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绪论一、名词解释 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二、选择题1、机体的内环境是指( ) 。A.细胞内液,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外液。 2、可兴奋细胞兴奋时,共有的特征是产生( )。A.收缩反应, B.分泌, C.反射活动, D.动作电位。三、填空题1、内环境是指细胞生活的_,它由_构成,是_与_进行物质交换的桥梁。3、可兴奋细胞产生兴奋的标志是_。5、刺激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条件是_、_和_。一、名词解释静息电位:是指组织细胞未受到刺激时存在于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动作电位:细胞受到刺激后,细胞膜两侧产生一次可传导的电位变化。二、选择题 D,D,三、填空题 1.液体环境,细胞外液,细胞,外界
2、 3.动作电位 5.一定强度,一定时间,一定强度-时间变化率 第一章 肌肉的活动一、名词解释 运动单位 兴奋-收缩偶联 强直收缩 缩短收缩 拉长收缩 等长收缩 肌电图二、选择题1、实现肌细胞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 ) 。A. 肌纤维, B.肌原纤维, C.肌小节, D.肌球蛋白。2、依据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 。A.明带缩短,H 带不变, B.明带缩短,H 带变窄或消失,C.暗带缩短,H 消失, D.暗带长度不变,H 带不变。3、位于肌浆网两端的终末池是( ) 。A.实现肌纤维内外物质交换的场所, B.Ca 2+的贮库, C. Ca2+和 Mg2+的贮库, D.Na +的释放库。4
3、、与慢肌纤维相比,属快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粗,毛细血管丰富, B.肌纤维直径粗,线粒体数目多,C.肌纤维直径粗,肌浆网发达, D.肌纤维直径细,线位体数目少。5、与快肌纤维相比,属慢肌纤维的形态特征是( ) 。A.肌纤维直径较大,受大 神经元支配,B.肌纤维直径较小,毛细血管的密度高,C.肌纤维直径大,线粒体数量多,D.肌纤维直径较小,肌浆网发达。6、属于慢肌纤维代谢特征的是( ) 。A.糖原含量低,糖酵解能力高, B.糖酵解能力低,乳酸脱氢酶的活性高,C.糖酵解能力低,氧化脂肪能力高,D.糖原含量高,有氧氧化能力强。27、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收缩力量大
4、,耐持久, B.收缩速度慢,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慢,兴奋阈值低, D.收缩力量小,不持久。8、快肌纤维的生理特征表现为( ) 。A.兴奋阈低,收缩速度快, B.收缩速度快,抗疲劳的能力低,C.收缩速度快,力量小, D.收缩力量大,能持久。9、腿部肌肉中快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 。A.800m 跑, B.500 m 跑, C.1500 m 跑, D.100 m 跑。10、训练对肌纤维横断面积的影响表现为( ) 。A.可使两类肌纤维都肥大, B.对肌纤维横断面积大小无影响, C.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 D.举重训练使慢肌纤维肥大。11、腿部肌肉中慢肌纤维占优势的人,较适宜从事(
5、 ) 。A. 100 m 跑, B.跳高与跳远,C.马拉松跑, D. 800m 跑。12、与横桥位点结合的蛋白是(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13、头端构成横桥的蛋白是(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14、骨骼肌的收缩蛋白是指( ) 。A.肌球蛋白,B.肌动蛋白,C.肌钙蛋白,D.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三、填空题1、构成粗肌丝的主要成分是_分子,而构成细肌丝的分子至少包括_、_和_三种蛋白质。3、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与后负荷呈_关系,与收缩的速度呈_关系。4、根据张力-速度关系,肌肉收缩要发挥最大输出
6、功率,应克服_负荷并以_速度进行收缩。5、一般认为,肌肉初长度为_静息长度时,肌肉收缩产生的主动张力_,因为,此时收缩时活化的横桥数目_。7、快肌纤维直径_肌浆网_,因而收缩力量_。8、慢肌纤维不仅线粒体数目_,而且其中各种_的含量高,因而,有氧氧化能力_。9、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与受脊髓前角_支配,神经的传导速度_,以及肌原纤维 ATP 酶_等因素有关。10、肌肉收缩过程包括_、_和_三个环节。11、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小,取决于_数目。肌肉收缩的速度取决于_和_。五、问答题1、什么是肌丝滑行理论?其依据是什么?2、比较分析骨骼肌收缩三种形式的特点,了解肌肉收缩形式在体育实践中有何意义?3
