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土 方 路 基2.2.1 基本要求2.2.1.1 在路基用地和取土坑范围内,认真清除地表植被、杂物、积水、淤泥和表土,处理坑塘,并对基底进行认真压实和处理,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2.2.1.2 不得采用设计或规范规定的不适用土料作为路基填料。路基填料强度(CBR)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规定。2.2.1.3 路基必须分层填筑压实,每层表面平整,路拱合适,排水良好。2.2.1.4 施工临时排水系统应与设计排水系统结合,勿使路基附近积水,避免冲刷过坡。2.2.2 实测项目见表 2.2.2表 2.2.2 土方路基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次检 查 项 目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检查方法和频率规定分零填
2、及路堑上路床(cm)030 95 93上路床 030下路床 3080 95 93上路堤 80150 93 901压实度(%)路堤(cm)下路堤 150 90 90按附录 B 检查密度法:每 2 00m2每压实层测 4 处302 弯沉(0.01mm) 不大于设计计算值 按附录 1 检查 153 纵断高程(mm) +10,-20 +10,-20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104 中线偏位(mm) 50 100经纬仪:每 200m测 4 点,弯道加HY、YH 两点105 宽 度(mm) 不小于设计值米尺:每 200m测 4 处 106 平 整 度(mm) 15 203m 直尺:每200m 测
3、4 处3尺157 横 坡(%) 0.5 0.5水准仪:每 200m测 4 个断面 58 边 坡 不陡于设计值抽查每 200m 测4 处 5注:压实度检查深度从路床顶面算起。桥台、涵洞、锥坡、挡土墙等背后填土及 其他关键部位应增加压实度的检查频率。采用核子仪检验压实度时应进行标定试验,确认其可靠性。表列压实度以重型击实试验法为准,评定路段内的压实度下置信界限不得小地规定标准,单个测定值不得小于极值(表列规定值减 5 个百分点)。小于表列规定值 25 个百分点的测点,按其数量占总检查点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特殊干旱、特殊潮湿地区或过湿土,以及铺筑中、低级路面的三、四级公路路基,可按交通部颁发的路基设
4、计、施工规范所规定的压实度标准进行评定。2.2.3 外观鉴定2.2.3.1 路基表面平整,边线直顺。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减 12 分。2.2.3.2 路基边坡坡面平顺稳定、不得亏坡,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 减 12 分。2.2.3.3 取土坑、弃土堆、护坡道、碎落台的位置适当,外形整齐、美观,防止水土流失。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2.2.3.4 设计植草的路段,发现明显缺陷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12 分。2.3 石方路基2.3.1 基本要求2.3.1.1 开炸石方的施工方法应能保证边坡稳定,清理险石,避免过量爆破损害自然环境。2.3.1.2
5、修筑填石路堤应认真进行地表清理,逐层水平填筑石块,摆放平稳。填筑层厚度及石块尺寸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填石空隙用石碴、石屑嵌压稳定。上、下路床填料和石料最大尺寸应符合规范规定。采用振动压路机分层碾压,压至填筑层顶面石块稳定,振压两遍无明显标高差异。2.3.1.3 路基表面应整修平整。2.3.2 实测项目见表 2.3.22.3.3 外观鉴定2.3.3.1 上边坡不得有松石。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2.3.3.2 路基边线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单向累计长度每 50m减 12 分。表 2.3.2 石方路基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项目检查项目 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公路检查方法和频率
6、规定分1 压实度层厚和碾压遍数数符合要求查施工记录 302纵断高程(mm)+10,20 +10,20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103中线偏位(mm)50 100经纬仪:每 200m 测 4 点弯道加 HY、YH 两点 104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米尺:每 200m 测 4 处 105 平整度(mm) 20 303m 直尺:每 200m 测 4 处3尺 156 横坡(%) 0.5 0.5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断面 10坡度 不陡于设计值7边坡 平顺度 符合设计每 200m 抽查 4 处15注:土石混填路基可根据实际可能性进行压实度或固体体积率检验。2.4 软土地基处治2
7、.4.1 基本要求2.4.1.1 换填地基的填筑压实要求同 2.2 土方路基。不宜小于 30。抛石挤淤应使用不易风化石料,石料尺寸一般 cm。抛填方向根据软土下卧地层横坡而定。横坡平坦时自地基中部渐次向两侧扩展;横坡陡于 1:00 时,自高侧向低侧抛填。片石露出水面或软土面后,应用较小石块填塞垫平、压实,然后铺设反滤层。2.4.1.2 砂垫层:砂的规格和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适当洒水,分层压实;砂垫层宽度应宽出路基边脚 0.51.0m,两侧端以片石护砌;砂垫层厚度及其上铺设的反滤层应符合设计要求。2.4.1.3 反压护道:填筑材料、护道高度、宽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压实度不低于 90%。
