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花生病虫害防治.doc

上传人:fmgc7290 文档编号:5846592 上传时间:2019-03-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花生病虫害防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花生病虫害防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花生病虫害防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花生病虫害防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花生病虫害防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花生病虫害防治为害花生的病害,现已查明有二十多种,其中为害严重或较严重的有花生根结线虫病、茎腐病、青枯病、根腐病、锈病、黑斑病、褐斑病、网斑病、焦斑病、黑霉病、病毒病(丛枝、花叶、矮缩) 、大菌核病、小菌核病、纹枯病、叶腐病、炭疽病、立枯病、灰霉病等;为害花生病虫害也较多,现已查明为害花生的虫害有近百种,另外还有鸟害和兽害十多种,由于各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制度不同,发生的种类也不同。就全国范围来看,害虫分布最广和为害最重的有蛴螬、花生蚜虫、棉铃虫、斜纹夜蛾等,鸟兽有田鼠、喜鹊等。第一部分 花生病害1、花生根腐性病害1.1 花生根腐病症状:俗称“鼠尾” 、烂根。各生育期均可发病。侵染刚萌发的种子

2、,造成烂种;幼苗受害,主根变褐,植株枯萎。成株受害,主根根颈上出现长条形褐色病斑,根端呈湿腐状,皮层变褐腐烂,易脱离脱落,无侧根或极少,形似鼠尾。潮湿时根颈部生不定根。病株地上部矮小,生长不良,叶片变黄,开花结果少,且多为秕果。患部表面有黄白色至淡红色霉层(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病原:花生根腐病由半知菌亚门的镰刀菌侵染所引起。包括尖镰孢菌、茄类镰孢菌、粉红色镰孢菌、三隔镰刀菌和串珠镰孢菌 5 个菌种,它们都可产生无性态的小孢子、大孢子和厚垣孢子。小孢子卵圆形至椭圆形,无色,多为单胞,大小 2-3 微米5-12 微米。大孢子镰刀形或新月形,具 3-5 个分隔。厚垣孢子近球形,单生或串生,直

3、径 7-11 微米。病菌习居土壤中,在土中能存活数年,属维管束寄生菌,可堵塞导管和分泌毒素而使植株枯萎。Fusariumsolani(Mart.)Sacc.称茄类镰孢, F.oxysporumSchlecht.称尖孢镰孢,F.roseum(Lik)S.etH.称粉红镰孢,F.tricinctum(Corde)Sacc. 称三线镰孢,F.moniliformeSheld.称串珠镰孢等 5 种镰刀菌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并成为病害主要初侵染源,带菌的种仁、荚果及混有2病残体的土杂肥也可成为病害的初侵染源。病菌主要借流水、施肥或农事操作而传播。初侵接种体主要是厚垣孢子,再侵接种体为大、

4、小分生孢子,能从寄主伤口或表皮直接侵入,在维管束内繁殖蔓延。通常植地连作、地势低洼、土层浅薄、持续低温阴雨或大雨骤晴、或少雨干旱的不良天气发病较重防治方法:应采取耕作栽培防病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把好种子关:做好种子的收、选、晒、藏等项工作,防止受热、受潮、发霉。合理轮作:因地制宜确定轮作方式、作物搭配和轮作年限。种子处理:种衣剂包衣、多菌灵可湿粉加新高脂膜拌种等。栽培管理:整治排灌系统,提高植地防涝抗旱能力,杀菌剂+叶面肥混合灌根或茎基部喷施。多菌灵或苯醚甲环唑等,病株每墩 50-100毫升药液。1.2 花生茎腐病 我国山东、江苏、河南、河北、陕西、辽宁、安徽、海南、广东等省发生

