静,把一切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反观自身(非肉身) ,即是禅。温暖的文字能让心宁静,能荡涤心胸,能修心自省;能淡然平和;能诸多感悟。7 /

16、 19他的文章总有一份佛法禅意在文字间流淌。(二)穿插材料:1、很多人得了重病、破产或遭到其他横逆,总是让林清玄的书伴随着渡过难关;2、有一对居住日本的八旬老夫妻渴望在晚年能见到林清玄先生一面,相扶相持乘飞机找来;3、有一位死者的遗嘱,居然是给每位参加葬礼的人,送一本林先生的书;4、影星狄龙在读了他的作品后从意志消沉中振作;5、有位名列台湾“十大杀手”的凶手,在狱中读了他的作品后,后悔没早读他的作品,死前唯一的愿望是见作家一面还对林清玄说:“在我的成长过程里,如果有人能提前告诉我读书是这么好的事情,会让人这么感动,我就不会成为一个杀手。 ”6、某报曾报道:有一位年轻人,因受挫而想不开,便想与仇

17、人同归于尽,谁知在复仇之路上,无意看了一篇林清玄的文章,思前想后,终于放弃了杀念。可见林清玄的文章,处处蕴含着这颗柔软心,它有着过滤人心灵的力量,能让人迷途知返。四、心的觉察 情的感悟请同学们自由品读“林清玄语录”和“心美一切皆美” ,哪些词、句带给你深深触动?学生畅谈出示 PPT什么是成功,我会说,今天比昨天更慈悲、更智慧、更懂爱与宽容,就是一种成功,如果每天都成功,连在一起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不管你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人生不过就是这样,追求成为一个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灵气的自己。 心有欢喜过生活或:?林清玄以自己的一段话道出了他作品中的佛家禅意情怀:“由生命的苦恼走入佛门,是很好的, 但

18、是闻法而雀跃,欢喜信受不是更好吗? 苦恼中求悟是很好的,但是以喜悦的心来求悟不是更好吗? 以厌离世间的心走向净土是好的,但是以欢喜净土的心走向极乐世界不是更好吗?”同学们,柔软,让心怀美好。柔软,让人生静美。柔软,让世界春暖花开。且让我们从今天开始,真正了解林清玄,学会他那般以柔软之心,盛智慧之泉,绽放出美妙的“清净之莲”吧!你 心 柔 软 却 有 力 量 , 送 给 大 家 !8 / 19“林清玄语录”和“心美一切皆美”在 理 智 不 过 是 人 生 的 一 部 分 ,感 情 才 是 人 生 的 全 部 ,要 提 到 真 实 的 人 生 ,情 爱 是 绝 对免 不 了 的 ,它 活 在 人

19、中 ,人 活 在 情 爱 里 。 暖 暖 的 歌 ( 林 清 玄 早 期 作 品 )( 林 清 玄 早 年 对 爱 情 的 颂 扬 是 到 了 近 乎 痴 迷 的 地 步 。 说 他 痴 迷 ,是 指 他 在 爱 情 的 情与 理 的 两 端 中 明 显 地 偏 向 了 情 。 很 显 然 , 皈 依 佛 教 之 前 的 林 清 玄 曾 认 为 情 爱 是 不 可 规 避 、不 可 逃 脱 的 ,和 尚 也 不 例 外 。 这 不 是 对 爱 情 的 客 观 理 性 的 认 识 ,只 是 一 种 执 着 、 痴 迷 的情 感 认 同 。 皈 依 佛 门 以 后 ,林 清 玄 并 没 有 疏 离

