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目录 一、: 补充 绪论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二章 通风系统第三章 矿用通风机第四章 掘进通风二、:第五章 矿井通风网络分析第六章 矿井需风量与风量调节第七章 矿井空调第八章 通风测量第九章 通风质量标准化标准 第十章 安全评估绪论:提高记忆的方法煤矿安全技术培训提高记忆效率的方法 学习要讲求策略,关键是记忆策略,记忆策略指的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记忆方法的选择、运用和调控。记忆策略的基础是记忆方法。记忆方法的运用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记忆策略的核心,是根据预定目的,通过自我意识对学习方法进行自我监控,把记忆方法提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保证最佳的记忆效果。在培训中应注意学会: 1.识记的策略
2、:( 1)有目的的识记,( 2)先理解后识记,( 3)识记与操作相结合,( 4)保持良好的情绪。 绪论:提高记忆的方法 2.复习的策略:要及时复习,经常复习。边复习边思考。在复习中要整理好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 3.提取的策略 记忆术,提取要依靠线索,一靠联想二靠记忆术。记忆术就是记忆方法,( 1)直观形象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3)特征记忆法( 4)谐音记忆法( 5)比较记忆法( 3)重点记忆法( 7)自编提纲记忆法( 8)图表记忆法。绪论 绪论 培训要求 1、应该了解内容: 煤矿加强通风及通风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节 井下空气的成分 2、必须掌握内容 : ( 1)空气的主要成分及特性; (
3、2)有害、有毒气体的特性及规程规定; ( 3)有害、有毒气体的主要防治措施。一、加强通风及通风管理的重要性加强通风及通风管理的重要性 保证煤矿通风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通风不保证,井下工作人员随时有 死亡 危险。通风不保证,不但能直接引发事故,而且往往是 “祸不单行 ”。不但能引发窒息、中毒、瓦斯煤尘爆炸事故,而且在火灾、顶板、水灾等事故中引发其他事故。如: 2004329,湖南涟源香花台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截止 31日 16: 30分,井下共有 14人, 8人死亡、 2人受伤、4人失踪。该矿 20028被水淹,目前一直在排水,尚未恢复生产。又如: 2003125,沙湾苇子沟煤矿,靠自然通风
4、,乱采滥挖,井下局扇安装在回风中,又使用普通电气设备,引发瓦斯煤尘爆炸,造成 5人死亡。又如:下页加强通风及通风管理的重要性l 20031122,河南内汝州市孙店煤矿发生特大瓦斯爆炸事故,死亡 22人, 1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 4113万元。l 原因:立井西大巷更换电缆开关,掘进面停风7小时以上,造成瓦斯积聚达到爆炸浓度。该矿负责人仍违章指挥工人冒险作业,违章放炮,炮火引起瓦斯爆炸。l 处理:主要生产负责人李占林在事故中死亡,不予追究责任;法人代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l 生产、安全、技术、机电矿长、安全科长事后逃匿,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煤师兼安全员、两个瓦检员事后逃匿,负有主要责任,公安机关立案侦
5、察;正副市长、公安局长、等分别受到党政处分。 此类事故不胜枚举,所以 必须加强通风。绪论 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l 地表大气与井下空气靠自然通风和空气扩散所进行的交换量很小, 氧气减少 。l 开采活动破坏了地层原始的平衡状态:涌水和突水; 有毒、有害气体增加 ;热量散发。l 在矿物的采、掘、装、运过程中,会 产生粉尘 ,污染井下空气。l 井下无自然光源(阳光),照明条件差;井下各类机电设备和放炮产生噪音;工作空间受限;使井下的 工作环境恶化 。绪论 三、矿井通风的目的:l 1、供给井下充足的新鲜空气;l 2、排除、冲淡井下有害有毒气体;l 3、改善矿井气候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l 4、提高矿