8、2.4.1.4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砂的规格 、质量、砂袋织物质量和塑料排水板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砂袋和塑料排水板下沉时不得出现扭结、断裂等现象;井 (板)底标高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其顶端必须按规范要求伸入砂垫层。2.4.1.5 碎石桩:碎石材料应符合规范要求;应严格按试桩结果控制水压、电流和振冲器的留振时间;分批加入碎石。切实注意振密挤实效果,防止发生“断桩”或“劲缩桩”。2.4.1.6 砂桩:砂料应符合规定要求;砂的含水量应根据成桩方法合理确定;桩体应确保连续、密实。2.4.1.7 粉喷桩:水泥标号应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成桩试验确定的技术参数进行施工;严格控制喷粉时间、停粉时间和水泥喷入量
9、,确保粉喷桩长度;桩身上部(1/3 桩身)范围内必须进行二次搅拌,确保桩身质量;发现喷粉量不足时,应整桩复打;喷粉中断时,复打重叠孔段应大于 1M。2.4.2 实测项目见表 2.4.2-1 至 2.4.2-4表 2.4.2-1 砂垫层实测项目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砂垫层厚度 不小于设计 每 200M 检查 4 处 402 砂垫层宽度 不小于设计 每 200M 检查 4 处 303 反滤层设置 符合设计 每 200M 检查 4 处 30表 2.4.2-2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实测项目规定分项目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井 板1 井(板)间距(M
10、M)150 抽查 2% 20 402 井(板)长度(M)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30 403 竖直度 1.5% 查施工记录 20 204 砂井直径(MM) +10,-0 挖验 2% 10 5 灌砂量 5% 查施工记录 20 表 2.4.2-3 碎石桩(砂桩)实测项目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桩距(MM) 150 抽查 2% 152 桩径(MM) 不小于设计 抽查 2% 203 桩长(M)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254 竖直度(%) 1.5 查施工记录 205 灌石(砂)量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20表 2.4.2-3 粉喷桩实测项目项 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
11、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桩距(MM) 100 抽查 2% 152 桩径(MM) 不小于设计 抽查 2% 153 桩长(M) 不小于设计 查施工记录 204 竖直度(%) 1.5 查施工记录 105 单桩喷粉量 符合设计 查施工记录 206 强度(KPA) 不小于设计 抽查 5% 202.4.3 外观鉴定2.4.3.1 砂垫层表面坑洼不平时,每处减 1-2 分。2.4.3.2 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间距均匀。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2.4.3.3 碎石桩(砂桩)、粉喷桩间距均匀。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2.5 土工合成材料处治层2.5.1 基本要求2.5.1.1 土工
12、合成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破损、无老化、无污染现象。2.5.1.2 在平整的下承层上按设计要求铺设、固定,土工合成材料应按设计要求张拉,紧贴下承层,锚固端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2.5.1.3 接缝搭接粘接强度符合要求,上、下层土工合成材料搭接缝应交替错开。2.5.2 实测项目见表 2.52-1 至表 2.5.2-4。表 2.5.2-1 加筋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每 200M 检查 4 处 20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 2% 25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抽查 2%
13、 254 锚固长度(MM)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抽查 2% 30表 2.5.2-2 隔离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每 200M 检查 4 处 20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 2% 253 搭接缝错开距离(MM)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抽查 2% 254 搭接处透水点 不多于 1 个点 每条缝 30表 2.5.2-3 过滤排水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每 200M 检查 4 处202 搭接宽度(MM) +50,-0 抽查