20、 人 文 精 神 的 基 本 主 题 ,而 只 是 给 这 一 基 本主 题 带 来 更 为 复 杂 的 内 涵 。 偏 向 于 理 了 。 )林 清 玄 的 博 爱 宣 言 :“人 不 要 怕 爱 , 爱 固 然 使 我 们 系 缚 , 使 我 们 燃 烧 , 使 我 们 烦 恼 ,但 同 样 是 爱 , 也 坚 固 我 们 , 成 就 我 们 , 超 越 我 们 , 使 我 们 走 向 菩 提 的 道 路 。 ”( 对 人 间 的 美 好 的 一 面 , “禅 思 散 文 ”总 是 加 以 渲 染 , 加 以 赞 颂 , 加 以 佛 学 意 义 上的 升 华 。 他 赞 美 博 爱 博 爱

21、 的 精 神 、 博 爱 的 行 为 、 博 爱 的 人 。 )文 章 , 来 如 春 梦 不 多 时 , 去 似 朝 云 无 觅 处 , 并 非 固 定 的 模 式 , 也 没 有 固 定 的 来 源 。但 是 , 文 章 也 不 是 难 以 捉 摸 的 , 作 家 的 生 活 也 与 一 般 人 无 异 , 只 是 感 受 更 灵 敏 一 些 , 感情 更 细 腻 一 些 , 感 觉 更 柔 软 一 些 , 感 动 更 深 刻 一 些 你 心 柔 软 却 有 力 量 序 ( 作 者 有 一 双 透 明 的 眼 睛 , 一 颗 灵 动 的 心 , 对 事 物 的 思 虑 更 深 刻 , 对

22、人 生 的 感 悟 更 洞 彻 )黄 昏 时 , 那 一 轮 金 橙 色 的 夕 阳 离 我 们 极 远 极 远 , 但 我 们 一 发 出 智 慧 的 声 音 , 他 就 会安 静 的 挂 在 树 梢 上 , 俯 身 来 听 , 然 后 我 感 觉 , 夕 阳 只 是 个 纯 真 的 孩 子 , 他 永 远 不 受 城 市的 染 着 , 他 的 清 明 需 要 一 些 赞 美 。 每 天 我 走 完 了 黄 昏 的 散 步 , 将 归 家 的 时 候 , 我 就 怀 着 感 恩 的 心 情 摸 摸 夕 阳 的 头 发 ,说 一 些 赞 美 与 感 激 的 话 。 感 恩 这 人 世 的 缺

23、憾 , 使 我 们 警 醒 不 至 于 堕 落 。 感 恩 这 都 市 的 污 染 , 使 我 们 有 追 求 明 净 的 智 慧 。 感 恩 那 些 看 似 无 知 的 花 树 , 使 我 们 深 刻 地 认 清 自 我 。 你 心 柔 软 , 却 有 力 量 黄 昏 菩 提 ( 柔 软 的 心 帮 我 们 沉 淀 了 思 想 的 杂 质 , 保 持 心 中 的 清 明 , 以 从 容 的 心 态 不 断 超 越 自 我 、不 疾 不 徐 , 这 就 是 柔 软 的 力 量 ! )9 / 19每 个 人 的 心 灵 里 都 有 一 块 宝 玉 , 只 是 没 有 被 开 发 , 大 部 分

24、的 人 不 开 发 自 己 宝 玉 , 却羡 慕 别 人 手 上 的 玉 , 就 如 同 一 只 手 隐 藏 了 原 有 的 玉 , 又 伸 手 向 别 人 要 宝 物 一 样 , 最 后 就失 去 了 理 想 的 远 景 和 心 灵 的 壮 怀 了 。所 以 , 每 天 把 自 己 的 玉 捏 一 捏 , 久 而 久 之 , 不 但 能 肯 定 自 己 的 价 值 , 也 能 发 现 别 人的 美 质 , 甚 至 看 见 整 个 世 界 都 有 着 玉 石 与 琉 璃 的 质 感 。 你 心 柔 软 却 有 力 量 掌 中 宝 玉 ( 人 生 有 诸 多 智 慧 都 在 平 常 生 活 之

