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韵学复习题(一)一、填空题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 、 、 、 。2上古音是指 时代的语音。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 3中古音是指 时代的语音。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4 、 、 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 , ”的理论。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 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 个。7 “五音”是根据 来分的;清浊是根据 来分的。8 “五音”指的是唇、舌、 、 、 喉五类音。9 “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 和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 ,又叫 ,或者合起来叫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
2、和 三类音。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 呼和 呼。13 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 启发下产生的。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 、 。15 切韵的作者是 ,成书于公元 年,共有 韵。16 广韵的作者是 ,书成于公元 年。17 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 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 个韵部。18 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 相配,而不和 相配。19 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 ,或一组 。20 诗韵又称 ,由南宋平水人 据广韵合并为 韵,后被金人 合为 韵。21 广韵的精华是它的 ,清代陈澧首创 法来研究中古音。22中古时期的四声是 、 、 、 ,其名称起于 时期。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 的 。2
3、4 广韵共有 个反切,其中包含 个反切上字, 个反切下字。二、名词解释1音韵学 2今音学 3古音学 4等韵学 5北音学 6五音 7字母8韵部 9韵摄 10韵目 11小韵 12阴声韵 13阳声韵 14入声韵三、简答题1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2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3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4中古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请举例说明。5现代普通话中的 j、q 、x 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6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7中古“见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
4、件是什么?8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声母?演变的规律如何?9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10 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11 广韵声母与 36 字母相比,有何不同?12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音韵学复习题(一)答案一、填空题1传统音韵学可以细分为四个部门: 今音学 、古音学 、 等韵学 、 北音学 。2上古音是指 先秦两汉 时代的语音。研究上古音的主要材料是 诗经 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 。 3中古音是指 魏晋南北朝 时代的语音。研究中古音的主要材料是广韵等韵书 。4 两汉时期 、魏晋南北朝 、元明清 和现代分别是音韵学的萌芽期、
5、创立期、发展期和全盛期。5明朝陈第明确提出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的理论。6最早创立字母的是唐末一个名叫 守温 的和尚,他创立的字母是 三十 个。7 “五音”是根据 发音部位 来分的;清浊是根据 声带颤动与否 来分的。8 “五音”指的是 唇 、 舌 、 齿 、 牙 、喉 五类音。9 “七音”就是“五音”再加上 半舌音 和半齿音 。10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 声 ,又叫 纽 ,或者合起来叫 声纽 。11传统三十六字母中,喉音包括现代所谓零声母、 半元音 和 舌根音 三类音。12宋元时代将韵母分为 开口 呼和 合口 呼。13 东汉末 时期产生了反切注音法,它是在 梵文 启发下
6、产生的。14反切注音的原则是 上字取声 、 下字取韵 。15 切韵的作者是 陆法言 ,成书于公元 601 年,共有 193 韵。16 广韵的作者是陈彭年、邱雍,书成于公元 1008 年。17 广韵的韵目按四声计有 206 个,以平赅上去入则有 个韵部。18 广韵音系,入声韵只和 阳声韵 相配,而不和 阴声韵 相配。19 广韵各韵目中每一个圈下第一字附有反切,代表一个 小韵 ,或一组 同音字 。20 诗韵又称 平水韵 ,由南宋平水人 刘渊 据广韵的“同用”合并为 107 韵,后被金人 王文郁 合为 106 韵。21 广韵的精华是它的 反切 ,清代陈澧首创 系联法 来研究中古音。22中古时期的四声