7、、试分析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的生理机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作用。34、试分析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关系的生理机制及其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5、比较分析快肌和慢肌纤维的形态结构、代谢和生理功能特点。6、运动训练对两类肌纤维何影响?一、名词解释2、运动单位:一个运动神经元连同它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统称为一个运动单位。3、兴奋-收缩偶联:把以肌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在一起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5、强直收缩:肌肉受到一连串的刺激,此时肌肉的收缩出现融合现象,即肌肉不能完全舒张,称为强直收缩。6、缩短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时,肌肉收缩,长度缩短,肌
8、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缩短收缩。8、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被拉长,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拉长收缩。9、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肌肉的这种收缩形式称为等长收缩。10、肌电图:通过肌肉电图仪的引导放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图形,称为肌电图。二、选择题 C,B,B,C,B, C,C,B,D,C, C,B,A,D,三、填空题 1.肌球蛋白,肌动蛋白,原肌球蛋白,肌钙蛋白 3.正变,反变4.中等,尽可能快的 5.稍长于,最大,最多 7.大,发达,大8.多,氧化酶,强 9.大神经元 ,快,活性高 1
9、0.兴奋-收缩偶联,横桥摆动肌丝滑行肌肉缩短,收缩的肌肉舒张 11.活化横桥,能量释放的速率,肌球蛋白 ATP 酶的活性五、问答题1 答:肌肉收缩的肌丝滑行理论的主要论点:肌肉的收缩或伸长,是由于肌小节中粗丝和细丝相互滑行,而肌丝本身的长度和结构不变。当肌肉收缩时,由Z 线发出的细丝沿着粗丝向暗带中央滑动,结果相邻的 Z 线靠拢,肌小节变短,从而出现整个肌细胞或整块肌肉收缩。其证据:肌肉缩短后,暗带长度不变,明带变短,H 带由变短到消失。当肌肉拉长时,明带、H 带均加宽。2 答:根据肌肉收缩时的长度和张力变化,肌肉收缩分为: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三种。三种收缩形式的工作特征表现不同。缩短
10、收缩又称向习收缩,其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阻力,肌肉缩短牵拉它附着的骨杠杆做向心运动,此时肌肉消耗大量的能量用以完成外功,缩短收缩在实践中被用来实现各种加速度运动或位移运动,如屈肘、同抬腿、挥臂等。拉长收缩(离心收缩) ,其特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小于外力,此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肌肉做负功。在实现人体运动中起着制动、减速和克4服重力等的作用,同时拉长收缩可贮存能量用于其后的收缩,使之能产生更大的力量和速度。等长收缩的工作特征是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肌肉虽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等长收缩时肌肉的张力可发展到最大,但没有位置的移动,按物理学上讲,肌肉没有做外功,但消耗很多
11、能量,在人体运动中起着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3 答:肌肉收缩的张力-速度关系曲线是指肌肉收缩时对抗的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随着负荷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增加,但肌肉收缩的速度和缩短的长度即减小;反之,则加大。该曲线显示肌肉收缩时张力与速度呈反变关系。其机制: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大小取决于活化横桥的数目,而肌肉收缩的速度,则取决于能量释放的速率和肌球蛋白 ATP 酶的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当负荷增大时,有更多的横桥处于活化状态,从而增加肌肉的张力,但却抑制了 ATP 的分解,减低了能量释放率,故使肌肉收缩速度减慢。在运动实践中,可依据张力-速度曲线这种反变关系,来确定