5、较重。症状:苗期染病,先侵染子叶,造成子叶变黑腐烂,然后侵染近地面的茎基部及地下根颈处,初生水浸状黄褐色病斑,后逐渐绕茎或根颈扩展形成黑褐色病斑。发病初期地上部叶色变浅;中期叶柄下垂、复叶闭合,翌晨复原;病情严重后叶柄全部下垂,全株萎蔫,干燥条件下变成黄褐色枯死。病部呈琥珀色下陷,纵剖根颈部,髓呈褐色干腐状,湿度大时,病株变黑腐烂。病部生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病原:Dip10diagossypina(Cooke)M.etC.称棉壳色单隔孢或棉色二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有性态 Physa10sporarhodina(B.etC.)10oke=P.hossypinaStevens

6、称柑桔囊孢壳,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有性态形态参见棉铃黑果病】菌丝生长适温 23-35 ,55经 10 分钟致死,-1 -3经 21 天仍具致病力,水浸 8 个月致病力仍为 90%以上,自然条件下干燥 8 个半月或室内3干燥 29 个月仍可侵染。除侵染花生外,还可为害棉花、大豆、绿豆、菜豆、豇豆、豌豆、甜瓜、甘薯等 20 多种种植物。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菌在遗留田间的病株残体、土壤、果壳、种子和粪肥中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源。病菌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在多年连作的轻沙土中深 60cm 处仍有病菌,但以 015cm 的表层土内最多。病株喂牛后排出的粪便及用病残体、病土沤制的粪肥,若不经高温发酵,病菌

7、并不完全死亡。经山东省分离,病株果壳、果仁的带菌率分别达 37.4%和 65.4%。 花生茎腐病菌是一种弱寄生菌,主要从伤口侵入,尤其是从阳光直射和土表高温造成的灼伤侵入,也可直接侵入,但直接侵入潜育期长、发病率低。病菌在田间主要借流水、风雨传播,也可靠人、畜、农具在农事活动中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调运带菌的荚果、种子可使病害远距离传播。 地下 5cm 地温稳定在 20-22时,开始发病,山东 6 上旬进入首次发病高峰,8 月中旬进入 2 次发病高峰,花生生长后期分枝易被病菌侵染,造成枝条死亡。收获期遇有连阴雨,种荚不能迅速晒干,常出现荚果发霉,荚果带菌率高达 37%,种仁带菌率达 63%

8、,造成翌年发病率高且早。土质粘重、土层薄、基肥不足、出苗迟缓的易发病。防治方法:参考根腐病(1)防止种子霉捂,精选种子,收获时要充分晒干。宜选夏播花生留种。(2) 选用抗病品种 (3)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病残体,烧毁或深翻。带有病残体的烘肥分充分腐熟。(4) 与禾与科作物轮作 1-2 年。1.3 花生根结线虫病俗称地黄病。在我国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广东、广西、四川等省均有发生。以北方花生生产区最重,其中山东、河北、辽宁 3 省发病严重,受害花生一般减产 20-30%,重者达到 70-80%,甚至绝收。4症状:二龄幼虫侵入花生的幼嫩根尖,形成不规则形根结,线虫钻入花生根部中柱造成根液渗流,损耗养

9、分,易引起次生病害。根结线虫定居取食旱刺激根细胞增生,连续为害新根根尖,使次生根结成团(根结团 ),吸收养分困难。病株生长缓慢或萎黄不长,植株矮小,始花期叶片变黄瘦小,叶缘焦枯,提早脱落。花小且开花晚,结果少或不结果。线虫还可侵害果壳、果柄和根颈,果壳受害形成乳白突起的小瘤,后虫瘤呈褐色疮痂状,但较少见。果柄和根茎形成葡萄状虫瘤簇。病原:花生根结线虫主要有两个种:Me10idogynehaplaChitwood 称北方根结线虫和M.arenaria(Neal)Chitwood 称花生根结线虫,属根结线虫属。北方根结线虫是全国为害花生的主要线虫,以北方为主,都是北方根结线虫,花生根结线虫仅在广东

