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西方文化概论(赵林)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 克里特与迈锡尼 )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 克里特 )文明1.出现:2.*发展:3.结论:(二)*迈锡尼文明二、希腊神话与传说(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1.形成和代表:2.实质:(二)希腊神谱(谱系分明)(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1.荷马史诗:2.“系统叙事诗”: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的发展演变(一)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1.城邦的发展:2.城邦及城邦与殖民地关系的特点:(二)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1.城邦及城邦政治状况:2.直接民主制:3.君主僭主民主:(三)斯巴达的政
2、治文化(四)雅典的政治与文化:(自由精神、宽容气氛)1.直接民主制的实质:2.雅典辉煌的精髓:(五)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1.早期分离主义的产生原因及破坏:2.希波战争:3.伯罗奔尼撒战争:二、城邦时代的希腊文化(一)希腊的宗教生活1.概况:2.奥林匹斯神话与酒神节的狂欢秘祭:(二)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1.概况:2.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的区别:(三)希腊喜剧的“后现代”意义1.概况:2.意义:(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1.起源与概况:2.唯物主义代表及米利都学派的贡献:3.唯心主义:(五)希腊的科学(特点):1.早期的希腊科学很难与哲学相区别:2.希腊的实验科学与当时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六)
3、希腊文化精神1.成就:2.特点:2三、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帝国:2.“希腊化”:3.希腊化的特点和成果:(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1.总括:2.具体表现: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1.构成: 罗马纳人、塔提恩人 (萨宾人 )、卢克伦人(二)罗马帝国的扩张(共和国和帝国两个阶段 )(三)*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1.王政时期:2.罗马共和国:3.罗马帝国:(四)*凯撒与奥古斯都(五)*罗马帝国的衰亡1.罗马的衰亡过程:2.军队的性质的蜕变:(公民兵制募兵制雇佣军)二、 罗马文化的
4、特征(一)希腊人与罗马人(二)*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三)罗马的宗教1.罗马宗教的概貌:2.罗马宗教的发展演化:3.希腊宗教与罗马宗教之比较:(四)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1.哲学:2.文学:3.艺术风格:4.科学:(五)罗马法1.发展过程:2.内容:3.法律规范的范围:4.影响:(六)*罗马世风的腐化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一)律法主义的犹太教1.基督教渊源:2.犹太历史:3.犹太教的“摩西五经”(“律法书”):4.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区别:(二)耶稣与基督教1.产生:2.发展:(三)基督教与犹太教1.基督教跟犹太教的区别:2.犹太教与基督
5、教特点的具体表现:3.派别:(四)基督教与希腊哲学1.奥尔弗斯教2.毕达哥拉斯主义3.柏拉图哲学4.斯多葛主义(五) “基督教的真正父亲”1.表现:2.贡献:二、基督教与罗马帝国3(一)*苦难的历程1.时间:2.殉道精神:(二)基督教的合法化与国教化1.“长期和平时期”:2.最后的迫害3.君士坦丁与米兰敕令4.负面效果与教义分歧5.国教化(三)*基督教与异教文化(四)修道运动1.产生:2.目的:3.过程:4.结论:三、基督教与日耳曼蛮族(一)*罗马帝国时期的日耳曼人(二)蛮族大入侵与罗马帝国的灭亡1.过程:2.蛮族入侵的原因:3.结果:(三)日耳曼蛮族对基督教的皈依1.蛮族的皈依:2.北非教会
6、的退出:第二节:基督教与西欧封建社会一、*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生活(一)封建制与庄园经济1.封建制:2.豁免权:3.农奴:4.庄园经济:5.结果:(二)修道院经济1.崛起:2.结果:3.发展:4.结论:(三)西欧封建社会的生活状况1.表现:2.原因:二、西欧封建社会的政治格局(一) “十字架”与“宝剑” (教俗之争)1.原因及表现:2.过程:(二) “阿维农之囚”与罗马教会的衰落1.背景:2.“阿维农之囚”:(13051377 年)3.罗马教会的衰落:4.教会衰落的原因:(三)*十字军东征1.背景:2.十字军东征的实施:3.实质:三、西欧封建社会的文化状况(一)*中世纪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二)教
7、会与大学1.产生:2.特点:(三)中世纪的哲学1.发展与概貌:2.教父哲学:3.经院哲学:(四)骑士文学、哥特式建筑1.*骑士文学42.哥特式建筑四、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衰落(一)信仰的松懈与道德的沦丧(赎罪方式的改变)(二)教会的堕落(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三)宗教裁判所1.产生过程:2.迫害对象:(四)基督教文化的内在矛盾1.基督教文化的本质特点:2.痛苦和矛盾的原因:第三章:西方近现代文化第一节:文化大变革的滥觞一、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一)*中世纪文化与近代文化的历史分水岭(二)文艺复兴(意大利)1.“文艺复兴” (Renaissance):2.表现及后果:3.范围:(文学艺术)4.