7、是 平 、 上 、 去 、 入 ,其名称起于 南北朝 时期。23我国最早的韵书是三国魏人 李登 的 声类 。24 广韵共有 3890 个反切,其中包含 452 个反切上字, 1195 个反切下字。二、名词解释1音韵学:又叫声韵学,是分析研究汉字的字音和它的历史变化的一门学科。 2今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广韵系列的韵书作为研究材料,也可以称作“广韵学”或“切韵学” 。 3古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 、 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作为研究材料。 4等韵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图,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
8、,后来音韵学家用它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 5北音学:是音韵学的一个分科,它研究的是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及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也可称之为“近代语音学” 。 6五音:音韵学上把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析为唇、舌、齿、牙、喉五类,称为“五音” 。 7字母:是音韵学中代表声母的汉字。8韵部:是音韵学中比韵大的概念,它不区分声调和韵头,只区分韵腹(主要元音)和韵尾。 9韵摄:是音韵学中等韵学上的一个概念,也是关于韵最大的一个概念,不区分声调和韵头,只要韵尾相同、韵腹(主要元音)相近就可归入一摄。 10韵目:是韵书中韵的标目,也就是代表韵的汉字。 11小韵:韵书编排时把声母相同的同音字归到一起,用小圆
9、圈隔开, 这就叫做小韵。12阴声韵:是音韵学上按照韵尾的情况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 13阳声韵:是音韵学上按照韵尾的情况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以鼻音n、-ng 、m 收尾的韵。 14入声韵:是音韵学上按照韵尾的情况对韵进行的分类中的一种,包含的是以塞音-p、-t 、 k 收尾的韵。三、简答题1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什么?它们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答:传统音韵学的四个部门是今音学、古音学、等韵学、北音学。今音学研究的是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广韵系列的韵书作为研究材料。古音学研究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 、 楚辞等韵文及形声字作为研究材料。等韵
10、学研究的是宋元以来的等韵图,最初是分析韵书中的反切,后来音韵学家用它来分析音节结构,探讨发音原理和方法。北音学研究的是中原音韵系列韵书及分析近代语音的等韵图。 2韵和韵母的差别是什么?答:韵和韵母都要区分韵腹和韵尾,但是它们有些区别。 (1)从韵头看:韵不区分韵头,韵母要区分韵头。 (2)从声调看:韵母不区分声调,韵要区分声调。3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哪三类?它们各自以什么收尾?答:根据韵母韵尾的不同,可以将韵母分为三类:阴声韵、阳声韵、入声韵。阴声韵包含的是无韵尾和以元音收尾的韵。阳声韵包含的是以鼻音n、-ng、m 收尾的韵。入声韵包含的是以塞音-p、-t、 k 收尾的韵。4中古
11、平声按照什么条件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答:中古平声按照声母的清浊分化为现代普通话的阴平、阳平,即清声母的平声变为阴平,浊声母的平声变为阳平。5现代普通话中的 j、q 、x 声母来源于中古哪两组声母?其演变条件如何?答:现代普通话中的 j、q 、x 声母来源于中古的“精清心”和“见溪晓”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 j、q、x 的发音。6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哪些声母?答:现代普通话中的翘舌音来源于中古时期的三组声母:舌上“知徹澄” 、齿音中的“庄初崇生”和“章昌船书禅” 。7中古“见
12、溪晓”和“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什么声母?演变的条件是什么?答:中古“见溪晓”演变为普通话的 gkh 和 jqx 两组声母, “精清心”演变为普通话的zcs 和 jqx 两组声母。演变条件是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如果是开口呼和合口呼,则保留原有的声母;如果是齐齿呼和撮口呼则演化为 j、q、x 的发音。8中古的“并、定、群、从”几个全浊声母分别演变为普通话的哪些声母?演变的规律如何?答:中古的“并”母演变为 b、p 两个声母, “定”母演变为 d、t 两个声母,条件是声调的平仄情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 ;“群”母根据声调的平仄情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先演变为“见”母和“溪”母,然
13、后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演变为g、k、j、q 四个声母;“从”母根据声调的平仄情况(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先演变为“精”母和“清”母,然后根据韵母的开合齐撮四呼的情况,演变为 z、c、j、q 四个声母。9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什么?答:现代普通话的去声的三个来源是:中古的去声、全浊上声、入声(次浊入声和部分清声母字) 。10 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什么?答:广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的原则是发音部位要相同:双唇塞音-p 和双唇鼻音m 相配;舌尖中塞音t 和舌尖中鼻音n 相配;舌根塞音 k 和舌根鼻音ng 相配。11 广韵声母与 36 字母相比,有何不同?答:(1)唇音只有一套重唇,没有轻唇音。 (2) “娘”母归入“泥”母。 (3)齿音中的正齿有两套:“庄初崇生” (照二)和“章昌船书禅” (照三) 。 (4)喻母分为“于” (喻三)和“以” (喻四)两类,于(喻三)归入匣母中。12现代普通话中的零声母来源于中古的哪些声母?答:中古的“影”母, “喻(以) ”母, “匣”母中的“于” (喻三) , “微”母, “疑”母的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