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知书,先知书是圣经旧约的第二部分,分为前、后先知书两部分。犹太教认为先知在犹太民族史上,是作为神意的代言人而不断出现的,他们有时引用过去的历史,有时预言未来的事情,借以劝告人们遵守同上帝的契约与上帝的律法。犹太人认为犹太民族领袖摩西是最伟大的先知,他的继承人约书亚及其随后的撒母耳、以利亚等也都是先知。这些先知没有留下著述,但他们的事迹被记录在先知书中。,贯顶体,这是圣经诗歌的一项独创,就是将希伯来文的二十二个字母依次安排在二十二节诗每节首行的句首,亦即第一节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母用希伯来文的第一个字母,第二节第一行的第一个字母用希伯来文的第二个字母,依次类推。如此宏伟又严密工致的贯顶诗,在全世界
2、的古诗中都绝无仅有。,圣经,圣经包括新约和旧约两部分。旧约用希伯来文写成,是犹太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前五世纪至公元前二世纪。新约用希腊文写成,是基督教的经典,大约形成于公元三世纪,主要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救世言行和其门徒的事迹。基督教诞生以后为了宣传教义,把旧约和新约合并为新旧约全书作为自己的经书固定下来,此即为圣经,圣经文学对欧洲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巴别塔,旧约创世纪中传说诺亚的子孙往东迁移的时候,在示拿(巴比伦)地方计划修建一座大塔,上可通天,但上帝不喜欢他们的目的和作法,变乱他们的口音,使他们说话互相不懂,塔就无法修建。他们散居各地,各说各的方言,从此人类的语言不统一
3、。人类语言如果统一,人类会产生巨大的凝聚力。古代犹太人就用这种幻想的形式来解释他们不能理解的社会想象。它们的寓意是人不应该有非分之想。,伊甸园,上帝创造天地海洋和万物之后,第六天开始造人,上帝造出的第一人给他取名亚当,命他看守伊甸园。后来上帝看到亚当一个人孤独寂寞,便从他身上取下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取名夏娃,让她陪伴亚当。伊甸园里有生命树和善恶树,树上结满了果子。上帝警告亚当:其他果子都可吃,唯有善恶树上的果子不能吃,吃了必定遭到惩罚。在蛇的诱惑下,夏娃偷食了善恶树上的禁果智慧果,并给亚当也吃了一个。两人顿觉心明眼亮,知善恶,羞耻之情油然而生。上帝得知后勃然大怒,首先惩罚蛇永远用肚皮走路,终
4、生与泥土为伴。然后把亚当和夏娃逐出伊甸园,终生劳碌耕种,直到死后归入尘土。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一起种田度日,生儿育女,繁衍后代,他们成为人类的始祖。,旧约的思想意义何在?,旧约岁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仍具有多方面积极的思想意义。首先,它展现了希伯莱民族从游牧迁徙到定居迦南,再到以色列犹太国由盛而衰的历史发展过程,形象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状况和风俗民情。其次,赞美了希伯莱古代民族英雄英勇机智的斗争精神,歌颂了劳动人民的优良品德,表达了人们对纯真美好爱情的追求。再次,揭露批判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和丑恶现象,如统治者暴虐的罪行和荒淫的生活,社会上的各种欺诈邪恶,侵略者的野蛮暴行。第四
5、,反映了希伯莱人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雅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雅歌书在圣经中是独特的一卷,被称作“歌中之歌“,所写的内容是一对男女忠贞的爱情故事,有焦急的期盼与等待,也有相见的欢愉与暂别的苦思,这样一卷没有一字提到上帝的书纳入正典,其重要意义是在于读此书使人知道爱情是天父赐给人类的礼物,给人完美相爱的伴侣,使两情相悦延续生命;阅读此书也使人检讨今日之罪如何玷污圣洁纯情的爱情关系;更叫人思想到一个神圣的婚姻关系,那就是基督与教会的关系,上帝对他子民的爱!,雅歌内容生动朴实,没有宗教意味。艺术成就相当高,它具有人民口头创作清新刚健的艺术风格,保留着当时结婚仪式上新郎、新娘对
6、唱的痕迹,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以景寄情和比喻等艺术手法被用来赞美所爱的人和表达深厚细微的情感,充满了清新自然、纯朴浓郁的生活气息,歌颂了纯真、质朴、专一、自主的爱情;诗作语言优美清丽、情感浓烈真切,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世界古代情诗中的珍品。,论述圣经文学的成就。,(1)圣经文学体现了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旧约文学是希伯来人的民族文学,新约文学既是初期基督教的教派文学,也是古代后期希伯来文学的重要分支,二者都有鲜明的民族内容、民族气质、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它们形象地展示出一幅民族历史的宏伟画卷。圣经的作者们常用独特样式进行创作,如大型诗剧、先知文学、启示文学和福音书文学,在表现手法上也有不少
7、民族的独特性,如诗歌中的平行体和贯顶体,散文中的启示体和异象体。圣经文学的世界性表现为,旧约文学是上古中东文学的代表作,形成时曾从古埃及、巴比伦、亚述、腓尼基文学中吸取精华而集其大成;新约文学则是“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大冲击、大交融的产物,是二希(希腊和希伯来)文化交流的结晶。,(2)圣经文学体现了宗教性和理想主义的统一。作为犹太教和基督教的经典,圣经的基本内容是宗教性的:旧约的主线是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的相互关系,新约意在说明上帝如何借圣子耶稣实现其拯救世人的计划。但在较深的层次上,圣经文学又有显见的理想主义特质。就文化意义而言,上帝可视为一个理想主义的精神实体,他集真理、善良、完美、正义
8、、力量、永恒、无限、超越于一身,是古希伯来人和初期基督徒社会理想和人生理想的最高体现。圣经多次记载神与人的立约,一再述说神对人的应许,立约和应许的内容,便是以神圣化的形式出现的希伯来人现实理想的本身从族长时期的人丁兴旺、牲畜增殖,到摩西时期的斗败法老、出走埃及,士师时期的惩罚敌族、占领迦南,王国时期的国家强盛、王位稳固,分国时期的弘扬公义、完善道德,直到亡国以后的民族复兴和初期教会时期的普世博爱。圣经文学从创世之初的伊甸乐园到启示录末尾的新天新地,可谓对理想世界的憧憬纵贯始终。,(3)圣经文学具有优美的情致、崇高的风格和浓郁的抒情色彩。它的许多作品源于人民口耳相传,富于民间文学清新、质朴、优美
