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oc

上传人:j35w19 文档编号:5846896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 3050 岁的妇女,传统的治疗常采用药物及手术切除。我院采用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们收集 2000 年 3 月2004 年 3 月 24 例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均经临床、MRI、CT、B 超明确诊断。年龄 2631 岁,平均 29.5 岁,其中单发 17 例,多发 7 例。肿瘤大小 3.2cm2.3cm2.0cm8.8cm7.2cm5.1cm,肌壁间型 19 例,粘膜下型 5 例。临床表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 18 例,下腹坠胀及腹痛 21 例,尿频 19 例,继发性贫血11 例

2、,无症状者 3 例。治疗时间选择在患者月经后 1 周。1.2 材料 采用微导管系统 Boston-Science 公司产品,V3300 血管造影机系 Philips Integris 产品, SSA250A B 超声为东芝产品,4.05.0F Cobra 导管,350500um PVA 栓塞剂,明胶海绵颗粒。1.3 方法 局部麻醉后用 Seldinger 技术行单侧股动脉穿刺插管,将 4.05.0F Cobra 导管和微导管通过髂外动脉、髂总动脉到髂内动脉,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再超选择地插入子宫动脉,经子宫血管动脉造影证实插准肿瘤血供后,将先用 500um PVA

3、 栓塞剂、明胶海绵颗粒注入子宫动脉,阻断肌瘤供血动脉。术后定期检查,B 超复察指标是用同一 B 超分别测量子宫体、肌瘤和卵巢的三条径线 A、B 、C,按公式ABC/6 计算子宫体、肌瘤、卵巢的体积。多发性子宫肌瘤的体积为各肌瘤体积之和。月经量是将术前经期所用卫生巾数与治疗后每一月经周期所用同种卫生巾数记录并比较。2 结果2.1 治疗结果 本组 24 例患者中,股动脉穿刺情况的介入治疗手术时间 103min,X 线透视时间为 32min。双侧子宫动脉供血占 95.8%,单侧子宫动脉供血占 4.2%。患者月经量在栓塞术后第 1、3、6、12 个月差异均有显著性。月经量减少及经期恢复正常占 94.4

4、%,下腹坠胀、腹痛症状缓解 90.4%,继发性贫血缓解占 81.8%,尿频症状缓解占 78.9%,复查B 超子宫肌瘤体积缩小率 81.3%,24 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2.2 不良反应 (1)术后下腹部微痛者占 37.5%,大多数出现在术后 3648h。 (2)外科手术热反应者占 37.5%,体温最高 38.3。 (3)腹胀消化道症状占 45.8%,出现在术后2436h。以上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3 讨论子宫肌瘤的药物治疗一般采用雄性激素和近年来使用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ago nist)以及米非司酮( RU-486)等。此类药物可导致绝经、停药后肌瘤复发等弊端。手术治

5、疗常采用经腹腔镜、宫腔镜或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或经阴道、经腹子宫切除术。这些手术均有发生严重并发症及造成不孕的潜在可能性,术后复发率高。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制 是子宫肌瘤的去血管化。去血管化越完全,疗效越好 1 。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术是通过介入导管将栓塞剂直接输至肌瘤周围,阻断肌瘤血供,引起肌瘤组织变性、坏死,达到治疗肌瘤的目的。且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不会影响后来的怀孕过程及生育结果。子宫动脉造影证实,子宫肌瘤仅由于宫动脉供血,无其它吻合支,而且其供血的子宫功能分支在肌瘤周围的假包膜内形成丰富的血管网,并有放射状分支进入肌瘤的内部,随肌瘤增大,血管增粗、增多,尽管子宫肌瘤血管丰富,但