12、最适作业的最佳负荷和最大爆发力。如果希望较大的速度,则必须相应减少负荷,相反,如果要克服较大的负荷,则收缩速度不可能维持较快。要使力量和速度都得较大的发展,采用的负荷应以 30%-60%最大力量为宜。 4 答:肌肉收缩的长度-张力曲线是指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张力的影响。如果肌肉收缩前给予一定负荷,使肌肉拉长以增加其初长度,肌肉收缩的力量随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肌肉达最适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但如果负荷过大使肌肉的初长度超过其最适初长度时,收缩的效果将下降。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时收缩产生的力量最大的原因是,此时肌肉粗丝和细丝处于最理想的重迭状态,使收缩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最大,
13、因而能产生最大的力量。如果肌肉拉得过长或缩得过短,活化横桥数目减少,张力均下降。在运动实践中,若要使肌肉收缩产生最大的张力,应在肌肉收缩之前做最大的牵拉使肌肉达成到最适初长度,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收缩力量和速度。如立定跳远起跳前的下蹲,投掷运动器械出手前的转体和拉伸肩带等。5 答:(1)形态特征:快肌纤维直径大,肌浆网发达,线粒体体积小数量少,毛细血管密度小;受大 神经支配;慢肌纤维直径小,肌浆网不发达,线粒体体积大而数量多,毛细血管密度大,受小 神经支配。(2)代谢特征:快肌纤维无氧代谢酶(乳酸脱 H 酶)的活性高,糖原含量多,无氧代谢能力强。慢肌纤维线粒体酶活性高,有氧代谢能力强。(3)功能
14、特征: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力量大。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力量小。6 答:训练能使肌纤维产生适应性变化,表现如下:训练导致两类肌纤维是否互变的问题。以前的研究认为,训练不能使两类肌纤维互变,人体肌纤维的类型百分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近的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耐力训练,可使快肌纤维(10%左右)转变为慢肌纤维,而速度和力量训练,只能引起肌纤维某些超微结构和代谢功能发生改变。 5训练能使肌纤维出现选择性肥大。如力量训练能使快肌纤维明显肥大,速度训练可使快肌和慢肌在面积都增大,大强度的耐力训练可使慢肌纤维肥大。训练能显著提高肌肉的代谢能力。如耐力训练不仅可使慢肌纤维中线粒体数目和体积增大,酶的活性增加,从
15、而使慢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明显提高;而且也可使快肌纤维的有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相反,大重量的力量训练使肌纤维面积大大增加,而线粒体反而下降,有氧氧化能力下降,但无氧氧化能力得到提高。 训练对肌纤维影响的专一性。即训练引起肌纤维的适应性变化,与从事的运动专项或训练方法,以及受训练局部有关。第二章 呼 吸一、名词解释外呼吸 肺通气 肺换气 内呼吸 肺泡通气量 肺活量 时间肺活量 二、选择题1、肺部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呼吸, B.外呼吸, C.内呼吸, D.肺通气。2、肺通气的动力来自( )。A.呼吸肌的舒缩,B.胸内压的变化,C.肺内压的变化,D.气体的分压差。3、肺换气的动力是
16、( )。A.肺泡膜的通透性, B.气体的理特性,C.气体的分压差, D.局部器官的血流量。4、维持胸内负压的必要条件是( )。A.呼吸道阻力,B.胸膜腔密闭,C.呼气收缩,D.吸气收缩5、肺泡与肺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称为( )。A.外呼吸, B.肺换气, C.内呼吸, D.肺通气。6、下列对肺活量的错误叙述是( )。A.潮气量、补吸气量和补呼气量之和, B.深吸气量与补呼气量之和, C.等于深吸气量, D.肺总容量减去余气量。7、肺的有效通气量是指( )。A.肺通气量, B.肺泡通气量, C.最大肺通气量, D.肺活量。8、基本呼吸中枢位于( )。A.延髓, B 脊髓, .C 脑桥, .D
17、大脑。9、血液中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理化因素是( )。A.缺氧, B.PCO 2的变化, C.H +浓度的变化, D.温度的变化。.10、缺氧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主是通过刺激( )。A.延髓呼吸中枢,B.中枢化学感受器,C.长吸中枢,D.外周化学感受器。11、CO 2对呼吸的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刺激( )。A.延髓呼吸中枢,B.脑桥调整呼吸中枢,C.延髓化学感受器,D.长吸气中枢。612、下列评价肺通气功能最好的指标是( ) 。A.功能余气量, B.肺活量, C.补吸气量, D.时间肺活量。13、定量负荷后有训练者呼吸变化特征是( )。A.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减少, B.深度增加较多,频率增加少,
18、C.频率增加较多,深度未增加, D.频率增加较多,深度增加多。14、有训练者在完成动力性定量负荷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A.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脉压减少, B.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适量下降、脉压加大, C.收缩压不变、舒张压不变、脉压不变, D.收缩压降低、舒张压不变、脉压减少。三、填空题1、外呼吸包括_和_两个阶段。2、尽最大努力呼气后仍留在肺内的气量称为_。3、通常,胸膜腔内的压力_标准大气压,故把胸膜腔内压力称为_。5、体内 O2和 CO2的交换是在_与_之间和_与_之间进行的。6、气体交换的动力是_,气体交换的方式是_。9、氧运输系统的组成包括_、_和_。一、 名词解释 2、外呼吸:
