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足口病防治的消毒措施和方法一、家庭如何进行手足口病消毒?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无人得手足口病,除了注意及时和正确的洗手、做好家庭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及勤晒衣被外,一般不需要特别用化学消毒剂进行消毒。 如果家庭中孩子得了手足口病,除了及时就医、病儿在家休息外,还需对病儿的餐具、用品等进行日常消毒,当病儿痊愈后还应对所有物品进行一次终末消毒。 由于肠道病毒对紫外线及热敏感,对污染物品可首选暴晒及煮沸消毒。也可从超市里选购有卫生许可证的含氯消毒剂,如 84 消毒液等配制后,采取浸泡或擦拭消毒。 1、粪便:可用 84 消毒液以 2:1 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 120 分钟。 2、食、饮具:煮沸或用
2、 25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 30分钟。 3、生活用具、玩具等:用 500 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4、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 20 分钟或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 5、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 120分钟。 6、饮用水:烧开后饮用。 二、托幼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在本病流行期间,托幼机构应加强教室及宿舍等场所的通风,加强日常预防性消毒工作。一旦发现手足口病患儿,立即对患儿所在的班级所有的物品进行彻底的终末性消毒。 1、食、饮具:首选煮沸或流通蒸汽消毒。 2、小毛巾:煮沸
3、或流通蒸汽消毒。 3、生活用具、玩具、桌椅等:用 500 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 4、书籍:阳光下暴晒。 5、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 20 分钟或用 500 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 6、便器:0.2过氧乙酸或用含 1000mg/L 有效氯消毒剂浸泡,作用时间 30 分钟,需完全浸没便器。于使用前,使用清水冲净残留消毒剂(坐便器用 500mg/L 有效氯消毒剂擦拭)。 三、医疗机构如何做好手足口病的消毒工作? 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 2、疾病流行期间,医
4、院应对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或发热出疹患儿的专门候诊区、诊室(台)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根据就诊儿童情况可由原来每日两次增加至每 2 小时一次。对于连续诊治儿童的医院,应有备用诊室进行轮流清洁消毒。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可用 500 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拖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 3、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进行手卫生或手消毒。由于 75%的酒精不能将肠道病毒灭活,因此不能选用单剂酒精作为手的消毒剂,而应选用复配手消毒剂。 4、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用 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或
5、用 0.3%过氧乙酸作用 60 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30 分钟。 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床上用品及窗帘等应用大于 70的水温进行洗涤消毒;床垫及床须用床单元消毒机等进行消毒;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用 500 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或用 0.3%过氧乙酸作用 60 分钟后才能继续使用。 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按其它肠道传染病要求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诊断和治疗手足口病时产生的垃圾应按感染性废物进行处理。 四、手足口病十种消毒方法1、蚊蝇:可用 5%氯氰菊酯(奋斗呐) 、2.5% 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 2、饮用水:
6、用每升 1 毫克3 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 30 分钟。 3、垃圾:用每升 1000 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 120 分钟。4、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用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500 毫克/升擦拭消毒,作用时间 30 分钟,或用 0.3%过氧乙酸作用 60 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 30 分钟。5、食具、饮具:用每升 250 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 30 分钟。6、生活污水:用每升 50 毫克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 120 分钟。7、人畜粪便:可用生石灰以 11 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8、盛放排泄物的容器:用每升 500 毫克有效氯消毒剂作用 120 分钟。9、患者衣、被单:煮沸 20 分钟或每升 500 毫克有效氯消毒剂作用30 分钟。10、厕所或其他污染地面、墙:用每升 500 毫克有效氯消毒剂消毒。用量每平方米 200 毫升。旱厕也可用生石灰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