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隋唐五代文学题库——古代文学史.doc

上传人:wo7103235 文档编号:5855617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隋唐五代文学题库——古代文学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隋唐五代文学题库——古代文学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隋唐五代文学题库——古代文学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隋唐五代文学题库——古代文学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隋唐五代文学题库——古代文学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隋唐五代文学一、填空1元代辛文房的_为 398 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2在贞观诗坛的后期,出现的由上官仪所代表的诗体称为“_” 。3初唐时期,_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被杜甫称之为“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4 “初唐四杰”是指_、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5唐朝初年,_李峤与苏味道、崔融并称“文章四友” 。6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_后完成的。7_、贺知章、张旭和包融被称为“吴中四士” 。8_的春江花月夜 ,奠定了他在唐诗史上的大家地位。9盛唐诗人王维的送别诗名作_ ,又名渭城曲 ,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 ,广为传唱。10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宋

2、代大文豪_对唐代诗人王维的诗和画的评价。参考答案:1唐才子传 2上官体 3陈子昂 4王勃 5杜审言 6沈佺期 7张若虚 8张若虚 9送元二使安西 10苏轼11与王、孟诗风相近的诗人中,_的创作成就最高,代表作为题破山寺后禅院 。12有“七绝圣手”之称的是_,其代表作为美蓉楼送辛渐 。13._的黄鹤楼被誉为唐人七律的压卷之作。14写于滞留夔州时期的组诗_可以说是杜甫律诗中的登峰造极之作。15被杨伦称为“杜集七言律第一”的是_ 。16 “大历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_ 。17 “大历十才子”中_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 。18刘长卿的五绝,最为著名的是_ 。中有“柴门

3、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19柳宗元的诗作中,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的是_ 。20.与韩孟诗派同时稍后,中唐诗坛又崛起了以_、_为代表的元白诗派。参考答案:11常建 12王昌龄 13崔颢 14秋兴八首 15登高 16极玄集 17钱起 18逢雪宿荚蓉山主人 19江雪 20白居易 元稹21张籍和_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 。22自居易在_中明确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23 卖炭翁 、 上阳白发人是自居易_五十首中的名作。24韩愈、柳宗元理论主张的核心是“_”说。25 三戒是指柳宗元的永某氏之鼠 、 _ 、 黔之驴 。26成语“黔驴之技” 、 “庞

4、然大物”出自柳宗元的寓言文_ 。27罗隐的文集名为_ ,其中多为“愤闷不平之言,不遇于当世而无所以泄其怒之所作” 。28蒋防的_是中唐传奇的压卷之作,明人胡应麟说:“此篇尤为唐人最精彩之传,故传诵弗衰。 ”29晚唐诗人杜牧的咏史诗常常带有史论的特点,他_一诗中“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是如此。30_的诗被称为“武功体” ,代表作是五律组诗武功县中作三十首 。31司空图的诗论著作为_ ,主要提出“象外之象” 、 “韵外之致”等理论,强调诗歌的意境美。32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编者为后蜀的_。参考答案:21王建 22与元九书 23新乐府 24文以明道 25临江之麋 26黔之驴 27

5、谗书28霍小玉传 29题乌江亭 30姚合 31二十四诗品 32赵崇祚二、名词解释1贞观诗风 2上官体 3初唐四杰 4七言歌行 5文章四友 6沈、宋 7沈宋体8王梵志诗和寒山诗 9吴中四士 10 春江花月夜11山水田园诗派 12七绝圣手13边塞诗 14李、杜 15诗仙 16诗圣 17诗史 18三吏三别 19 箧中集20大历诗风 21大历十才子 22.五言长城 23韩孟诗派 24盂诗韩笔 25郊寒岛瘦 26刘、柳 27张王乐府 28元白诗派 29元和体(长庆体)30通江唱和 3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32新乐府运动 33占文 34文以明道 35晚唐小品 36三十六体37唐传奇 38变文

6、39小李杜 40温、李 41苦吟诗人 42香奁体 43皮、陆44韵味说 45曲子词 46竹枝词 47敦煌曲子词 48 花间集参考答案:1贞观诗风:在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的历史进程中,初唐的贞观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主掌贞观诗坛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及其身边的北力文人和南朝文士,他们对南、北文学的不同有着清醒认识,并提出“各去所短,合其两长”的文学主张。贞观诗风的新变,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太宗及其周围的一批诗人,如杨师道、李百药等早年虽有融和南北艺术技巧较为成功的作品,但后来多奉和应制之作,尽管在声律辞藻的运用方面日趋精妙,但在风格趣味方面已日益贵族化和宫廷化。2上官体:指唐初

