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德育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5877077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论文 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如何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和谐” ,多么美丽的字眼,如今,早已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自从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和谐社会就好像是一部交响乐,和谐校园则是其中的一个“乐章” ,由和谐的师生关系构成的一个个班集体,就成了乐章中的一个个小小“音符” 。学校德育骨干的班主任老师,应该把构建和谐班级作为当前班级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理念和班级发展的着力点。为和谐的社会、和谐的校园、和谐的班级尽一份心,出一份力。那么,究竟什么是和谐呢?“和谐”就是自然的默契,就是团结的氛围,就是协调一致的旋律!一所品牌学校,只有班级和谐,校园才能和谐,学校才能积极健康向前发展,才能得到家长和社

2、会的认可。只有在和谐中,教师才能全身心地去抓好教学工作,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师生的教与学才会步调一致;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学校教育质量才能更快的提高,教育优先发展的基本国策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怎样才能构建好师生和谐的班集体呢? 一、教师内心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基础。常言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 ,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人在一定的思想、观念、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构建师生和谐的班集体,教师起着关键作用。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要使这种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必须加强师德修养,在教师群体中树立正确的主流价值观

3、、教育理念、思想认识等,以促进教师内心的和谐。认清职业自身价值。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师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许多人的价值观的功利性及社会不正之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职业道德。因此,学校领导要注意引导教师树立以下观点:教师职业的特点是奉献而不是索取,报酬不能反映能力;好教师首先出于对事业的热爱而教,而不是为了金钱;满足感是最大的回报,稳定的收入、家长、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我们最大的幸福;政府每年不断提高的教育投入是对教师工作的最大认同。与此同时学校也应给予教师职业内心平衡,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才”是要有“回报”的,学校的管理者除了创造机会与平台让教师成功、将工作时间与工作量合理分配之外,还要

4、考虑“付出与回报”相平衡的福利待遇。加强师德修养。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理想的教育和培养,认真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搞好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使教职工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学校领导应该引导教师明白,渊博的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而教师的权威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美丽的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是高尚的师德魅力。这力量才是持久的,它将影响教师和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教师只有拥有了正确的师德观,拥有了一颗平和之心、博爱之心,才会促进师德的升华, 从而形成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实现教师内心的和谐。

5、二、教师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关键。教师间和谐人际关系的核心是团结协作。一个团结、高效、和谐的教学团队不仅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为构建和谐班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学校处处提倡:教师在工作中和谐争先,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学会欣赏他人的长处,宽容他人的过失,期待他人的进步,分享他人的成功,这样既有利于教师保持良好心情和心态,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个人的工作负荷和精神压力。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充分挖掘每个教师的工作潜力和劳动创造力,全面、发展、辨证地看待每个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

6、,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使学生在心底里油然而生产生对和谐校园的爱,对班级的爱,融入对团结协作的教师的爱。三、师生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根本。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既要能适应学校与时俱进的需要,更要能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待,努力创造一个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课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主要阵地,在这个阵地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交流、学习,教师用自己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赢得学生的尊敬和欣赏,学生也以自己学习的快乐来感染教师。学生进步时,教师会自然地翘起大拇指,称赞之余不忘提醒一句“别骄傲”

7、;学生犯错时,教师会正确指出,并鼓励学生好好努力;在课堂上,学生能够时时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知识得到积累,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情感得到陶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实现师生关系的和谐。四、理性管理与情感管理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保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要建立和谐班级,需要不断地建立和完善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在制度上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行。对违反规章制度的,不论是班级干部还是一般同学,都应一视同仁,照章办事,按章处理。但单靠理性的、严格的班级管理制度,并不能完全改变教师的内因规矩和内因概念。因此,和谐班级的建设还需要教师从生命的视角去确立管理理念,学生是一个个富

8、有活力的特殊生命体,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学生主动发展。变“压抑的环境”为“互相尊重的环境” ,变“理性的制度管理”为“以人为本的情感管理” ,变“结果管理”为“过程管理” ,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使班级成为孩子们最向往的地方,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乐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及时赞扬孩子们学习中的闪光点,欣赏每一个孩子的特长和优势,宽容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不足与缺憾。为每一位孩子的成才搭建绚丽的舞台,给每一位孩子提供参与管理、思考未来的思维场、交流场和竞技场,为孩子们实现自身价值创造条件。这种人性化的管理更贴近人的心灵世界。使孩子们以饱满的精神,充沛的精力、健康和谐的心理走进课堂,走向明天。

9、五、班主任的人格魅力和班干部团结一心是构建和谐班级的核心。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班主任人格魅力的大小及其作用的发挥程度,是影响班级兴衰成败的关键因素。一个有影响力的班级,处处体现着班主任老师的人格管理魅力在性格气质方面吸引人,处世任事方面引导人,道德品质方面影响人。班主任魅力是一种由内而外张扬出来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始终可以打动人心、聚合人情、引领人力,它能使班主任把学校全体孩子吸引过来,凝聚在一起,围绕着班级共同教育教学目标团结奋斗。一个班级要兴旺发达,必定有一个同心同德、乐于奉献的班级干部集体;一个学生群体积极向上、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必定有一个率先垂范、以身作则的领导集体。在和谐班级的

10、建设中,班主任必须加强班级干部建设,以和谐为要求,思想上步调一致,高度统一;言行上协调配合,雷厉风行;工作上踏踏实实,一丝不苟;学习上奋发向上,争当学习的能手;管理上作风民主,公正公平,增强透明度。班主任要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管理,发挥干部群体的方向性、引领性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每名班级干部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大化。对干部成员要经常教育、引导,强化安排、督促,奖惩分明,实现责、权、的统一,形成“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氛围,塑造团结和谐、任劳任怨、乐于奉献、公正高效、有战斗力的班干部群体形象。六、家校和谐是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力量。成功的教育需

11、要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和谐的育人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效益,才能促使学生个体的发展达到其自身最佳程度或最佳状态,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素质和谐健康地全面发展。而和谐的育人环境,又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家庭教育要适应学校教育的要求,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学校教育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两方面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确保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学校要引导、指点家长教育和管理子女的方法措施,尊重家长的人格和尊严,理解家长的思想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取得家长的理解和信任,达到心灵的沟通。家长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对孩子合理施爱、正确施教,严格要求孩子,培养学生自立、自理、自强的精神。理解教师、理解学校,与学校同舟共济,当好学校与社会、与家庭联系的桥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促进孩子在学校健康成长,共同创造和谐的家校关系。总之,构建和谐班级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是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需要。它是一个需要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过程,更是一个长远的征程和永恒的主题,需要全社会尤其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全面参与。我们每一个人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各自的岗位上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持续稳定的发展,以改革促和谐,以公平求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为创建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确保学校和谐发展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