10、省发现。北方根结线虫不为害禾本科植物,花生根结线虫除为害花生外,还能侵染禾本科植物。所以我们这里花生- 小麦轮作可以防治花生线虫病。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病原线虫在土壤中的病根、病果壳虫瘤内外越冬,也可混入粪肥越冬。翌年气温回升,卵孵化变成一龄幼虫,蜕皮后为二龄幼虫,然后出壳活动,从花生根尖处侵入,在细胞间隙和组织内移动。变为豆荚形时头插入中柱鞘吸取营养,刺激细胞过度增长导致巨细胞形成。二次蜕皮变为三龄幼虫,再经二次蜕皮变为成虫。雌雄交尾后,雄虫死去,雌虫产卵于胶质卵囊内,卵囊存在于虫瘤内或露于其外,雌虫产卵后死亡,卵在土壤中分期分批孵化进行再侵染。北方根结线虫可寄生 550 余种植物。花生根结

11、线虫已知也能侵害 330 种植物。虫瘤耐低温和水淹能力较强。山东一般一年 3 代。完成一代约需 39 天左右。线虫主要分布在 40cm 土层内,在沙土中平均每天移动 1cm,主要靠病田土壤传播,也可通过农事操作、水流、风等传播,野生寄主也能传播。调运带病荚果引起远距离传播。线虫侵入适宜土温 11.3-34,最适 15-20。田间最大持水量 70%左右适于线虫侵入。线虫随土壤中水分多少上下移动。干旱年份易发病,雨季早、雨水大、植株恢复快发病轻。沙壤土或沙土、瘠薄土壤发病重。连作田、管理粗放、杂草多的花生田易发病。防治方法:(1)加强检疫,(2)轮作倒茬与非寄主作物或不良寄主作物轮作 2-3 年。

12、(3)增肥改土,增施腐熟有机肥。清洁田园,深刨病根,集中烧毁。(4)加强田间管理,铲除杂草,重病田可改为夏播。修建排水沟。忌串灌,防止水流传播。化学防治:播种时每亩用涕灭威(铁灭克)10%颗粒剂 1-2 施于 10-12播种沟内,浅覆土后播种,防效最佳。每亩用 10%克线丹颗粒剂 3000 克或 20%灭线磷颗粒剂51500-2000 克或 3%克百威颗粒剂 5000 克播种时沟施。第二部分 花生虫害2.1 花生蚜虫花生蚜虫 Aphis medicaginis Koch 又名苜蓿蚜、豆蚜、槐蚜,属同翅目,蚜科。分布在中国各地,但受害程度不一,轻的减产 20-30%,严重的达60%以上,其中以山

13、东、河南、河北受害重。花生蚜又是花生病毒病的传毒介体。其食性甚广,除为害花生外,还可以为害苜蓿、苕子、豌豆、豇豆等寄主植物 200 余种。以虫群形态集中在花生嫩叶、嫩芽、花柄、果针上吸汁,致叶片变黄卷缩,生长缓慢或停止,植株矮小,影响花芽形成和荚果发育,造成花生减产形态特征:成虫:分为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有翅胎生雌蚜体长 1.5-1.8mm,体黑绿色,有光泽。触角 6 节,第 l、2 节黑褐色,3、6 节黄白色,节间带褐色,第 3 节较长,上有 4-7 个感觉圈,排列成行。翅基、翅痣、翅脉均为橙黄色。各足腿节、胫节端部及跗节暗黑色,余黄白色。腹部各节背面具硬化的暗褐色条斑,第 l

14、节、7 节各具腹侧突 1 对。腹管黑色,圆筒形,端部稍细,有覆瓦状花纹,长是尾片的 2 倍。尾片乳突黑色上翘,两侧各生 3 根刚毛。无翅胎生雌蚜体长 1.8-2.0mm,体较肥胖,黑色至紫黑色,具光泽。卵:长椭圆形,初浅黄色,后变草绿色至黑色。若蚜:黄褐色,体上具薄蜡粉,腹管黑色细长,尾片黑色很短。发生规律:在我国北方一年发生 10 余代。主要以无翅胎生若蚜在避风向阳处的荠菜、苜蓿、地丁等原生寄主上越冬,也有少量以卵在枯死寄主的残株上越冬。翌春气温回升到 10时开始活动,3 月上中旬即繁殖为害。先在原生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后,开始产生有翅蚜,迁移到附近的豌豆、刺槐、国槐等植物上为害,花生出苗后,