7、以宫廷诗人上官仪为代表的一种诗体,他的诗多为奉合应诏之作,绮靡浮艳,是齐梁宫体诗的余风。据旧唐书上官仪传记载,上官仪“工五言,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贵显,故当时颇有学其体者,时人谓之上官体” 。上官体代表了追求形式技巧与声辞之美的宫廷化倾向,但有一种天然媚美之敛,体现了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对律诗形式的发展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3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位初唐诗人。他们官小而才大、名高而位卑,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郁积着不甘居人下的雄杰之气。他们的诗重视抒发一己之情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和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

8、同时,他们还反对继承齐梁遗风的纤巧绮靡的上官体,积极开拓诗歌的思想题材领域,倡导富有“骨气”的刚健之诗,为因循的初唐诗坛吹进了一阵清新空气,使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开始形成,但他们的诗仍残留不少南朝遗风。4七言歌行:是七言古诗与骈赋相互渗透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诗体,在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南朝乐府和近体诗的一些影响。七言歌行上承乐府诗即事抒情的传统,又吸收了格律诗玲珑精致的风姿,意脉流荡,波澜开合,曼词丽调,风情万种。唐代诗人创作 r 大量的七言歌行作品,但这些作品中,真正被之管弦、播于乐章的只是其中极少的部分,大量的还是作为诗篇流行于世。5文章四友:指继上官仪之后,武后时代的四个宫廷诗人,即杜审言、李峤

9、、苏味道、崔融。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其诗较少雕饰,对近体诗的形成和发展有一定贡献,代表作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李峤、苏味道、崔融都身居高官,其诗多为应制之作,内容空洞。与苏、李相较,崔融有些从军诗尚有可取。6沈、宋:“沈”指沈俭期, “宋”指宋之问,二人都曾在初唐时做过宫廷侍臣,媚附权贵,品格低下。他们所作律诗多应制奉和之作,佳篇不多,但词采精丽,且数量较多,格律形式完整,为后人所推崇,为近体诗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贡献。沈宋以前,律诗前后失粘的相当多,且多为五律。沈宋使五律更趋精密,完全定型,又使七律体制开始规范化。他们的五七言近体诗歌作品标志着五七言律体的定型。据新唐书宋之问传记载:“及之问、

10、俭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7沈宋体:律诗的别称。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8王梵志诗和寒山诗: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而僧诗中较为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王梵志诗今存 390 首,似非出于一人之手。写世俗生活的部分,多底层人民的贫困与不幸;表现佛

11、教思想的,大体劝人为善,语言通俗,当时似广泛流传于民间。寒山诗包括世俗生活的描写、求仙学道和佛教内容,其中表现禅机禅趣的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9吴中四士:指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他们又都是江浙一带人,这一带在古代也叫吴中,因此人们称他们为“吴中四士” 。其中贺知章、张若虚是当时著名的诗人,张旭是书法家,也是诗人,包融所传诗不多。诗作以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最为著名。 “四士”性格狂放,诗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往往透露出一些新的气息、新的情趣,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10 春江花月夜:是初、盛唐之交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被称为“以孤篇盖全唐” ,历来为人们所

12、传颂。这是一首长篇歌行,采用的是乐府旧题,但作者已赋予了它全新的内容。张若虚在诗中将画意、诗情与对宇宙奥秘和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的诗境,而在明净的诗境中。又融入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诗人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形象,诗情与画意相结合,表明唐诗意境的创造已进入炉火纯青的阶段。1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最有影响的诗歌流派之一,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多仕途失意,受佛道思想影响较深,寻求隐逸,因而诗中多描写山水田园的自然风光,其诗诗风清新流丽,常常表现出静谧恬淡的境界。孟浩然、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两人都工于五言,都善于描写自然景物,风格也有近似之处。在艺术成就方面。二人既