8、特点:5.局限:(三)人文主义1.来源和创始:2.理论基础和精神实质:3.发展方向:(四)人文主义与罗马教会1.目的:2.存在理由:(五)*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二、 宗教改革(日耳曼)(一)改革原因:(二)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三)英国的宗教改革1.新教及其流派:2.英国宗教改革:3.改革成功的原因:4.内容:5.发展:6.最终形成:(伊丽莎白时代)(四)加尔文的宗教改革1.简介:2.改革措施:3.加尔文派与路德派的区别:4.加尔文派的禁欲主义:4.*再洗礼派:(五)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1.定位:2.成就:3.意义:(宗教和世俗两方面)4.弊端:(六)共产主义理想的起源1.表现:2.路德与闵采尔
9、的区别:3.影响:第二节:新视域与新背景一、地理大发现及其后果(一)航海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初始动机1.时代背景:2.航海动机:(二)航海活动的发展过程1.序幕:葡萄牙王子亨利( 西非南部 )2.葡萄牙的航海:3.西班牙的航海:4.瓜分世界的最早协议:(三)*海外扩张与殖民主义二、近代民族国家的崛起5(一)王朝国家与民族国家1.王朝国家:2.民族国家:3.民族国家的特点:(二) “势力均衡”与大国兴衰1.特点:多元格局2. 1516 世纪的西、法、英3. 17 世纪的荷、英、法(三)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1.奥斯曼土耳其:江河日下2.俄罗斯帝国:蒸蒸日上三、 从宗教专制( 战争 )到宗教宽容(一)
10、“反宗教改革运动”与宗教战争1.“反宗教改革运动”罗马教会自身的改革运动2.宗教战争:(二)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与宗教宽容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定位:2.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内容和精神:3.宗教宽容:第三节:理性时代与启蒙运动一、 “天才世纪”的文化成就(一)怀疑主义与经验主义(二)科学理性的勃兴(三)自然神论与古典主义1. 17 世纪的信仰状况“2.自然神论及其特点:(四)古典主义(五)人性的觉醒1.原因:2.结果:自然秩序和天赋观念二、现代化转型的完成(一)1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1.表现:2.结果:(二)基督教信仰与在西方现代文化中的意义(三)西方的政治文化变革(四)*西方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格局1.
11、*经济状况:2.*国际格局:(五)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1.浪漫主义:2.批判现实主义:(六)西方现代科技的巨大成就与精神苦恼6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化第一节:爱琴文明与希腊神话传说一、爱琴文明( 克里特与迈锡尼 )的发展演化(一)米诺斯( 克里特 )文明1.出现:前 2500 年,克里特岛克里特( 米诺斯 )文明以及后来的 迈锡尼文明统称爱琴文明。2.*发展:前 1700 年,鼎盛时期,确立了爱琴海乃至地中海世界的海上霸权。前 2500前 1450 年,曾向希腊半岛、安纳托利亚沿海、爱琴诸岛进行文化辐射和殖民活动,并与埃及和地中海东岸地区有广泛贸易往来。前 15 世纪左右,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灿
12、烂的米诺斯王国迅速衰亡。3.结论:灿烂辉煌的克里特文明本身是埃及、西亚、小亚细亚以及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等多种文化相互交融、氤氲化生的结果。(二)*迈锡尼文明前 16 世纪,伯罗奔尼撒平原东北角,阿卡亚人(印欧语系)。实际上是北方游牧文化与克里特文明相融合的结果。前 12 世纪末期,来自北方的更野蛮的多利亚人冲入希腊半岛,摧毁了迈锡尼文明,使爱琴海地区陷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黑暗时代( 300 多年 )”。前 8 世纪开始,一个崭新的希腊城邦文明崛起于爱琴海世界。二、希腊神话与传说(一)希腊神话传说的源流早在克里特文明时,就已有自己的流传甚广的神话传说。它们有些随着克里特文明的毁灭而消失;有些则
