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防模拟考题目一、 填空:(共 20 分,每题 2 分)1、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2、建筑工程竣工时,必须经(公安消防机构进行消防)验收。3、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是(可燃物、氧化剂、温度(引火源) ) 。有焰燃烧还必须具备(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4、火灾分为(A、B、C 、 D)四类3、消防电梯轿厢内应设(专用电话) ,并应在首层设消防队专用的(操作按钮) 。4、厨房、浴室、厕所的机械或自然垂直排风管道,应设有( 防止回流 )设施或在支管上设置( 防火阀 ) 。4、高层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13 米 ) ,高层民用建筑与裙房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9 米 ) ,
2、裙房与裙房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 6 米 ) 。5、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6、一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000 m2) ,二类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1500 m2) ,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应超过(500 m 2) ,7、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 。7、甲、乙、丙级防火门的耐火极限分别为(1.2h、0.9h、0.6h) 。8、消防电梯的动力与控制电缆、电线应采取(防水措施) ,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排水设施) 。9、水泵结合器应设在室外便于消防车使用的地点,距室外消火栓或消防水池的距离宜为(15-40
3、 米) 。9、消防水泵房设不少于 2 条的供水管与(环装管网)连接。10、高位消防水箱的设置高度应保证最不利点消火栓静水压力。当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 米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火栓静水压不应低于(0.07Mpa) ,当建筑高度超过 100 米时,高层建筑最不利点的消火栓静水压不应低于(0.15Mpa) 。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满足静水压力要求时应设(增压设施) 。11、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燃排烟设施) 。12、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燃排烟设施) 。13、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当共享一个送风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
4、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14、排烟口应设在(顶棚上)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 。且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 。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 ) 。15、排烟阀的动作温度为(280) 。防火阀的动作温度宜为(70) 。15、当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必须共用一个系统时,应在通向合用前室的支风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16、一类高层建筑应按(一级负荷要求)供电。二类高层建筑应按(二级负荷要求)供电。17、一个灭火器配置场所内的灭火器不应少于(2 具) 。每个设置点的灭火器不宜多于(5 具)
5、。17、火灾报警区域的划分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一个报警区域宜由(一个或同层相邻几个防火分区)组成。1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有(手动)和(自动)两种触发装置。19、一个报警区域宜设置(一台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 ,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或火灾报警控制器不应超过(两台)。系统中可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20、当用一台区域报警控制器或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警戒多个楼层时,应在每个楼层的楼梯口或消防前室等明显部位,设置识别着火楼层的(灯光显示装置)19、集中报警系统中应设置(一台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和(两台及以上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或设置(一台火灾报警控制器)和