14、 2% 403搭接缝错开距离(MM)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抽查 2%40表 2.5.2-4 防裂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差1下承层平整度拱度 符合设计施工要求每 200M 检查 4 处202搭接宽度(MM) 50(横向)150(纵向)抽查 2%403 粘结力(N) 20 抽查 2% 402.5.3 外观鉴定2.5.3.1 土工合成材料重叠、皱折不平顺,每处扣 1-2 分。2.5.3.2 土工合成材料固定处松动,每处扣 1-2 分。2.5.3.3 在土工合成材料中央向两侧填土,每次扣 1-2 分。3 排水工程3.1 一般规定.1.1 排水工程应严格
15、按设计及施工规范的要求施工,依照实际地形,选择合适的位置,将地面水和地下水排出路基以外。3.1.2 本章 3.4 节和 3.5 节均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等。3.1.3 跌水、急流槽、水簸箕等其他排水工程可按照本章 3.5 节的标准进行评定。3.1.4 沟槽回填土应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的规定。3.1.5 排水泵站明开挖基础可按照 6.7 节或 6.10 节的标准进行评定。3.2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3.2.1 基本要求3.2.1.1 管材必须逐节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3.2.1.2 基础混凝土强度达到 5MPa 以上时,才可进行管节铺设。3.2.1.3 管节铺设应平顺、稳固,管底坡度不得出
16、现反坡,管节接头处流水面高差不得大于5mm。管内不行有泥土、砖石、砂浆等杂物。3.2.1.4 管道内的管口缝,当管径大于 1 000mm 时,应在管内作整圈勾缝。3.2.1.5 管口内缝砂浆平整密实,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3.2.1.6 抹带前,管口必须洗刷干净,管口表面应平整密实,无裂缝现象。抹带后应及时覆盖养生。3.2.1.7 设计中要求防渗漏的排水管须做渗漏试验,渗漏量应符合要求。3.2.2 实测项目见表 3.2.2.表 3.2.2 管道基础及管节安装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规定分1混凝土抗压强度或砂浆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F 检查 302 管
17、轴线偏位(mm) 50经纬仪或拉线:每两井间测3 处 153 管内底高程(mm) 20 水准仪:每两井间测 2 处 154 基础厚度(mm) 不小于设计值 尺量:每两井间测 3 处 105 管座宽度(mm) 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拉边线:每两井间测2 处 10宽度 不小于设计值6抹带 厚度 不小于设计值尺量:按 10%抽查 107 相邻管内底错口(mm) 5(下游低于上游) 按 10%抽查 103.2.3 外观鉴定3.2.3.1 管道基础混凝土表面平整密实,侧面蜂窝不得超过该表面积的 1%,深度不超过 10mm。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3.2.3.2 管节铺设直顺,管口缝带圈平整密实,无开裂脱
18、皮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3.3 检查(雨水)井砌筑3.3.1 基本要求3.3.1.1 井基混凝土强度达到 5Mpa 时,方可砌筑井体。3.3.1.2 砌筑砂浆配合比准确,井壁砂浆饱满,灰缝平整。圆形检查井内壁应圆顺,抹面光实,踏步安装牢固。3.3.1.3 井框、井盖安装必须平稳,井口周围不得有积水。3.3.2 实测项目见表 3.3.3。表 3.3.2 检查(雨水)井砌筑实测项目项 次检 查 项 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02 轴线偏位(mm)50经纬仪:每个井检查 203 圆井直径或方井长、宽(mm)20
19、尺量:每个井检查20雨水井 044井盖与相邻路面高差(mm) 检查井 0+4水准仪、水平尺:每个井检查 303.3.3 外观鉴定3.3.3.1 井内砂浆抹南无裂缝。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3.3.3.2 井内平整圆滑,收分均匀。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3.4 土 沟3.4.1 基本要求3.4.1.1 土沟边坡必须平整、稳定、严禁贴坡。3.4.1.2 沟底应平顺整齐, 不得有松散土和其他杂物,排水畅通。3.4.2 实测项目见表 3.4.2。表 3.4.2 土沟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沟底纵坡(%) 符合设计 水准仪:每 200m 测 4 点 3
20、02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m 测 2 点 303 边坡坡度 不陡于设计 每 200m 检查 2 处 204边棱直顺度(mm)50尺量:20m 拉线每 200m 检查2 处 203.4.3 外观鉴定沟底无阻水现象。不符合要求时,每处减 12 分。3.5 浆砌排水沟3.5.1 基本要求3.5.1.1 砌体砂浆配合比准确,砌缝内砂浆均匀饱满,勾缝密实。3.5.1.2 浆砌(块)石、混凝土预制块的质量和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3.5.1.3 基础中缩缝应与墙身缩缝对齐。3.5.1.4 砌体抹面应平整、压光、直顺,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3.5.2 实测项目见表 3.5.2。表 3.