13、在迈锡尼时期与阿卡亚人的神话传说相融合。有的神话内容,显然与埃及和地中海世界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形成和代表:形成:“黑暗时代”末期的游吟诗人们通过系统化的改造,形成以文字记载的,谱系分明的神话体系。代表: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赫西俄德的神谱 。2.实质:不同神族之间的激烈战斗反映的是印欧游牧者对爱琴海世界血与火的征服活动。奥林匹斯神话的主要内容不是生产而是战争,不是劳作而是享乐,它是征服者的神话。7(二)希腊神谱(谱系分明)希腊世界是生息在荷马的神话中的,神与人尚未分离,神既是人的理想,同时又与人生活在一起。在希腊人看来,神曾与他的祖先共同生活过,而且直到现在仍然不断
14、地出现于他的生活中。神和神的后裔是神,而神与人的后裔则是英雄,这些英雄往往又被当作王者的始祖。按照这种家族起源的解释方式,自然而然地从英雄谱系上溯到诸神的谱系。希腊神话的一个显著特点:谱系分明。这归功于赫西俄德的神谱 。(三)神谱的文化学意义从文化学的角度来看,赫西俄德的神谱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它通过神系的生殖原则反映了一种朴素的宇宙起源论和自然演化观;它蕴涵着一种以自我否定为动力的社会进化思想。在自我否定机制下,叛逆行为都不与道德挂钩,而这一结果和深刻地反映了自由意志背后的命运决定论,并以一种悲剧的形式来表现。(四)荷马史诗与“系统叙事诗”1.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 ,都是对迈锡尼时
15、期曾经发生过的战争和航海活动的一种神话化的渲染,是对阿卡亚人已往的英雄业迹的赞美讴歌。伊利亚特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第十个年头所发生阿喀琉斯的故事。奥德修纪描写了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希腊英雄奥德修经历千辛万苦重返家园及其后的故事,是对古代希腊人在爱琴海世界游历探险事迹的浪漫化写照。2.“系统叙事诗”:简介:前 8 世纪以后,希腊城邦文明与城邦的殖民化过程相伴随的文化形式就是“系统叙事诗” 。它以神话和英雄传说为内容,盛行于荷马和赫西俄德之后的时期(约公元前 76 世纪) 。这些叙事诗将分散凌乱的希腊民间神话传说联系为彼此相关的有机体系,并且填补和充实了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作品中的许多忽略处与空缺处,成为
16、古典时代希腊悲剧和文学的又一重要题材来源。特点:开始明显地突出命运和神谕的重要性,具有了最初的悲剧色彩。意义:取材由以血缘关系而维系的氏族社会到以财产关系而维系的公民社会转化时期的传说,也反映出命运决定论对这一重大历史转型时期,个人与家族面对社会剧变时的现实心理。第二节:希腊城邦文化一、希腊城邦制的发展演变(一)希腊城邦的崛起与殖民1.城邦的发展:黑暗时代的末期,一批新兴的城市国家城邦,开始取代建立在氏族和部落基础上的农村公社,野蛮的军事民主制逐渐让位于以成文法律为基本规范的文明社会。前 8 世纪前 6 世纪,地中海地区的各种大大小小的城邦多如牛毛。82.城邦及城邦与殖民地关系的特点:城邦特点
17、:分离主义的政治态度、自由主义的生活信念城邦与殖民地关系:一个殖民地一旦建立起来,很快就脱离了母邦的控制,成为一个在政治方面完全独立的城邦。其与母邦的联系甚至不是经济上的,而仅仅只是文化上的。(二)早期希腊城邦的政治变革1.城邦及城邦政治状况:城邦(Polis )这个概念以及从它之中衍生出来的另一些概念,构成了希腊城邦政治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包括( 拉丁文 ):公民(Polites) 、政治生活或宪法(Politeia) 、公民团体或政府(Politeoma) 、治理城邦者或政治家(Politikos)以及治理城邦的技巧或政治学 (Politics ) ,等等。2.直接民主制:相称的权利与义务
18、使得公民既是城邦的统治者,又是城邦的被统治者,这种“主权在民”的政治状况,再加上城邦规模狭小的自然条件,使得一些希腊城邦出现了直接民主制度。3.君主僭主民主:君主制:多利亚人入侵希腊半岛后建立,王权与贵族相结合。僭主制:通过武力夺取政权,制定严明的法律革除贵族政体的腐败软弱。梭伦改革:前 594 年,设置 400 人会议和公民陪审法庭,通过法定财产资格来划分公民等级。(三)斯巴达的政治文化斯巴达维持着一种强有力的寡头统治形式,其社会分为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是斯巴达人;柏里伊赛人,即边民或邻人;希洛人,即在斯巴达人的征服活动中沦为奴隶的土著民族。斯巴达的政体形式据说是由吕库古创立的。其改革措施
19、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建立了元老院。同时建立公民大会。后来在斯巴达的政治体制中又产生了五人监察团,成为主持元老院和公民大会的常设行政机构,即实际上的政府。定期重新分配土地,废止一切奢侈无用的技艺,甚至连货币也取消了。设立公共食堂,所有的斯巴达人都必须在指定的食堂里共同就餐。这些改革措施无疑加强了斯巴达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但也使斯巴达人成为所有希腊人中最泥古不化的顽固分子。(四)雅典的政治与文化:(自由精神、宽容气氛)前 6 世纪以后,尤其是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民主制使其成为希腊诸城邦中最繁盛和最强大的城邦。雅典的立法权属于“公民大会” ,其职能是制定法律、批准或否决“五百人会议”的提案,以及使用
