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班級: 座號: 姓名:第九章 南亞印度半島問題:印度半島為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印度文明發園地。也使得這片位居亞洲大陸南端的半島區,蒙上一層相當神秘的色彩。在印度半島複雜的自然環境上,呈現出哪些多元而複雜的文化特性? 位置:一、絕對位置:北緯 度北緯 度二、相對位置:北倚 山,南方深入 洋之中,左擁阿拉伯海,右抱孟加拉灣三、特色:與亞洲大陸既連結又相互隔離,山環海繞,形勢完整封閉,素有 之稱 南亞的自然環境【差異明顯的地形】一、地形成因:原和 洲、 洲相連,古陸分離後,半島向 漂移,與 大陸碰撞,將原本夾在兩塊陸地間的海洋沉積物,擠壓成寬闊的平原和高大的山脈二、地形分區:分區 成因 特徵與影響北
2、部喜馬拉雅山第三紀 山脈1. 地勢 而 ,山勢連綿,隔離印度半島與亞洲大陸之間的聯繫2. 冬季阻擋 方寒風侵襲;夏季截獲西南 季風帶來的豐沛雨水3. 高山 成為南亞北部各大河川的水源中部印度大平原恆河平原地質時代原為海溝 ,後經 河流沖積為平原1. 恆河提供 、 、 航行等功能,為印度教徒心目中的聖河 ,是印度文化的搖籃、開端2. 平原 深厚肥沃 + 氣候溼熱多雨 + 渠道 農業發達,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區之一2印度河平原位居 季風路徑的末端,氣候十分乾燥,印度河中、下游一帶形成 沙漠南部德干高原1. 地勢 高 低 河川多向東注入孟加拉灣2. 陸塊漂移過程中,多次地表抬升,使得岩層斷裂、變位
3、,留下許多 與地壘 ,高原面並不平坦3. 東西兩側的東高止山、西高止山沿海岸線南北縱列,山與海之間夾著寬窄不一的 【溼熱的熱帶季風氣候】一、氣候類型:受緯度、海陸差異、地形因素影響,屬 氣候二、氣候特徵的時間變化:時間 季節 成因 特性610 月 季 季風 + 風側地形抬升 降雨豐沛112 月 季 受乾冷的 季風影響 全境乾燥、涼爽舒適35 月 季1. 太陽直射帶 移,溫度迅速提高2. 冬夏 風轉換時期,風力微弱3. 為一年之中 季最末期全區乾熱,地下水位降至最低,河川僅剩涓涓細流,大地一片枯黃、滄涼三、氣候特徵的空間分布:主要反映在 的特徵上1. 影響因子: 受 風影響時間不同,雨季長短不一
4、 地形上 風、 風的差異2. 多雨區:西高止山西麓、孟加拉灣東岸、恆河平原下游區3. 少雨區:德干高原、印度大平原西半部 多樣的地表景觀3一、印度半島的經濟基礎: 活動二、農業特性: 性農業1. 成因: 農業人口眾多 耕地比例高但耕地狹小 農耕技術落後2. 影響:生產效率低落,單位面積產量僅亞洲平均值的 【富庶的恆河平原】一、 的差異,影響農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1. 農業生產方式:地區 降雨量 農業生產特色恆河下游平原恆河、布拉馬普得拉河聯合三角洲較 以 、 為主恆河下游以西 較 以 作為主,有賴灌溉2. 生活方式: 農村的生活節奏受到 季的支配 安全上防禦考量 + 平原地形 傳統鄉村多為碉