13、可并驾齐驱,又各标风韵,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王维的代表作主要有辋川集二十首 、 山居秋暝 、 渭川田家等,孟浩然的代表作主要有夜归鹿门歌 、 过故人庄 、 宿建德江等。12七绝圣手:指盛唐时期以写七绝著名的诗人王昌龄。王昌龄诗的内容多写边塞生活。而诗体则多用易于入乐的七绝。其出塞诗被推为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胡应麟诗薮中说,在唐代诗人中“七言绝,太白、江宁为最” ,江宁即 E 昌龄。王昌龄在七绝上着力尤多,成就也最高,因而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13边塞诗:是盛唐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王之涣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魏晋、隋及唐初以来边塞诗的创作传统,以深刻的边塞生活体验,多

14、方面反映边塞生活,表现了巩固国防、为国立功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进取精神。诗歌反映了盛唐时代气息,开阔了诗歌创作题材,气势磅礴,乐观向上,描写生动、形象,风格雄浑豪放富有艺术感染力,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14李、杜:指唐代大诗人李白和杜甫。二人一为积极浪漫主义的大师,一为现实主义的圣手,并为两大诗歌流派的代表作家。韩愈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旧唐书杜甫传则称,杜甫“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 。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和杜牧也以诗名并称“李杜”或“小李杜” 。15诗仙:诗中之仙。是对唐代大诗人李白的称誉。李白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

15、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大概因其诗才飘逸如仙,多写游山求仙之事,富有浪漫主义特色而得此名。宋代严羽在沧浪诗话诗评中说:“人言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不然,太白天仙之词,长吉鬼仙之词耳。 ”16诗圣:诗中之圣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称誉。杜诗兼备众体而又自铸伟辞,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对后代许多诗人有着重要影响。宋人谓杜甫“实积众流之长,适当其时而已” ,为“诗之集大成者” ,明代杨慎谓杜甫“圣于诗” ,清代王士祯谓杜甫作“圣语” ,后遂有“诗圣”之称。17诗史: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诗的称誉。杜甫的诗歌创作主要在“安史之乱”期间和之后,他饱尝了那个时代的苦难,目睹和体验了唐帝国由

16、盛到衰急剧变化的严酷现实,因而他的诗歌把写实倾向推向了艺术的顶峰。在“安史之乱”中,他与千千万万民众一样流离失所,他的诗如“三吏” 、 “三别” 、 春望等。最早也最全面、最深刻地反映了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灾难,展现了战火中整个社会变化的广阔画面。被誉为“诗史” 。诗史的性质,决定了它写作方法的变化,杜甫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入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 新唐书本传云:“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于青不少衰。世号诗史。 ”18三吏三别:是对杜甫诗新安吏 、 潼关吏 、 石壕吏 、 新婚别 、 垂老别 、无家别的简称,这六首诗是杜甫有计划、有安排写成的作品。中唐时期,统治者实行了无限制、无章法、惨

17、无人道的拉夫政策,杜甫亲眼目睹了这些现象,怀着矛盾痛苦的心情,写成这六首诗作。杜甫在揭露统治阶级凶残苛暴的同时。以无限同情和感激的心情歌颂了广大的人民。 “三吏”与“三别”表现手法不尽相同, “三吏”夹带问答叙事 “三别”通篇都是人物的独自。从文学源流上看, “三吏” 、 “三别”上承诗经 、汉乐府风格下启白居易诸人新乐府,是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的一个顶点。19 箧中集:中唐诗人元结所编的诗集。 箧中集收沈千运、赵微明、孟云卿、张彪等诗人的作品,他们是最先感受到衰败景象到来的一群诗人,他们诗中没有盛唐诗中那种慷慨豪雄情调,而是以悲愤写人生疾苦。元结把他们的诗作编在一个集子里,给予很高的评价。元结的

18、诗歌观念,与他们是一致的,主张诗应有规讽寄托,有益政教。元结与箧中集的诗人们。一变盛唐诗人诗中的理想色彩,而转向写人生悲苦,他们的诗有思想深度而乏艺术力量。20大历诗风:指的是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于诗坛上的一批诗人的共同创作风貌。这些诗人的大多数,青少年时期是在开元太平盛世度过的,受过盛唐文化的熏陶,可由安史之乱引发的近十年的空前战乱使他们的心理状态产生了明显的变化。他们的诗。不再有李白那种非凡的自信和磅礴气势,也没有杜甫那种反映战乱社会现实的激愤和深广情怀。尽管有少量作品存留盛唐余韵,也写民生疾苦,但大量作品表现出一种孤独寂寞的冷落心境,追求清雅高逸的情调。这使诗歌创作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