19、指外界环境与血液在肺部实现的气体交换。3、肺通气:指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4、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5、内呼吸:指血液通过组织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6、肺活量:人体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肺活量。7、时间肺活量:人体最大吸气后,以尽快的速度完成呼气,分别测量并计算第1、2、3S 末的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分别称第 1、2、3 的时间肺活量。8、肺泡通气量:每分钟进出肺泡的气体量,称为肺泡通气量。二、选择题 D,A,C,B,B, C,B,A,B,D, C,D,B,B三、填空题 1.肺通气,肺换气 2.余气量 3.低于,负压 5.肺泡,血液,组织细胞,血液 6
20、.生物膜两侧气体分压差,扩散 9.呼吸,血液循环,血液 第三章 血液与运动一、名词解释红细胞比容 碱贮备 血氧饱和度 氧容量 氧含量 氧离曲线 二、选择题1、影响血液运输 O2和 CO2能力的主要原因有( ) 。A.血浆量, B.血量, C.血细胞数量, D.血红蛋白含量。2、每个人的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 ) 。A.4%, B.6%, C.8%, D.10%。3、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最主要物质是( ) 。A.纤维蛋白原, B.白蛋白, C.1-球蛋白, D. 2-球蛋白。74、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有重要作用的是( ) 。A.血浆与组织液的晶体渗透压,B.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中细胞的数量,
21、D.血液的酸碱度。5、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 。A.与血浆容积之比, B.与血管容积之比, C.与其他血细胞容积之比, D.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6、贫血主要是指血液中的( ) 。A.血细胞减少, B.白细胞减少, C.血小板减少, D 血红蛋白含量减少。7、血小板数量减少可导致皮下出血,其主要原因是血小板( ) 。A.不易聚集成块, B.释放的凝血因子激活物量不足, C.使血液的粘滞性降低, D.不能修复和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8、剧烈运动时和运动后,血浆成份中含量下降的物质是( ) 。A.血红蛋白, B.血乳酸, C.碱贮备, D.尿素。9、剧烈运动时血浆的 PH 值( )
22、。A. 保持不变, B.趋于中性, C.趋于碱性, D.趋于酸性。10、血小板的功能错误的是( ) 。A.促进止血,B.加速凝血,C.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D.释放免疫物质。 三、填空题1、血液由_和_组成,它是实现心血管系统运输功能的_。5、氧离曲线是表示_与_结合 O2或_解离_的曲线。7、血液运输 O2的方式有_和_;其中主要方式是_。一、名词解释 1、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容。2、碱贮备:NaHCO 3 是血液中和酸的物质,所以习惯上将血浆中的 NaHCO3 称为碱贮备。 5、血红蛋白氧容量:指血液中 Hb 氧饱和度为 100%时,1L 血液中的 Hb 结合
23、的O2量。6、血红蛋白氧含量:把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氧量称为血红蛋白氧含量。7、血红蛋白氧饱和度:血红蛋白与氧结合的程度称为血红蛋白氧饱和度。8、氧离曲线:表示血氧饱和度与氧分压之间的关系的曲线。二、选择题 D,C,B,B,D, D,D,C,D,D, 三、填空题 1.血浆,血细胞,物质基础 5.PO 2,Hb,HbO2,O2 6.HCO3-, 7.物理溶解,化学结合(HbO 2), 化学结合(HbO 2) 第四章 血液循环与运动一、名词解释心力贮备 搏出量 射血分数 心输出量 心指数 心率 心动8周期 血压 氧脉搏 收缩压 舒张压 脉搏压 平均动脉压 异长自身调节 等长自身调节 减压反射
24、重力性休克 微循环 二、选择题1、下列有关心动周期的错误叙述是( ) 。A.心动周期是指心脏机械活动的周期, B.心动周期是指心肌电活动周期,C.心房和心室每收缩与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功能周期,D.当心率为 75 次min -1,每个心动周期历时 0.8S。2、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是由于左心室( ) 。A.射血速度较快, B.每搏输出量较大, C.射出的所流经的管道狭窄, D.比右心室做更多的功。3、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搏出量受( ) 。A.平均动脉压的调节, B.心肌收缩能力的调节,C.心力贮备的调节, D.心室舒张末容积的调节。4、刺激心交感神经使( ) 。A.窦房结起搏细胞 4 期自动除极速率
