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石潭记中考试题汇编一、 【2016重庆 B 卷】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卷石底以出(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 ( 4)乃记之而去(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1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3 分)A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伐竹取道,下见小潭”交代了作者的游踪。B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写出了作者为“石潭”命名的缘由及近岸石头的千态万状。C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只写了鱼儿自由游弋的情态。D第段分别写了作者发现石潭
2、之乐和观鱼之乐。12. 第段画线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心情?并说说作者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4 分)答: 二、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17 题。(共 10 分)(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 ,尤奇待 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 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永州司马,即罹窜逐 ,涉履蛮瘴 ,崎岖堙厄 ,蕴 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注】用事:执掌政权。奇特:器重礼遇。禁:宫禁,帝王的住处。罹窜逐:遣遇放逐。涉履蛮瘴:精力蛮地瘴疠之苦。堙(yin)厄:指道路艰难。蕴:积聚。14.下列
3、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闻:隔篁竹, 闻 水声/不求 闻 达于诸侯 B.出:卷石底以 出 /出 则无敌国外患者C.游:皆若 游 无所依/似与 游 着相乐 D.环:四面竹树 环 合/ 环 滁皆 山也16.语段(一)是怎样从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3 分)答: 17.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语段(一)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3 分)答: 三、【2017 年四川省眉山市】 【甲文】 【乙文】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念( 思念想念)无与为乐者水尤清冽(凉)B.凄神(感到心情凄凉 )寒骨乃记之而去(
4、离开)C. 相与(互相)步于中庭悄怆(忧伤的样子)幽邃 D.但少闲( 清闲) 人如吾两人者耳盖 (盖子)竹柏影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潭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 B.如鸣珮环,心乐之辍耕之垄上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 学而不思则罔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甲文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的微妙心境,语言朴素而含有深长的意味。B.柳宗元贬官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写下了乙文。C.乙文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移步换景,抓住了小石潭的清幽、冷寂的特点来写的。D.以上甲乙两篇文章都是作者被贬官
5、后所写的借景抒情的文章,因此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完全相同的。四、 【2016江苏省淮安卷】【 乙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李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 。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
6、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释】霁:天放晴。 漎:流水声。 巂(gu ):鸟名,即子规,又名杜鹃。 鬣(li):马颈上的长毛。 援:攀援,指游人攀登到大石上。 溶云:溶,融入。指天上的云倒映在潭水中。 沜:同“泮” ,半月形的水池。 何立端公:指何如宠。后文中的“左丈学冲”指左世容。 “薑(jing)坞先生”指姚范。 就:完成。 卒:同“猝” ,突然。(姚鼐游媚笔泉记 )7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只标一处) (2 分)大 石 出 潭中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 分)水尤清洌 乃记之而去 被而名之 要客九人饮于是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
7、代汉语。 (6 分)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翼乎临于溪右 10阅读【甲】文,请概括作者浏览小石潭的感受。 (4 分)答: 11 【甲】 【乙】两文画线句子在表现手法上有共同之处,请加以分析。 (4 分)答: 五、 【2016湖北省鄂州卷】 【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 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 之形 ;其旁,出堡坞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
8、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 ”是二者,余未信之。 【 注释 】 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 垠:边界,尽头。 睥睨(pn):即“埤堄” ,城上有孔的矮墙。梁 ( l):屋的正梁。 堡坞(bow):村落外边,土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 箭:小竹子。 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 夷狄:古代汉族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这里指偏远地区。 伎:同 “技” ,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 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楚国的南部。11
9、请用“/”给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 (2 分)其 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人 而 多 石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其岸势犬牙差互 ( )2)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3)益奇而坚( ) (4)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投以小石 先帝不以臣卑鄙 B是固劳而无用 潭西南而望 C 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环而攻之而不胜 D 是二者,余未信之 是
10、日更定矣15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 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六【2016贵州省毕节卷】 【甲】 记承天寺夜游 【乙】 小石潭记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 分)(1)念无与为乐者( ) (2)潭中鱼可百许头(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 分)(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5下列句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似/与游者相16 【甲】 【乙】两文都写于作者被贬谪之后,
11、请分析两文作者思想感情的异同。(4 分)答: 七、 【2016湖南省岳阳卷】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1)水尤清洌(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悄怆幽邃( )4 )不可久居( )22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 ,与下文“ ”相呼应。24 小石潭记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的名篇,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八、 【201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卷】12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3 分)(1)水尤清冽 冽 (2)卷石底以出 卷 (3)崔氏二小生 小生 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 分) ( )A心乐之 当
12、余之从师也 B.全石以为底 不足为外人道也,C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乃记之而去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15文中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说说你的理由(3 分) 九、 【2017 年辽宁省锦州市】 【甲】 【乙】 观第五泄 记(节选)袁宏远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 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 度石罅,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如虹, 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 山行之极观也。游人坐欹岩下望,以面受沫, 乍若披丝,虚空皆纬, 至飞雨泻崖, 而犹不忍去。暮归,
13、各赋诗.所目既奇, 思亦变幻。 【注释】第五泄:第五级瀑布。在今浙江诸暨境内,此处有五大瀑布 ,当地人称瀑布为“泄” ,因此那山也叫五泄山,是著名旅游胜地。罅(xi):缝隙,裂隙。掉:摇动。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掣折:转折。 欹(q ):斜靠。1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 (4 分)(1)日光下澈: (2)其岸势犬牙差互: (3)疾趋: (4)山行之极观也:13.翻译选文中划线的句子。(4 分)(2)数步,闻疾雷声,心悸。14.请从【甲】 【乙】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表现水的特点的字。(2 分)(1 小石潭记:(2 观第五泄记:15.两篇选文, 让我们感受到小石潭的幽美和第五泄
14、的恢宏气势,其中分别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石潭记观第五泄记1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 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 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
15、然、避世退隐之意。一、9(4 分)(1)弯曲(或翻卷 )(2)呆呆的样子(3)像狗的牙齿一样(4)离开 10(4 分)(1)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或阳光直射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2)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11(3 分)C(此句写出了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情态。)12(4 分)流露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情(2 分)。作者产生此情的原因:一是他被贬谪而内心愤懑。二是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2 分)。二 14. D (2 分) 15.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陷时现。(“斗” “蛇”1 分,大意 1 分,共 2 分) 16.
