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骨骼系统软骨与骨的病变,08级影像,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1) (Rheumatoid Arthritis),为非特异性慢性关节炎症 以对称性侵犯手足小关节为特征 男比女为1:3,高发年龄为4554岁 常由一个关节开始逐渐累及其他关节 起病和发展均很缓慢,病程可自数年至数十年,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2),【临床与病理】 遗传因素可能与白细胞表面相关抗原DR4有关 环境因素主要为病毒或细菌感染 病理变化为关节滑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3),发病隐匿,侵犯对称性关节,以手(足)小关节为主 受累关节梭形肿胀、疼痛 815病例为急性发病,发热、不适乏力和肝脾
2、肿大等,多见于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 晚期表现为多关节畸形,常伴肌肉萎缩 类风湿因子阳性,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4),【影像学表现】 滑膜炎症、充血、水肿毛细血管异常增殖及渗透关节积液、纤维素沉积、滑膜增厚 X线: 关节周围软组织梭形肿胀 关节周围局限性骨质疏松,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5),【影像学表现】 关节软骨受累 炎症性滑膜向软骨扩展,关节边缘性侵蚀,髄腔相对应骨关节面肉芽组织桥接 X线: 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 边缘性骨侵蚀 关节纤维性强直 骨性强直,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6),【影像学表现】 软骨下骨受累 活动性炎症废用,血管翳对骨端边缘对称性侵蚀进入骨内致骨破坏 X
3、线: 骨质疏松、骨端侵蚀、多发软骨下囊性病灶(假囊肿),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7),【影像学表现】 纤维性关节囊 早期轻微 晚期纤维化、收缩、关节负重力分配变化致软骨近一步受损 X线: 关节变形、排列不良、半脱位,第十六节,一、类风湿性关节炎(8),【影像学表现】 X线: 肌腱及韧带 炎症、松弛、断裂 脱位、排列不良、畸形,第十六节,三、退行性骨关节病(2),【临床与病理】 本病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以原发性者最多见 软骨内水含量减少、表层侵蚀或磨损软骨变薄、剥脱 关节软骨下囊变 晚期可见关节内游离体,第十六节,退行性骨关节病(图),第十六节,二、强直性脊椎炎(1) (Ankylosing
4、 spondyliti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疾病,原因不明 多为男性,男女比率约为5:1 多发病于1040岁,以20岁左右发病率最高,第十六节,二、强直性脊椎炎(2),【临床与病理】 发病隐匿,起初多为臀部、骶髂关节或大腿后侧隐痛,难以定位 下腰痛,晨僵,活动后缓解 全身症状轻微,病程可达十数年 关节强直后,疼痛完全消失,第十六节,二、强直性脊椎炎(3),实验室检查 部分病人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加快 90HLAB-27阳性 免疫组化,浆细胞浸润以IgG、IgA型为主,第十六节,二、强直性脊椎炎(4),好发部位 躯干:骶髂、椎弓、椎肋关节,椎间盘,耻骨联合,肩锁、胸锁关节 末梢:髋、盂肱、膝、手、腕、足 插入部:髂骨嵴、坐骨结节、股骨大小粗隆、棘突、跟骨下面,第十六节,二、强直性脊椎炎(5),【影像学表现】 最早侵犯骶髂关节(100),双侧对称性发病为其特征 骶髂关节受累后,逐渐上行侵及脊柱 关节面侵蚀破坏及软骨下骨硬化 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强直,第十六节,二、强直性脊椎炎(8),AS累及髋关节 髋关节是最常受累的周围关节占37.9 以双侧性病变,对称性分布,一致性关节间隙变窄及骨赘形成为特征 有时有囊肿形成,复 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