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知识准备:,生态过程涉及内容:如种子或生物体传播、 种群动态、捕食者猎物互作、群落演替、能量 流动、物质循环、自然与人为干扰过程、景观空 间格局和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过程等。, 一个景观过程往往伴随许多种流的发生。,景观生态流与景观功能解析,a. 景观生态流是指物质、能量和物种在景观要素间的流动过程,即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在景观层面,需关注生态流的动力、媒介物、 运动方向和距离以及运动格局;具体的,如植物繁 殖体传播散布方式及其分布区变化,动物的运动方式 及其分布格局。,b. 景观功能:景观内能量和物质的流动所引起景观,要素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及其表
2、现的生态效应。,引出问题,a. 应该怎样认识景观的过程?,b. 景观要素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c. 景观的总体功能及其构成?,本章主要内容,一. 景观过程,二. 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三. 景观的一般功能,第一节 景观过程,景观过程本质即景观流的发生发展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作用。,一. 景观过程的动力与运动机制 1. 景观过程的基本动力,驱动力影响物质、能量在景观中的运动方向和距离,,主要有:扩散、重力和运动。,1 )扩散(diffusion),扩散是溶质或空气中的悬浮物质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的移 动,物质通过自身的布朗运动作不规则运动。如香水的气味、水 体中的污水等;,随机运动:低能耗过程,与异
3、质性相关联;,扩散作用主要取决于不同景观斑块间的温度或密度差,3),2) 物质流(mass flow),物质流是物质沿能量梯度的移动。如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流动;空 气中的污染物质、植物繁殖体、叶片、昆虫、尘埃和沙砾随空气 的流动产生的物质流。 重力;气压差,水流和风的生态学效应输送热量;溶解和夹带其他物质一起 流动。,运动(locomotion),运动是指物体通过消耗自身能量从一处向一处的移动。如:动物、 人、交通工具。运动最重要的生态特征是高度聚集性格局。 能量源于自身。 具有方向性,4). 重力作用,重力作用为地心引力所致。在陡坡地段,重力搬运的作用相,当大;水流影响景观中无机物的传输和再分
4、配过程。,(1).崩塌:斜坡上的块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向下移动,如山崩、 塌岸等;,(2).滑坡:由于水和重力的影响,斜坡上大块土体沿坡面的滑 动;,(3).土层蠕动:指重力驱动下,斜坡上土壤颗粒缓慢的移,动;,(4).融冻土溜:由于下层冻结,上层解冻形成的土层移动。,结论:扩散形成的聚集格局最少,重力作用居中,而动物运动在 景观中形成最显著的聚集格局。,2. 媒介物,景观中能量、物质和物种的输送、传播和 迁移或散布取决于 5 种媒介物:风、水、飞 行动物、地面动物和人。,如借助风输送热能、水汽、尘埃、烟、污染物、,雪、种子、孢子和小昆虫;水输送矿质养分、种子、 昆虫、污泥、肥料和有毒物质;鸟类
5、、蝙蝠、蜜蜂等 动物,通过体表和体内携带种子、孢子、昆虫等。,3. 运动格局,景观格局与物种运动:,与景观组成要素有关;,与物种的生态行为有关。,Q: 两种景观格局对于物种运动模式的影响,1)连续运动和间歇运动,(1).动植物在景观中的运动模式:连续运动和间 歇运动。前者包括加速、减速和匀速运动;后者包 括一次或几次的停歇。,(2).近于同质景观利于物种进行相对匀速运动; 当动物穿行异质性景观,其运动速度将发生变化。,(3).物种在景观中运动模式更多属于间歇运动, 如动物在运动时的停歇、觅食,植物种子在风或水 流作用下的跳跃式传播等。,(4).连续穿越景观的动物对景观影响较小,而间 歇停留会啃
