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建忠:马氏文通语法专著提出“善译”,分正名、实字、虚字、句读四部分,从经、史、子、集中选出例句,以拉丁文法研究汉文经籍的语言结构规律,为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语法著作。严复:原京师大学堂校长,是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学贯中西、划时代意义的翻译家,也是我国首创完整翻译标准的先驱者,翻译了原富、法意、天演论。翻译“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工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林纾:不会外语的奇人,却掀起了五四运动翻译的狂潮。与王寿昌合译中国介绍西洋小说的第一部作品法国小仲马巴黎茶花女遗事,翻译贼史王子复仇记快肉余生述黑奴吁天录(分别是雾都孤儿哈姆莱特大卫科波菲尔汤姆叔叔
2、的小屋)。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13 岁到英国读书精通 11 种语言,人称“中国第一语言天才”。获文、哲、理、工、神等 13 个博士学位,英译论语、中庸、大学,对外国作品过分意译,尊之者称其怪杰毁之者称其怪物。此狂儒与托尔斯泰通信被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马君武:精通英、日、德、法等国文字,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许多领域。共产党宣言的纲领部分,就是他在 1906 年夏译成中文登在民报上的。他还第一个翻译出版了达尔文的物种原始(即现在人们熟知的物种起源),在当时产生了较大影响。编译了德华辞典等书,翻译过席勒的威廉退尔还有法兰西革命史一书。陈望道:翻译日文、英文的共产党宣言
3、,中文版共产党宣言1920 年 8 月问世。是国内出版的第一部中文本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著,它的刊行,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促进当时的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共产主义,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提供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成仿吾:翻译家、文学家,与郭沫若合译歌德、海涅等合著的德国诗选 ,与徐冰把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合译成中文。郭大力:第一个翻译资本论的人,翻译出版了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约翰穆勒的经济学原理,耶方斯的经济学原理,伊利的经济学大纲,洛贝尔图的生产过剩与恐慌。和王亚南合译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欧洲经济史,还与李石岑合译了朗格唯物论史。鲁迅:是中国翻
4、译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其翻译思想涉及翻译的各个重要方面,见解独到,对现今的翻译理论研究与翻译实践仍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与众多翻译理论相比,鲁迅的翻译思想朴实无华,大多通过贴近生活的比喻来表达。翻译从域外小说集开始着重东欧和北欧文学的评价坚持翻译“唯信使上、宁信而不顺”的翻译标准。瞿秋白:部分翻译论列宁主义基础,翻译斯大林著作论列宁主义基础中的列宁主义概述部分。国际歌的最早翻译者,英特纳雄奈尔(International Internationle)。郭沫若:翻译少年维特之烦恼,认为“写作即处女、翻译即媒婆”。还翻译了茵梦湖、雪莱诗选、石炭王、艺术的真实、浮士德、政治经济学批判、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
5、、战争与和平。赵景深:戏曲学家、教育家。翻译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衣、1922 年翻译契诃夫的万卡,把“The Milky Way”翻译成“牛奶路”。朱生豪:著名翻译家,中国早期翻译莎士比亚作品的人之一,译文质量和风格卓具特色,为国内外莎士比亚研究者所公认。莎士比亚戏剧全集的第一个翻译者而且翻译的层次相当高。莎翁 37 个剧本 145 首长诗,朱生豪共译 31 个剧本。1936.8.8 传奇剧暴风雨是他的第一部译品。曹静华:主搞苏俄文学翻译。张谷若:于 20 世纪 30 年代以成功地翻译了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还乡和无名的裘德一举成名。还翻译有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亨利菲尔丁的弃
6、儿汤姆琼斯史、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肖伯纳的戏剧伤心之家以及唐诗英译等。他提倡“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苏曼殊: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精通日文、梵文、英文、法文,第一个以古体诗形式翻译拜伦诗选。除节译过雨果的悲惨世界外,还译过印度小说娑罗海滨遁迹记。钱稻孙:翻译家,译有万叶集选、近松门左卫门的净琉璃剧本、井原西鹤的小说、日本民族音乐学家林谦三的东亚乐器考、导演黑泽明的电影剧本罗生门等书。是中国史上汉译但丁神曲的第 1 人,同时是从意大利原文汉译的第 1 人,将但丁的神曲一、二、三曲译为骚体。他从原文汉译万叶集和源氏物语,都是史上第 1 个,虽未全部译完。刘半农:其弟是刘天华、刘
7、北茂。皇帝的新装是刘半农最早翻译介绍给中国读者的,翻译茶花女剧本,第一个把苏联作品介绍给中国人。还译有欧陆纵横秘史(外交小说)、黑肩巾(国事小说)上下册、猫探(侦探小说)、乾隆英使觐见记(笔记)、帐中说法(滑稽小说)、国外民歌译 第一集、法国短篇小说集第一册、失业(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猫的天堂(法华对译短篇小说集)。巴金:文学巨匠、翻译家,翻译有前夜、薇娜、为了知识与自由的缘故、骷髅的跳舞、丹东之死、草原故事、秋天里的春天、过客之花、门槛、叛逆者之歌、夜未央、迟开的蔷薇、父与子、处女地、快乐王子、笑、六人、红花、癞蛤蟆与玫瑰花、木木、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说集等作品。傅雷:中国著名的翻译家,主译法