20、贝壳流放法来惩罚那些对城邦公共利益造成危害的领导人。雅典的行政权属于“五百人会议” ,其成员任期两年,这样就使得几乎每一个雅典公民都有机会在一段时间里成为城邦的行政首脑。在司法方面,由六千人组成陪审法庭,对案件的判决结果完全取决于陪审法庭的意见。91.直接民主制的实质:雅典的民主制是雅典公民的民主制,而公民是一个建立在家族身份和财产资格之上的荣誉称号,所以雅典的民主制只是具有浓厚的贵族色彩的民主制。2.雅典辉煌的精髓:普遍弥漫的自由精神和宽容气氛。(五)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1.早期分离主义的产生原因及破坏:分离主义的产生是因为每个城邦的公民对征服其他城邦不感兴趣,这是由于他们意识到,剥夺了其他
21、城邦的生存权利也就意味着剥夺了他们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由原则和独立性。希波战争和伯罗奔尼撒战争瓦解了分离主义。2.希波战争:直接原因:前 500 年,米利都的起义致使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下决心彻底解决希腊问题,从而引发了三次希波战争。希腊城邦战胜的原因:相对于使波斯人凝聚在一起的专制主义暴政,希腊人凭借的是自由和法律的力量。结果:前 449 年,波斯与希腊签订卡里阿斯合约 ,放弃对爱琴海地区的霸权,承认了小亚细亚各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3.伯罗奔尼撒战争:希波战争中,雅典人成立了提洛同盟,斯巴达人成立伯罗奔尼撒同盟,二者在战后开始争夺希腊的霸权,于前 431 年,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战争实质上是希腊
22、城邦制的挽歌,而最终沦为马其顿帝国的俎上肉。希波战争在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的希腊土地上播下了帝国主义的种子,而伯罗奔尼撒战争则解开了希腊统一的序幕。马其顿领袖腓力二世热衷于泛希腊主义,即实现希腊各城邦的联合以称霸于世界的思想,并由其继任者亚历山大开始了征服东方的行动。二、城邦时代的希腊文化(一)希腊的宗教生活1.概况:在希腊,各城邦均有自己所崇拜的特殊神灵和英雄,同时又对全希腊共同信奉的一些神灵和英雄顶礼膜拜。较有影响的泛希腊宗教中心至少有三个,即德尔菲的阿波罗神庙(希腊人求神谕的最重要的圣地) 、伯罗奔尼撒的奥林匹亚(通过全希腊的奥林匹亚竞技会来敬拜宙斯)和厄琉西斯的祭典仪式(对农业女神得墨忒
23、耳的神秘崇拜) 。这些泛希腊中心的宗教活动和集会把整个希腊联系在一起的重要纽带,而各城邦的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又是相互独立的,它们所崇拜的神灵之间并不存在从属关系。102.奥林匹斯神话与酒神节的狂欢秘祭:希腊宗教尤其是奥林匹斯宗教,保持了明显的独立性倾向和地方性色彩。希波战争之前,将希腊各城邦联系在一起的是各种泛希腊的竞技活动和宗教节庆。首届奥林匹亚竞技会于前 776 年举行,希腊人的纪年则依照它的届次来推算。酒神节的狂欢秘祭,具有冲破日常习俗和道德禁忌而尽情放纵的含义。对酒神的祭祀仪式几乎流行于希腊的所有城邦。从这种情感宣泄的净化与升华中,产生了古希腊最美丽的艺术形式悲剧和喜剧。在希腊宗教和希
24、腊文化中,自然崇拜和感觉主义构成了最基本特征。肉体与精神的原始和谐,使整个希腊文化呈现出一种田园诗般纯净悠扬的意境。(二)希腊悲剧的“命运”主题1.概况:悲剧三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利庇得斯希腊悲剧基本上取材于神话与传说,以古代的英雄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从剧情上看,希腊悲剧与此前的“系统叙事诗”所表现的古老家族的不幸遭遇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他们共同的主题都是人在客观世界面前所面临的矛盾冲突和不幸命运。所以其基调是悲壮的、崇高的。矛盾冲突的原因是植根于主人公的自由意志与某种不可抗拒的客观必然性(“命运” )之间的紧张关系。2.希腊悲剧与近代悲剧的区别:希腊悲剧中没有善与恶的明确区分和截然
25、对立。剧中激烈冲突的是自由意志和潜藏在它背后的对定论,是自己对自己的否定。(三)希腊喜剧的“后现代”意义1.概况:如同悲剧一样,希腊喜剧也是起源于对酒神狄奥尼索斯的崇拜。由于怀疑主义和理性主义日渐兴盛,雅典的喜剧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解构神圣、讥讽时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阿里斯多芬在一些剧作对江河日下的雅典民主制进行了无情的针砭。喜剧的特点是以轻松的方式把那些被假象所遮蔽着的真实本质揭露出来,使“命运”成为一个滑稽可笑的东西,而将自身确信的自我意识则上升为绝对的本质。2.意义:从悲剧到喜剧的转化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演变,即从一种崇高典雅的整体主义和本质主义向自由散漫的个人主义和现象主义的演变,从普遍性