19、的情致,转向细致省净的意象创造,以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遂露出中唐面目。21大历十才子:大历,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十才子指大历年间的十位诗人,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翊、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伟、夏侯审。他们的生平大都不详,因大历初年在长安参加重要的唱和活动而为世人所瞩目。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钱起被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他们的诗主要写日常生活细事、自然风物和羁旅愁思,抒发寂寞清冷的孤独情怀,表现超然世外的隐逸风调。艺术表现上以谢胱为宗,讲究格律词藻,追求清雅闲淡,工于白描写景,技巧趋于细腻雕琢,大都写得精致工整,带有大历诗特有的情思韵味。 “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

20、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 。22五言长城:指盛唐时期著名诗人刘长卿。刘长卿,字文房,世称刘随州。他因一生不得志,所作诗歌多写政治失意之感,也有反映离乱之作。他的五言诗写得最好,善于描绘自然景物,以画入诗,简括鲜明,所以自称“五言长城” 。代表作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江中对月等都为后人所称道。23韩孟诗派:这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以韩愈、孟郊为代表。他们进一步发展了杜甫诗歌奇崛的一面,力求瑰奇怪谲。孟郊诗风幽冷,尤善以“寒”字为中心,刻画对生活的特殊感受;韩愈则形成雄怪的诗风,不仅以雄大气势见长,且常跃动怨愤郁躁的情绪。除了追求诗歌的雄奇怪异之美,他们还大胆创新,或以

21、散文章法结构诗篇,或在诗中大量使用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 “以文为诗” ,对宋诗影响深远。代表人物还有贾岛、卢仝、李贺等人。24孟诗韩笔:在诗歌创作中追求奇崛险怪方面,中唐时期著名诗人韩愈和孟郊的诗风有近似之处,后人论诗常以“韩孟”并举。又因韩愈以散文著称,孟郊以诗名世,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唐人赵磷因话录:“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孟长于五言,时号孟诗韩笔。 ”25郊寒岛瘦:是对中唐诗人孟郊和贾岛的称谓。孟郊一生困顿,贫寒凄苦,其诗也常道穷愁凄凉;贾岛的诗注重字句的雕琢、推敲。因二人诗歌都清峭瘦硬,好做苦语,故有此称。苏轼便曾经提到“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26刘、柳:指

22、中唐时期优秀诗人刘禹锡和柳宗元。他们交情甚笃,才华相当,而且“二十年来万事同” ,政治遭遇非常接近,由此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了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并称“刘柳”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等,刘禹锡的代表作品有西塞山怀古 、 金陵怀古等。27张王乐府: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二人是好友,又都以写新乐府著称,世称“张王乐府” 。张王乐府有许多共同特点:一是在古题、新题参用方面极相似;二是艺术上都好用七言歌行,并在

23、诗的结尾两句用重笔来突出主题;三是语言也都通俗明快,凝炼精悍。在扭转大历风调,将诗歌创作导向重写实、尚通俗之路的过程中,张籍、王建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28元白诗派:中唐以元稹、自居易为代表的涛派,他们重写实、尚通俗,以讽喻时事的乐府诗著称,是对杜甫写时事的创作道路的进一步发展。他们除在诗歌语言通俗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外,还通过诗歌咏唱促进了格律技巧的纯熟。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长恨歌 、琵琶行 、 新乐府等,元稹的代表作有乐府古题等。29元和体(长庆体):是指唐代诗人自居易、元稹在唐宪宗元和年间所形成的涛风。据新唐书元稹传记载:“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 ”后来模仿元白风格所作的

24、作品,也称元和体。又因白居易编有白氏长庆集 ,元稹编有元氏长庆集 ,后人也把这种诗风称为“长庆体” 。30通江唱和:元稹、白居易在相识之初,即有酬唱作品,此后他们分别被贬,一在通州,一在江州,虽路途遥遥,仍频繁寄诗,酬唱不绝,即所谓的“通江唱和” ,成为文学史上一个令人注目的现象。元、白此期的唱和诗多长篇排律,次韵相酬,短则五六十句,长则数百句,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如白居易有东南行一百韵寄元稹,元稹即作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回赠。另外二人还有一些寄怀酬答的短篇小涛真挚耐读,清新有味。如自居易的舟中读元九诗和元稹的酬乐天舟泊夜读微之诗 。3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是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