6、井的抗灾能力。l 新风(进风):风流流入井下后, 没有经过工作面前,成分没有发生变化。l 污风或乏风(回风): 风流经过工作面后,其成分发生了变化。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一节 井下空气的成分空气干空气水蒸气湿空气表 1 1 干空气的标准成分( p1)成分气体 分子量 体积百分比 质量百分比氮气( N2) 28.013 78.084 75.53氧气( O2) 31.9988 20.9476 23.14氩( Ar) 39.934 0.934 0.05二氧化碳 44.00995 0.0314 1.27其它气体 0.003 0.01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一节 井下空气的成分 一、井下空气的主要成分:氧气和氮气
7、及少量二氧化碳。(一)、氧气( O2)1、特征: “三无 ”,相对密度为 1.11,供人呼吸,支持燃烧;空气中约占 2096%。2、人耗量:静止状态下耗氧量 0.25 l/min, 工作时耗氧量 1 3 l/min;3、对人的作用 浓度 : 当浓度小于 17时,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当浓度小于 15时,无力进行劳动;当浓度小于 12时,有生命危险;当浓度小于 3时 ,立即死亡。4、 规程规定:工作面进风流中 20第一章 井下空气 (二)、 氮气( N2) 1、特征: “三无 ”,相对密度为 0.97,微溶于水,不助燃,无毒,但当氮气浓度升高时,氧气浓度相对减少,可引起缺氧窒息,是井下有害气体的一
8、种,空气中约占 79% 。 2、主要来源:煤中固有,坑木腐烂,井下大小便。注:规程无具体规定,必须加强防范。第一章 井下空气 (三)、二氧化碳( CO2) 1、 特征 :无色,略有酸味,相对密度 1.52,不助燃烧,易溶于水,对人的呼吸有刺激作用空气中约占 004% 。 2、对人的作用浓度: 1%,呼吸急促; 5-8%,呼吸加快 1倍以上, 10%以上有窒息危险 (窒息特征略)。 3、主要来源:工作人员呼吸,煤中固有,煤氧化、坑木腐烂,爆炸、火灾,井下大小便。 4、规程规定: 在采掘工作面进风流不得超过 0.5,在采掘工作面和采区的回风流中,不得超过 1.5,在矿井和一翼的总回风不得超过 0.
9、75。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一节 井下空气的成分 二、 井下空气中常见的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有: 1、有毒气体 : 一氧化碳( CO)、 二氧化氮( NO2)、 硫化氢( H2S)、 二氧化硫( SO2) 等; 2、有害气体 : 氮气 ( N2)、 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氢气( H2) 等。 下面具体讲授第一章 井下空气 ( 一)、 一氧化碳( CO) 1、 特征 : “三无 ”,相对密度 097,微溶于水,可燃可爆(爆炸浓度 13 75%),剧毒(与血亲和力比氧气大 250 300倍,血液中毒) 2、中毒浓度: 0128%, 05 1h, 反映迟钝,丧失行走能力; 04%,
10、30min内死亡(昏死、死亡特征略)。 3、主要来源:火灾、爆炸、炮烟; 4、 规程规定:井下不允许超过 00024%( 24ppm)第一章 井下空气 (二)、二氧化氮( NO2)1、 特征:红褐色气体,相对密度 159,易溶于水,与水结合形成硝酸,对眼、鼻、呼吸系统有强烈刺激和腐蚀作用(呼吸系统中毒)。2、中毒浓度: 001%,强烈刺激呼吸器官,咳嗽、痉挛、呕吐、腹泻,神经麻木; 0025%,(5 /m) 马上死亡。3、主要来源:井下放炮。4、 规程规定:井下不允许超过 000025%第一章 井下空气 (三)、硫化氢( H2S)1、特征:无色、略有甜味道,有臭鸡蛋味,相对密度 119,易溶于
11、水,可燃可爆(爆炸界限 4 45%),剧毒气体(神经中毒)。2、中毒浓度: 00001%,有臭鸡蛋味; 002%,刺激眼、喉、呕吐、头痛、乏力;005%,( 05h) 有死亡危险。3、 主要来源:坑木腐烂,含硫矿水解,井下大小便,老窑水,煤中涌出等。4、 规程规定:井下不允许超过 000066%第一章 井下空气 (四)、二氧化硫( SO2) 1、特征:无色、酸味道、硫磺气味,相对密度 232,易溶于水,剧毒气体(呼吸系统中毒)。 2、中毒浓度: 005%,马上死亡。 3、主要来源:矿井火灾,爆破工作。 4、 规程规定:井下不允许超过00005% 。第一章 井下空气 三、井下主要有害气体 (一)