15、即迁入花生田为害。5 月底至 6 月下旬花生开花结荚期是该蚜虫为害盛期。晚秋产生有翅蚜交尾产卵越冬。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清除田间病残体,以及铲除田间及周边杂草,破坏蚜虫生存环境。(2)药剂防治。蚜墩率达 30%或百墩的蚜量达 1000 头以上时,即应立即防治。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或 3%啶虫脒乳油 1500 倍液喷雾防治。2.2 花生地下害虫6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其次还有蝼蛄、地老虎。2.2.1 蛴螬: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为害花生的蛴螬主要有大黑鳃金龟子、暗黑鳃金龟、黑皱腮金龟等,2.2.1.1 生活史:大黑鳃金龟子 2 年 1 代,以成虫和幼虫隔年交

16、替越冬。在山东越冬成虫 4 月中旬开始出现,5 月下旬至 6 月中旬为发生盛期,7 月下旬为末期。卵散产在土内 10-15处,一龄幼虫为害轻,二龄为害加重,直到花生收获。幼虫于 10 月中下旬下移越冬,第二年 4 月中旬开始上移为害春苗,6 月上旬开始下移化蛹,6 月下旬羽化为成虫,当年不出土,即进行越冬。暗黑鳃金龟子 1 年 1 代,主要以 3 龄幼虫越冬,也有少数以成虫越冬,越冬幼虫来年不再上移为害,于 5 月上中旬开始化蛹,6 月上中旬出现成虫,6 月下旬至 7 月中旬是出土活动盛期,8 月下旬为末期。成虫有隔日出土习性。傍晚 8-9 时开始出土,出土后即飞向玉米、灌木上交尾,后飞向树木

17、(果树等)取食,有群居取食习性,多食性,加拿大杨、榆树、桑、梨树、苹果、刺槐、垂柳及禾本科植物等均可为害。暴食,食声可闻。取食至黎明即迁飞到花生田(大豆、地瓜)内潜伏产卵,田间 6 月下旬见卵,7 月上中旬是产卵盛期,8 月中旬末期。卵产在花生植株周围 8-10深处,卵期 8-10 天吗,7 月上旬初见幼虫,7 月中下旬是幼虫孵化盛期,8 月上中旬进入为害盛期,9 月下旬花生收获后开始下移越冬(可继续为害后茬小麦) 。成虫有趋光性。黑皱腮金龟 2 年 1 代,与大黑相似。2.2.1.2 防治:防治成虫。成虫发生期产卵前药剂喷洒田内田外。防治幼虫a/播种期防治:主要防治对象春季上移为害的越冬幼虫

18、,如:大黑、黑皱、铜绿、棕色等金龟子幼虫。但是暗黑、拟毛黄和毛黄等单一虫种发生地区或地块,播种期不需防治。毒土:处理土壤或辛硫磷颗粒剂、涕灭威颗粒剂等播种沟撒施。b/毒谷(毒饵) 很少使用了c/种子处理:药剂拌种或种衣剂包衣50%辛硫磷乳油按种子量的 0.2%拌种,1 两药拌 50 斤种子。用含有杀虫剂的种衣剂拌种。如 20%甲克悬浮种衣剂按药种比 1:40-50 拌种。d/生长期防治:在成虫产卵盛期至 1 龄幼虫期(即花生开花下针期,扶垄期) ,将颗粒药剂顺垄撒于花生植株基部,或用药液灌穴。e/花生蛴螬麦田防:这是我针对我市花生蛴螬发生特点提出的防治方面。我市为害花7生的蛴螬主要是暗黑,播种期防治无效,生长期防治麻烦,什么时候防治?在花生收获后种小麦的时候防治,小麦播种前土壤处理或拌种或种衣剂种子包衣,保护了小麦,防治了第二年的花生蛴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基础医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