25、出的文学主张,是新乐府运动的创作纲领。所谓为时为事而作,也就是自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的“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认为“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 ,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因为只有将民情七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由此可见自居易的诗歌主张是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32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

26、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代表作家及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 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 、 织妇词 ,张籍的野老歌 ,王建的水夫谣等。33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先秦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其特点是奇旬单行,长短不拘,书写自由。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由于韩愈、柳宗元等人的宣传倡导和创作实践,唐后期古文写作极盛,质朴流畅的散体终于取代骈体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唐代散文继承了秦汉散文传统,又具有题材更广、与现实生活联系更密切、文学性更强

27、等新的特点。34文以明道:在古文运动中,韩愈、柳宗元明确提出“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一再说自己“修其辞以明其道” ,其主要目的,除了致力于建立儒家道统外,便是用“道”来充实文的内容,使文成为参预现实政治的强有力的舆论工具。出于相同的政治目的,韩、柳二人不约而同地走向了以文明道、反对不切实际的文体文风的路途。他们将文体文风的改革作为其政治实践的组成部分,赋予文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鲜明的现实品格,去其浮靡空洞而返归质实真切。创作了大量饱含政治激情、具有强烈针对性和感召力的古文杰作。35晚唐小品:在古文走向衰落的过程中。晚唐小品却异军突起、大放光彩,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指出“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放了光辉

28、” 。它是韩愈、柳宗元的杂说、寓言小品等类文体在新形势下的继续和发展,也是晚唐日趋尖锐的各种社会矛盾下的产物。晚唐小品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篇幅短小精悍;二是多为刺时之作,有的放矢,批判性强;三是情感炽烈生气贯注。其代表作家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36三十六体:晚唐李商隐、温庭筠、段成式都擅长骈体文,时号“三十六体” 因三人在其从兄弟中皆排行第十六。故有此称。他们大力提倡以四字、六字相间为句的四六文,重辞藻、典故、声韵、偶对,向唯美主义方向发展,并将骈文广泛应用到书信、公文、表奏等各种文体中,不少作品无异于文字游戏。在创作技巧和文风上,他们的骈文则有了一些新的变化,大都雕镂精工,用典深僻,词

29、采繁缛偶对切当,风格更为华丽浓艳,其中以李商隐的骈文最具代表性。37唐传奇:是在前代志怪小说和史传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言小说,与传录异事、粗陈梗概而无甚作意的六朝小说相比,传奇作者更注重作品的审美价值,注重小说愉悦性情的功用,由此形成“作意好奇” 、 “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唐传奇的题材扩大,篇幅大大加长,铺展为几千字的规模,能比较完整丰富地反映生活,写出生活的流动发展,从中展示出人物的命运,而且情节完整、生动、曲折,艺术描写趋于深入、细腻并注意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反映更加丰富复杂的社会内容。在唐代的文言小说中,轶事与志怪两类所占的比例相当大,真正传奇体制的作品数量并不算很多,但却代表了中

30、国古典小说发展的一种质的新变。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代表性作品有王度的古镜记 、白行简的李娃传 、杜光庭的虬髯客传等。38变文:也简称“变” ,是寺院僧侣向听众做通俗宜传的一种文体。 “变”是奇异之意,因其文讲唱佛经中神的奇异之事,故称“变文” 。这种文体盛行于唐代,因清光绪年间才从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故又称“敦煌变文” 。现存变文,其内容一为佛经故事,如降魔变文 、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一为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如伍子胥变文 、 王昭君变文 ;一为当时当地的重大事件和人物,如张议潮变文等。变文对我国通俗讲唱文学的发展有一定影响,也是研究我国说唱文学和民间文学的

31、重要资料。39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清代吴锡麒杜樊川集注序:“义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称。 ”为了和盛唐李杜相区别,人们习惯地称李白、杜甫为“挛杜” ,而将李商隐、杜牧称为“小李杜” 。 新唐书杜牧传说:“牧于诗,情致豪迈,人号为小杜,以别杜甫云。 ”二人并称,主要因为他们当时的诗名大致相当,其实二者诗歌风格并不一致。清代刘熙裁在艺概中就用“杜樊川诗雄姿英发李樊南诗深情绵邈”两句来概括区别二人诗风。40温、李:指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两人的诗在当时齐名诗风也有近似之处,因而并称“温李” 。金人元好问在黄金行中写道:“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就二人诗歌创作的艺术成就而言,温