6、(两台及以上区域显示器) 。系统中应设置(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19、特级保护对象的各避难层每隔(20 米)设置一个消防专用电话分机或电话塞孔。19、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19、消防用电设备应采用(单独)的供电回路,其配电设备应有(明显标志) 。19、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的额定功率不应小于(3W) ,其数量应能保证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部位到最近一个扬声器的距离不大于(25 米) 。走道内最后一个扬声器至走道末端的距离不应大于(12.5 米) 。2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专用接地干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 ,其截面积不应小于(25mm 2) 。专用接地干线宜穿(硬质
7、塑料管)埋设至接地体。21、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0.5 米) ,探测器周围(0.5 米 )内,不应有遮挡物。22、房间被书架、设备或隔断等分隔,其顶部至顶棚或梁的距离小于房间净高的(5% )时,每个被隔开的部分至少应安装一只探测器。23、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光束轴线至顶棚的垂直距离宜为(0.3-1.0 米) ,距地高度不宜超过(20 米) 。相邻两组红外光束感烟探测器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4 米) 。探测器至侧墙水平距离不应大于(7 米) ,且不应小于(0.5 米) 。探测器的发射器和接收器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100 米) 。24、设置在顶棚下方的空气管式线型差温探测器,
8、至顶棚的距离宜为(0.1米) 。相邻管路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5 米) ;管路至墙壁的距离宜为(1-1.5 米) 。2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设(主电源)和(直流备用)电源。直流备用电源宜采用(专用蓄电池)或(集中设置的蓄电池) 。26、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和 50V 以下供电的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 25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和( 铜芯电缆) 。采用交流220/380V 的供电和控制线路应采用电压等级不低于(交流 500V 的铜芯绝缘导线)和(铜芯电缆)27、吊装线槽的吊杆直径,不应小于(6mm)28、系统竣工验收时,电动防火站、防火卷帘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20
9、%)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29、系统竣工验收时,通风空调及防排烟设备的抽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20%)抽验联动控制功能,其控制功能、信号均应正常。29、系统竣工验收时,火灾事故广播设备的检验,应按实际数量的(10-20%)抽验其功能。29、湿式系统、干式系统应在(开放一只喷头后)自动启动,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应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报警后)自动启动。30、一个报警阀组控制的喷头数,湿式系统、预作用系统不宜超过(800只);干式系统不宜超过(500 只)。每个报警阀组供水的最高与最低位置喷头,其高程差不宜大于(50m)。32、水力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附近的外墙上,
10、且应安装检修、测试用的阀门。水力警铃和报警阀的连接应采用镀锌钢管,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 15mm 时,其长度不应大于(6m);当镀锌钢管的公称直径为20mm 时,其长度不应大于(20m);安装后的水力警铃启动压力不应小于(0.05MPa)。32、系统中直径等于或大于 100mm 的管道应分段采用法兰或沟槽式连接件(卡箍)连接、水平管道上法兰间的管道长度不宜大于(20m);主管上法兰间的距离不应跨越(3 个)及以上楼层。净空高度大于(8m)的场所内,立管上应有法兰。32、消防水箱的供水,应满足系统最不利点处喷头的(最低工作压力)和(喷水强度)。32、当消防水泵和消防水池位于独立的两个基础上且相