6、无其他吻合支及侧支循环建立,血供来源单一。而子宫动脉与卵巢动脉、阴道上动脉等存在着广泛的血管吻合,由于以上吻合支的存在,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侧或双侧子宫动脉近端栓塞,只要动脉的细小分支和毛细血管保持通畅,子宫通过侧支循环仍可以获得足够的血供,不至于发生坏死,而且可以保持正常的功能 2 。肌瘤仅由子宫动脉供血。我们采用的聚乙烯醇是永久性栓塞剂,不会被吸收,在子宫内形成占位结构。由于我们通过介入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微导管进入子宫动脉并注入聚乙烯醇永久性栓塞颗粒及明胶海绵颗粒,阻断子宫肌瘤血供,由于其无侧支循环建立而发生缺血性改变,发生返流异位栓塞的可能性也较少,聚乙烯醇颗粒不易经过卵巢动脉与子宫动

7、脉交通支进入卵巢。所以,均未发现卵巢功能衰退和异位栓塞患者。而只能引起肌瘤组织缺血坏死,导致肌瘤细胞总数减少,瘤体缩小。此外,栓塞后因瘤体供血被阻断造成肌瘤细胞内雌孕激素受体不能与雌孕激素结合或其受体随肌瘤坏死而消失,从而阻止肿瘤继续生长并可有效控制其复发。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较传统的手术治疗简便、经济,符合当今微创医学的发展趋势。即使子宫动脉栓塞效果不佳或失败,仍可应用手术及药物治疗等补救手段。因此,子宫肌瘤介入治疗是安全的,根据我们临床应用 24 例的疗效观察及随访结果表明,近期疗效确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8、探讨、总结、推广于临床。 【参考文献】1 陈春林, 张随学 . 在体女性盆腔动脉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构建方法及意义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 2 徐玉静,欧阳振波,刘萍,陈春林. 磁共振成像在子宫肌瘤动脉栓塞术中的应用价值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04) 3 方驰华,苏仲和. 数字医学技术在胰腺肿瘤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中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http:/ 2010(10) 4 欧阳振波, 刘萍,余艳红. 女性骨盆研究进展及意义 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http:/ 5 刘萍,余艳红,陈春林,欧阳振波,宋小磊,王宏琢,昌仁民,王建平. CT 扫描计

9、算机三维重建女性骨盆的研究方法和应用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 2010(01) 6 欧阳振波,张随学,刘萍,陈春林,唐雷,李泽宇,黄睿,钟光明,梁波,全显跃,刘畅,钟世镇. 宫颈癌子宫动脉血管网模型的构建及其三维可视化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9(06) 7 吴龙 ,周义军 ,高劲松,孙建永 ,李玉飞,马俊,金科. 女性盆腔的 MRI 三维重建J.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http:/ 2009(12) 8 张绍祥. 数字化人体与数字医学的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http:/ 9 高成杰, 张随学 ,裴强,徐达传 . 成人盆腔血管多层螺旋 CT 三维重建初步

10、研究J.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01) 10 单锦露,张绍祥,刘正津,谭立文,林支付,唐泽圣. 中国数字化可视人女性盆腔的计算机三维重建J. 解剖学杂志. 2005(03) 11 续靖宁,邓晓红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测定的临床意义J. 右江医学. 2009(02) 12 刘增佑 ,朱艳宾 ,王淼,崔艳双, 张随学,胡群英.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的初步探讨J. 中国妇幼保健. 2010(31) 13 佟艳,张晶,钱荣华,李蕊. 血清钙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分析J. 河北医药. http:/www.xtd- 14 林丽珍,杨茵 . 妊娠期高血压

11、疾病的临床预测研究进展J. 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2010(11) 15 狄海红.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对胎儿的影响 J. 临床医学. 2011(09) 16 张随学,杨彦,杨伟文. 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中的作用J. 中国妇幼保健. http:/ 2007(09) 17 马丽,叶新红,张文静. 311 例妊娠期高血压临床分析 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04) 18 冯妍,刘蒙娜 ,赵兰娣. 褪黑素受体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信息(上旬刊 ). 2011(08) 19 易媛媛,其木格, 张随学. 182 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分析 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09(02) 20 杨宏兰. 非洲妇产科的特点和临床工作体会J. 现代妇产科进展 . 1998(04)6佚名.王爱珍 介入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临床分析 .中国医学期刊学会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