26、的“命运”向个体性的自我意识的演变。而这种时代精神的演变恰恰揭示了从希腊城邦时代向希腊化时代转化的文化实质。11(四)希腊哲学的发生与演化1.起源与概况:希腊哲学最初也有一个神话的起源。唯物主义:来源于希腊神谱所反映的自然演化观;唯心主义:来源于希腊神话中神秘诡异的“命运”意象。希腊哲学与希腊神话的根本区别在于:希腊哲学采用了一些还原性和抽象性的哲学范畴来解释万物的产生与变化,以此来取代神话中的感性直观的神祇和扑朔迷离的“命运” 。2.唯物主义代表及米利都学派的贡献:唯物主义代表:“哲学之父”泰勒斯、米利都学派、阿那克西曼德、阿那克西美尼米利都学派的贡献:第一次用哲学语言代替神话语言来说明万物
27、本原,用本原自身的内在矛盾运动代替神系的生殖原则来解释事物的生灭变化。在希腊自然哲学的这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神话的影响呈逐渐减弱之势,而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则不断提高,哲学最后扬弃了神话。3.唯心主义:如果说希腊最初的自然哲学是从广为流传的奥林匹斯多神教中发展出来的,那么希腊形而上学的思想渊源则可以上溯到奥尔弗斯神秘祭。奥尔弗斯宗神秘祭祀创立了最初的灵肉对立思想。毕达哥拉斯“数”( 规律、法则、必然 ) ,发现灵魂转世;赫拉克利特“逻各斯”(logos ) ( 普遍的客观规律 ) ;巴门尼德明确提出了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西方唯心主义哲学思想的真正奠基人;柏拉图“理念世界”与“ 感觉世界”
28、 的对立,从理论上建构起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完善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向基督教转化的重要理论中介。亚里斯多德一个充满了理性色彩的形而上学体系和自然物质世界成为人们所面对的唯一真实的思想背景和生活世界。(五)希腊的科学(特点):1.早期的希腊科学很难与哲学相区别:毕达哥拉斯(勾股)定理,引发不可公约数危机,导致数与形的分裂;留基波、德谟克利特原子论。2.希腊的实验科学与当时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雕塑米伦、菲狄亚斯肌肉丰满的雕像显示出人类解剖学知识;帕特农神庙以及其他宗教殿堂建筑几何学和力学的理论与实践;医学希波克拉底“体液学说” ,从理论研究推向了临床观察;演绎三段论法亚里斯多德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9、。(六)希腊文化精神1.成就:信仰:奥利匹斯诸神的多神教雕塑:神和英雄的形象12建筑:帕特农神庙、德尔菲神庙、狄奥尼索斯剧场2.特点:自然崇拜与感觉主义,对人的自然形体和现世生活的赞美。自然崇拜表现为对人的自然形体的崇拜,感觉主义表现为对事物和现实生活的热爱。三、城邦文化的衰落与希腊化时代(一)雅典民主制的蜕变(从分离主义到帝国主义):希波战争中,雅典人联合爱琴海地区的一些希腊城邦组建了“提洛同盟”。战后, “同盟”逐渐变成了一个“帝国” ,雅典人从自由主义和分离主义的楷模走向了帝国主义。另一方面,一直与雅典分庭抗礼的希腊另一大城邦斯巴达在希腊半岛南部建立了伯罗奔尼撒同盟,与地峡对面的提洛同盟
30、争夺希腊的霸权。这种帝国主义式的对峙最终导致了公元前 431 年爆发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奏响了希腊城邦制的挽歌。雅典民主制的精神实质已经随着雅典帝国的扩张过程而丧失殆尽,因此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回光返照的民主制只是一种徒具其表的历史闹剧而已。雅典民众无聊习性的最后的也是最卑鄙的一个事例,就是这种虚假的民主制度对希腊最伟大的思想圣贤苏格拉底的审判和迫害。(二)亚历山大帝国与希腊化时代1.亚历山大帝国:前 359 年,腓力二世将整个希腊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前 336 年亚历山大继承了王位,将松散的希腊联盟整合为一个统一的马其顿帝国。亚历山大去世前,在埃及和西亚等地以他的名字命名而建立了许多希腊
31、式的城市,并且动员了大量的希腊人来这些城市定居。这些城市后来逐渐成为各个非希腊地区传播希腊文化的据点。2.“希腊化”:希腊化是亚历山大帝国的一个文化后果。它是指希腊文化在空间地域上的扩展,它的直接结果就是希腊文化向东方各地区的传播和渗透,而且这种传播和渗透是卓有成效的。3.希腊化的特点和成果:希腊化运动把希腊与东方在文化上联系为一个相互通融的整体。希腊化运动不仅是希腊的文化向东方的渗透和扩张,而且也包括东方文化对希腊(以及罗马)的反向渗透。源于东方(波斯和埃及)的君主专制主义和官僚体制、奢侈放荡的享乐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神秘主义和彼岸主义的宗教信仰,正随着希腊化的过程悄悄地浸入西方文化的肌体,