11、互为刚性连接时,吸水管上应加设(柔性连接管)。32、吸水管上的控制阀应在消防水泵固定于基础上之后再进行安装,其直径不应(小于)消防水泵吸水口直径,且不应采用(蝶阀)。32、管道穿过钢筋混凝土消防水箱或消防水池时,应加设(防水套管);对有振动的管道尚应加设(柔性接头)。进水管和出水管的接头与钢板消防水箱的连接应采用(焊接),并应做(防锈处理)。32、当管子的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 50mm 时,每段配水干管或配水管设置防晃支架不应(少于 1 个);当管道改变方向时,应增设(防晃支架)。32、竖直安装的配水干管应在其始端和终端设(防晃支架)或采用(管卡固定),其安装位置距地面或楼面的距离宜为(1.51
12、.8)。32、管道穿过建筑物的变形缝时,应设置(柔性短管)。穿过墙体或楼板时应加设套管,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或应高出楼面或地面(50mm);管道的(焊接环缝)不得位于套管内。套管与管道的间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塞密实。32、配水干管、配水管应做(红色)或(红色环圈)标志。32、水流指示器应竖直安装在(水平管道上侧),其动作方向应和水流方向(一致)。32、水压试验时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当低于(5)时,水压试验应采取(防冻措施)。3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气压试验的介质宜采用(空气)或(氮气)。气压严密性试验的试验压力应为(0.28MPa),且稳压(24h),压力降不应大于(0.01M
13、Pa)。32、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按应用方式可分为(全淹没灭火系统)和(局部应用灭火系统)。33、全淹没灭火系统应用于扑救(封闭空间内的火灾);局部应用于扑救(不需封闭空间条件的具体保护对象的非深位火灾);33、高压系统的储存装置应由(储存容器)(容器阀)(单向阀)和(集流管)等组成。64、低压系统储存装置应远离火源,其位置应便于再充装,其环境温度宜为(-2349)6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护区内应设火灾(声)报警器,必要时,可增设(光)报警器。防护区的入口处应设(光)报警器。64、二氧化碳灭火系统防护区的疏散走道与出口处,应设(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64、当安装电气设备的房间必须与爆炸
14、性粉尘环境相通时,应对爆炸性粉尘环境保持相对的(正压)。单项选择(共 30 分,每题 2 分)1、消防电梯的井底,应设( D ) 。A、 B、 C、 D、排水设施1、没有火焰的缓慢燃烧现象称为( B ) 。A、闪燃 B、阴燃 C、爆燃 D、自燃1、乙类可燃液体的闪点为( B ) 。A、28 B、2860 C、60 64、爆炸性粉尘环境内,有可能过负荷的电气设备,应装设可靠的(D )。A、接地装置 B、事故启停按钮 C、自动切换装置 D、过负荷保护1、中倍数泡沫的发泡倍数在( B ) 。A、20 倍以下 B、21-200 倍 C、201-1000 倍 1、火灾报警控制器安装在墙上时,其底边距地面
15、高度宜为( E ) ,其靠近门轴的侧面距墙不应小于(A) ,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 C) 。A、0.5 米 B、1.0 米 C、1.2 米 D、1.3 米 E、1.3-1.5 米 2、高层建筑的消防电梯井、机房与相邻电梯井、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C )的墙隔开;当在隔墙上开门时,应设( D ) 。高层建筑内的电缆井、管道井、排烟道、排气道等竖向井道,其井壁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 A )的不燃烧体;井壁上的检查门井应采用( F ) 。A、1.0h B、1.5h C、2.0h D、甲级防火门 E、乙级防火门 F、丙级防火门 3、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与地上层( B )共享楼梯间,当必须共享楼
16、梯间时,应在首层与地下层的出入口处,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 E )的隔墙与( G )隔开。并有明显标志。A、可以 B、不可以 C、1.0h D、1.5h E、2.0h F、甲级防火门 G、乙级防火门 H、丙级防火门4、建筑物中两个安全出口或疏散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 C ) 。A、大于 40 米 B、大于 30 米 C、小于 5 米 D、小于 10 米 5、高层民用建筑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面积不小于( D )的回车场。供大型消防车使用的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 A ) 。A、1818 米 B、1010 米 C、1212 米 D、1515 米6、室外环状消防管道应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
17、每段内消火栓的数量不宜超过( C )A、3 个 B、4 个 C、 5 个 D、6 个7、 室外消火栓的间隔不应超过( F ) ,室外消火栓的保护半径不应超过( G ) ,消火栓距路边不应超过( A ) ,距房室外墙不宜小于( B ) ,并不宜大于(E) 。A、2 米 B、5 米 C、 8 米 D、10 米 E、 40 米 F、120 米G、150 米8、消防水池的补水时间不宜超过( D ) ,供消防车取水的消防水池应保证消防车的吸水高度不超过( G ) ,取水口或取水井与被保护高层建筑的外墙距离不宜小于(F ) ,并不宜大于( K)A、12 小时 B、24 小时 C、36 小时 D、48 小时