6、食嫩草、践踏场地、排泄、修筑巢穴或 被捕食。,2)扩张散布,扩张散布是指物体在继续占据原位置的基础上 扩大其分布面积。,晴天大型停车场的热能向周围地区的散布,萌 生树种在母树周围的扩张性散布等;而移位散 布则是物种离开某一地区移到另一地区,如暴 雨雨水从雨林流向平原,一对袋鼠从一块草地 斑块到另一块草地斑块。,4. 运动方向与距离,1) 运动方向,斑块对于物流影响在 于其空间方向与物流方向 关系:即相互作用角。具 体以斑块长轴与物流方向 的交角(平行或垂直,如 盛行风向、种子传播方 向)。,斑块形状与物流方向,生态意义重要。,2)运动距离,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直线距离。研究两点间的物流,时,往往
7、关注运动速度最快的路径。,一般直线距离属最快路径,但沿途常障碍,物流需绕 道而行。,两点间运动速度最快路径所需的最短运动时间称为,时间距离。,由一地到另一地间最短时距与反向行进的最短路线往 往不一致。如城市单行道,及鸟类顺风与逆风飞行路 径,均具方向特性。,直线距离与时间距离图示,二. 景观生态流,概述,生态流包括空气流、水流、养分流、动物流和植物流。 其中,水流、养分流和空气流属无机流 ,而水流又分为 地下水流和地表水流,二者都影响养分流动过程。,研究表明施用化肥、使用农药、采伐森林、开发矿山,以及城市发展均可导致水体中悬移物质和化学物质的增加。,全球范围的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等在一定程度上
8、均,与区域景观结构失调相关。,1. 空气流,风系指不同地段或区域气压差驱动下的空气流动。,风的格局:a. 层流;b.湍流:气流运动不规则。,在一定范围内,由于地貌形态和下垫面性质差异,会出 现局地环流,如山风、谷风、海岸带的海陆风和热岛环 流等。,空气环流的功能:输送水分和热量,传播花粉、孢子、 小昆虫、种子,输送空气成分、烟尘、沙尘和各种气态 污染物质等。,2. 水流,地表径流在景观中既属物质运动,又属地质营力,具 侵蚀、搬运和沉积功能 。所以,地表径流是景观要素间 极重要的联系方式。,水流方向向下,流速取决于地形地势变化特点。,相邻景观要素间水流速度受以下因素影响:,a. 水输入量及其时间
9、; b. 土壤结构;,c. 土壤对水携带物质的过滤作用,包括土粒对物,质的吸附。,水流携带的物质包括颗粒物质和溶解质。,水流中颗粒物质输出量与雨量呈指数关系。雨量增加1 倍,颗粒流增加4倍。暴雨出现后,会形成大量颗粒物质 流,甚至山体滑坡。,溶解物质的流动方式,浓度与水流速度之间呈线性关系,总搬运量与水流量,呈正比。,水蚀即通过流水冲走土壤表面颗粒物质的过程。侵蚀严重 时可冲走全部土壤,同时可溶性物质随径流输出景观要素。 此外,侵蚀导致土壤种子库消失。结果侵蚀过程将沉积物 堆积在坡下,覆盖汇景观要素。,侵蚀易发生的区域:,a. 耕作类和过量使用除草剂的农田;b. 践踏区和过牧区;,c. 采伐、
10、筑路等干扰方式影响的陡坡;,原因在于植被稀疏或消失,枯枝落叶层和腐殖质被清 除,植物根系枯死。所以土壤流失量(A)受下列侵蚀因 素影响:,A=f (R,K,L,S,C),3. 养分流,养分流主要以溶解质的形式随水流而迁移,属,土流的一部分。,养分来源:岩石分化、土壤无机物分化与溶解、,有机质分解。,相邻景观要素如河流与陆地之间的相互作用, 就是通过无机流而实现,在景观中最为活跃。,河流质量与陆地状况关系密切。河水水质受流 域植被和人为活动强度与方式的影响。如河水 滋养植被的生长,影响植被分布格局;河流廊 道植被通过遮荫、枯落物和种子的输入、固持 河岸,减缓无机物的输入进程,起到缓冲过滤 作用。
11、,高地输入河流廊道的矿质养分的途径:,a. 直接穿越廊道进入河流;,.,b. 养分被机械阻挡,淤积在谷地;,c. 养分被河流廊道植被吸收,成为生物量的一部分。,景观中水分和养分的移动与景观空间格局关系密切,改 变景观格局可调节水分、养分在空间上的分布。,图 5-3,农田景观中不同树篱和溪沟在物质、养分流失中的作用(Burel et al., 1993),4. 动物流,1) 巢域活动,巢域指动物进行繁殖、取食及其,他日常活动的场所,一般以“家”(如巢、窝)为活动 中心。随季节更替动物巢域扩大、缩小或改变形状、位置。,2) 疏散,疏散指接近成年的动物个体从其出生,地向新巢域扩散的单向运动,可扩大物
