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杨粲 2012.4.23,蔬 菜 病 害 综 合 防 治 技 术,一、猝倒病:主要发生幼苗期,幼苗治病后在茎基部易水漫状软腐倒状,即猝倒(如图),秧期呈暗绿色,病部位拙见萎缩(如图),病苗折倒坏死。后期,茎基部变成黄褐色干枯呈线状(如图)。也有病茎呈黑褐色,干枯变黑但不猝倒的。原因是控制浇水所致。容易与根腐病相混淆(如图,(辣,甜椒),二、茎腐病:同猝倒病极相似,所不同的是茎杆 没有水浸状。病部虽然变黑,但秧苗不折倒,不萎焉。(如图)防治方法:苗期土壤处理,用16%唑酮乙蒜素100克拌土然撒苗床。或掺匀制钵,出苗后用64%杀毒凡500倍液进行喷雾。,三、疫病:全生育期均可危害,茎杆,果实,叶片
2、部能感病,感病后茎杆节间处或根基部呈黑褐色腐烂状。(如图)干枯茎杆长出白色雾状物(如图)幼苗感病干枯死亡常称为茎基腐病,湿度大时会长出白色霉层(如图)叶法感染,从叶边缘开始,初期有不定形水浸状,绿色或黄绿色或暗褐色大块病斑(如图)病株片状枯死(如图)果实感病大多从果蒂开始,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软果(如图)后期果实呈褐色,绿色水浸状图形大病斑。,有的病状不明显,只是叶片或者整个植树均萎焉,是因菜农多种药剂混用喷施或施用肥过多的不典型症状,还表现出大剂量施用药剂后致使辣椒花蕾脱落,叶片僵化的病状。发病原因、本病为土传性病害。湿度过大时(85%)易引发病菌侵染,定植过,通风透光性差,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重
3、且流行快。 防治方法:抗用抗病品种,控制湿度是防治本病的关键,另外应注意通风透光,平均施肥,育苗时药剂处理,发现病叶时,应及时摘除带出烧毁,救治可选择32%唑酮乙蒜素加唏酰吗啉吗啉喷雾。,四、灰霉病:主要危害幼果期。(如图)病菌从张开的雌花的花瓣侵入,花瓣腐烂,果蒂顶端开始发病,果蒂恶感病向内扩展,致使恶感病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如图),发病原因:花期是灰霉病侵染高峰期,借气流传播和农事操作传带进行再侵染,适宜气温18-23湿度90%以上,低温高湿,弱光有利于发病,大水漫灌又遇到阴天是诱发灰霉病的最主要因素,雾气过大,放风不及时、氮肥过量造成碱性土壤缺钙、植株生长衰弱均利于
4、灰霉病的发生和扩散。 生态防治:高畦栽培,严防烧水过量,早春上午放风改清晨短时放湿,苗床注意清毒及药剂处理。 药剂防治:最佳用药为花期,要在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旗各用一次杀菌防治, 常用的是50%多霉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0倍,25%阿米西达是浮剂1500倍,或75%达克宁可湿性粉剂600倍。以上几种药剂加入32%唑酮乙蒜素效果最佳。,五、病毒病:感染的病状有:花叶、黄化坏死,畸形等多种病型症状,花叶如图,出现病症时,叶片叶脉稍透明,叶色深浅不一,形成斑驳花叶,但植株没有明显畸型或矮化,(如图)重病时叶片除有斑驳花叶外,叶片凹凸不平,萎缩畸形,(如图),植株生长缓慢
5、、严重矮化,(如图)黄化:(如图)叶片明显变黄,容易出现落叶落花现象,(如图)坏死症:植株叶片或枝条,组织出现坏死斑,(如图)。畸型症:植株病株变型,叶片变成线型蕨叶,植株矮小分支多,(如图),果实有坏死条纹和畸型果(如图)有些感病植株的症状是复合发生,一株多症的现象很普遍(如图),诊断要点及易混淆的病症: 1、调节剂用法不当造成的小叶,菜农在喷施保花、保果的调节剂时,如不慎喷到幼嫩的生长点时,或棚内温度高,熏蒸到生长点时,会产生抑制生长造成小叶现象,易被误诊为病毒病,如图 二者的区别在于病毒病的发生是点状、零星状,不会片状发生,药害是成片状和条状,从植株上看病毒病植株叶片中下部症状较严重,而
6、要害症状则偏中叶幼嫩的生长点。,2、整体植株生长良好,只要沿沟边渠旁或作业带植株有黄色化现象,该症状是机械化作业或人工手动喷雾加大用药量造成的,或者是沟边地势低洼造成的土壤板结,盐化,受淹造成的营养生长不良现象,病毒病发病原因,病毒不能在病株残体上越冬,是在多年生杂草,蔬菜种株做寄生越冬,来年又在存活寄主上依靠虫传和接触及伤口传播,蚜虫 、飞虱是病毒的重要传播媒介,高温干旱适合病害程度的增殖,田间杂草丛生和紧邻十字花科留种的地块发病重,防治病毒病,铲除传毒媒介是关键。,防治措施:生态防治,铲除田间杂草,选用抗病品种,增施有机肥,育苗时加防虫网。 药剂防治: 1、种子处理,用10%磷酸三钠浸种3