25、减慢, B.心功能曲线右移,C.心率加快,心缩力增强, D.房室束的传导速度减慢。5、下列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的错误叙述是( ) 。A.当颈动脉窦内压上升到 27000Pa 以上时即可引发减压反射, B.此反射对缓慢血压变化不敏感, C.在正常情况下,此反射对维持血压的稳定有重在意义, D.此反射不但有心功能变化,也有血管阻力的变化。6、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对刺激最敏感的是( ) 。A.PCO2升高, B.H +升高, C.pH 下降, D.缺 O2。7、耐力训练可导致安静时心率减慢,其机制是( ) 。A.迷走神经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C.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
26、紧张性均增强,D.迷走神经紧张性降低。8、支配骨骼肌的交感舒血管神经发挥调节作用的是( ) 。A.安静时,B.直立, C.局部代谢产物积累时, D.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9、心肌不可能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 。A.肌质网不发达,Ca 2+贮量少, B.心肌收缩是“全或无”式的,C.心肌具有自动节律性, D.兴奋后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910、心肌组织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 。A.窦房结, B.房室结,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11、运动时皮肤血流量的变化是( )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12、若搏出量和外周阻力不变而心率加快,则动脉血压的变化
27、是( ) 。A.收缩压明显升高, B.舒张压明显升高, C.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明显升高, D.收缩压降低而舒张压升高。13、调节心血管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 ) 。A.延髓, B.下丘脑, C.中脑, D.都不是。三、填空题1、心肌的生理特点有_、_、_和_。2、估计人体最高心率的经验公式是_。3、运动时最大心输出量的大小,取决于_和_的最高值,它是心泵功能_的指标。4、耐力训练可使心室腔舒张末期容积_,心肌收缩力增强,故射血分数_。5、正常心脏的起搏点是_。6、心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可分为_、_、_三个时期。7、动脉血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_和_,另外,循环系统的_也影响动脉血压
28、。8、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_,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_。9、动力性运动时,_中大量血管扩张,而_血管收缩,故总外周阻力_,舒张压_。10、影响动脉血压的生理因素是_、_、_、_和_。四、判断题1、心房和心室在一次兴奋过程中所出现的电变化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 )2、人在运动中,心率增加是一种反应,故心率增加的幅度与体能水平无关。( )3、静力性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依靠搏出量的增加。 ( )4、在相同强度的亚极量运动时,经过耐力训练的人,心输出量增加的幅度10较无训练的人大。 ( )5、耐力训练使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加,射血分数增加,故收缩期贮备比舒张贮备大得多。 ( )6、在最
29、大心输出量时的心率称为心搏峰。 ( )7、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 ,是因为兴奋后有效不应期特别长,一直要延续至舒张早期。 ( )8、由于心室的射血是间断的,故血管系统中的血流也是间断的。 ( )9、当血压突然升高或突然下降时,主要通过减压反射而使血压得以维持相对稳定。 ( )10、肌肉活动时产生的代谢产物,具有舒张血管作用,使局部血流增加。 ( )11、血浆中 PCO2升高、H +浓度增加或缺 O2,可直接刺激心血管中枢而使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加。 ( )五、问答题1、试述在长期训练影响下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变化。2、何谓搏出量?试述搏出量的影响因素。3、试述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影响动脉血压