21、5.2 浆砌排水沟实测项目项 次检 查 项 目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规 定 分1 砂浆强度(MPa) 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02 抽线偏位(mm) 50 经纬仪:每 200m 测 5 点 103 沟底高程(mm) 50 水准仪:每 200m 测 5 点 154墙面直顺度(mm)或坡度30 或不陡于设计20m 拉线、坡度尺:每200m 查 2 点 105 断面尺寸(mm) 30 尺量:每 200 查 2 点 156 铺砌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 查 2 点 107基础垫层宽度、厚(mm)水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0 查 2 点 103.5.3 外观鉴定3.5
22、.3.1 砌体内侧及沟底应平顺。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3.5.3.2 沟底不得不杂物。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3.6 盲沟3.6.1 基本要求3.6.1.1 盲沟的设置及材料规格、质量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3.6.1.2 反滤层应用筛选过的中砂、粗砂、砾石等渗水性材料分层填筑。3.6.1.3 排水层应采用石质坚硬的较大粒料填筑,以保证排水孔隙度。3.6.2 实测项目见表 3.6.2。表 3.6.2 盲沟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植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沟底纵坡(%) 1 水准仪:每 1020 测1 点502 断面尺寸(mm)不小于设计 尺量:每 20m 检查
23、 1处503.6.3 外观鉴定3.6.3.1 反滤层应层次分明。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3.6.3.2 进出水口应排水通畅。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并及时清理。3.7 排水泵站3.7.1 基本要求3.7.1.1 地基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3.7.1.2 井壁混凝土要密实,混凝土强度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进行下沉。3.7.1.3 沉井下沉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正位,发现偏位及倾斜时须及时纠正。3.7.1.4 沉井封底应密实不漏水。3.7.2 实测项目见表 3.7.2。表 3.7.2 排水泵站实测项目项 次检 查 项 目 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 F 检查 规 定 分1 混凝土强度(MPa) 合格标准内
24、 按附录 D 检查 302 抽线平面偏位(mm) 1.0%井深 用经纬仪检查纵、横向各 2 点 203 垂直度(mm) 1.0%井深 用垂线检查纵、横向各 1 点 204 底面高程(mm) 50 水准仪检查 4 点 303.7.3 外观鉴定泵站轮廓线条清晰,表面平整。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4 挡土墙、防护及其他砌石工程4.1 一般规定4.1.1 当挡土墙平均墙高 H6m、且墙身面积 A1 200m 2时,为大型挡土墙,可作为分部工程进行评定。H6m 或 A1 200m 2的一般挡土墙,应作为分项工程进行评定。4.1.2 大型挡土墙可划分为几个分项工程:大型砌体或混凝土挡土墙可划分为基础和
25、墙身两个分项工程。基础可按本标准 6.10 节、6.13 节进行评定,墙身应按本章有关标准进行评定。大型加筋土挡土墙可划分为基础、面板预制、面板安装及加筋土挡土墙总体四个分项工程。基础、面板预制可按本标准 6.13 节评定,面板安装及加筋土挡土墙总体按本章标准进行评定。4.1.3 一般挡土墙按本章标准进行评定,其中一般加筋土挡土墙可仅按加筋土挡土墙总体的标准进行评定。3.1.4 挡土墙路段的路基压实度可按一般路基要求评定。距加筋土挡土墙面板1m 范围内的路基压实度,可采用现行公路加筋土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值。4.1.5 本章 4.6 节可用于第 6 章及本章中未列出名称的其他砌石分项工程的评
26、定。4.2 砌石、混凝土挡土墙4.2.1 砌石4.2.1.1 石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4.2.1.2 地基必须满足设计要求。4.2.1.3 砂浆或混凝土的配合比符合试验规定。4.2.1.4 砌石分层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填饱满密实,不得有洞;干砌时不得松动、叠砌和浮塞。4.2.1.5 墙背填料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4.2.1.6 沉降缝、泄水孔数量应符符合设计要求。4.2.2 实测项目见表 4.2.2-1、4.2.2-2表 4.2.2-1 砌体和混凝土挡土墙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砂浆或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按附录 F 或附录 D