18、 E、4 米 F、5 米 G、6 米 H、8 米 K、100 米 L、 120 米 M、150 米9、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超过( C )时,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 B )时,应有减压设施。A、0.3Mpa B、0.5Mpa C、0.8Mpa D、1.0Mpa10、室内消火栓栓口离地面高度为( B ) 。A、1.0 米 B、1.1 米 C、1.2 米 D、1.4 米11、通风空调系统的风管应采用( A )制作,接触腐蚀性介质的风管和柔性接头,采用( B )制作。A、不燃性材料 B、难燃性材料 C、可燃性材料 D、易燃性材料12、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可采用蓄电
19、池作备用电源,但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 A ) ,高度超过 100 米的高层建筑筑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小于(B) 。A、20min B、30min C、60min D、90min13、暗敷在非燃烧体结构内的配电线路穿线管,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 B ) 。A、2cm B、3cm C、5cm D、6cm13、除二类居住建筑外,高层建筑的疏散走道和安全出口处应设( B ) 。A、火灾应急广播 B、灯光疏散批示标志 C、应急照明 D、高温照明灯具13、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 ( A)的照明支线,应接在消防配电线路上。A、自备发电机房 B、消防电梯 C、防烟楼梯间及前室 D、可燃物品库房13、火灾自动报
20、警系统中,穿管绝缘导线或电缆的总截面面积,不应超过管内截面积的(A) 。A、40% B、60% C、50% D、80%14、疏散用的事故照明,其最低照度不应低于( A ),走道疏散标志灯的间距不应大于(E)A、0.5lx B、1.0lx C、1.5lx D、2.0lx E、20 米 F、25 米 G、30 米 H、40 米15、高层建筑消防车道宽不应小于(B) 。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D ) 。上空(B )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高度均不应小于(B) 。A、3.5 米 B、4.0 米 C、4.5 米 D、5.0 米16、消防电梯间前室宜靠(A ) ,在底层应
21、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通过长度不超过(E )的通道通向室外。A、外墙 B、内墙 C、 20 米 D、25 米 E、 30 米 F、35 米17、每个防烟分区的面积(C )m 2,且防烟分区(F )防火分区。A、不宜超过 300 m2 B、不宜超过 400 m2 C、不宜超过 500 m2 D、不宜超过 1000 m2 E、可以跨越 F、不应跨越18、避难层应设应急照明,其供电时间不应小于( C ) ,照度不应低于( F ) 。A、20min B、30min C、1h D、90min E、0.5lx F、1.0lx G、1.5lx H、2.0lx19、除设有排烟设施和应急照明外,高层建筑内的走道长
22、度超过( A )时,应设置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的设施。A、20 米 B、30 米 C、40 米 D、60 米20、防烟楼梯间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D ) ,居住建筑不应小于(B) 。消防电梯前室的面积,居住建筑不应小于(B)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D ) 。当与防烟楼梯间合用时,居住建筑不应小于(D) ,公共建筑不应小于( F) 。A、3 m 2 B、4.5 m 2 C、 5m2 D、6 m 2 E、8m 2 F、10 m 221、疏散出口的内门、外门(C)范围内不应设踏步,且门向(E ) ,并不应设置门坎。A、1.0 米 B、1.2 米 C、1.4 米 D、1.5 米D、内开 E、外开
23、F、两边开22、消防电梯的运行速度,应按从首层到顶层的运行时间不超过(C) 。A、30 秒 B、45 秒 C、 60 秒 D、90 秒23、室内消火栓给水管道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阀门的布置,应保证检修管道时关闭停用的竖管不超过(A) 。当竖管超过( D)时,可关闭不相邻的两根。A、1 根 B、2 根 C、3 根 D、4 根24、消火栓的充实水柱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且建筑高度不超过 100 米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C) 。建筑高度超过 100 米的高层建筑不应小于(D ) 。A、6 米 B、8 米 C、10 米 D、13 米25、多层建筑物内的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B)的不燃烧体墙和
