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莫言 红高粱 论文 开题报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877016 上传时间:2019-03-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莫言 红高粱  论文 开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莫言 红高粱  论文 开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莫言 红高粱  论文 开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陕西师范大学 文 学院 文秘教育 专业 2013 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姓名 李慧婷 学号 40902464 论文(设计)题目 从红高粱家族看莫言小说的乡土意识选题的意义:莫言是 80 年代中期文坛崛起的一代新星,是一位在国内外都受到很高赞誉的作家。 他乘着“先锋文学”的大潮初入文坛,就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 红高粱家族的问世奠定了他的文坛地位。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向中国当代文学奉献的一部影响巨大的作品,是一部以抗战时期为背景,描写战争题材的长篇小说。作为寻根文学的经典之作,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对其思想意义、叙事艺术、历史观念的研究为数不少,但对莫言小说中的乡土情结与意识方面研究相对较

2、少。读过莫言小说,能够深深体味到其中的浓郁乡土气息,尤其是对故土的多彩描述,更是深深吸引着读者,而这种氛围则来源于莫言对故乡的复杂情感。莫言将故乡描述为“美丽与丑陋、超脱与世俗、圣洁与龌龊、英雄好汉和王八蛋共生共存的地方” ,故乡在他的身上和作品中都深深地烙上了印记。在红高粱家族中,莫言以一种全新的审美形态,借助丰富的感觉和想象,恣情尽意地再现了高密东北乡独特文化形态。本选题则将以红高粱家族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索该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乡土意识。本选题将从多个角度入手对该部作品的乡土意识进行分析,对作品的精神实质做一深入探讨。作品立足于“高密东北乡”这一特定地点展开,描述了这片忧郁且贫瘠土地上的一部

3、壮丽史诗,更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深厚的感情。莫言将他对人的生命强力萎缩和消隐的关注,以及对强大生命力的颂扬和呼唤,都投放到了这里。这里是莫言思考的空间,也是他安放灵魂的家园。研究综述(前人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情况):对于他的作品,国内外的研究都已有广泛深入的展开。莫言从八十年代步入文坛以来,就引起评论界颇为广泛的瞩目。奠言小说研究据不完全统计,自 1985 年以来,国内莫言研究论文已达数百篇;研究专著两部,张志忠的莫言论和贺立华、杨守森的怪才莫言;研究资料集两部,即杨扬主编的莫言研究资料和贺立华、杨守森主编的莫言研究资料。总的来说,对莫言小说的研究呈现出多角度、百家争鸣的态势。莫言一批中、短篇,部分

4、长篇集中在 8590 年发表,这一时期是莫言创作的旺盛时期。探索性代表作品,如中篇透明的红萝卜、长篇红高粱家族,代表莫言艺术风格的成熟。创作的丰收,迎来了第一次研究高潮。仅 1985-1986 年,全国各类期刊发表莫言小说研究论文 50多篇。研究涉及小说语言、意境、感觉、视觉、结构和人物等诸多方面,莫言的艺术个性得到初步揭示。总的说来开端时期的研究基本侧重个案分析,缺乏整体把握和宏观视野。90 年代初期,莫言前期小说作品在重读中得到深化。陈思和“民间”理论的提出,为莫言小说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方法。独具一格的文体风格,同样引发了研究的热情,成绩斐然。生命、感觉和意象是莫言小说的三大支柱,作为小

5、说意蕴载体的文体研究,是这一时期莫言小说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 90 年代以后,莫言陆续推出了几部重要长篇酒国、丰乳肥臀、檀香刑。创作风格变化较大,由绚烂归于平朴,由魔幻循入民间。前期小说艺术风格较为稳定,而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刻意求新,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丰硕的创作,再次掀起莫言小说研究的热潮。最早从理论的高度阐释这种变化的是陈思和,他的莫言近年小说的民间叙事认为莫言小说风格的变化,是在对外来影响的自觉扬弃中回归民族和本土。是对民间文化形态从不纯熟到纯熟、不自觉到自觉的开掘、探索和提升。莫言这时期的小说创作变化不仅仅表现在风格上,还表现他力图从“史”关注、思考生命本体的创作企图,引发了新一

6、轮研究和争议。从总体上看,莫言小说研究在起伏波动中不断推进和延伸,研究格局从静态化、平面化走向多维化、立体化。论文(设计)写作提纲(除题目外,具体到三级标题)红高粱式的刚勇 1、故乡在该部作品中的呈现:高密东北乡地域民风民俗2、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1.追求独立意识的觉醒;2.对父权的挑战。3、民间生命观,强烈的生命意识: 1.生命权利的赋予: 人的生命 动物的生命植物及万物之灵2.生命强力;3.民间死亡观;4、小说语言的乡土气息: 1.叙述语言的乡土气息2.人物语言的乡土气息 特色与创新之处:本选题则将以红高粱家族的文本进行分析,探索该部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乡土意识。红高粱家族在寻找文化之根的过程

7、中,对人物精神进行了多维角度的展现和扩展,并立足于“高密东北乡”这个大背景下,作品以富有乡土特色的语言,农民话口语的使用,塑造了一个个饱满的人物形象来对人性做一真实的展示,如血似海的红高粱便是作者内心中对母亲的膜拜,这片贫瘠土地上热烈传颂的是顽强不屈的强大的生命力,是作者企图发掘出的一种强悍、野蛮而又充满生命活力的人格。本文从乡土背景、母性想象、生命观、和作品的语言叙述四个方面入手对该作品的乡土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将作品的分析上升到精神层面,探索该作品的精神内涵,即作者对于父辈躯体中那种内在的顽强生命力和昂扬热情以及对生命自由的追求与向往。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研究方法:文本解读,宏观比较

8、,微观分析。技术路线:文本解读该作者的其他作品阅览写作背景分析查阅相关资料初稿。研究工作进度安排:1第一阶段 2013 年 1 月2013 年 3 月阅读原著,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写出论文提纲、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英文翻译交由老师审核。2第二阶段 2013 年 3 月2013 年 4 月写出论文初稿,并交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修改初稿并给出意见,学生继续进行修改。3第三阶段 2013 年 4 月2013 年 5 月提交第二稿,指导老师修改后给出意见,学生继续修改。4第四阶段 2013 年 5 月2013 年 6 月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三稿,以此为基础完成定稿工作。在此阶段,完成论文摘要、关键词以及

9、文字校正等细节工作,并装订打印。5. 第五阶段 2013年6月 准备论文答辩。主要参考文献目录:莫言红高粱家族 作家出版社 2012 年周景雷 红色冲动与历史还原 , 当代文坛2003 年第 1 期英美评论家评 , 外国文学动态1993 年第 6 期李敬泽莫言与中国精神 小说评论 2003 年第 3 期莫言我的故乡与我的小说 当代作家评论 1993 年第 2 期邓芳从生命意识到酒神意识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4 年第 11 期杨扬莫言研究资料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洪治刚无边的迁徙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 年版。陈思和不可一世论文学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年版。周政保 红高粱的意味与创造性小说评论,1986 年第 6 期。季红真忧郁的土地,不屈的精魂莫言散论之一文学评论,1987 年第 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