25、中 , 看 花 赏 月 , 焚 香 喝 茶 , 因 有 柔 软 心 的 细 腻 、 皆 可得 感 悟 。 正 所 谓 “一 花 一 世 界 , 一 页 一 菩 提 ”)生 活 品 质 是 一 种 求 好 的 精 神 , 是 在 一 个 有 限 的 条 件 下 寻 求 该 条 件 最 好 的 风 格 与 方 式 ,这 才 是 生 活 品 质 。 你 心 柔 软 却 有 力 量 求 好 ( 生 活 品 质 , 不 仅 是 物 质 上 的 , 更 是 精 神 上 的 。 端 正 思 想 , 让 内 心 更 丰 富 , 更 多 元 ,常 怀 感 恩 之 心 。 )“三 流 的 化 妆 是 脸 上 的

26、化 妆 , 二 流 的 化 妆 是 精 神 的 化 妆 , 一 流 的 化 妆 是 生 命 的 化 妆 ”。 你 心 柔 软 却 有 力 量 生 命 的 化 妆 (这是一位普通化妆师的话,三言两语,智慧的光芒闪烁其中,洗尽铅华,意味深长。 )我相信“日日是好日” 。心里要是无怨,不管世间的八风怎么吹,我们都能听见风中美好的消息。心里要是有怨,再清凉的风里面都有寒蝉的悲声。无怨的风(篇篇美文,字里行间,都是林清玄的切身感受,内心思考。他将佛理的修养化作了美好的心情)“把烦恼写在沙滩上” ,这是禅者的最重要关键,就是“放下” ,我们的烦恼是来自执著,其实执著像是写在沙上的字,海水一冲就流走了,缘起

27、性空才是一切的实相,能看到这一层,放下就没有什么难了。把烦恼写在沙滩上(林清玄面对人生中的不如意,他是这么做的:写上四个字“常想一二” ,挂在墙上。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常常想想那一两件好事就能做到“不存隔夜之气” )“只看着管芒花那样简单地生活着,我就充满了感动。生活里事实充满了这样的感动,一片掉落的枯叶脉络,一颗被溪水冲圆的卵石纹理,一轮偶然从乌云中破出的孤月,一株被踩扁又挣扎站起来的小草,一片刚刚飘落拾起来还带着香气的花瓣,但愿每天都有一些小小的感动,小小的悟,它们随着风飘进我的心窗” 清凉菩提自序(从自然中感悟出哲理、禅理,以禅的眼光去观察自然、表现自然,这使得林清玄的“禅思散文

28、”对自然的描写具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禅趣,有点类10 / 19似于印度诗人泰戈尔的散文诗。 )这世界如此美丽,有的人特别容易看见,是缘于他们有一颗美丽的心。美丽的心林清玄说:“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林清玄对“美”也有着独到的见解。“美,如果用美学的观点来讲,美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你把这个字拆开, 美上面是一个羊 ,下面是一个大 ,羊长大了,感动。第二个层次,是文明的,文化的或者艺术的。第二个感动是古代的人,庆典的时候会戴羊头面具跳舞,看到这个表演,会觉得很美。第三个层次, 美上面的部首,和善是一样的,所以善长大了就美。你内心的善良长大了就美

29、了。如印度拯救穷人的德蕾沙修女,八十几岁了,可是很美。所以说,一个人的人生之中要有“美” 。要具备这三个层次,物质的、文明的、还有灵性的感动。 ”最深刻的美来自有情的锤炼,也唯有感动才得以让美恒久。这种美的感动,被林清玄诠释为“心美一切皆美,情深万象皆深” 。也就是你的心灵美丽了,你看到的世间一切都美。如果你的情感深厚,你会觉得世间万物都很深刻。美更是来自人世间的感动。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时候感动;转向同一个方向的时候,你们还可以有同样的感动;如:有情 走向生命的大美作家不只喜欢新奇的事物,而是对一切事物保持敏锐,觉察的心,去看见事物的意义,去听见感性的声音。想要在文学中有追求,想要在艺术中有