32、庭筠不如李商隐,李商隐以其诗歌情调的朦胧幽美、内涵的多义性和风格的凄艳浑融,卓然成为诗国开疆辟土的大家;而温庭筠的诗多在艳丽中带有浓厚的世俗乃至市井色彩,鲜明地表现出晚唐风尚。4I苦吟诗人:主要指贾岛、姚合及其追随者,他们的诗作代表了晚唐普遍的创作风尚。苦吟诗人大都将生活情趣转移到吟咏日常感受及亲友唱和上,并且苦吟成癖,以徘徊吟咏的心境和殚精竭虑的态度与方法。多方面审视自己的贫穷、窘困、闲散,对情与景进行深刻挖掘与雕琢,从而创作出“清新奇僻”的诗。其缺点足诗境狭窄,有句无篇,缺乏博大深广的情怀。42香奁体:以唐代韩倔的香奁集为代表的一种诗风,又名艳体。因这类作品多写男女之情和妇女的服饰容态,风

33、格绮丽纤巧而得名。它渊源于六朝宫体而描写范围则从宫廷贵族扩大到一般士大夫的恋情和生活对后世诗歌有一定影响。宋代严羽沧浪诗话诗体云:“香奁体,韩倡之诗,皆裾裙脂粉之语,有香奁集。 ”43皮、陆:指晚唐文学家皮日休和陆龟蒙,两人为好友,并称“皮陆” 。两人诗酒唱和,题咏风物,写了六百多首诗,编为松陵唱和集 在唐末诗坛,别成江湖隐逸一派。皮陆唱和,在淡于世事的同时,特别关注个人生活,多摄取日常和身边的器具、景物、人事为诗歌材料,所唱和的无非是酒、茶、渔钓、赏花、玩石等琐物、碎事和各种闲趣,倒是一些小诗,写得较有情味,如春夕酒醒的唱和诗。另外,两人在当时还以小品文著名,皮日休的代表作品是读司马法 ,陆

34、龟蒙的代表作品是野庙碑 。44韵味说: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开宗明义地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的第一要义提了出来。他的所谓“味”是指“咸酸之外”的诗歌的“醇美” ,这种韵味不是任何一篇诗歌作品都具备的,而必须是有意境作品的特质。而有“韵味” 、有意境的作品,也就是他在与极浦书中所说的具有“韵外之致” 、 “味外之旨” 、 “象外之象” 、 “景外之景”的作品。司空图的“韵味”说和他的“四外”说对诗歌的意境理论作了深入细致而又精辟的分析阐述,对后世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都有深远的影响,宋代苏轼的“远韵”观、严羽的“兴趣”说、清代王士稹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等都或直接或间接、或多或少地受到司空

35、图“韵味”说的影响。45曲子词:词的初期称呼。词原是配合燕乐而创作的歌辞,在唐代文献中称曲或曲子。五代欧阳炯的花间集序中出现了曲子词的名称。所谓曲子词, “曲予”是其燕乐曲调, “词”则是与这种曲调相配合的唱辞,如“敦煌曲子词” 。曲子词作者众多,题材广泛,词体未定型,艺术上比较粗糙,属于词的初创阶段。46竹枝词:唐代乐府曲名,也称竹枝、竹枝子,本来是巴渝一带的民间歌曲。崔令钦教坊记曲名中已载有“竹枝子” ,且在唐玄宗时已采人教坊。中唐前期诗人顾况已有竹枝词之作。刘禹锡为夔州刺史时,根据民歌改作新词 11 首,歌咏巴山蜀水自然风光、人民习俗、男女恋情,也曲折透露了自己被压抑的心情,语言通俗优美

36、,每首七言四句,形同七绝。当时的自居易也有竹枝 ,其后竹枝词作者颇多,大都用它来写人情风土,有民歌色彩。47敦煌曲子词:是近代在甘肃敦煌石窟发现的唐及五代词,其中主要是民间词作,也有少数文人作品。这些词最早写于盛唐时期,大部分为中晚唐作品。词的题材广泛,艺术成就很不一致。其中少数优秀作品想象丰富,比喻贴切,语言通俗,生活气息浓厚,如写歌伎不幸遭遇的望江南 、 抛绣球等。敦煌曲子词对研究词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48 花间集:是最早的文人词总集,后蜀赵崇祚编,收录唐、五代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词 500 首。欧阳炯作花间集序 ,指出这些词人把视野完全转向裙裾脂粉、花柳风月,写女性的姿色和生