7、0分钟,然后清水冲洗催芽播种。 2、灌根用药:25%的噻虫嗪在移栽前3天,15002500倍(或1喷雾器水加68克药)喷淋幼苗并且使药液渗透到土壤中或者1喷雾器加2克药淋100株,生长期发病前或者发病初期用20%腐殖吗啉胍300倍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加吡虫啉喷雾效果较好,根据实践经验对小叶型应加入0.3%的硫酸锌,黄叶皱缩畸形应加入赤霉素效果较好。,炭疽病:主要侵染叶片,幼果,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典型病斑为圆形初呈浅灰色,如图,幼苗期发病,近地面部位变黄褐色,病斑中心逐渐凹陷,致使幼苗折倒,如图 生长季高湿条件下,病斑中心轮纹内有黑色小点,渗出红褐色粘稠物,如图,病果初为褐绿色水浸
8、状斑点,中后期呈近圆形轮纹斑,重症病果干枯,如图,诊断要点及易混淆的病症菌核病,浅灰色圆形,绕茎,水浸状,中心呈灰色,逐渐出现褐色晕圈。但颜色一直呈浅绿色,(如图)。扩展后病斑连片导致植株萎焉。初期易与炭疽病混淆,后期长出白色霉菌是与炭疽病的显著区别。炭疽病发病原因,高温高湿,氮肥过大,生长势弱,极易发病。 防治方法:生态防治: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立,通风放湿,种子包装,选用2.5%适合时10ml加水150-200ml包种子4kg,苗床消毒:可参照疫病苗床土消毒死亡方法。药剂防治,本病潜伏期较长,发病后防不胜防。一般是花期染菌,中期发病,可采用25%嘧菌脂1500倍或32%唑酮乙蒜素1500-
9、2000倍预防,7-10天一次,全生育期6-8次。,白粉病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主要恶染叶片,如图,发病重时恶染枝干和茎,发病初期主要在叶面或叶背产生白色圆形雾状物呈粉斑点状,(如图),从下部叶片开始染病,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恶染后叶面后有一层白色雾层,(如图),发病后期恶病部位白色雾层呈灰褐色,叶片发黄坏死,(如图),诊断要点及易混淆的病症: 药害:植株叶片发黄,叶表面因喷施大量农药粉剂而附有一层药粉与病菌易混淆疑似白粉病,如图 查看田间整体植株,叶片并没有白色霉状物,发病黄化的现象与机械化施药有关,排除病害,应与药害有关。 白粉病发病原因,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有越冬作物栽培的棚室病菌可在棚室内作物
10、上越冬,借气流,雨水和浇水传播,温暖潮湿,密植不透风易发病流行,大水漫灌,肥力不足,生长势弱,发病严重。 防治方法:生态防治:选用优良品种适当增施生物菌肥和鳞甲,加强田间管理,降低温度,增强通风透光,收获后及时清园,棚内要进行硫磺熏蒸灭菌,药剂防治 可采用32%唑酮乙蒜素1500倍或80%大生600倍,25%咪菌脂1500倍液喷雾,菌核病:症状,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由侧根首先侵染呈褐色水浸状,在于病茎部潮湿情况下有白色的雾层,如图,叶片发病后呈水泽状,大块病斑,偶有轮纹,易脱落,后期病部凹陷,斑面长出白色菌丝体,后形成菌核,茎杆变黑。 发病原因,田间越冬病菌春天 气流田伤口,叶孔侵入,适宜发病
11、温度为1620度早春低温高湿。连阴天,多雾天气发病高 防治方法:生态防治,地膜覆盖,防止病菌出土,排湿保温,地面进行药剂处理,每100公斤土加入16%唑酮乙蒜素300G,撒施在苗床上。,药剂防治: 可选用32%唑酮乙蒜素,1500倍,或者75%达克宁800倍,或菌核净进行喷雾防治。 叶枯病(斑枯病)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和果实,感病叶片初期在叶背面生出浸状小圆斑,边缘深褐色,中心略凹陷,灰白色,如图 重病时叶片脱落 如图 发病原因:病菌似残体,杂草,种子越冬,借雨水从气孔侵入,发病适温为2226度,温度接近饱和,多雨季节发病重,未腐熟和有机肥或旧苗床,密度大,氮肥过量,田间积水易发黄, 救治方法:参见菌核病,褐斑病典型症状,主要发生在生长中后期叶片发病初期叶片呈水浸状褐色小斑点,如图,病斑颜色鲜亮,逐渐造成不规则深褐色病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