16、 可以石到潭底的整块石头,写出了水的清澈。水中鱼儿橡在空中游动,写出了水的清澈。日光直照到潭底,石在有鱼的影子,写出了水的清澈。(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3 分) 17. 参与王叔文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被贬之地荒远。小潭厂环境凄清。(意思对即可,一点 1 分,共 3 分) 三 7. B (A 中“念 ”应理解为“考虑、想到 ”;C 中“相与”应理解为“ 共同、一起”;D 中的“盖”应理解为“原来是、大概是”。)8.A(A 的两个“可”都是“大约”之意;B 的“之”分别是代词和动词;C 的“以”分别是“用”和“因为”;D 的“ 而”分别表示顺接和转折。9.D(D 项中甲文表达的是乐观豁达,
17、乙文则表达悲凉凄苦的思想感情。)10.(1)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重点词语为:斗、蛇、明灭)(2)( 曹刿)于是进宫拜见鲁庄公,问:“凭什么作战 ?”(重点句式:宾语前置,重点词语:乃、见、以 )(每句 2 分,根据重点词语和句式考虑评分)四 7大石/ 出潭中8清洌: 清澈寒冷。去:离开。名:命名。要:同“邀” ,邀请。9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 , (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一段明的看得见,一段暗的看不见。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10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
18、失意后的孤凄之情。11两处画线的句子,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描写的对象是鱼,将鱼在水比成在空中,表现了溪水的“清洌” 。“俯视溶云,鸟飞若坠”描写的对象是鸟,因人在高处,所以看鸟儿飞,如从高处坠落一样,以此表现作者“向上爬”时已到达很高处。【参考译文】去年三月上旬,我们徒步顺着溪流从西边走进去。连续下了较长时间的雨,天气 刚刚转晴,溪流发出很大的哗哗声。走了十多里路,山道两旁有很多奇形怪状的石头、蕙草、松树、枞树、槐树、枫树、栗树、橡树等,不时听到山鸟的叫声。溪下面有个很深的大水潭,一块大石头露出在水面上,好像在里面洗澡的马刚刚站起身,甩着鬃毛回头看
19、它的伙伴。扒着石头向上爬,俯视云彩,飞鸟看起来就像要坠落的样子。接着沿着悬崖往西走大约二里,层叠的石头好像高楼,翅膀一样探出在溪流的右方。有人说:“这是宋代李公麟所说的垂云泮啊。 ”有人说:“后人寻找李公麟记载的地方,没有找到, (所以后人)就用“垂云沜”来命名。 ”石头的缝隙间长出一棵大树,树阴能容下几十个人,树前有平地,可以铺上席子坐下。树南边有泉水,明代的何文端先生的摩崖书(刻在峭壁上的字)刻在上边,泉水叫做“媚笔泉” 。泉水漫过石头形成一个圆形的水池,上边的溪水流落进去。左丈学冲(左世容,字学冲)在水池边的平地上建造房子,还没建成,邀请九位客人在这里饮酒。傍晚天气转为半阴,山风突然刮起
20、来,猛烈地吹打悬崖峭壁,树木草丛、许多泉水、碎石乱响。游玩的人感到有点害怕,于是回去了。这一天,我的伯父姜坞先生(姚范)也去了,我(姚鼐)跟随他,他让我记下来这件事。五 11其气 之 灵 /不 为 伟 人 而 独 为 是 物 /故 楚 之 南 少 人 而 多石(划对一处 1 分)12 (1)像狗牙那样(2)凄清(3)更加(4)有的人(每小题 1 分)13 (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 ,越过黄茅岭下来。 (每小题 2 分)14D (2 分)15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 (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八 12(3 分) (
21、1)(淸凉 (2)弯曲 3)年轻人 13(2 分)C 14.(4 分) (1)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 (树枝和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 分) (2)(我)向小石潭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 分)15.(3 分)不能删去 (1 分) ,因为与“隔篁竹”中“隔”相对应;为了亲眼看看清脆悦耳水声产生的原因,不惜伐竹开辟出道路,传达了作者喜悦之情,同时也揭示了作身在贬官后为了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探山玩水。(答出两点即可得 2 分)九 12.(4 分)(1)澈:同“彻” ,穿过,透。 (2)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3)趋:快走。 (4)观:景象(景观)。 【每题 1 分】13.(4 分)(1)(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1 分) 寂静极了,幽深极了(1 分)。(翻译成使动用法亦可。)(2)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 (1 分),心里很害怕。 【每句 2 分】14.(2 分)(1)清 (2)伟(奇) 【每题 1 分】15.(2 分)选文 表达的感情小石潭记 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观第五泄记 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16.C【“潭中气氛 小潭源流 ”“景随情迁”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