12、种的分布范 围,属于物种扩散的重要方式。,3) 迁徙,迁徙指动物于不同季节在相隔地区间,进行的周期性运动,如水平迁徙,跨越若干个景 观,适应气候的季节变化;高山动物在高低海拔间 的垂直迁徙。,4).动物生存与景观结构的关系,动物生存需要异质景观,要求异质景观要素的组合分 布且具有一定的面积。,如草食动物需在森林斑块中育雏,到草地斑块觅 食、去湖泊斑块或溪流廊道饮水;更高营养级的异养 动物则需要更为复杂的、面积更大的异质景观。,5. 植物流,植物通过繁殖体散布完成扩散过程。植物常见的 繁殖体类型有种子、果实、孢子或幼苗等。,植物繁殖体的传播过程需借助于外界的物质流和 运动力等而完成。,1) 植物
13、运动的方式(1).基于媒介传播方式,将植物分为:,风播植物水播植物,以风力作用作为传播的动力;以水流作为传播动力的植物类型;,动物传播植物 构;重力传播植物 势能较大。自传播植物,多具浆果、肉质果或带有可黏附的结主要是坚果类植物。坡度较陡,重力例果实成熟后爆裂将种子弹出,某些植,物依靠根茎在土壤中延伸生长而向前扩散。,2). 传播距离,植物传播机制的不同,引起物种传播距离上的差异。,( 1 )短距离传播,植物果实或果肉传播的距离较短;,( 2 )长距离传播,植物孢粉传播距离很远。( 3 )动物对植物的传播距离,动物传播植物的距离,取决于动物活动的空间,范围,一般限制在动物活动的领域之内。,(
14、4 )人类对植物的传播距离,人类对植物的传播,在空间上不受限制。人类将植物,种携带至太空。,3).下列植物运动形式基本不受传播机制影响,其一植物种的分布边界在短期发生波动(即周期性环 境变化),如草原地区年际降水量的差异,引起植物 分布范围在局部扩张或收缩。,其二由于长期的环境变化导致植物种类趋向灭绝、适 应或迁移,如我国北方史前广泛分布的一些热带物种 在冰期后大部分消失。,其三当一物种到达一个新的地区,便广泛传播扩散, 结果出现生物入侵,对本土种形成生态胁迫。,第二节 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表现:景观要素影响景观生态流,借助景观流景 观要素之间相互作用 。,一. 景观要素对流的影响,1. 廊道
15、对流的影响,1) 廊道是某些物种的栖息地,在树丛很少的景观中,树篱常常是许多林地,物种生存和传播的“庇护所”。,2)廊道是物种迁移的通道,各种类型廊道都可成为物种迁移的通道。,道路除供人类通行,还可作为其他物种穿越旷 野的通道;小哺乳动物可沿高速公路边缘迁 移;植物主要沿堤坝迁移。树篱亦是动、植物 在农业景观中迁移的重要通道;一些鸟类和大、 中型哺乳动物却经常利用树篱穿越景观。,3)廊道是景观中的屏障和过滤器,遇到屏障时,物流通过景 观的速度减缓,所携带物 质便出现堆积。,如山地沿等,高线种植的水土保持林、 农田防护林、高速公路和 河流等功能。,断开是物种沿廊道迁移的 障碍。一般,廊道的宽度
16、和断开长度共同影响物种 沿廊道的迁移状况。,4)廊道影响基质环境和生物源,(1)廊道影响周围基质的景观流。如树篱网 络在湿润季节阻止地面水流和洪流,而旱季 开阔景观中风速较大会加速蒸发蒸腾。,(2)与廊道相连的大斑块或结点可作为廊道 的重要物种源 。,2. 斑块对流的影响,1) 斑块对廊道流的影响,通常斑块位于廊道交会点或附近,属廊道的结点。结,点对流的作用:即作为廊道的交接区和流动物体的源或汇。,结点:生态流的中继站,而不是迁移的最终目的地。 中继站常出现对物流的某种控制:a. 扩大或加速物流; b. 降低流中的“噪声”或“不相关性”;c. 提供临时贮存地。,孤立湖泊作为水鸟在景观迁移的重要
17、中继站,可提供 食物(扩大)、淘汰弱鸟(降低噪声)和使鸟类聚集以等待有 利天气的到来(临时贮存地)。,结点彼此相对位置对物流或结点的利用至关重要。,2) 重力模型,景观中网络的结点均具差异性。基于物理学万有引力 定律的重力模型,提出测量两结点间相互作用的修正式:,Iij=KPi*Pj/d2,式中: Iij-结点i和j之间相互作用的大小;,Pi结点i的种群大小或物体量;,Pj -结点j的种群大小或物体量;,d-两结点间的距离;,k一联系方程与特定研究对象(如热能、水分子)的常,数。,3. 基质对流的影响,1). 基质连接度,基质连接度较高意味物体穿过基质几乎没有受到 屏障的阻碍。如热量、尘埃和风