30、探索,想要在人生中有体会的人,不能只坐在电脑前面。我们,生在现代的人,一切已经够平面了,我们只有靠自己创造,远离电子、伪造、模仿,才可能有立体的感情。在不抒情的时代,只有拨开重重迷雾,才有机会建立一种抒情的心。蜉蝣抒情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拓展介绍:1、由于林清玄家是农夫,所以他父亲从小教他们农夫的本事,并且认为什么事情都应11 / 19从农夫的观点出发。他刚刚开始写作时他父亲说:“写作也像耕田一样,只要你天天下田,就没有不收成的。 ”林清玄就是这样做的。2、林清玄每天三千字以上的创作,有人评价他说:“林清玄是用生命实践,书写着人生起承转合的散文。总能随心所欲地化平凡为神奇。 ”是什么力量赋予他

31、豁达的思想和通达的智慧才得以写出“人生起承转合的散文”呢。林清玄坦言:“人不仅要读书,还要阅读真实的人生。 ”3、艰苦环境也让林清玄比常人更多了份对生活的感悟。他自己说:我的人生几乎是最底层出发的。我生长在一个几乎没有文化和文明的地方,而且家庭十分贫困。没读过什么好的学校,教英文的老师只是受了几个月的短训就上岗了。当时,老师教他们用汉字来记住英文单词, “土堆”就是 today, “也是土堆”是yesterday,而 tomorrow 就理所应当的变成了“土马路” 。但是,我记住了这些单词,还明白了一个道理:“今天是土堆没关系,昨天是土堆也没关系,只要明天能成为一条土马路就行” 。4、怎样活出

32、真正优雅?让自己做一个智慧,活在当下(林说:“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 ),能够积极面对顺逆境,也能有很好生活品质的人。5、我们年轻人,不管你是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或环境里面,应该在内在里开一朵莲花。如果你那朵莲花还在,你随时关照它,就会感到心安或者欢喜。6、我在高中时便决定要成为一名作家,有两个原因:一是希望自己能替一些没有机会出声的人发声;二是希望使人与人之间可以沟通。我想,要成为一名作家,第一个条件就是读很多书,第二个就是要思考。所以,高二时,我几乎成为学校里的一个怪物,因为我每天都会到海边去散步、去思考,思考人类的前途。 那时候,我读了很多课外书,我曾经立志要把学校图书馆的书,从第一本

33、看到最后一本。我甚至惊讶于这些书为什么这么好看,课本为什么没有这么好看。除此之外,我还到外面借回很多三十年代的书籍。我从第一个字抄到最后一个字。我们年轻人,不管你是处在什么样的时代或环境里面,应该在内在里开一朵莲花。如果你那朵莲花还在,你随时关照它,就会感到心安或者欢喜。12 / 19林清玄的作品看,每个名字都会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动,比如“飞入芒花” 、 “”温柔半两“心的蒙太奇”等等不一而足。慈悲就是广大包容、大爱天下。慈悲地善待自己,慈悲地善待他人,慈悲地善待自然,才能得到生命的和谐统一。心胸狭窄,看到的世界也就狭窄; 心胸豁达,看到的世界也就宽阔。林清玄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体验,独饮生活的苦汁

34、,与人分享智慧的甘露,并反复辩证如何在最艰难的困境里寻找自由的曙光。建立起深沉的思维:“痛苦是伟大的开始” , “无聊是解脱的起步” , “悲哀是慈悲的开端”, “烦恼是智慧的源头”林清玄曾写过一本平常茶非常道 ,在林清玄眼中茶这个字从字面上看是人在草木之间,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为什么茶道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因为茶其实是象征性的东西,它象征人跟天地,跟这个世界,跟境界的一种关联。人生有很多起落,经过滚烫的开水烫过以后,才知道人生的滋味,知道天人合一的境界,才会发现跟这个世界的草木没有分别才会进入茶的境界。林清玄说:希望有情的心,追求有品质,有尊严的生活。这有情的心,是清明的心,如水晶般自然