30、的主要因素。4、试述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和生理意义。5、何谓心力贮备?体育锻炼为何能增加心力贮备?一、名词解释 2.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3、搏出量:每侧心室每次搏出的血量,称为每搏输出量。4、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与心舒末期容积这比称为射血分数。5、每分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每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6、心指数:每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7、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与舒张一次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8、心率: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10、氧脉搏:是指机体从每搏输出量中获得的氧量。1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流动对血管壁产生的
31、侧压力称为血压。12、收缩压:心室收缩中期,主动脉内的血压达到最大,称为收缩压。13、舒张压:心室舒张末期,主动脉内的血压最低,称为舒张压。14、脉搏压:是指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差。15、平均动脉压: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每一瞬间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1116、异长自身调节:是指与神经、体液调节无关,由于初长度改变而导致搏出量改变的一种调节方式。17、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不依赖前后负荷而变其力学性能的一种内在特性。18、减压反射:当血压突然升高时,压力感受器传入冲动至延髓心血管中枢,导致心迷走中枢活动加强,心交感中枢活动减弱,动脉血压下降,此反射称为减压反射。19、重力性
32、休克:当人体剧烈运动后突然停止站立不动时,由于重力的影响回心血量减少而引起搏出量减少以致引起头部缺血缺氧而出现晕厥的症象。20、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二、选择题 B,D,B,C,A, A,A,D,D,B, D,B,A三、填空题 1.自动节律性,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 2.220-年龄 (208-0.7年龄) 3.每搏输出量,心率,贮备力 4.扩大,不变 5.窦房结 6.绝对不能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 7.心室收缩射血,一定的外周阻力 血液充盈程度 8.每搏输出量 (心室收缩射血量 ),外周阻力 9.骨骼肌,内脏,变化不大,不变或略有升高 10. 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
33、,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积的匹配四、判断题 , , 五、问答题1 答: 在长期训练影响下心脏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变化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运动性心脏肥大。心脏肥大是运动员心脏的主要形态特征,其肥大程度与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有关,通常呈中等程度的肥大。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表现为全心扩大,伴有左心室壁厚度增加,称为离心性肥大。而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肥大主要是心室厚度增加,称为向心性肥大。心脏内部结构发生良好的适应。心肌纤维增粗,肌小节长度增加,毛细血管增多变粗,线粒体增多变大,线粒体酶活性提高,心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其内部的血液供应增加,从而大大提高了心
34、脏的泵血功能。心脏的功能能力显著增强。表现为:安静时心跳徐缓有力,心率明显低于一般人;在定量负荷时,心脏功能高度节省化,心率增加幅度较少,搏出量大;而在极量运动时,心脏则表现出高功能,高贮备,其心输出量和搏出量均高于一般人。一般人心力贮备只有 2025L.min -1,而运动员可达 3540L.min -1。由于其心泵功能的贮备量大,使得他们在运动中具有较大的运动潜力。2 答:搏出量是指每侧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12心舒末期心室的容积:心舒末期心室的容积越大,搏出量越大。与回心血量有关。心室肌被牵张的程度:心室舒张末容积扩大可使心肌被牵张,增加心肌初长度,搏出量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心肌收缩力增加