32、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西方文化的面貌。(三)希腊文化精神的凋敝1.总括:从表面上看,希腊化时代是希腊文化在地域上的推广与扩展;从实质上说,希腊化时代却是希腊文化精神的衰颓和没落。132.具体表现:经济生活,希腊化世界的中心从希腊半岛移至西亚的安提阿和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政治生活,向着东方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和腐化堕落的方向发展,亚历山大帝国分裂而成的三个王国,希腊的文化则向着繁缛华丽和虚浮无聊的方向发展,越来越多地融入了东方文化的骄奢淫逸的成份。思想方面,产生了犬儒主义、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葛主义等各种哲学派别,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对现实世界的漠不关心,只局限在个人自我完善的狭小圈子里,一味沉潜于
33、个人的幸福和解脱,哲学“堕落”为伦理学。宗教生活方面转向了神秘主义。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原始同一被打破了,从而产生了明显的自我分裂和二元对立。其结果,一方面是疯狂放纵的物欲,另一方面则是悲观弃世的神秘,肉体与精神双方都陷入到一种无可奈何的绝望之中,于是不得不转向东方文化的巨大阴影中去寻求解脱。第四节: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帝国的兴衰(一)罗马的起源1.构成: 罗马纳人、塔提恩人 (萨宾人 )、卢克伦人罗马的起源没有古老悠久的文明源流,缺乏一个循序渐进的历史过程,而是一种强制性的混杂产物。罗马人反倒因此培养了勇武精神和纪律观念。公元前 7 世纪以后,埃特鲁斯坎人征服了罗马,建立起一个王国,此即罗马历
34、史上的“王政时期”。在经历了七个王的统治之后,拉丁人终于联合起来推翻了最后一位埃特鲁斯坎人的王骄傲者塔克文的政权,建立起罗马共和国,从此揭开了独立的拉丁罗马国家的历史序幕。(二)罗马帝国的扩张(共和国和帝国两个阶段 )前 3 世纪,统一了整个意大利半岛,及至帝国时期的图拉真时代,罗马的疆域达到了极盛状态。其领土东起幼发拉底河,西至西班牙、不列颠,南自北非和埃及,北迄莱茵河、多瑙河一线,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罗马军团:战斗力来源于追逐功利、遵守纪律两点,此外在功力目的之外又培养了一种荣誉感。(三)*罗马政治体制的演变1.王政时期:政治权力机构有三个:库里亚大会(胞族会议) 、元老院、国王。2
35、.罗马共和国:早期的罗马共和国,实行寡头政治,少数贵族家族控制着最重要的权力机构元老院,并产生出两个为期一年的行政首长执政官。前 470 年左右,平民迫使贵族同意设立保护平民权利的保民官,前 450 年,颁布了十二铜表法 (成文法) ,从而使法律成为一种公正的约束力量。前 287 年通过霍腾西阿法案,规定“平民会议”的决议无须经过元老院批准即对罗马公民具有法律效力。前 2 世纪下半叶,内战取代了扩张,矛盾的激化导致革拉古兄弟的两次改革;而两次改革的失败,又鼓舞了平民运动,平民与元老院之间的矛盾终于14演成不可调和之势,激起了内战,并导致了军事独裁制的出现。马略和苏拉都以军事独裁的方式来统治罗马
36、,但是他们两人在政治上却分别代表平民和元老的利益。小革拉古的改革使得骑士阶层的政治地位上升。苏拉独裁后的“前三头同盟” (克拉苏、庞培、恺撒)第一次公开地表露了骑士阶层对元老院权力的蔑视。前 49 年,恺撒击溃了庞培与元老院的同盟,元老院名存实亡。3.罗马帝国:前 44 年,恺撒遭到暗算,屋大维依凭着与恺撒的亲戚关系跃居高位,与恺撒部将安东尼、雷必达结成反对元老院的“后三头同盟” 。击败了共同的敌人之后, “后三头同盟”分裂。频繁发生的内战令罗马人怨声载道,他们呼唤着一个强有力的“英白来多”来取代像乌鸦一样聒噪不休的元老院。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帝国就应运而生了。在屋大维执政的 40 多年时间里,
37、他虽然没有公开称帝,而是谦虚地自称为“第一公民” ,但是他却已经在共和国的旧瓶中装上了专制主义的新酒。(四)*凯撒与奥古斯都前三头同盟:庞培、克拉苏、凯撒屋大维,促使共和国向帝国转变,与元老院共同建立了一种“两头政治”,给予元老院任命高级政府官员的权力,但剥夺了元老院的军队和征税权。屋大维成功的原因:时代的原因:结束了多年的内战,政局得以稳定;政治谋略和品德禀性:避免承袭可能引起罗马人反感的称号、头衔;创立法律;生活简朴;鼓励文艺,振兴学术,开创了罗马文学的“黄金时代” 。(五)*罗马帝国的衰亡1.罗马的衰亡过程:180 年, “五贤帝”中的最后一位马可奥勒留去世,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结束了