8、语著作,翻译了大量的法文作品,其中包括巴尔扎克、 罗曼罗兰、伏尔泰等名家著作。翻译主张“神似说”,形成“傅雷体华文语言”。萧乾:翻译家,二战时战地记者在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公约会议等上以记者的身份出现与夫人文洁若五年翻译现代派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在翻译西方文学作品时采用划归的翻译思想使得文学作品能够在流利顺畅的情况下,实现了达意的目的,达到了最佳的翻译效果。坚持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并能够始终保持归化的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策略。钱钟书:作家、文学研究家、翻译家,1935 年以全国第一名成绩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主张“化境说”翻译即“原作向译文的投胎转世”,参与翻译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夫人杨绛翻
9、译堂吉诃德等,妹杨必翻译名利场。卞之琳:现当代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诗人、翻译家徐志摩的学生。1936 年翻译西窗集,翻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著名翻译Hamletmonolog“to be or not to be”。叶君健:翻译家,儿童文学家,最早有系统地将安徒生童话引入中国的文艺先锋。冰心:文学家、诗人、翻译家,第一部译品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先知。还译有飞鸟集、印度童话集、吉檀迦利、印度民间故事、泰戈尔诗选(合译)、泰戈尔剧作集(4)、马亨德拉诗抄(合译)、燃灯者。季羡林: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尤精于吐火罗文,主译吐火罗文和梵文。译有安娜西格斯短篇小
10、说集、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罗摩衍那。杨宪益: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曾与夫人戴乃迭(英籍中国文化学者)合作翻译离骚、史记选、红楼梦、儒林外史、长生殿、牡丹亭、唐宋诗歌散文选、白毛女、老残游记、英国近代诗抄、鲁迅选集(14 卷)、汉魏六朝小说选、汉魏六朝诗文选、聊斋故事选、三部古典小说节选、中国小说史略(文学史)等。傅东华:翻译家,曾参与翻译斯诺西行漫记,主张翻译外国作品用本土名字。上海被日本侵略军占领后,翻译等,译有飘、业障,西班牙塞万提斯 唐吉诃德,英 约翰弥尔顿失乐园,美德来塞珍妮姑娘,古希腊荷马伊利亚特,红字琥珀山胡桃集散文集等。李霁野:翻译家,作家。翻译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11、是俄国著名作家安德列夫的往星中,译有长篇小说被侮辱与损害的、简爱、在斯大林格勒战壕中、爱的家庭、虎皮武士及吉辛的四季随笔等,在海内外译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徐宜:著名声乐教育家、音乐翻译家。中国近现代歌剧译配奠基人,精通汉语、俄语、英语,熟悉法语、德语和意大利语。在苏联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求学期间,向苏联音乐界介绍中国民族音乐,翻译(中译俄)出版了杨荫浏所著的中国民族乐器一书。其译著和译配有许多外国声乐作品,作品包括西方神剧和歌剧咏叹调集、法尔斯塔夫、费加罗的婚礼、浮士德、沙皇未婚妻、丑角、蝙蝠、唐乔凡尼、伊戈尔王等,翻译舒曼、舒伯特、勃拉姆斯、柏辽兹、柴可夫斯基、肖斯塔科维奇等 19 位作曲家的歌
12、曲共五百余首,并撰写作曲家的生平及其作品分析材料。其翻译的柴可夫斯基的三幕抒情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全剧,由上海光华出版社出版,并提供给上海歌剧院在上海正式公演。还翻译了肖斯塔科维奇的三幕歌剧鼻子全剧本,由上海歌剧院在北京、上海两地正式公演。主张“艺术源于生活”,擅长观察思考、提炼、升华,从平凡的生活中挖掘素材,并获取创作灵感。其作品颇受大众乃至国际友人的喜爱和青睐。许渊冲:翻译家,从事文学翻译长达六十余年,译作涵盖中、英、法等语种。翻译集中在中国古诗英译,形成韵体译诗的方法与理论,被誉为“诗译英法唯一人”,主张翻译“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在国内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译六十本,包括诗经、楚辞、李
13、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中外名著。2014 年 8 月 2 日许渊冲荣获国际翻译界最高奖项之一的“北极光”杰出文学翻译奖 ,系首位获此殊荣亚洲翻译家。王智量:我国著名的外文专家、翻译家,译有 叶甫盖尼奥涅金、上尉的女儿、 安娜卡列宁娜等 30 余部。提出“通过形式进入内容”。在他看来,好的翻译不仅要反映出内容,还有形式,即韵律、节奏,也就是严复所说“译事三难” 信、达、雅中的“雅”,是最难达到的,要让中国人看到西方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美。王佐良:文学翻译家,翻译过弗朗西斯培根的论读书。在翻译理论上,是国内探索翻译理论的先行者,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译作有彭斯诗选、并非舞文弄墨英国散文名篇新选、培根散文先译以及汉译英作品雷雨等。陆谷孙:翻译家,从 70 年代至今发表幼狮、钱商(合译)、二号街的囚徒、鲨腭等数十种文艺类及文评类英译汉文字 200 万字左右及 Chinas Landscape,China 等文艺类及电影类汉译英文字 10 余万字。还发表过专论翻译的“翻译大忌:形式至上”“为翻译腔一辩”、“朴则近本”写在译林主办的翻译竞赛之后”等论文,提出了最大限度吃透并真实转达话语、尽量保存原作风姿、不求译入语的华美的翻译学观点。张健:上学时翻译格列夫游记,翻译间谍、埋伏着的敌人、莎士比亚和他的四个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