35、,搏出量增加。心肌的收缩力与 ATP 酶活性、胞浆中钙离子浓度、活化横桥数目等因素有关。后负荷:即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升高,搏出量减少。3 答: 动脉血压的形成:在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和前提下,心室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血管弹性共同作用下形成。影响因素:心脏每搏输出量:若其它因素不变,搏出量增大,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增加,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加大。反之,则主要是收缩压降低,脉压减小。心率:心率加快,由于心脏舒张期缩短,在心舒期流向外周的血流减少,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升高不明显,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舒张压明显下降,脉压增大。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增加,心舒期血流速度减慢,存留在血管中的血
36、量多,舒张压升高,收缩压变化不明显,脉压减小。反之舒张压降低,脉压加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可以缓冲动脉血压的变化,使收缩压不至于太高,舒张压不至于太低。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循环血量应与血管容量匹配。当循环血量减少时,动脉血压降低。4 答:运动时血液的重新分配: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但心输出量不是平均地分配给全身的各个器官,运动的肌肉和心脏的血流量增加,而不参与运动的肌肉和内脏器官的血流量减少;皮肤的血流量在运动开始时减少,当体温升高后增加。 意义:保证有大量的血液分配给运动的肌肉,使肌肉获得充分的氧和营养的供应,以及排出大量的代谢废物;骨骼肌血管舒张,其它血管收缩,保证平
37、均动脉压,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皮肤血流量的特点有利于散热。5 答:心输出量随代谢而增加的能力叫心力贮备。心力贮备的大小取决于是由心率贮备和搏出量贮备,而搏出量贮备取决于收缩贮备的舒张贮备。运动训练可使静息心率降低,增加了心率贮备;训练使心肌增粗,收缩力增强,增加了心脏的收缩贮备,同时心脏可产生运动性肥大,舒张贮备也增加了,所以体育训练可使心力贮备增加。第五章 胃肠道、肾的功能与运动二、选择题131、胃蛋白酶原主要依赖于( ) 。A.胃必素的激活,B.盐酸的激活,C.促胰岛素的激活,D.乙酰胆碱激活。2、三种物质的在胃内排空由快到慢的顺序是( ) 。A.蛋白质、脂肪、糖类, B.糖类、脂肪、蛋白
38、质,C.脂肪、糖类、蛋白质, D.糖类、蛋白质、脂肪。3、胆汁中与消化有关的最重要成分是( ) 。A.胆盐, B.胆色素, C.胆固醇, D.脂肪酸。4、肝脏最重要的功能是( ) 。A.消化, B.供能, C.解毒, D.代谢。5、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是( ) 。A.胃, B.小肠, C.食管, D.大肠。6、下列物质吸收时不需要钠泵活动的是( ) 。A.单糖, B.氨基酸, C.脂肪酸, D.水。7、低血糖时,首先受影响的器官是( ) 。A. 脑组织, B.肾脏, C.肝脏, D. 心脏。8、饥饿时,维持血糖恒定的主要途径是( ) 。A.肌糖原的分解,B.肝糖原的分解,C.糖异生, D
39、.肾小管生吸收。9、肾单位是指( ) 。A.肾小球与肾小管,B.肾小体、肾小管、集合管,C.肾小体和髓袢, D.肾小体、肾小管。10、糖吸收的主要机制是( ) 。A.主动转运, B.被动转运, C 单纯扩散, .D.都不是。三、填空题2、剧烈运动后血乳酸清除的途径主要有_、_和_。6、滤液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重吸收全部_,大部分_,小部分_,_完全不重吸收。7、尿的生成过程包括:_、_和_三个环节。二、选择题 B,D,A,D,B, C,A,B,D,A, 三、填空题 2.在心肌中氧化成供能,在肝脏中糖异生成葡萄糖或糖原,随尿或汗液排出体外 6.葡萄糖,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肌酐 7.肾小球的滤
40、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运动一、 名词解释 能量代谢 呼吸商 基础代谢 氧热价 食物热价 磷酸原系统 乳酸能系统 有氧氧化系统 梅脱二、选择题1、呼吸商是指机体在同一时间内( ) 。A.ATP 合成与释放的比值, B.通气量与 CO2生成量的比值, C.CO2生成量与耗氧量的比值, D.ATP 合成与 PCr 消耗的比值。2、氧热价最高的营养物质是( ) 。A.脂肪, B.蛋白质, C.糖类, D.糖类和脂肪。143、属于有氧氧化系统供能的特点错误的是( ) 。A.供能输出功率低, B.有氧代谢, C.ATP 生成多, D.乳酸生成较多。4、属