24、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高层建筑物内的水泵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D)的隔墙和(C)楼板与其它部位隔开。并设甲级防火门。A、0.5h B、1.0h C、 1.5h D、2.0h26、送风口的风速不宜大于(C) ,排烟口的风速不宜大于(D ) 。A、3m/s B、5m/s C、7m/s D、10m/s27、楼梯间(C)设一个加压送风口,前室的加压送风口应(A )一个。A、每层 B、1-2 层 C、每隔 2-3 层 D、每二层28、防烟分区的排烟口距最远点的水平距离不应超过(B) 。A、20 米 B、30 米 C、40 米 D、50 米29、一类高层建筑的自备发电设备,应设有自动启动装置,并能在(B
25、)内供电。A、20 秒 B、30 秒 C、40 秒 D、60 秒30、设有消火栓的场所,灭火器配置可相应减少(B) 。设有灭火系统的场所,灭火器配置可相应减少(C) 。设有消火栓和灭火系统的场所,灭火器的配置可相应减少(D)A、20% B、30% C、50% D、70%31、探测区域应按独立的房间划分。一个探测区域的面积不宜超过(C) ;从主要入口能看清其内部,且面积不超过(D)的房间,也可划为一个探测区域。A、200 m 2 B、300 m 2 C、500 m 2 D、1000 m232、红外光束线型感烟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C) ;缆式感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不宜超过(D)
26、 ;空气管差温火灾探测器的探测区域长度宜在(B)之间A、50 -100m B、20-100 m C、100 m D、 200 m33、火灾自动报警中,当客房设置专用扬声器时,其功率不宜小于(A )A、1.0W B、1.5W C、3W D、5W34、火灾应急广播备用扩音机,其容量不应小于火灾时需同时广播的范围内火灾应急广播扬声器最大容量总和的(A)A、1 倍 B、1.5 倍 C、2 倍 D、2.5 倍3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当采用专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D) 。当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A) 。A、1 B、2 C、 3 D、436、由消防控制室接地板
27、引至各消防电子设备的专用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导线,其线芯截面面积不应小于(B) 。A、2.5mm 2 B、4mm 2 C、6mm 2 D、25mm 237、消防控制设备的控制电源及信号回路电压宜采用(B) 。A、直流 12 伏 B、直流 24 伏 C、直流 36 伏 D、220 伏38、消防控制室内设备面盘的操作距离:单列布置时不应小于(B)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C) 。在人员经常工作的一面,设备面盘至墙的距离不应小于(D) 。设备面盘后的维修距离不宜小于(A) 。设备面盘的排列长度大于 4 米时,其两端应设置宽度不小于(A)的通道。A、1 米 B、1.5 米 C、2 米 D、3 米39、疏
28、散通道上的防火卷帘,在感烟探测器动作后(C) ,在温感动作后(D) 。用作防火分隔的防火卷帘,火灾探测器动作后( D)A、卷帘下降一半 B、卷帘下降到 1.5 米 C、卷帘下降到 1.8 米D、卷帘下降到底40、对火灾初期有阴燃阶段,产生大量的烟和少量的热,很少或没有火焰辐射的场所,应选择(A)A、感烟探测器 B、感温探测器 C、火焰探测器 D、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41、对火灾发展迅速阶段,有强列的火焰辐射和少量的烟、热的场所,应选择(C )A、感烟探测器 B、感温探测器 C、火焰探测器 D、缆式线型定温探测器43、当梁突出顶棚的高度小于(A)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当梁突出顶棚的高
29、度超过(B)时,被梁隔断的每个梁区间域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当梁间净距小于(D)时,可不计梁对探测器保护面积的影响。A、200mm B、600mm C、800mm D、1 米44、在宽度小于 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A) ;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B) ;探测器至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E)A、10 米 B、15 米 C、 20 米 D、25 米 E、一半 F、一倍45、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C) ,并宜接近(E )安装。探测器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A )A、0.5 米 B、1.0 米