18、播种子借助层流在基 质上空运动,动物、害虫或火在某种景观要素的广大 空间中蔓延。,2). 狭窄地带,在一些地方,迁移路线相当狭窄,以致物体的运 动受到基质宽度的影响。如基质内的峡谷可加大或降 低物体运动的速度。,3)网络连通性与环通度,网络连通性系指廊道与景观内所有结点的连接程,度。现介绍网络复杂程度的计算方法。,a.连通度:节点数一定时,实际连接(link)数与最 大可能连接数的比率( )。, =L/Lmax=L/3*(V-2) (V3,VN),式中:L为连接线数,V为结点数, 指数变化于0,1之间。,连通性对网络传输功能具有重要意义。,b.环度(Circuitry):即连接网络中现有结点的
19、环路存在程 度。节点数一定时,网络中实际环路(circuit)数与最大 可能环路数的比率。实际环路数/最大可能环路数,(L-V+1)/(2V-5),(V3,VN),式中:L为连接线数,V为结点数, 指数变化于01之 间。指数对网络传输可选择性特别重要,表示能流、物流和 物种迁移路线的可选择程度。比如环度对动物迁徙过程中 逃避捕食非常重要。,4)网络与流的空间扩散,网络系指由结点和廊道形成的结构形式,且在实际,景观中广泛分布、互相重叠、类型繁多。,网络主要功能:实现结点的可接近性,使物种流能 迅速从源到汇,使相邻地区或孤立的结点更易到达,减 少输送途中能量的消耗,降低被捕食的概率。,结点:为廊道
20、的交接点或运动物体的源和汇,起物,种运动的中继站(stepping stone),以实现对物流的某 种控制。,二. 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1. 斑块基质的相互作用,人工林斑块与农田基质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能量流、物种流和养分流来表征。,不同形式的流在景观要素中多呈双向流动。 如动物、果实和花粉的双向流动,水平热流从 基质流向人工林斑块。,2. 斑块斑块的相互作用,空间分离、特征相似的斑块之间,物种迁移的动力主要为 扩散和散布。如动物从一个斑块到另一个斑块觅食;当斑 块中物种发生局部灭绝,可从相邻斑块得到迅速补充。,3. 廊道基质的相互作用,廊道类型:线状、带状、河流和枝状廊道等类型,其结构 与功
21、能不同,与围绕基质的相互作用亦不同。,基质气候对线状廊道具有主导影响;作用方向:从廊道到 基质,如灰尘、车辆污染从公路输入农田;水从基质流向 河流廊道。,4. 斑块廊道的相互作用,类似斑块间的相互作用。斑块内部种局部灭绝后,廊道 利于其再迁居,而斑块是廊道的物种源。,山地森林对河流的影响,1)维持景观稳定性和水土保持:山地、山坡森林对于维,持山坡和河谷地貌的稳定性极为重要。,2)维持河流生物的能量和生存环境:森林溪流99 的有机物质来自相邻景观要素。如树叶、枝条和其 他残体为各种无脊椎动物提供食物和庇护;倒木落 在溪流形成特有生境;林冠层对溪流水温的调节; 对矿质营养和固体颗粒的过滤和调节 。
22、,3)维持河流良好的水文状况:通过地表径流、土中 径流和地下径流,坡地降水输入河流。,4)维持河流的良好水质:山地森林可保持河水良好 的水质。a. 河水中泥沙含量低,b. 河水中的营养 物质处于低水平状态。,第三节 景观的一般功能,景观过程基本功能:景观要素间能量、物质流动 及景观要素的相互作用。,景观生态过程发挥景观基本功能,同时表现出总 体景观的一般功能:景观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 美学功能和文化功能。,一. 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生产功能:指景观为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提供物,质产品和生物生产的功能。,1. 自然景观的生产功能,指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NPP),为绿色植物在单位时 间、面积上
23、所累积的有机物质。,2. 农业景观的生产功能,主要体现为农业土地利用的产品生产。农业景观的生产功 能可用生产潜力表示。假设农作物品种和田间管理处于处 于最佳状态,由光、热、水、肥4个因子所决定的作物产 量的理论值,形成相应的农业景观生产潜力系列,即光合 潜力、光温潜力和气候潜力。,3. 城市景观的生产功能,城市景观依赖化石能源,生产各类物质性及精神性产,品,完全改变自然景观的结构、格局与功能。1)生物生产,(1)生物初级生产:城市以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为主, 城市生物生产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所用空间占城市空间比 例较小,其绿色植物生产居于从属地位。但生物初级生产 过程净化空气功能对维持城市生态环境