12、甲烷( CH4) 1、 特征:俗称瓦斯、沼气 , “三无 ”( 但。 与其他气体化合有苹果香气味);相对密度0554,绝对密度 0716 /m, 扩散性极强;本身不燃不爆(与空气混合可燃可爆,爆炸界限 5 16%),达到 43%时,氧气降低到 12%,有窒息危险。 2、主要来源:煤中固有。 3、规程规定如下 :第一章 井下空气1、采掘工作面进风、局扇开关 10m内、串联进风流不得超过 05%;2、总回风、一翼回风,不得超过 075%3、采区回风、采掘工作面、采掘工作面回风都不得超过 1%;4、排放瓦斯回风流、采掘工作面断电浓度不得超过 15%;5、达到 2%,体积 05m为局部积聚,必须进行排
13、放,排放严禁 “一风吹 ”;6、达到 3%,不能排放,必须在 24小时内封闭。第一章 井下空气 (二)、氢气( H2)1、 特征: “三无 ”,相对密度 007,可燃可爆(爆炸界限 4 74%)。2、主要来源:火灾、爆炸、井下充电。3、主要危害:井下发生火灾,抢险救灾中用水灭火时,极易造成烧伤、灼伤事故。4、 规程规定:井下不允许超过 05%。第一章 井下空气四、矿内有毒有害气体防治主要措施:l1、加强通风,向矿内连续供给新鲜风流,使之达到安全浓度 。l2、抽放瓦斯 (采煤工作面瓦斯大于 5m/min、 掘进工作面大于 3m/min, 必须抽放) 。l3、煤体注入石灰水以减少 H2S和 SO2
14、l4、 放炮使用水炮泥、放炮前后必须喷雾洒水;必须等炮烟吹散后方可进入采掘进工作面。l5、 防止煤炭自燃。l6、采取综合防尘措施 。l7、发生爆炸、火灾、煤与瓦斯突出等事故时, 及时佩带自救器。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与状态参数 培训要求 应该了解内容: 井下空气参数。 例如空气密度,温度 ,湿气等。 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与状态参数 物性参数与状态参数 一、空气的物性参数l 1气体常数pv=RT干空气的折合分子量 Md为 28.97,折合气体常数 Rd为287 J/kgK。水蒸汽的分子量 Mv为 18.015,气体常数为 461.5287 J/kgK。湿空气的折
15、合分子量和折合气体常数与水蒸汽的分压力有关;分压力越大,则折合分子量越小,折合气体常数越大。第一章 井下空气第二节 空气的物理性质与状态参数 2比热l 在常温常压下,干空气的定压比热为 1.01kJ/kgK, 水蒸汽的定压比热为 1.85kJ/kgK。 3 粘度l 动力粘性系数 , 单位: Pasl 运动粘性系数 , 单位: m2/sl 在 0 下, = 1.685810-5 Pas = 1.3010-5 /sl 在 20 下, = 1.794610-5 Pas, =1.4910-5 /s第一章 井下空气 二、空气的状态参数 1压力 p, 单位:帕( Pa)l 1Pa=1N/。 1bar=10
16、5 Pa, 1atm=101324.96Pa。 2水蒸汽分压力 :将一定量的湿空气中的水蒸气抽出,使其保持与原来湿空气相同的温度和压力,这时的水蒸气的压力叫水蒸气分压力;符号: Pv; 同样有干空气分压力 Pd; 空气压力等于水蒸气与干空气分压力之和。 3密度与比容l 密度符号 , 单位 kg/m3。l =( 1/287T) *( P-0378P) Pal 或 =0.465P/T kg/m 其中 T=(273+t) T 绝对温度 K。第一章 井下空气 二、空气的状态参数l 4. 温度t 摄氏 (摄尔沙斯 )温度 ,单位 (我国常用 ) t=(9t/5)+32 t 华氏 (华伦海特 )温度 (外国常用 )l 如 :t=20 ;l 则 :T=273+20=293K;l t=(9*20/5)+32=68; 第一章 井下空气 7、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 1)、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气质量。符号: ; 单位: kg/m。 ( 2)、 相对湿度:空气的水蒸气的分压力 Pv与相同温度下水蒸气的饱和压力 Ps的比。即 =( Pv / Ps) 100%; 相对湿度的测量见第八章第一章 井下空气 第三节 井下气候条件 培训要求 1、应该了解内容: 矿井常用的热应力指标。 2、必须掌握内容: ( 1)矿井通风的目的; ( 2)气候因素; ( 3)规程 102条 温度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