38、。康茂德及其后继者统治期间,宠臣当政,暴力迭起,宫廷禁卫军的权力越来越大,皇帝实际上成为了军队手中的傀儡。戴克里先和君士坦丁两位铁腕皇帝的统治期间,稍稍缓解了人人自危的局面。这两位皇帝面对混乱而无序的庞大帝国而采取了分区治理的政策,其结果导致了帝国的分裂。君士坦丁皇帝虽然曾一度统一了东西两个帝国,但是到了狄奥多西皇帝之后,帝国再度分裂,而且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能够统一。不久以后,西罗马帝国成为日耳曼蛮族入侵的牺牲品,东罗马帝国虽然幸免于难,却在其后的历史中日益边缘化,从西方文化中逐渐地淡出。2.军队的性质的蜕变:(公民兵制募兵制雇佣军 )罗马帝国衰亡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性质的蜕变,以及由此
39、而导致的军事无政府状态。罗马共和国早期,公民兵制,有财产的罗马公民,对元老院负责。前 2 世纪末,募兵制(职业军队),贫穷的罗马无产者,对自己的统帅负责。15罗马帝国时期,雇佣军,外族人和奴隶组成。这种转变使罗马军队战斗力锐减,也标志着罗马英雄主义的日趋衰落。二、罗马文化的特征(一)希腊人与罗马人罗马人创造了秩序,制定了法律,崇尚武力和功利。尚武精神、自我牺牲、严明的纪律是罗马人的传统“道德” 。395 年,东西罗马帝国分裂,希腊语和拉丁语分别成为各自的官方语言。中世纪真正遭到贬抑的只是希腊文化。希腊文化绚烂多彩,是感性的、精美的;罗马文化则单调乏味,充满了功利和粗鄙。两者的文化差异鲜明地表现
40、在其对待艺术的态度上:希腊人,生活就是艺术,人人对艺术都采取积极参与的态度;罗马人,艺术和生活是分离的,生活被限制在国家、法、财产关系的范围内,艺术则是艺术家(下等人和奴隶 )的活动。罗马人的享乐纯粹是物质方面的,他们对精神上的享乐并不太在意。(二)*罗马英雄主义的盛衰功利主义是整个罗马文化的基本特点。罗马共和国是罗马英雄主义的摇篮,而罗马帝国则是它的坟冢;共和国时期的罗马人为了国家而压抑私欲,帝国时期的罗马人却为了私欲而牺牲国家。共和国时期,这种基于功利却又超出功利的忠诚精神或对祖国的爱,正是罗马英雄主义的魅力所在;而帝国时期,具有理想色彩的罗马英雄主义已经无可拯救地衰颓了。追逐物质财富,本
41、是罗马英雄主义的重要动力之一,但是物质财富一旦过于丰盛,就成为诱惑英雄主义堕落的罪恶渊薮。(三)罗马的宗教1.罗马宗教的概貌:罗马创建之初,宗教就被当作一种重要的手段来推进这个新生国家的发展。前 2 世纪以后,罗马宗教形式上越来越具有希腊化的色彩,而实质上却始终也未能超出冷漠而浅薄的实用主义窠臼。2.罗马宗教的发展演化:王政时期和共和国初期,罗马宗教的状况极为混乱,天神朱庇特、战神玛尔斯、民族化身奎里努斯,成为罗马人共同信仰的神祇。共和国中期以后,由于希腊文化日益加深的影响,罗马杂乱无章的神灵世界才开始朝着系统化的方向发展。几乎每一个重要的罗马神祇,后来都找到了一个希腊的对应者,有些也只是换了
42、一个拉丁名字。前 1 世纪的罗马帝国,宗教的来源也远远地超出了希腊世界的范围,伊壁鸠鲁主义和斯多葛主义这两种希腊伦理思想在罗马受到了普遍的推崇,各种东方宗教以及新兴的基督教等开始填充着极度空虚的罗马人心灵。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穷奢极欲的生活方式使罗马公民们产生了肉体上寻求刺激与精神上寻求解脱这两种既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强烈要求。而东方宗教的神秘主义和彼岸精神,以及凄楚阴郁的基调,更是深刻地渗入进罗马的社会生活中。3.希腊宗教与罗马宗教之比较:希腊人热爱神,他们的宗教生活与文艺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宗教促进了文学和哲学等优雅高深的意识形态的兴盛;罗马人服从神,他们的宗教生活与文艺生活是完全隔绝的,人对神
43、的崇16敬,只是以神作为手段达到具体的世俗目的,两者只有不可伸缩的权利义务关系,罗马的宗教则开创了宗教的政治功能,使其成为一种现实性的规范,促进了民族的统一和国家的强大。(四)罗马的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1.哲学:把希腊的理性主义与东方的神秘主义像杂糅,并将末世论注入哲学。由于斯多葛主义过于高深,在与东方宗教(特别是基督教)的竞争中遭到淘汰,然而其内在的唯心主义(或唯灵主义)的成份却被融入基督教中,成为基督教神学的重要理论基础。2.文学:王政时期以出现了拉丁字母,而文学一直到很晚的时候才产生。序幕:第一次布匿战争之后(前 227 年) ,一位在罗马担任家庭教师的希腊奴隶用拉丁文翻译了荷马的奥德修
44、纪 。辉煌的发展阶段:共和国的最后数十年间,恺撒的高卢战记开创了简洁明快的散文风格;西塞罗的演讲稿和散文集展现了优美华丽、抑扬顿挫的文风。“黄金时代”:奥古斯都时代,文学三巨匠维吉尔、贺拉斯、奥维德。“白银时代”:奥古斯都之后,文学主题已经由歌功颂德转向了愤世嫉俗,有塔西佗、玉外纳、普林尼等著名作家。3.艺术风格:建筑:内容上,多表现实用性的世俗作品,如:凯旋门、斗兽场、皇宫和下水道系统等。风格上,偏好圆形拱门、圆顶殿宇。雕塑:写实风格,以人物为主,也注重宏大建筑局部的精雕细镂。4.科学:历法:凯撒,儒略历医学:盖伦,提出“血液循环” 、 “动物元气” ,第一次将人体看作整体。(五)罗马法罗马