9、、健康的艺术情致。另一些作品出自文人手笔,辞章精巧,语言犀利,论证雄辩,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文学素养。因上帝形象几乎遍布所有作品,追求圣洁的呼声几乎响彻全书始终,圣经文学又从整体上显示出某种崇高、神圣的美学风格。与尊重理性、表现出较多客观倾向的希腊思潮相比,希伯来思潮更尊重感情,具有更多的主观倾向。如果说古希腊人擅长创作史诗、戏剧等叙事性作品,那么可以说,希伯来人更长于吟诵抒情作品。他们是一个富于宗教感情的种族,惯于向神灵敞开心扉,倾诉其心底的爱、憎、欢乐、哀伤、忧愁和期待。诗篇中大量的祈祷诗、赞美诗、忏悔诗、咒诅诗、朝拜诗,耶利米哀歌中的哀悼诗,雅歌中的爱情诗,以及福音书中的尊主颂、撒迦利亚
10、的颂歌等,便是其中的典范之作。,(4)圣经文学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以它为代表的希伯来文学与古代中国文学、印度文学和希腊文学比肩而立,共同构成世界文学大厦的根支柱。它吸取西亚、北非、南欧古典文学的成果并予以改造,创造出体制庞大、观念新颖的新一代文学;其体系一旦形成,又通过两个主要渠道深刻影响了后来的世界:第一,借助基督教的传播,在中世纪与基督教神学融为一体,成为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在近代又继续渗透欧、美、澳等地区的社会意识,影响力迄今不衰。第二,通过世界各地的犹太作家,为后世犹太文学的繁荣提供了思想材料和创作素材。由于基督教的广泛传播,可以说,圣经文学的影响已遍及当今世界各大
11、洲。它成为西方文学艺术的宝库和土壤,影响了一代代艺术家和文学家。,圣经的文学性思考,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之一,圣经中的意象、人物形象、典故传说等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成为后世欧美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之一,欧美作家在描述故事、塑造人物、构思艺术场景之时,经常会诉诸圣经。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使具体的文本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制,具备强烈的讽喻功能;另一方面又应合着欧美人的“集体无意识”,通过接受者的联想或想象而与欧美人在基督教文化氛围内长期积淀的群体心理、意识联系起来。,思考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作为古代文化典籍,圣经是古代希伯来人和其他民族多种文化创作活动的结晶,蕴含着多种文化
12、价值。 其次,以圣经特别是其中的新约为代表的信仰传统构成了欧美人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核心,在各个历史时期内在地制约着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各种形式的精神活动。 最后,圣经与荷马史诗一道并肩伫立在西方文学的发轫之地,“圣经风格”与“荷马风格”为西方文学的发展演变提供了基本框架。,参考文献: TS艾略特:基督教与文化,杨民生、陈常锦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 诺思洛普弗莱: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朱维之:圣经文学十二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 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上海书店出版社,1992年。 梁工主编:圣经与欧美作家作品,宗教文化出版
13、社,2000年。,圣经对西方文学的影响,圣经这部伟大典籍在西方文化发展史上,其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宗教的范围,而成为西方各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学艺术宝库。它在很大程度上,对西方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圣经对西方各国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来加以说明。,一、许多西方文学作品直接从圣经里汲取素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再创作。 二、以圣经里的基督教思想与教义为主题进行创作。 三、以圣经里的人物为原型而塑造新的人物形象。 四、用圣经故事情节进行再创作。 五、圣经中的典故被众多文学作品反复引用。,圣经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影响,随着基督教的传播,圣经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
14、学文化,尤其20世纪的思想、政治、哲学、伦理、宗教和文学艺术发生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它的印迹清晰地镌刻在康有为、梁启超的诗文,陈独秀、胡适、周作人、闻一多的文论,鲁迅、林语堂、梁实秋、冯至的散文,冰心、徐志摩、李金发、陈梦家、艾青、绿原的诗歌,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苏雪林的浪漫派小说,许地山、茅盾、陈翔鹤、老舍、巴金、萧乾的写实派小说,以及田汉、曹禺、向培良的戏剧创作中。中国近现代作家从圣经中征引典故、选取素材、改写情节、化用人物、推演母题、再现原型、汲取灵感、生发意念,创作出各种带有圣经情结的著名作品。,参考文献: 王列耀: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 刘勇:中国现代作家的宗教文化情结.,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谢和耐:中国和基督教,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王本朝:基督教与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化和文体资源,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