30、C、1.5 米 D、送风口 E、回风口46、每个防火分区应至少设置(A)手动火灾报警按钮。从一个防火分区内的任何位置到最邻近的一个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的距离不应大于(D )A、一个 B、二个 C、 25 米 D、30 米 E、 40 米47、火灾探测器的传输线路,正极“+”线应为(A ) ,负极“”线应为(B)A、红色 B、蓝色 C、黑色 D、黄色4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导线敷设后,应用(A)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对地绝缘电阻不应小于(C)A、500V B、1000V C、20M D、50M49、探测器底座的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B)的余量,入端处应有明显标志。A、10cm B、15cm C、2
31、0cm D、5cm49、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传输线路的最小线芯截面,对穿管敷设的绝缘导线,线芯的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B) 。线槽内敷设的绝缘导线,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D) 。多芯电缆的最小截面面积不应小于( A) 。A、0.5mm 2 B、1.0mm 2 C、1.5mm 2 D、0.75mm 250、火灾报警控制器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的接线不得超过(A )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F )的余量。A、1 根 B、2 根 C、3 根 D、10cm E、15cm F、20cm51、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D) ,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
32、A) 。A、0.5 米 B、1 米 C、1.5 米 D、2 米5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应在连续运行(D)无故障后,填写调试报告。A、24h B、36h C、 48h D、120h53、消防用电设备电源的自动切换装置,应进行(B)切换试验,每次试验均应正常。A、2 次 B、3 次 C、4 次 D、5 次54、在系统验收时,对火灾报警控制器功能抽验,数量在 5 台以下者(C) ;数量在 6-10 台者(B) ;数量超过 10 台者(D) 。A、抽验 3 台 B、抽验 5 台 C、全部抽验 D、按实际安装数量 30%-50%的比例、但不少于 5 台抽验55、在系统验收时,对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模拟实验
33、,数量在 100 只以下者(B ) ;数量超过 100 只者(D) 。A、抽验 5 只 B、抽验 10 只 C、全部抽验 D、按实际安装数量 5%-10%的比例、但不少于 10 只抽验56、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可分为 0 区、1 区、2 区。其中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为(B ) 。A、0 区 B、1 区 C、2 区 D、10 区57、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A) ,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C ) 。A、0 区 B、1 区 C、2 区 D、10 区58、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为(C)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
34、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D) 。A、0 区 B、1 区 C、10 区 D、11 区58、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为(B) 。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为(C) 。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在数量上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为(D ) 。A、11 区 B、21 区 C、22 区 D、23 区5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各项检验项目中,当有不合格者时,进行复验。复验时,对有比例要求的,应进行(B)试验。复验不合格者,不能通过验收。A、原比例 B、加倍 C、原比例的 3 倍 D
35、、原比例的 1.5 倍58、环境温度不低于 4,且不高于 70的场所应采用(B) 。环境温度低于 4,或高于 70的场所应采用(A) 。A、干式系统 B、湿式系统 C、水幕系统 D、雨淋系统59、民用建筑和工业厂房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系统最不利点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B) 。仓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系统最不利点的工作压力,不应低于(B) 。A、0.03Mpa B、0.05Mpa C、0.10Mpa D、0.15Mpa60、闭式自动喷水-泡沫联用系统,持续喷泡沫的时间不应小于(B) 。A、5min B、10min C、15min D、30min60、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持续喷水时间,应按