27、检查 30浆砌挡土墙 502 平面位置 (mm) 混凝土挡土墙 30每 20m 用经纬仪检查3 点 15浆砌挡土墙 203 混凝土挡土墙 10每 20m 用水准仪检查1 点 154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每 20m 用尺量 2 个断面 205 底面高程(mm) 50每 20m 用水准仪检查1 点 10块石 20片石 306 表面平整度(mm)混凝土 10每 20m 用 2m 直尺检查 3 处 10表 4.2.2-2 干砌片石挡土墙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平面位置(mm) 50每 200m 用经纬仪检查 3点 202 顶面高程(mm) 30 每 20
28、0m 用水准仪测 3 点 203竖直度或坡度(%)0.5每 200m 用吊垂线检查 3点 104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每 200m 用检查 2 处 205 底面高程(mm) 50每 200m 用每水准仪测 1点 206表面平整度(mm)50每 200m 用 2m 直尺检查3 处 104.2.3 外观鉴定4.2.3.1 砌体坚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2.3.2 混凝土表面的蜂窝麻面不得超过该面积的 0.5%,深度不超过 10mm。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5%减 2 分。4.2.3.3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35 分。4.2.3
29、.4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时减 35 分。4.3 加筋土挡土墙4.3.1 基本要求4.3.1.1 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应符合第 6 章桥梁工程的要求。4.3.1.2 预制面板的强度和质量,应符合第 6 章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才可安装。4.3.1.3 拉筋的强度和质量规格,应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4.3.1.4 拉筋的长度、根数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拉筋需理顺,放平拉直。拉筋与面板、拉筋与拉筋应牢固连接。4.3.1.5 使用钢拉筋时,应时行防护处理。4.3.1.6 填料的规格和压实度,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4.3.2 实测项目见表 4.3.2-1、4.3.
30、2-2表 4.2.2-1 砌体和混凝土挡土墙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砂浆或混凝土强度 在全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或附录 D 检查 30浆砌挡土墙 502 平面位置(mm) 混凝土挡土墙 30每 200m 用经纬仪检查 3 点 15浆砌挡土墙 203 顶面高程(mm) 混凝土挡土墙 10每 200m 用水准仪检查 1 点 154 断面高程(mm) 不小于设计 每 20m 用尺量 2 个断面 205 底面高程(mm) 50 每 20m 用水准仪检查 1 点 10块石 20片石 306 表面平整度(mm) 混凝土 10每 20m 用 2m 直尺检查 3 处10
31、表 4.2.2-2 干砌片石挡土墙实测项目项 次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平面位置(mm) 50 每 20m 用经纬仪检查 3点202 项面高程(mm) 30 每 20m 用水准仪测 3 点 203 竖直度或坡度(%)0.5 每 20m 用吊垂线检查 3点104 断面尺寸(mm) 不小于设计 每 20m 检查 2 处 205 底面高程(mm) 50 每 20m 用水准仪测 1 点 206 表面平整度(mm)50 每 20m 用 2m 直尺检查3 处104.2.3 外观鉴定4.2.3.1 砌体时实牢固,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2.3.2 混
32、凝土表面的蜂窝麻大同小异得超过该面积的 0.5%,深度不超过 10mm。不符合要求时,每超过 0.减 2 分。4.2.3.3 泄水孔坡度向外,无堵塞现象。不符合要求进减 3-5 分。4.2.3.4 沉降缝整齐垂直,上下贯通。不符合要求时减 3-5 分。4.3 加筋土挡土墙4.3.1 基本要求4.3.3.1 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基础应符合第 6 章桥梁工程的要求。4.3.1.2 预制面板的强度和质量,应符合第 6 章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要求,经检验合格后才可安装。4.3.1.3 拉筋的长度的质量规格,应符合规范及设计的要求。4.3.1.4 拉筋的长度、根数据不得小于设计要求。拉筋需理顺,放平拉直。拉