5、堡式 村 大城市隨 運輸的發展而興起【乾旱的印度河平原】一、印度河的形態:1. 上、中游:多條支流匯集,沖積出廣大的平原2. 下游:東西兩側受到 和 的夾峙,支流大量減少,流域面積大幅縮減3. 入海處:形成三角洲二、土地利用:農業活動1. 農業發展特性:以 作為主,有賴 、 2. 改善農業方式: 革命 綠色革命的內容:.引進高產量的 和 品種.改善 條件 綠色革命的影響:.農民擁有的土地狹小,農村普遍 ,無力負擔綠色革命所4需的農藥、化學肥料、改善灌溉設施的支出.綠色革命後,農產量提 ,導致作物市場價格 ,農民反受其害,加深貧富差距【工礦發達的德干高原】位置 土地利用 代表都市東北部 古老地層
6、露頭 + 鄰近 礦產地 工業 哲雪舖西北部 氣候乾燥 + 熔岩風化的 土 工業 孟買南部 氣候炎熱 + 殖民背景 業東西兩岸的濱海平原 氣候溼熱 + 平原地形 農業【高聳的喜馬拉雅山山地】位置 降雨量 土地利用東段 豐富 富藏木材、藥材等資源; 生產西段 較少 林木稀疏,但山口多,通過容易, 地位重要 複雜的社會:印度【複雜的民族組成】一、民族1. 特性: 民族國家2. 民族種類: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藏族、混血種族3. 族群的空間分布與遷移:民族 空間分布達羅毗荼人 原居於印度河平原,因雅利安人入侵,被迫向南移居至印度南部雅利安人 由印度西北部山口入侵,佔據北部肥沃的大平原藏族 從亞洲大陸越
7、過高山,居住在印度北部山區4. 族群問題:民族複雜,部分民族主張與印度 ,造成政局不安二、語言1. 特性:種類繁多且複雜2. 分類:雅利安語系、達羅毗荼語系、漢藏語系、澳亞語系53. 影響: 雅利安語系的 語使用人數最多,被指定為官方語言 印度政府規定以十五種語言作為主要語言 語言的音調、字體差異極大,不易溝通,易加深民族間的 【眾多宗教的發源地】一、宗教的類別和空間分布(依信徒人數排列):宗教 信徒占全國人數百分比 分布地區印度教 82 印度八成以上的人口信奉此教,信徒遍布 伊斯蘭教 11 信徒人數僅次於印度教,分布於西北部的喀什米爾和東北部的西孟加拉一帶基督教 3 信徒多分布於半島的西南海
8、岸錫克教 2 原為印度教的一支,教徒多分布於旁遮普一帶佛教 0.8耆那教 0.6 教義類似,現以衰落,教徒甚少【神聖化的社會階級制度】一、印度人民的信仰印度教:1. 起源:雅利安人的原始宗教與印度原住民宗教混合而成2. 特色: 信仰 轉世、因果報應3. 對印度社會的影響: 提供 制度合理化的解釋:階級 成員 特色婆羅門 僧侶、祭司、學者剎帝利 貴族、武士吠舍 商人、有土地的農民與牧者首陀羅 沒有技藝的勞役和奴隸1. 地位不同2. 與 世襲3. 不同種姓之間不 ,如違禁結婚,其後代便成為 賤民,終身不在種姓之列4. 不同階級各自有不同的生活區域 使印度居民安貧樂道6【宗教對政治與經濟的影響】一、
9、對政治的影響:英國結束殖民統治後,因宗教差異的因素,印度半島分裂為以印度教為主的 ,和以伊斯蘭教為主的 ,政局動盪二、對經濟的影響: 制度的階級,使得國民經濟所得懸殊;加以 世襲,無法人盡其才,使社會貧富差距更為加大 災害頻仍的國家:孟加拉【飽受災害的土地】一、造成水患頻仍之因:1. 地勢 、河流密度 ,湖沼遍布, 不易2. 季風加上 風側地形的抬升影響,降雨豐沛且集中二、風災: 帶來大量雨水,釀為洪氾,並且每每帶來數公尺高的滔天巨浪,造成沿海地區的傷亡【貧窮的國度】一、造成國家貧窮之因:1. 農業方面:儘管擁有優越的自然環境,但因農業 落後, 生產不足,加上 不斷,人民常處於飢餓狀態2. 工業方面: 缺乏,工業發展乏善可陳,此外,黃麻加工業的產業技術層次低下,附加價值不 , 有限,無法創造大量利潤,改善生活3. 人口方面:雖然提供勞動力來源,卻也 掉經濟發展的成果,加上勞力 低下,限制 機會,陷入糧食增產與人口增加的惡性循環