36、火灾延续时间不小于(B)确定A、10min B、30min C、1h D、20min61、利用有压气体检测管道是否严密的预作用系统,配水管道内的气压值不宜小于(A) ,且不宜大于(B) 。A、0.03Mpa B、0.05Mpa C、0.10Mpa D、0.15Mpa6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应有备用喷头,其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A ) ,且每种型号均不得少于(C) 。A、1 B、2 C、 10 只 D、20 只61、报警阀组应安装在便于操作的明显位置,距室内地面高度宜为(C);两侧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A);正面与墙的距离不应小于 (C)。安装报警阀组的室内地面应有排水设施。A、0.5m B、1.0m
37、 C、1.2m D、1.5m61、除吊顶型喷头及吊顶下安装的喷头外,直立型、下垂型标准喷头,其溅水盘与顶板的距离不应小于(A),且不应大于(C)。A、75mm B、100mm C、150mm D、300mm62、集热档水板应为正方形或圆形金属板,其平面面积不宜小于(B) ,周围弯边的下沿,宜与喷头的溅水盘平齐。A、0.10m 2 B、0.12m 2 C、0.15m 2 D、0.16m 262、防火分隔水慕的喷头布置,应保证水慕的宽度不小于(B) 。采用水幕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G) ;采用开式洒水喷头时,喷头不应少于(F) 。防护冷却水慕的喷头宜布置成(E) 。A、5m B、6m C、8m D
38、、10m E、单排 F、2 排 G、3 排 H、4排62、当梁、通风管道、排管、桥架等障碍物的宽度大于(B)时,其下方应增设喷头A、1.0m B、1.2m C、1.5m D、 1.8m62、边墙型喷头的两侧(A)及正前方(C)范围内,顶板或吊顶下不应有阻挡喷水的障碍物。A、1.0m B、1.5m C、2.0m D、 3.6m62、干式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A);预作用系统与雨淋系统的配水管道充水时间,不宜大于(B)。A、1min B、2min C、3min D、5min62、水平安装的管道宜有坡度,并应坡向泄水阀。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A),准工作状态不充水管道的坡度不宜小于(C
39、)。A、2 B、3 C、4 D、562、湿式系统、干式系统的喷头动作后,应由(B)直接连锁自动启动供水泵。A、电磁阀 B、压力开关 C、水流指示器 D、末端试水装置62、预作用系统、雨淋系统及自动控制的水慕系统,应在(D )后,立即自动向配水管道供水。A、喷淋头动作后 B、压力开关动作后 C、水流指示器动作后 D、火灾报警系统报警62、闭式喷头应进行密封性能试验,并以无渗漏、无损伤为合格。试验数量宜从每批中抽查(A) ,但不得少于(D) ,试验压力应为(F) ;试验时间不得少于(H) 。当有两只及以上不合格时,不得使用该批喷头。当仅有一只不合格时,应再抽查(B) ,但不得少于(E) 。重新进行
40、密封性能试验,当仍有不合格时,亦不得使用该批喷头。A、1% B、2% C、5% D、5 只 E、10 只 F、3.0Mpa G、5.0Mpa H、3min K、5min L、10min62、报警阀应逐个进行渗漏试验。试验压力应为(C) ,试验时间应为(E ) 。阀瓣处应无渗漏。A、2.0 Mpa B、3.0 Mpa C、额定工作压力的 2 倍 D、3min E、5min F、10min62、供水设施安装时,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C)A、0 B、4 C、5 D、10 62、消防水泵泵组的总出水管上应安装压力表;压力表量程应为工作压力的(D)。A、2 倍 B、2.5 倍。 C、1.52.0 倍。 D
41、、22.5 倍。 62、消防水箱间的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D);钢板消防水箱四周应设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小于(C);消防水箱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得小于(B)。A、0.5m B、0.6m C、0.7m D、1.0m 62、消防气压给水设备安装位置、进水管及出水管方向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其四周应设检修通道,其宽度不应小于(C),消防气压给水设备顶部至楼板或梁底的距离不得小于(D)。A、0.5m B、0.6m C、0.7m D、1.0m 62、墙壁消防水泵接合器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其安装高度宜为(B);与墙面上的门、窗、孔、洞的净距离不应小于(E),且不应安装在玻璃幕墙下方。A、
