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久病床前有孝媳庙子镇七庄小学 牟秀莲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庙子镇七庄小学的孙光华老师,却被人们称为“久病床前好孝媳”。孙老师,现年 50 岁,一九八三年二月参加工作,是人人称道的好老师,曾多次荣获青州市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数学骨干教师等光荣称号。从教三十二年,担任班主任工作三十二年。提起孙老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不仅仅因为她是家长和学生喜爱的老师,更让人称赞的是她八年如一日,照顾卧病在床的婆婆。作为儿媳,孙老师没有感天动地的事迹,没有振聋发聩的表白,没有华丽豪言壮语,她以一个典型的东方女性的心态,埋头做着她认为该做的事,把“孝 ”字深深地刻写在自己的字典里,抒写着“孝” 的朴实与无华
2、。一九八六年,孙老师和同在一所学校任教的丈夫结婚。他们同公婆住在一起,从此承担起来孝敬公婆的重任。虽然各自起灶,但每次做了好吃的,第一碗一定是端给公婆的。有一次,她因乳腺肌瘤动了手术。丈夫特地为她炖了鸡,鸡炖好了,她把最好的鸡肉挑了一碗端给公婆,剩下的还要留给上初中的儿子,能吃到嘴里的只有几口鸡汤。二零零二年夏,婆婆突发脑溢血,在住院的三十多天里,孙老师和家人轮流照顾,喂药、喂水、喂饭,梳头、洗脸、洗脚,端倒便盆、擦洗身子三十多个日夜,孙老师默默无闻的行为,深深感染着同病房所有的人,感染着医生和护士,曾一度被医院传为佳话。出院后,婆婆留下了后遗症,半身瘫痪,说话口吃、手脚僵硬,吃饭、穿衣、梳头
3、、起床这些最简单的事都不能自理。于是,孙老师开始担负起了给婆婆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等繁琐的护理工作。那些日子她每天重复着同样的事情,一日三餐都是先做好饭,再到婆婆屋里,服侍婆婆穿衣,洗手洗脸,喂饭,吃药,然后匆匆吃上几口,急急忙忙赶到学校。婆婆吃的药,她分门别类包好,叮嘱公公哪些是饭前吃,哪些是饭后吃。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揉肩捶背,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孙老师都从未落下过一次,也从未说过一句怨言。婆婆的手脚指甲又厚又硬,孙老师每月都要给她修剪一次,每次都是先用温水将婆婆的手或脚浸泡半个多小时,待指甲或趾甲软了后,她才用剪刀慢慢地、细心地一个一个的修剪。她没叫苦,没
4、说累,一如既往地重复着看似简单然而却闪耀着人性光辉的小事情,大写着人间的至孝真情。在她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婆婆能拄着拐杖下地了。天有不测风云,一天,婆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又摔伤了盆骨,婆婆再次住进了医院,因年纪太大无法手术,只能躺在床上静养。刚刚离床的婆婆再次回到床上。婆婆本来个性强,脾气急,摔伤后,她的脾气变得更加暴躁,看什么都不顺眼,经常摔盆打碗,甚至把饭倒在她身上,可她从没对婆婆发过一次火,只是自己躲起来偷偷的流泪。和我们说起这些时,她显得那么平静,一点都没有委屈的意思。她说她能理解婆婆,这是病魔带给老人的一种痛苦发泄,每次她都默默地听着,心平气和的和老人交谈,化解老人的郁闷。婆婆每次住院
5、归来,她都是提前把床单、被罩洗的干干净净,把被子褥子晒得松松软软。婆婆常年躺在床上,大小便都用便盆接,有时她刚刚拿起饭碗,婆婆就要大小便,她二话不说,放下饭碗 就去伺候婆婆方便。因为常年卧床,大便不畅,她经常用手帮婆婆把大便挖出来,偶尔遇上大姑姐在,想要替她做,婆婆便说“你不会,让珊珊她妈来。”一天天,一年年,虽然婆婆吃喝拉撒都在床上,但是老人的屋里,整齐干净,床铺清洁舒适。婆婆牙口不好,胃口差,她变着花样的给婆婆做饭,只要有时间都要亲自喂到口中。善解人意,于无声之处做起婆婆去世前病情恶化,忽而清醒,忽而糊涂。为了更好的照顾婆婆,她便和婆婆住在一个屋。每天晚上说是睡,其实只是和衣在床上躺一会儿
6、。因为每隔几分钟婆婆便喊“我喝水”隔几分钟她又喊“我要尿尿”。时常是倒上水,扶起婆婆,刚喝一口,甚至嘴唇都没碰到水杯,又喊“好了”,放好婆婆,刚刚躺下,婆婆又喊“我要尿尿” 她赶紧下床,端起尿盆,等了半天,婆婆又说“没有了”。就这样她一夜来回折腾不下二十几次。那些日子,同在一个办公室的我常常见她两眼红肿,满脸疲倦。但这丝毫不影响她的教学工作,她也没为此请过一天假。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直到婆婆去世。八年里,婆婆的体重由八十多斤变成一百三十多斤,而孙老师的体重却从一百三十多斤降到了九十多斤。二零一零年,婆婆去世后, 70 多岁的公公精神受到严重打击,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为了解除老人的寂
7、寞,照顾更加方便,她每次做好饭都端到公公屋里,和公公一起吃。经常给公公报名旅游团,出去旅游散心。两年多的时间里公公去过青岛、北京、苏州、杭州等地。我们家乡附近的旅游景区,公公更是逛了个遍。在公公最孤独痛苦的时候给他精神上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孙老师说:“人生最难做好的是细节,人生最难处理好的是关系,特别是婆媳关系。人人都会老,家家有老人,我也会老,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人应尽的法律义务,也是做人的起码道德。 ”这就是她八年如一日辛勤操劳,用自己的爱心对长辈尽显晚辈孝心的感人事迹。这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感人故事。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像她这样贤惠、仁慈的媳妇,八年瘫痪在床的婆婆能否活过这么多开心的日子?一个人偶尔孝敬一下长辈并不难,难的是多少年如一日的孝敬长辈。俗话说的好“久病床前无孝子” ,而她几十年细心照顾公公、婆婆的感人事迹,使我们为之震撼,为之感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位朴实无华的普通教师身上散发着沁人的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