35、清澈,没有造作。以这样的一颗心找寻世间的美,世间的美也会时时澎湃着我们的心。记得时常感恩,保持感动的本能,唯其如此,有情的心与世界清澈的相映,生命才能如莲花般散发出清香。耳边流淌着轻柔温婉的琵琶语 ,阅读着林先生一幅幅小小的作品,仿佛在与一位智者交流,他告诉我,跌倒了要有一颗柔软的耐受的心,不抗拒、不恐惧;他告诉我生活中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耐受挫折的心,享受平淡的心,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抓住当下,去平静而从容的面对一切,每一篇小小的文章如柔软而多情的细雨轻轻流入心田,让心得到滋润与浇灌,也变得平静、恬淡、柔软。13 / 19请从文中找找“禅意”体现在哪里,可以从句或词入手?(清净 莲花 佛教

36、的代表 染着 觉悟 大悲心 菩提心 卑湿污泥 智慧)染着 rn zhu(1).佛教语。谓爱欲之心浸染外物,执着不离。 无量寿经卷下:“於其国土,所有万物,无我所心,无染著心,去来进止,情无所系。 ” 南朝梁武帝摩诃般若忏文:“愿诸众生,离染著相,回向法喜,安住禅悦。 ”旧唐书高祖纪:“ 释迦阐教,清浄为先是以敷演经教,检约学徒,调忏身心,舍诸染著。 ”(2).谓滞泥。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韩退之:“古今诗话云:呢呢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冤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曲名水调歌头 , 东坡居士 听琵琶而作也。旧都野人曰:此词自外取意,无一字染着,后学卒未到其阃域。 ”卑湿污泥卑湿【拼音】bi sh【释义

37、】1.地势低下潮湿。 2.谓意志低下消沉。 同“污泥” 。肮脏,卑污。林清玄有着农村生活的经验,童年时代,父亲曾告诉他柔软的土地才能长出茁壮的果实,其实也就是指强根固本。人就跟土地一样,心就是根本,因此就要有一颗柔软的心。 “一切菩提、智慧、慈悲,以及好的良善的品性,才有可能长得好。 ”这柔软心成了慈悲心的基石,先弱软视之,方能慈悲待之。林清玄正是用他的柔软心关注着社会人生,关怀每位行者的心情。他用柔软的心去消除贪欲,消解烦恼;用随顺面对一切,不怀丝毫恨意,在黑暗中也如一盏明灯。林清玄散文之中的豁达心和柔软心都是慈悲心的表现,因为慈悲之心,他才会平等地对待世界万物,超越有无,超越是非。14 /

38、 19也许,有风有雨的日子,才承载了生命的厚重;风轻云谈的日子,更适于静静领悟。生命的旅途中,许多人走着、走着,就散了;许多事看着、看着,就淡了;许多梦做着、做着,就断了;许多泪流着、流着,就干了。有一种经年叫历经沧桑,有一种远眺叫含泪微笑,有一种追求叫浅行静思,有一种美丽叫淡到极致。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林清玄:从人生底层出发 达到生命最高境界2011 年 04 月 20 日 09:24来源:华人佛教综合 作者:林清玄字号:T |T1 人参与 0 条评论打印转发林清玄:从人生底层出发,达到生命最高境界。(图片来源:资料图)从人生的最底层出发,最后达到生命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上不乏其

39、人,而其中,林清玄坦言,他最崇拜者莫过于六祖惠能、茶圣陆羽与玄奘大师。茶圣陆羽,从小就被遗弃,连名字都是自己取的,长大后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玄奘大师,5 岁妈妈过世、10 岁父亲过世,后来到印度去取经,影响了整个世界的佛教;佛教禅宗六祖惠能,幼年随父亲流放岭南,后来父亲亡故,又随母移居南海,艰辛贫困,以卖柴为生。“这三个人都影响了整个世界,并完成了普通人难以到达的境界。”每提到其中一人,林清玄都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不起”的赞叹声。“从人生底层出发最后成功的人,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特质、共同的特色。所以我常说,一个人从贫穷的地方成长,有五种共同的特色,就是穷人的宝藏。”林清玄感慨地说。他总结

