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教案 一、学习目标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2、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情景交融的特点。3、把握本词的感情脉络,感受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豪情壮志。4、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二、文学常识词作为一种文体,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又称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等,都能合乐歌唱。盛行于宋代。最初的词,有的是按词制调,有的是依调填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曲牌的名称叫词牌,是词的格式名称,如“浪淘沙”、“水调歌头”等。每个词牌名都限定了不同的句数、字数、平仄、对偶及用韵等。词一般分为上下两段,称为上下阕或上下片,。从字数上看,又可分为小令(59 字以下)、中调(5991)、长调(91 字以上)。曲
2、调(即词牌)和词的内容往往没有什么联系,词牌指填词时所依的乐调,所以写词(填词)时往往在标出词牌后再加上一个题目。三、背景介绍这首词写于 1925 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则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 20 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当年 10 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往昔的战斗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四、教材分析1、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出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
3、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词的上阕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了主宰的问题。下阕则紧承上阕,通过回忆往昔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望群山,重重叠叠
4、的树木遍染红色。近看湘江,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仰望天空,雄鹰有力地翱翔。俯视水中,鱼儿欢快地畅游。宇宙万物都在这秋天里生气勃勃地自由舒展。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气氛。“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诗人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它见证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
5、活的回忆。“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个“恰”字,总领七句。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意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盛。面对祖国大好河山,指点评论,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主宰一方的军阀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还记得吗?当年我们一同到江心游泳,尽管风高浪急,连船只行进也很困难,但我们这些人却以同汹涌的急流拼搏为乐。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五、问题探究1、在这首写秋景的词中,诗人表达了
6、怎样的思想情怀?在多数古典诗词中,“秋”总是与“悲”“愁”等情感联系在一起。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风萧瑟天气凉”“万里悲秋常作客”“秋风秋雨愁煞人”等,而这首词写的虽是寒秋景物,诗人的情感却是豪迈昂扬的。在诗人笔下,秋虽然给人“寒”的感觉,但却是一派“万类霜天竞自由”的欣欣向荣的景象。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青年毛泽东抒发了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浩叹,为“寒秋”景象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情感。2、这首词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是写景抒情诗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即在景物描写中自然而然地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语),而
7、不是写景和抒情“两张皮”。这首词的上片,虽然也是一般地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诗人眼中景,打上了诗人鲜明的情感烙印。无论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还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诗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眼光折射出来。这些景物不像古人眼中的秋景,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热烈、喜人的场面,诗人传达给读者的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3、这首词的语言极富表现力,具体表现在哪里?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漫”字写出了江水满溢之状,“争”字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
8、闹场面。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表现了雄鹰矫健翱翔的姿态;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像鸟一样盘旋的情态。六、导学训练积累与运用1.下面加黑字的音、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廖廓() 百舸() 碧()透 橘()子洲B.苍茫() 沉浮() 携()带 竟()自由C.峥嵘() 遒()劲 挥斥() 岁月稠()D.惆怅() 遏()阻 激()扬 万户侯()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书生意气 挥诉方遒 风华正茂 指点B.鱼翔浅底 浪遏飞州 峥嵘岁月 自诩C.百舸争流 独立寒秋 一气之下 霜天D.橘子州头 江湖义气 义正词严 分泌3.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9、( )A.谁主沉浮? 主:主宰B.携来百侣曾游 来:来到C.鱼翔浅底 浅:与“深”相对D.挥斥方遒 方:才,刚刚4.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忆往昔/峥嵘/岁月稠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夸张) B.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反问)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偶) D.粪土当年万户侯(比喻)6.词受格律的制约,与散文的句法有较大的差别,“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如用散文表述,其语序应是( )A.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凝望着滚滚北去的湘江
