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鼎創 食品用料安全管理系統 說明簡報,2015.04.13,2,綱 要,一、緣起 二、系統架構 三、系統功能、效益,一、緣起,現有生產履歷系統著重在產品量產後對於用料追蹤、追溯,對於配方的用料安全只有制式的檢驗報告相當的薄弱。 經分析評估後,發現最佳方案是在前期的產品研發既以文件及系統管理來進行食品用料安全風險的控制,確保符合食品法規、即時警示法規變更、原料查核的記錄、供應商原料名稱或其他項目變更時之即時通知+可用性檢查、應用行動裝置來記錄供應商稽查資料回饋系統(如產地查核等等)。,4,二、系統架構,5,三、系統功能、效益,3.1.配方查核制度化A.查核項目 B.審查流程 3.2.建立用料
2、安全預警機制 3.3.簡化、制度化供應商稽核,6,3.1.配方查核制度化,A.查核項目 系統導入前: 所有對配方的查核資料,都分散在許多產品研發人員身上,對查核的內容也沒有統一的標準 系統導入後: 系統會將所有查詢資料集中,也對原料、添加物、包材分別定義了查核的內容:,7,配方查核表系統功能畫面:,3.1.配方查核制度化,依照配方的類型,有不同的查核項目,8,上傳成份及規格証明文件:,3.1.配方查核制度化,需登錄文件的有效日期,9,暫不上傳成份及規格証明文件:,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若証明文件因故無法取得時,需登錄無法取得原因,及補上傳的期限!,10,登錄法規關鍵字:,3.1.
3、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在此所登錄的資料,將會作為法規變更時,搜尋關聯配方的篩選條件,11,上傳負向表列証明文件:,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負向表列的資料,可由品管或 PDD人員設定,12,登錄檢驗資訊:,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依據配方的特性,登錄查核的檢驗成份及關聯法規名稱;在此登錄的成份亦會作為法規變更時,搜尋關聯配方的篩選條件,13,產地為國外時需上傳進口証明:,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14,產地為國內時,直接連結訪廠記錄:,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15,登錄原料警語:,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16,上傳食品添加物証明:,
4、3.1.配方查核制度化,回查驗項目,17,3.1.配方查核制度化,B.審查流程 系統導入前: 紙本作業,資訊不透通,對於逾期的証明文件完全沒有預警機制。 系統導入後: 審查流程上整合電子簽章,對於相關証明文件亦在登錄時記載文件有效日期,透過ICT技術在文件既將到期或逾期時主動提醒,18,3.1.配方查核制度化,電子簽章:,查核無誤後,既可簽註審核意見、並簽章,19,3.1.配方查核制度化,証明文件既將逾期或已逾期提醒:,登入系統後,系統既逾首頁提示既將逾期或已逾期的訊息,點選後既可看到既將(已)逾期的証明文件清單,20,3.2.建立用料安全預警機制,系統導入前:法規有異動時,由總部食安專責人員
5、手動製作法規前後比對條文後,發送給廠長,再由各廠負責人員憑自身經驗查核配方 未來系統導入後: (1)可於系統登錄法規變更前後之條文 (2)可篩選關連配方 (3)系統自動發送email給配方負責人、 PDD課長、廠長 (4)食安專責人員可隨時查看、追蹤查核的進度。,21,3.2.建立用料安全預警機制,(1)可於系統登錄法規變更前後之條文,22,3.2.建立用料安全預警機制,(2)篩選關連配方,此例中,系統將找出:配方品名、別名(法規關鍵字)、檢驗項目中有”順丁”或有”已二”這二個關鍵字的所有配方,23,3.2.建立用料安全預警機制,(3)系統自動發送email給配方負責人、 PDD課長、廠長。,24,3.2.建立用料安全預警機制,(4)食安專責人員可隨時查看、追蹤查核的進度。,25,3.2.建立用料安全預警機制,系統導入前:幾乎沒有風險管理可言,每次都要等到事情發生了再用人工花費25天才能調查出來 未來系統導入後:隨時可透過圖形,一眼就可看出各產品線的風險程度,26,3.3.簡化、制度化供應商稽核,系統導入前:採購每年都有作供應商稽核,但都在自已的身上,沒有分享出來 未來系統導入後:透過化平板+無線通訊,既時將稽核內容及訪廠照片傳回系統,方便相關人員查詢,27,3.3.簡化、制度化供應商稽核,直接在現場拍照既時傳回系統存查!,28,簡報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