33、筋与面板、拉筋与拉筋应牢固连接。4.3.1.5 使用钢拉筋时,应进行防护处理。4.3.1.6 填料的规格和压实度,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及设计要求进行。4.3.1 实测项目见表 4.3.2-1、4.3.2-2。其中表 4.3.2-1 仅用于大型加筋土挡土墙(分部工程)的评定。表 4.3.2-1 面板安装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每层面板顶高程(mm)10 每 20m 抽查 4 组板 302 轴线偏位(mm) 10 每 20m 挂线量处 403 面板竖直度或坡度(%)+0,0.5% 每 20m 用吊垂或坡度板量 3 点30注:面板安装以同层相邻两板为一组。表 4
34、.3.2-2 加筋土挡土墙总体实测项目项次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路堤式 +50,1001 墙顶平面位置(mm)路肩式 50每 20m 检查 3 处 25路堤式 502 墙顶高程(mm) 路肩式 +50每 20m 用水准仪测 3 点 203 墙面竖直度或坡度(%) +0.5%H 及+501%H 及100每 20m 用吊垂线或坡度板测 2 处254 面板缝宽(mm) 10 每 20m 至少检查 5 条 105 墙面平整度(mm) 15 每 20m 用 2m 直尺测 3 处 20注:平面位置及竖直度“+”指向外,“”指向内。 H 是指墙高。4.3.3 外观鉴定4.3.3.1
35、 墙面板光洁无破损,平顺美观,板缝均匀。不符合要求时减 13分。4.3.3.2 墙面直顺,线形顺适。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3.3.3 沉降缝贯通、顺直。不符合要求时减 35 分。4.4 锚喷支护4.4.1 基本要求4.4.1.1 钢筋应清除污锈,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锚固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时钢筋不得晃动。4.4.1.2 钢筋网应在岩面喷射一层混凝土后铺设。喷头与待喷面垂直,保证混凝土密实。4.4.1.3 喷射前做好排水设施,对个别漏水孔洞的缝隙应采取堵水措施,确保支护质量。4.4.1.4 不允许钢筋与锚杆外露,不允许混凝土开裂脱落。4.4.2 实测项目见表 4.4.2.表 4.4.2 锚喷
36、支护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混凝土强度(MPa)在合格标准内 每 20m 抽查 4 组板 302 锚杆拨力(KN)拨力平均值设值最小拨力0.9 设计值每 20m 挂线量处 403 喷层厚度(%)平均厚设计厚,检查点的 60%设计厚,最小厚度0.5 设计厚,且60每 10m 检查 1 个断面,每 3m 检查 1 点,用凿孔或激光断面仪确定厚度304.4.3 外观鉴定混凝土表面密实,光滑整齐,不得有突变。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5 锥、护 坡4.5.1 基本要求4.5.1.1 锥、护坡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4.5.1.2 浆砌时砂浆配合比
37、应符合试验规定,砌体要咬扣紧密,嵌缝饱满密实。4.5.1.3 石料质量规格符合有关规定。4.5.1.4 锥、护坡填土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4.5.2 实测项目见表 4.5.2表 4.5.2 锥、护坡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02 顶面高程(mm) 50每 50m 用水准仪检查 3点不足 50m 时至少 3 点 153 表面平整度(%) 30用 2m 直尺检查,锥坡检查 3 处,护坡每 50m 检查 3 处104 坡度 不陡于设计 每 50m 用坡度抽量处 105 厚度(mm) 不小于设计 每 100m
38、 检查 3 处 256 底面高程 50每 50m 用水准仪检查 3点 104.5.3 外观鉴定4.5.3.1 表面平整,无垂直通缝。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5.3.2 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6 砌石工程4.6.1 基本要求4.6.1.1 砂浆的配合比应符合试验规定。4.6.1.2 砌筑时,砌块要错缝。浆砌时坐浆挤紧,嵌缝后砂浆饱满,无空洞现象;干砌时不松动、叠砌和浮塞。4.6.1.3 石料质量规格应符合要求。4.6.2 实测项目见表 4.6.2-1、表 4.6.2-2。表 4.6.2-1 浆砌砌体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
39、分1 砂浆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F 检查 30料、块石 152项面高程(mm)片石 20每 20m 用水准仪检查 3处 103竖直度或坡度料、块石 0.3%每 20m 吊垂线检查 3点 20片石 0.5%料石 20块石 304 断面尺寸(mm)片石 50每 20m 用尺检查 2 处 20料石 10块石 205表面平整度(mm) 片石 30每 20m 用 2m 直尺检查 5处 20表 4.6.2-2 干砌片石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顶面高程(mm) 30 每 20m 用水准仪测 3 点 152 外形尺寸(mm) 100每 20m 或自然