10、B.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凝望着从橘子洲头流过的滚滚北去的湘江C.寒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滚滚北去的湘江边的橘子洲头D.我独自站在寒秋之中,湘江滚滚北去,从橘子洲头流过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等。它始于唐,盛于宋。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58 字以内)、中调(5990 字)和长调(91字以上),沁园春 长沙属于中调。D.“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8下
11、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景,描写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B.词的下阕,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C.词的最后虽以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重任。D.整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发了诗人迎着风浪阔步前进的革命豪情和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的情怀。9.词的下阕写同学少年,表现他们的精神面貌和活动志趣的句子分别是:精神面貌: 活
12、动志趣: 阅读与鉴赏阅读下列词句,回答 1013 题。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10. “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使人联想到杜牧山行中的两句: 11.将“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分别改为“飞”“游”,表达效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2. “万类霜天竞自由”一句在词中有什么作用?13.作者描写技巧很高超。(1)本节所选的景物有 之所以说它典型是因为它们 (2)景物描写极有层次,动静结合。近景有 ;远景有 ;动景有 ;静景有 。 (3)本节景物描写色彩绚丽,富有生机,其色彩有 课外阅读(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
13、后面的题目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饣余 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1936 年 2 月)14运用所学知识,写出这首词的词牌: 15.解释下列词语馀 须晴日 妖娆 竞折腰 略输 风流人物 16.上阕“望”字,据文义,领起哪几句?答: 17.“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在全词中的作用是: 18.“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的作用。答: 19.结句“
14、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答: 20.概括全词内容:上阕大笔挥洒, , 下阕纵横论, (均不超过 8 字)21.试分析、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本词在意境上的不同答: (二)阅读毛泽东的虞美人枕上一词,选出解说不当的一项( )谁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无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22、A.上阕的“愁”,既有夫妻离别的相思之愁,更有对革命前途的忧虑。B.“数寒星”三字有奇趣,透出作者寂寞、孤独的处境和情怀。C.下阕末两句,作者触景生情,愁绪倍添;月圆思团圆,月残伤别离乃是人之常情。D.这首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毛泽东的感
15、情世界。革命者也有自己的爱情生活、离愁别绪。(三)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 2324 题卜算子咏梅(陆 游)驿处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23.对两首词的词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驿处”、“断桥”、“黄昏”、“更著风和雨”,写出了梅花所处环境的荒凉、恶劣,写出了受到打击的情景。B.“一任群芳妒”,表明了作者面对排斥、打击而无可奈何的心境,孤独苦闷的心情。C.毛泽东的词用“飞雪”、“悬崖”、“
16、百丈冰”,写出了梅花凌风傲雪,不畏严寒的品质。D.“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意为当春天来临,百花盛开之时,梅花虽已凋谢,但凋落的花瓣处在万花丛中,仍露出欣慰的笑容。24.对两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词均以写景入手,通过景物描写很好地渲染了气氛,为梅花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有效的背景。B.两首词都表现出梅花不与百花争春,甘愿自己经风着雨,也要保持高尚品德的优秀品格。C.两首词的意境是不同的。陆游的词流露出寂寞无奈、孤芳自赏的消极心态,毛泽东的词则表现了与群芳同春、积极向上的思想。D.毛泽东词中的梅花是威武不屈的,迎着严寒冰雪,傲然挺立,坚持真理的革命者形象,陆游词中的梅花则是封建
17、士大夫既保持节操,又消极无奈情景的写照。沁园春 长沙参考答案1、D 2、C 3、A 4、B 5、B 6、A 7、C 8、D 9、精神面貌: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活动志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10、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1、“击”写出了鹰翱翔天空的强猛的姿态,而一个“翔”字既写出了水的清澈,又写出了鱼游水中的姿态。改为另两个字在没有这种表达效果。12、由眼前景物一下扩展到万事万物,对景物描写作了收束。13、(1)山、林,江、舸,鹰、鱼;都是秋天特定的景物。(2)江碧、舸争、鱼翔;山红、林染;鹰击;山红、林染、水碧等(3)红(林)碧(水)白(帆)14
18、.沁园春 15.剩下 待,等到 娇艳妩媚 争着 稍稍 英俊潇洒、才能杰出的人物16.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17.呼应篇首“北国风光”,又引起下阕 18.承上启下(由虚转实) 19.以此作结,是说只有今天的一代英雄人物,才能使多娇江山完全称意。这是对一代新 人的呼唤和企盼。 20.写北方雪景,评古今人物。21.长沙写南方秋景,雪描绘北国冰雪,后者境界更开阔;长沙抒发革命青年 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雪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念,气势更宏大。22、A 23、D 2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