40、说,这五种宝藏分别是:每一餐都吃得下、每一晚都睡得着、随时笑得出来、处处无家处处家、不害怕生命的转弯。“在我一生的追求过程中,我经常看到伟大的心灵,希望我可以跟随他们走向生命更高15 / 19的境界,而这种境界可以越来越解脱物质、欲望的追逐跟漩涡,然后得到自由自在的心灵。一个贫穷的人,出生在最底层的人,也有可能走到人生最高的境界” 。四、林清玄散文风格1.林清玄认为泰戈尔的那种对美的思维、描写与诠释对他影响非常大。他也渴望能写出像纪伯伦的先知那样理性而智慧的作品,但“我会加上美感与想象”。中国作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丰子恺、沈从文。他从丰子恺那儿学到了朴素,又从沈从文处学来了优美和幽渺。成长中的汲

41、取酝酿成他今天的风格:美、简朴、智慧、朴实、幽远。2. “温一壶月光下酒”式的悠然叙述他的散文讲究火候,追求一种超然物外、悠然自得的美学境界。打个比方,林清玄散文创作追求的境界就像中国茶艺所追求的“茶道”,而不是牛饮进口的咖啡。换个说法,饮酒有多种饮法。曹操选择的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慷慨悲壮,喝的是英雄酒;李白选择的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喝的是失意惆怅的闷酒;而林清玄则选择了“温一壶月光下酒”,其意不在喝酒,而在“温月光”,在“温”的过程中反省人生哲理。他喝的是宽心休闲酒,因而达到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学效果。21cnjy敏锐精确的精彩构思例如梅香(编入凤眼菩

42、提)一文,文章开头写道:“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家院的花园里赏梅花。”作者要讲一个什么故事呢?读者会不由自主地被吸引进文章里去。接下去,作者讲了一个乞丐敲门向富人乞讨食物,得到食物后,乞丐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然后作者写富人由穷人也会赏梅花而自己几十年来却从未闻过梅香而震惊。故事娓娓叙完后,作者转而浮想联翩:“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味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

43、果不能细心地体贴,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人格的香气。”由现实中的梅香联系到人们心灵的梅香,作者构思的奇妙可见一斑。文章最后写道:“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一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这一点睛之笔使文章前后照应,一气呵成。文章短小精练却不仓促,由故事淡入而由哲理淡出,隽永的文字、启人心智的主题引人进入一种童话般的动人世界。清玄散文敏锐精确的构思由此给人无尽的愉悦感。16 / 19飞扬浪漫、明澈动人的意境林清玄写的是中国传统化的散文,他没有用现代派技巧取胜,也没有玩弄“黑色幽默”。他冷静地观察周围世界,从中提炼出人生普遍的哲理。因此,

44、他强调他的散文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这其中一个重要过程就是去除杂质,提炼出意境他认为我们身边的事物都有意义,他追求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意境去呈现它们。他这样说:“我的散文一点也不复杂,它像是清晨第一道射进书房的曦光,我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希望读我散文的人也和我一样,能感觉到它的明亮和动人。”可见,他对飞扬而浪漫、明澈而动人的意境有多么重视。他的散文也证实,他确实达到了这个他所渴求的意境。(李诠林 喧嚣都市中沉静的智慧论林清玄散文创作)3.我对散文的偏好,或者更确切地说我心目中理想的散文是什么呢?第一,它必须是情理兼具的,光是理很难成为出色的散文,因为它缺乏动人的质素,光是情则易流于空乏,很难