40、段,长宽各量3 处 303 厚度(mm) 50 每 20m 用直尺量 3 处 304 表面平整度(mm) 50 每 20m 用 2m 直尺检查 5 处 254.6.3 外观鉴定4.6.3.1 砌体牢固,边缘直顺。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6.3.2 勾缝平顺,缝宽均匀,无脱落现象。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7 导流工程4.7.1 基本要求4.7.1.1 导流堤(坝)的基础埋置深度及地基应符合设计要求。4.7.1.2 材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4.7.2 实测项目见表 4.7.2。表 4.7.2 导流工程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砂浆强度(M
41、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 D 或 F 检查 302 平面位置(mm) 30 按设计图控制坐标检查 203 长度(mm) 100 用尺量 104 断面尺寸(mm) 50 用尺量 5 处 20基底 不小于设计5高程(mm)用水准仪检查 5 点 204.7.3 外观鉴定表面平整,线条直顺,曲线圆滑。不符合要求时减 13 分。4.8 石笼防护4.8.1 基本要求4.8.1.1 铁丝笼的网眼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4.8.1.2 石笼的坐码或平铺应符合设计要求。4.8.1.3 材料规格和质量应符合有关规定。4.8.2 实测项目见表 4.8.2。表 4.8.2 石笼防护实测项目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
42、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规定分1 平面位置(mm) 符合设计要求 按设计图控制坐标检查 202 长度(mm) 300 每个(段)用尺量 203 宽度(mm) 200 每个(段)用尺量 5 处 204 高度(mm) 不小于设计 用水准仪或尺检查 5 处 205 底面高程 不高于设计 用水准仪检查 5 点 204.8.3 外观鉴定表面整齐,曲线圆滑,线条直顺。不符合要求时减 12 分。5 路面工程5.1 一般规定5.1.1 路面工程的实测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按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和其他公路(指二级及其以下公路)两档设定。5.1.2 路面工程实没项目规定的检查频率为双车道公路每一检查段内的检查频率,多车
43、道公路的路面各结构层均须按其车道数与双车道之比,相应增加检查数量。5.1.3 各类基层和底基层压实度平均值的代表值(下置信界限)和单点极值均不得超过规定值。小于代表值规定值 2 个百分点的测点,应按其占总检查点数的百分率计算扣分值。5.1.4 垫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同材料的其他公路的底基层结构要求;联结层的质量要求同相应的基层或面层结构。5.1.5 表层平整度测定以自动或半自动平整度仪为主,全线每车道连续测定按每 100m 输出结果计算合格率。采用 3m 直尺测定路面各结构层平整度时,以最大间隙作为指标,按每尺结果计算合格率。合格率不小于 95%时,可得规定分值的满分;合格率小于 70%时,其平整
44、度指标为零分;合格率小于 95%且不小于70%时,则内插扣分。5.1.6 路面各结构层厚度设定平均的代表值偏差和极值两个指标。当代表值偏差超过标准值时,评为零分;当代表值偏差满足要求但存在超过极值偏差的测点时,按合格率计分。5.1.7 材料要求和配比控制列入各节基本要求,通过检查施工单位提交的资料进行评定。5.1.8 水泥混凝土上加铺沥青面层的复合式路面,两种路面结构均需进行检查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不检查抗滑构造,平整度可按相应等级公路的标准;沥青面层不检查弯沉;并相应调整各自的规定分值。5.2 水泥混凝土面层5.2.1 基本要求5.2.1.1 基层经检测,必须符合检验评定标准各项指标的要求,并应进行基层弯沉测定,验算的基层整体模量应满足设计要求。5.2.1.2 采用的水泥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规定。5.2.1.3 粗细骨料、水及接缝填缝料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5.2.1.4 施工配合比应根据现场测定水泥的实际标号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验,选择采用最佳配合比。5.2.1.5 接缝的位置、规格、尺寸及传力杆、拉力杆的设置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5.2.1.6 路面横向采取的拉毛或机具压槽等抗滑措施,其构造深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5.2.1.7 面层与其他构造物相接应平顺,检查井盖顶面高种应高于周边路面13m。雨水口标高按设计比路面代 58m,路面边缘不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