41、于磷酸原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 。A.能量输出功率高 B.无氧代谢 C.ATP 生成少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33S。5、人群中基础代谢率最高的是( ) 。A.老年人, B.成年男子, C.成年女子, D.幼儿。6、相对代谢率为( ) 。A.能耗量与体表面积的比值, B.能耗量与身高或体重的比值, C.能耗量与基础代谢的比值, D.能耗量与 CO2产生量的比值。7、剧烈运动时,肌肉中含量明显上升的是( ) 。A.ATP, B.PCr, C.乳酸, D.都不是。8、从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来看,其关键的环节是( ) 。A.糖酵解, B.糖类有氧氧化, C.糖异生, D.ATP 的合成与分解。9、
42、在完成同样运动负荷时,有训练者肌肉机械效率高,是因为( ) 。A.以糖类供能为主 B.以脂肪供能为主 C.呼吸商较低 D.消耗总热能较少。10、从工作中利用的总能量来看,有训练者利用脂肪供能比例与较无训练者相比( ) 。A.完全相同, B.要大, C.要小, D.大体相同。11、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的常用指标是( ) 。A.肌红蛋白的含量,B.血乳酸水平,C.30m 冲刺速度,D.无氧阈值。12、磷酸原系统和乳酸能系统供能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不需要氧, B.都产生乳酸,C.都能维持较长时间运动,D.都可产生大量 ATP。13、在较剧烈运动时,肌肉中高能磷化物的变化情况是( ) 。A.PC
43、r 的含量变化不大,B.ATP 含量变化不大,PCr 的含量下降,C.PCr 生成较多, D.ATP 含量大幅度下降。14、乳酸能系统的特点之一是( ) 。A.输出功率高,B.产生乳酸,C.ATP 生成多,D.产生 CO2。15、进行一段时间训练,60m 跑速提高了,而跑后血乳酸含量却比训练前减少了,这说明( ) 。A.糖类的有氧供能比例增大,B. 肌红蛋白含量增多, C.脂肪供能比例增大, D.ATP-PCr 供能比例增大。 16、属于乳酸能供能特点错误的是( ) 。A.供能的最大容量有限,B.快速可动用性,C.产生乳酸, D.动员所有贮备可供能 33S。17、在相同时间内完成同样的工作量时
44、,有训练者较无训练者( ) 。A.动用脂肪量较多, B.动用糖原和脂肪的量较少,C.利用的 ATP 和 PCr 较多,D.利用脂肪供能的比例较小。三、填空题151、机体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直接能源是_分解,而最终能源是_的氧化分解。4、基础代谢率有性别、年龄差异,通常男子比女子_,儿童比成年_,老年较壮年_。5、基础代谢的高低同_有关,但不成比例关系,而与_成正比,所以最适宜的的计算单位是_。6、评定乳酸能系统能力最常用的指标是_。7、运动时 ATP 再合成所需能量可由_、_和_三条途径提供。8、磷酸原系统又称为_系统,它由细胞内的_和_两种高能磷化物组成。四、判断题1、ATP 属高能磷酸化合物,
45、是机体各器官、组织和细胞能利用的直接能源。( )2、机体能量代谢的整个过程中,ATP 的合成与分解是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环节。 ( )3、剧烈运动中,能耗增多,使肌肉中 ATP 和 PCr 的含量迅速减速少。 ( ) 。4、细胞膜上各种“泵” ,在进行物质转动时所消耗的能量是由 ATP 分解提供的。 ( )5、测定单位时间机体消耗的氧量与排出的 CO2的量,可间接地推算机体的能耗量。 ( )6、糖类、脂肪、蛋白质的食物热价不同而氧热价相同。 ( )7、糖类的氧热价高于蛋白质而低于脂肪。 ( )8、在三种主要营养物质中,糖类的氧热价最高。 ( )9、有训练者动用脂肪供能的能力比无训练者强。
46、( )10、人体安静时的能量消耗相当于 250300mlmin -1的吸氧量。 ( )11、运动时的能耗量与运动强度成正比。 ( )五、问答题 1、简述体内能量的转移、贮存和利用过程。2、举例说明运动时的能量供应过程。3、比较分析三种供能系统和特点。4、试述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应用和意义。5、论述不同强度运动时三个能量系统供 ATP 再合成的动态关系?一、名词解释1、能量代谢:是指物质代谢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释放、转移和利用过程。2、呼吸商:人体同一时间内呼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的氧气的容积比称为呼吸商。3、基础代谢:人体清醒、静卧、空腹、环境温度 25状态下单位时间能量代谢。4、氧热价:每消耗 1L 氧氧化某物质所释放的热量,就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165、食物热价:是指 1g 食物完全氧化分解时所产生的热量。6、磷酸原系统是指由 ATP 和 CP 等高能磷化物组成的供能系统。7、糖酵解系统(乳酸能系统)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胞浆内无氧酵解生成乳酸过程中,再合成 ATP 的能量系统。8、有氧氧化系统:是指糖、脂肪和蛋白质在细胞内彻底氧化成 CO2和 H2O 的过程中,再合成 ATP 的能量系统。9、梅脱:是一种评定运动强度的指标,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