45、成为有力的散文,因为情若无理最易于泛滥。第二,它必须是风格独特的,散文之不同于其他文体,是文格与人格交融,“读其文如见其人”,如果没有自我的风格,散文家必不能成其大。第三,它必须是直抒胸臆的,旁征博引当然也可以成为好的散文,但过度使用典故,会伤害一个作家的成熟,况且不是从内心出来的字句,主题往往就没有力气了。第四,它必须是有生活基础的,常有人批评现代散文吟风弄月,但风月如果有生活作基础仍可以好,反之,倘若预设了社会的主题,却没有真实的生活作基础,散文也失去了生命。第五,它必须是敏锐精确的,有人写了一辈子散文,却不见一篇好文章,主要在于才思不敏、感觉不锐、文字使用不精确。一篇好的散文,是智慧与感

46、觉的结晶,是文字精确,没有废词冗章。21 教育网第六,它必须是适可而止的,好散文的精彩处往往不在开头,而在结尾,要在当止时止,读完后有启示、有余韵,才能与作者同歌共哭。第七,它必须是涵容 关怀的,我觉得对环境事物的涵容是任何散文作者的基础,而对环境事物的关怀是散文作者的境界,即使是批评议论,如果没有包容的心和关怀的立意,散文就失去了它的意旨。21*cnjy*com(林清玄 含笑看我台湾散文选编序)17 / 19二、林清玄名言:1、面对人生难以管理的生老病死,我们能以起承转合去寻找心灵的故乡。人总是有限制的,但有梦总是最美的。 2、曾以寻死的心活着,被迫超越,也曾主动超越,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

47、是最美的。3、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 4、今天扫完今天的落叶,明天的树叶不会在今天掉下来,不要为明天烦恼,要努力地活在今天这一刻。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觉悟” 3 年后,我觉得自己已经有了很多领悟,明白“觉”就是“学习看见” , “悟”是“我的心” ,所谓“觉悟”就是“学习看见我的心” ,因为心恋红尘,我决定下山。觉悟修行并不会改变人的相貌,只是内心起了革命。之所以讲觉悟,是因为现代社会,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心。我们把生活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一部分是紧急的生活,会发现很多人都在紧急的生活,随波逐流,而不是重要的生活。什么是重要的生活?陪着爱人散步,躺在草地上看星星,一个小

48、孩有没有幽默感?懂不懂得爱和宽容?这些是重要的。而每天着急上怎样才能觉悟?你必须做到以下 4 点:1、要尽可能地把所有时间和空间都留给那些重要的事情。历史上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叫陆羽。他是一个弃儿,长大后,他给自己取了陆羽的名字,意思是漂流在陆地上的一根羽毛。他立志要喝遍天下的茶,饮遍天下的水,于是从9 岁开始就一直旅行。我后来曾追随他的饮茶之路去寻访,深刻地体会到了他的不容易,全国的茶区那么多,在只依靠步行的年代,他都一一走遍,还写下了茶经 ,成为 1300 年来迄今无人超越的经典。支撑他的,就是一股叫做梦想的力量,他懂得,有限的人生里什么是重要的事情。2、你必须要意识到,世俗的事务并非无价

49、。什么是无价的?是浪漫的精神。有一次我去上海演讲,和朋友站在黄浦江边吹风,觉得夜晚的黄浦江格外地美,十分浪漫。此时,我的同伴撞了我一下, “喂,你知道每年黄浦江有多少人自杀吗?”哈,真是煞风景。什么是浪漫?“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喝茶这些都是浪漫” ,浪漫其实就是创造一种时空、一种感受、一种向往,一种理想,在你的世俗土地上开出一朵玫瑰花。即便是被世俗捆绑,即便是处于人生低谷,也要时刻保持浪漫精神。求婚也并不一定需要房子、车子、票子,以及很大的钻戒,我只是写了“纵使才名冠江东,生生世世与君18 / 19同”两句诗,妻子就感动异常,嫁给了我。3、不要失去对真实价值的认知。现代社会,很多人对价值的认知已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