37、活情状,特别是她们的内心生活;在艺术上则是文采繁华、轻柔艳丽,崇尚雕饰,追求婉媚,充溢着脂香腻粉的气味,形成了缛采轻艳的花间词风。花间词的这种特点对词体文学的特征影响极大, “诗庄词媚”一说的成因即与它有很大关系。三、问答题l简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及表现。答: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大方面:首先,从客观条件来说,唐代多样多彩的生活,为文学的发展准备了丰富的土壤。唐代曾经是我同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一百多年的开拓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的繁荣,思想的兼容并包,文化上的中外融合,创造了对文化发展极为有利的环境,极大地丰富了文学的创造力,也给文学带来了昂扬的精神风貌,创造了被后代一再称道的盛

38、唐气象。同时,它也经历过安史之乱这样一场空前战祸,在士人面前展开了杀戮破坏、颠沛流离、灾难深重的生活。这样丰富的生活并不是每一个朝代都有的,这为文学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题材,扩大了他们的视野。其次,从文学发展自身说,唐文学的繁荣乃是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已经朝着独立成科的道路迅速发展,骈体文把散文美的形式推向极致,同时也暴露了它的弱点。诗歌的声律形式已具雏形,将要影响我国千余年的一种新的诗歌体式已经呼之欲出。原有的多种文体的写作目的与写作规范正在发生变化,新的文体不断出现。这些都说明,魏晋南北朝文学已经为我国文学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做好了一切准备。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

39、唐人创造了全面繁荣的一代文学。唐代文学的繁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首先,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上。诗的发展最早,在唐文学中也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当诗发展到它的高峰时,散文开始了它的文体文风改革,就文体文风改革的规模和影响说,前此还没有任何一个时期可以与它相比。小说也开始走向繁荣,唐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作为一种文体的成熟。而当散文、小说、诗相继进入低潮时,诗的另一种体式词,又登上文坛,焕发光彩。终有唐一代,几乎找不到一个文学沉寂的时期。其次,唐文学的繁荣,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上。 全唐文收作者三千余人,全唐诗收作者二千二百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唐人小说今天可以找到的还有二百二

40、三十种。唐代出现的杰出诗人数量之多,为我国诗歌史上所仅见。2简述佛教对唐文学的影响。答:佛教在唐代有很大的发展,天台、法相、华严、禅宗等教派,在佛教中国化方面,都已经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禅宗尤其如此,它已经深深契入中国文化之中。佛教对于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唐代诗人有的在诗中直接讲佛理,如孟浩然陪姚使君题惠上人房 “会理知无我,观空厌有形” 。有的表现的是一种禅趣,一点禅机,如王维终南别业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往往借着具体的物象,来表现难以言传的一点禅机,这是一种更深层的影响,也是一种更为重要的影响,它给唐诗带来一种新的品质,唐诗中空寂的境

41、界,明净和平的趣味,淡泊而又深厚的含蕴,就是从这里来的。这是佛教对于唐文学的积极的影响。佛教对唐文学更为直接的影响,是唐代出现了大量的诗僧。清人编全唐诗 ,收僧人诗作者一百多人,诗两千七百多首。这些僧人的诗,有佛教义理诗、劝善诗、偈颂,但更多的是一般吟咏,如游历、与士人交往、赠答等。僧诗中较为重要的有王梵志诗、寒山诗,影响广泛而深远。除僧诗外,士人与佛教的广泛联系,与僧人的广泛交往,也大量地反映到诗中。佛教在唐代的广泛影响,还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这种文体的主要特征,在便于讲唱,内容为佛经,而形式则与当时的民间说话一样,带着通俗文学的性质。3简述唐诗的发展轨迹

42、。答: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诗,它可以说是一代文学的标志。唐诗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段落。一、最初的九十年左右,即至开元十五年前后,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在永明体的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并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到了开元十五年前后,无论是情思格调、意境兴象,还是声律形式都已经为唐诗繁荣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二、开元