24、质量至关重要。(2)生物次级生产:指城市消费者对初级生产物质的利 用和再生产过程,即城市居民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过程。,2)非生物生产,城市景观生态系统是人类生态系统,具特殊的功能,能创 造物质与精神财富。(1)物质生产,a.正向物质生产:指满足人类物质生活所需的各类有形产 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手工艺、文化艺术等产品;基础设 施产品和服务性产品。,b. 负向物质生产:指城市景观生态系统向周围环境排出 “三废” 物质,对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如工业 、交通运 输 、生活污染 等。,(2)非物质生产:指生产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所需 的各种文化、艺术产品及相关的服务。,二. 景观的生态功能,景观的生
25、态功能主要表现为公益价值,如保护物,种和遗传资源,固定太阳能和C02,调节区域气候,维,持水及营养物质循环,土壤的形成与保护,吸收与降 解污染物,创造物种赖以生存与繁育的条件,维护整 个大气化学组分的平衡与稳定,保育生物多样性等。据测定,树木每产生l kg干物质,会过滤311m3空 气,森林提供木材产品的价值只占其全部价值的1 5,而生态价值则占45; 1972年日本调查全国森林 认为,该年度全日本森林公益效能经济评价值约为128 200亿日元,为当年林业经济总价值的20多倍。,三. 景观的美学功能,景观给人以美的享受。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融合于自然景,观,人的感情、精神、思想、道德会得到进一步
26、的升华,达到更 高的境界。,按Antrap的总结,自然景观具有以下美学特征:,a. 合适的空间尺度;,b. 景观结构的适量有序化;有序化是对景观要素组合关系 和人类认知的一种表达。适量的有序化而不要太规整,可使得景 观生动,即具有少量的无序因素反而是有益的。,c. 多样性和变化性;,d. 清洁性,即景观系统的清鲜、洁净与健康; e. 安静性,即景观的静谧、幽美 ;,f. 运动性,包括景观的可达性和生物在其中的自由移动; g. 持续性和自然性,景观开发应体现可持续思想,保持其自,然特色。,四.景观的文化功能,人类对景观的感知、认识和判别直接作用于景,观,同时亦受景观的影响。文化习俗强烈影响人工景
27、 观和管理景观的空间格局,景观外貌可反映不同民族、 地区人民的文化价值观。1. 自然景观的文化功能,1). 自然景观是艺术创作的来源之一,自然形成的景观或巍峨壮观、博大雄伟,或典雅 秀丽、风度韵致,或苍茫恢宏,总能勾起人们深思遐 想。一幅幅绝妙的自然美景,将人与山峦、溪流、彩 霞相沟通,与动植物世界相对话。,2)自然景观陶冶人的情操,自然景观的和谐、优美,洗涤人们心灵上,的污垢,陶冶人们高尚情操。,人们与大自然融合,激起人们对自然的热 爱,增强人们保护环境,热爱自然一草一木的 信念。,3)自然景观是人类学习的源泉,人类最初的生活、耕作方式,就是模仿自然的结果。 自然景观格局有较强的稳定性。师法自然景观,合理 规划农业生产布局,调整不同的作物搭配,实现农业 生产的持续发展。城市需引入自然景观格局和自然的 和谐与美,并以植被景观反映地方特色。,叶脉结构在传输能流和物流最为经济、合理城市 道路建设规划的模式。,大量引入自然斑块,效仿自然景观格局的城市布局有 助于消除城市与自然的对抗。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同 发展。,2. 人文景观的文化功能,1) 提供历史见证,是研究历史的好教材;,2) 提高景现作为旅游资源的价值;,3) 丰富世界景观的多样性,谢,谢!,欢迎提出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