45、法是罗马人对于西方文化的最重要的贡献。1.发展过程:前 450 年, 十二铜表法 ,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恺撒时代,各种法律、法规和法令已经多得令人无从适应;117-138 年,哈德良时期,开始统一立法;2-3 世纪,鼎盛时期,五大法学家,使罗马法成为条理清晰的规范性法律体系;439 年, 狄奥多西法典 ,罗马帝国最后一部官方成文法;6 世纪, 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 ,最终成果(民法大全 ) 。2.内容:罗马法已广泛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诸多领域。而民法体系已经相当完备,分为人法、财产法、程序法三个部分。173.法律规范的范围:罗马法分为: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公民法:罗马法的核心,适
46、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万民法:来自各行省总督和法官颁布的法令法规,具有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特点,反映着极其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是罗马法中常变常新的部分。自然法:构成罗马法一般性的哲学基础和法理学基础,成为近代西方自然法学派的重要理论渊源。4.影响:罗马法肇始于共和国时期,在帝国时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日益丰富和精确化,公元 439 年生效的狄奥多西法典是罗马帝国最后一部官方的成文法规汇编,而这部法典又对入侵的日耳曼蛮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查士丁尼时代,罗马法的一切伟大成就都被编纂到民法大全中,它既是罗马法的总汇,又成为中世纪教会法的基本依据,并且通过中世纪继续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发生着深刻的影响。
47、(六)*罗马世风的腐化共和国晚期的罗马已远非贫穷的昔日可比,随着国家版图的扩大和行省的增加,大量的财富流入罗马,罗马人传统的英雄主义精神在日益增长的物质财富的腐蚀下逐渐衰弱,最终而土崩瓦解。源于希腊和东方世界的柔靡之风越来越深地侵蚀着罗马英雄主义的肌体,到了帝国时期竟成为罗马人的一种普遍的生活态度。公元 1 世纪以后,罗马每年都要从印度、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输入大量的奢侈品。罗马人的宴会铺张得令人难以置信。到了尼禄当权的时代(公元 5468 年) ,放荡行为已经成为司空见惯之事。到了公元 3 世纪,整个罗马帝国都陷入了“世纪末”的恐慌之中。公元 476 年,精气耗尽的罗马帝国终于在日耳曼蛮族的冲
48、击之下土崩瓦解。第二章: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第一节:基督教的早期发展一、基督教的“两希”传统(一)律法主义的犹太教1.基督教渊源:圣教历史,希伯来;神学(或哲学)观念,希腊;政府组织形式和教会法,罗马。罗素A 神学思想:希腊的唯心主义哲学;B 历史背景和精神氛围(罪孽意识与救世福音):希伯来犹太教。2.犹太历史:前 11 世纪,扫罗、大卫、所罗门,以色列王朝;前 586 年, “巴比伦之囚” ;前 539 年, “波斯统治时期” ;前 333 年以后,埃及&叙利亚轮番统治;前 165 年以后,沦为罗马帝国附庸。犹太人的祖先希伯来人由于长期处于异族的统治之下,犹太民族产生18了浓厚的不幸意识。同时,
49、由于反抗无果,犹太人又产生了一种深沉的罪孽意识。3.犹太教的“摩西五经”(“律法书”):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4.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的区别:对现实生活的失望和对彼岸世界的向往,以及由此产生的深沉的负罪感是两种文化的根本区别。(二)耶稣与基督教1.产生:1 世纪初,一个犹太教的支派把加利利的拿撒勒人耶稣认作基督并逐渐脱离犹太教,形成了基督教的雏形。大约在公元 30 年,犹太上层祭祀和法利赛人(中产阶级和宗教知识分子)告发耶稣,耶稣由于其门徒犹大的出卖遭到逮捕,并被以“犹太人的王”之罪名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耶稣在死后的第三天复活,向他的门徒们显现,并嘱咐门徒们传福音。正是通过这些门徒们的传教活动,基督教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普世性的宗教。2.发展:彼得:约公元 42 年,最先将基督教的福音传播到罗马城保罗:奠定了基督教教义和教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