43、、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这个时期,出现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把山水田园的静谧明秀的美表现得让人心驰神往。出现了边塞诗人高适、岑参,把边塞生活写得瑰奇壮伟、豪情慷慨。还有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一大批名家。当然最重要的是伟大诗人李白,以其绝世才华,豪放飘逸的气质,把诗写得行云流水而又变幻莫测,情则滚滚滔滔,美如清水荚蓉。后人对此期唐诗,有许多的评论。概括地说就是骨气端翔,兴象玲珑。无工可见,无迹可求,而含蕴深厚,韵味无穷。三、天宝后期至贞元年间,安史之乱成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分水岭,这一社会大变动,也引起了文学的变化。正当唐诗发展到它的高峰的时候,唐代社会也从它繁荣的顶峰走向动乱与衰

44、败。诗歌中开元、天宝盛世繁荣期那种兴象玲珑、骨气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渐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调也逐渐消退。代表这一时期的最伟大的诗人就是诗圣杜甫。他直面这场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以动地的歌吟表现战火中的人间灾难、生民血泪。把强烈深沉的抒情融人叙事手法中,以叙事手法写时事,从题材到写法,都不同于盛唐诗了,这可以说是唐诗发展中的一种转变。此后大历诗人出来。因社会的衰败而心绪彷徨,诗中出现了寂寞情思,夕阳秋风,气骨顿衰。四、贞元元和年间,士人渴望中兴,与政治改革同时,诗坛上也出现了革新的风气。诗歌创作出现了又一个高潮。韩愈、孟郊、李贺等人,受到杜甫奇崛、散文化、炼字的影响,更加怪变,怪怪奇奇。甚至以丑为

45、美,形成韩、孟诗派。白居易、元稹,还有张籍、王建,则从乐府民歌吸取养料,把诗写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诗派。这些中唐诗人在盛唐那样高的水平上,在盛极难继的局面中,以他们的革新精神和创新勇气,又开拓出一片诗歌的新天地。五、长庆以后,中兴成梦,士人生活走向平庸,心态内敛,感情也趋向细腻。诗歌创作也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题材多狭窄,写法多苦吟。在这一片诗的退潮中,杜牧、李商隐突起,聚显光芒。特别是李商隐,以其善感灵心、细腻丰富的感情,用象征、暗示、非逻辑结构的手法,表现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把诗歌表现心灵深层世界的能力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创造了唐诗最后的辉煌。4简述唐代散文的发展变化轨迹。答:唐代文学的

46、繁荣,除诗之外就是散文的成就,其主要发展轨迹如下:一、唐初近百年间,奏疏章表虽已多有散体,但骈体仍占主要地位。二、天宝后期,李华、萧颖士、独孤及、梁肃、柳冕出来提倡古文明确提出本乎道、以五经为源泉、重政教之用的主张,但他们重政教之用的主张并未与当时的政治现实结合起来,而是带着空言明道的性质。三、到了韩愈、柳宗元,提出文以明道,把文体文风改革与贞元、元和间的政治革新联系在一起。成为儒学复兴思潮的一部分,才形成巨大的声势。散体才取代骈体,占据文坛。这就是后人所称道的“古文运动” 。韩愈、柳宗元在散文文体文风改革上的成功,一是文以致用,从空言明道走向参预政治,参预现实生活,为散文的表现领域开出一片广

47、阔天地,这就使它不仅在文体上,而且在文风上与六朝骈文区别开来。二是它虽言复古而实为创新。它不仅吸收秦汉各家散体文之所长,而且充分吸收六朝骈文的成就。 “韩、柳文实乃寓骈于散,寓散于骈;方散方骈,方骈方散;即骈即散,即散即骈” ,极大地丰富了散文的艺术表现技巧,把散文的创作推进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四、韩、柳之后,散体文的写作走向低潮。晚唐虽仍有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的犀利的杂文,但骈体又重新得到发展。这其中的原因甚为复杂。因古文的提倡与政治改革联系过于紧密,政治改革的失败,古文也便随之低落。又由于韩门弟子过于追求险怪,古文的写作路子越来越窄,这也阻碍了它的发展。5简述唐代新文体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答:社会的发展变化,提供了新的文化土壤,新读者群的出现又有了新的需要,而文学自身的发展也提供了可能,于是出现了新的文体。传奇、变文、词,是唐文学中的新体裁,是唐文学在文体上的新发展。一、唐代在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和杂史杂传的基础上,诞生了传奇小说,传奇小说的出现,从文体内部说,是六朝志怪和杂史杂传演变发展的产物;从外部基础说,则是现实生活中娱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