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学习目标】1. 明确农业的概念,理解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2.明确农业地域类型的概念,理解农业地域形成的深层原因及其发展变化,了解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及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特点。课前预习案【知识体系】一、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1、人类利用土地的 ,栽培 或饲养 ,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这就是农业。2 农业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这些因素就是 。3.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 、地形、 、交通运输、 、 、 、 、政策等。4.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 。5.比较而言,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 发展变化较快。尤其是社
2、会经济、 和 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二、农业地域的形成1.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 和一定的 ,在 、 、 、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2.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 发展农业、合理利用 的结果。3.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按生产对象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投入状况分为集约农业和粗放农业;按产品用途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按生产力水平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4混合农业主要是 和 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澳大利亚的 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课内探究案【探究一 】观察、 对比图 31 和图 3
3、2,从两地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活动类型等方面,了解自然和人文因素对农业的影响,正确认识农业区位的含义 ?2【小结】【探究二】分析图 3.3 掌握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自然和社会因素有哪些?实例分析:以下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1.晏子使楚中说:“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枳”。( )2.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茶道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但效果不好。( )3.江西省泰和县千烟洲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的影响因素。( )5.杭州市周围形成大规模的乳、肉、蛋和蔬菜的农业生产基地。( )6.公路边的乳肉畜牧业、园艺业。( )7.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有计划地建立了一批商品农业
4、生产基地。( )【探究三】结合图 3.3 所示内容来分析探究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分布在哪里?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条件?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生产的模式、措施和优点?3【重点点拨】1.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及主导因素区位因素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 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 250 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地形 不同的地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自然因素 土壤 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
5、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 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科学技术 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他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的劳动力 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影响农业的生产类型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丰富的地区可以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城市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城市为中心,地价呈递减分布注意:“主导因素”与“限制性因素”的区别2.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发展条件:4区位条件 区位优势气候 气候温暖,光热充足,降水相对较多地形 平坦开阔土壤 土壤肥沃自然因素 水源 灌溉条件较好
6、人口密度 地广人稀,农场规模较大交通 交通发达、便利市场 面向国际市场机械化 机械化水平高科技 科技水平高,牧草和畜种优良社会经济因素 政策 政府的鼓励扶持分布:羊毛和小麦主要产于东南部和西南部,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是主要的小麦牧羊带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的显著优点有三: (1)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内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地,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 (2)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羊活动在一年内交替进行。 (3)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的需求决定多种植小麦还是多牧羊。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小麦种植 忙季(秋) 闲季(冬) 忙
7、季(春)绵阳饲养 闲季(秋) 忙季(冬) 闲季(春)墨累-达令盆地的混合农业所面临的问题: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部,处在雨影区,降水稀少。灌溉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为此,澳大利亚政府大力修建“东水西调“水利工程。 发展措施:东水西调;围栏放牧、划区轮牧;改天然草场为半人工草场;播种豆科牧草并施肥;牧草与作物轮作。【巩固练习】我国北方某城镇在其周围 A、B、C、D 四处发展棉花、水果、蔬菜和乳畜生产,回答: 1A 处宜发展_,因为这里地_,耕地面积_;2B 处宜发展_生产,一方面是因为其靠近_,另一方面是因为其接近_;3C 处宜发展_生产,既靠近_,交通便捷,又靠近_,为市民提供新5鲜产品;4D 处宜发展_生产,因为_地形不便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