42、1.0m B、1.1m C、1.2m D、1.5m E、2.0m62、管网安装,当管子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C)时,应采用螺纹连接;当管子公称直径大于(C)时,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连接后,均不得减小管道的通水横断面面积。A、70mm B、80mm C、100mm D、150mm 62、当管道变径时,宜采用异径接头;在管道弯头处不得采用补芯;当需要采用补芯时,三通上可用(A),四通上不应超过(B);公称直径大于50mm 的管道不宜采用活接头;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62、管道支架、吊架的安装位置不应妨碍喷头的喷水效果;管道支架、吊架与喷头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A);与末端喷头
43、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C)A、300mm B、500mm C、750mm D、800mm62、配水支管上每一直管段、相邻两喷头之间的管段设置的吊架均不宜少于1 个;当喷头之间距离小于(B)时,可隔段设置吊架,但吊架的间距不宜大于(C)。A、1.5 米 B、1.8 米 C、3.6 米 D、4 米62、当喷头的公称直径小于(A)时,应在配水干管或配水管上安装过滤器。A、10mm B、15mm C、20mm D、25mm62、信号阀应安装在水流指示器前的管道上,与水流指示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C)。A、150mm B、200mm C、300mm D、500mm62、试压用的压力表不少于(B);精度不应
44、低于 1.5 级,量程应为试验压力值的(E)。A、1 只 B、2 只 C、3 只 D、2 倍 E、1.5 2.0 倍。 F、22.5 倍。63、管网冲洗应在试压合格后分段进行。冲洗顺序应先(C),后(D);先(B),后(A);室内部分的冲洗应按(E)、(F)、(G)的顺序进行。A、地上 B、地下 C、室外 D、室内 E、配水干管 F、配水管G、配水支管63、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等于或小于 1.0MPa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工作压力的(A) ,并不应低于(E) ;当系统设计工作压力大于 1.0MPa 时,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该工作压力加(D) 。A、1.5 倍 B、2 倍 C、2.5 倍
45、D、0.4Mpa D、0.5Mpa E、 1.4Mpa63、水压强度试验的测试点应设在系统管网的最低点。对管网注水时,应将管网内的空气排净,并应缓慢升压,达到试验压力后,稳压(D ) ,目测管网应无泄漏和无变形,且压力降不应大于(C) 。A、0.01 Mpa B、0.02 Mpa C、0.05 Mpa D、30min E、60min F、10min63、水压严密性试验应在水压强度试验和管网冲洗合格后进行。试验压力应为(B),稳压(F),应无泄漏。A、3.0 Mpa B、设计工作压力 C、额定工作压力的 2 倍 D、30min E、12h F、24h64、以自动或手动方式启动消防水泵时,消防水泵
46、应在(D)内投入正常运行;以备用电源切换时,消防水泵应在(A)内投入正常运行。A、1.5min B、2min C、3min D、5min64、当组合分配系统保护 5 个及以上的防护区或保护对象时,或者在 48h内不能恢复时,二氧化碳应有备用量,备用量不应小于系统(C)。A、最大一个防护区的储存量 B、最大二个防护区的储存量 C、设计的储存量 D、设计的储存量的二倍64、全淹没灭火系统二氧化碳的喷放时间不应大于(A )。当扑救固体深位火灾时,喷放时间不应大于(D),并应在前(B )内使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 30%。A、1min B、2mian C、5min D、7min64、局部应用灭火系统的二氧
47、化碳喷射时间不应小于(A )。对于燃点低于沸点温度的液体和可熔化固体的火灾,二氧化碳的喷射时间不应小于(C)A、0.5min B、1.0mian C、1.5min D、2min64、高压系统储存容器的工作压力不应小于(A),储存容器或容器阀上应设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D)。A、15Mpa B、2.5Mpa C、2.380.12Mpa D、190.95Mpa64、低压系统储存容器的设计工作压力不应小于(B),并应采取良好的绝热措施。储存容器上至少应设两套安全泄压装置,其泄压动作压力应为(C)。A、15Mpa B、2.5Mpa C、2.380.12Mpa D、190.95Mpa64、高压二
48、氧化碳灭火系统管道的水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C)。进行管道强度试验时,应将压力升至试验压力后保压(H),目测管道应无变形,无明显滴漏。A、15Mpa B、2.5Mpa C、2.380.12Mpa D、190.95Mpa E、1min F、2min G、3min H、5min64、气体灭火系统管道气压严密性试验加压介质可为(C)。试验压力为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的(D ),达到试验压力后,(H)内压力降不应超过试验压力的(L)。A、空气 B、氮气 C、空气或氮气 D、2/3 E、1.2 倍 F、1.5倍 G、3min H、5min J、10min K、5% L、10% M、3%64、灭火剂输送管道水压强度试验,对不宜进行水压强度试验的防护区,可采用气压强度试验代替。气压强度试验压力应为水压强度试验压力的(D)。试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A、设计工作压力 B、设计工作压力的 1.2 倍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